减字木兰花(昌甫以嵇叔夜语作曲,戏用杜子美诗和韵)

作者:韩淲(宋代)

一杯易足。

自断此生犹杜曲。

词客哀时。

不敢愁来赋别离。

孤城麦秀。

常愧葛洪丹未就。

诗罢长吟。

衰晚迟回违寸心。

0

诗文赏析

《减字木兰花(昌甫以嵇叔夜语作曲,戏用杜子美诗和韵)》

一杯易足。

只需一杯酒,便可满足。

自断此生犹杜曲。

为了追求艺术,我愿意放弃一切。

词客哀时。

当我感到悲伤时。

不敢愁来赋别离。

我不敢将忧伤写成离别的诗篇。

孤城麦秀。

孤独的城市里,麦田繁茂。

常愧葛洪丹未就。

我常常感到自愧不如葛洪和丹青未能完美。

诗罢长吟。

诗篇写完后,我长时间地吟唱。

衰晚迟回违寸心。

衰老的晚年,迟迟回家,违背了内心的愿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诗中的一杯易足,借酒来寄托对世俗欲望的淡漠态度,表示可以用简单的满足来体验生活。自断此生犹杜曲,词人愿意放弃一切,追求纯粹的艺术追求。词客哀时,表达了词人在悲伤时的心境,但他却不愿将悲伤转化为写作的离别之诗。孤城麦秀,描绘了一个孤独但富有生机的景象,以此来衬托自己的无奈与自愧。诗罢长吟,表达了词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即便在衰老的晚年也不能停止。衰晚迟回违寸心,词人对于迟迟不归的心情的反思,表达了他内心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与迷茫。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抒发了词人对于生活与艺术的思考和追求,表达了他对世俗欲望的淡漠态度,以及对纯粹艺术追求的执着与迷茫。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其他诗经

济上行

济上行,清代,刘正宗,

百鸟皆有巢,群动各有匹。艰虞生不辰,满目一凄恻。

有客济上来,为我述荡析。势累鬻道旁,云是捷功得。

初但贵红颜,后乃空原隰。红颜供余欢,老稚获赎直。

百年生聚地,千里瀰荆棘。朝廷望拊循,吁嗟谁失职。

同是血气伦,不许恋蓬筚。苌楚古有谣,相对付啾唧。

非无东陵资,安堵正深壁。每读《舂陵行》,泪落沾胸臆。

眼前旌旗红,又向春明出。所愿念疮痍,无使生相失。

54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元代,张养浩,

从跳出功名火坑,来到这花月蓬瀛。守着这良田数顷,看一会雨种烟耕。倒大来心头不惊,每日家直睡到天明。

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杖藜无处不堪行,满目云山画难成。泉声,响时仔细听,转觉柴门静。

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山川,都来杖屦边,早子称了闲居愿。

遂闲堂即事

堂名遂闲,偃息其间。对着这青编四围、翠玉千竿。壁上关仝范宽,枕上陈抟。

古铜围座锦斓斑,玛瑙杯斟水晶寒。灵石相间玉潺湲,笔砚窗前雨声干。倒大来清安,柴门势不关,一任云飞散。

秋池散虑

池亭草苫,书架牙签。对着这烟波绿惨,霜叶红酣。太湖石神剜鬼劚,掩映着这松杉。恰便似蛟龙飞绕玉巉岩,忄害的些野鹿山猿半痴憨。呼童忙为卷疏帘,老子无语但掀髯。遥瞻,云山露半尖,越显的秋光淡。

66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

作者:苏轼(宋代)

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宋代,苏轼,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

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芳心困落日,薄艳战轻雷。

老守仍多病,壮怀先已灰。殷勤此粲者,攀折为谁哉。

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何当镊霜鬓,强插满头回。

12

道室杂题四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道室杂题四首 其一,宋代,陆游,

早访丹砂上岣嵝,晚提河派溯昆崙。阴符后出君无忽,三百奇文要细论。

75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

作者:卢仝(唐代)

送尉迟羽之归宣州,唐代,卢仝,

君归呼,君归兴不孤。谢朓澄江今夜月,也应忆著此山夫。

57

浮山谒大禹王庙观山海经塑像

浮山谒大禹王庙观山海经塑像,清代,全祖望,

四渎岷峨远,三条淮海尊。涂泥从此奠,地肺到今存。

南戒星光驶,中泠云气屯。千秋虔肸蚃,双壁足抚扪。

旧鼎嗟安在,遗经孰与论。探丸搜变态,傅采溯精魂。

草昧洵多怪,支离半不根。州师遍巢窟,蹄迹满乾坤。

姒后良无匹,灵踪亦倍繁。功涵真宰运,事为谲觚援。

息石先重统,吴刀几偾辕。巫峰资犊步,嵩阙怅熊蹯。

犬导岩关路,龟浮洛水源。岳图神所閟,启筮史谁翻。

似此荒唐迹,应非驯雅言。祗缘六合大,莫罄百虫蕃。

阴火偏宜冻,汤泉独自温。絪缊悟化物,固陋笑吾昏。

章亥俱寮属,重黎本弟昆。鱼龙登玉版,人鬼列河门。

地蓄馀粮饲,庭连艮背蟠。方知刘累术,仅觊费侯藩。

各各陈廊庑,纷纷露㓵垠。如闻九歌曲,为颂八年恩。

商鲁沟空凿,平成爱勿谖。有冈通井络,世祀在江原。

明德高无厚,荒阡子若孙。故乡邻窆穴,比户荐芳荪。

夜雨梅梁动,春耕术野喧。何当徵掌故,归塑夏湖园。

72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 其十

漳浦黄忠烈公夫人蔡氏写生画卷诗十首 其十,清代,全祖望,

三皇之世,四时皆春。手握皇极,以运元神。挽季以来,漓而不淳。

玉树凋伤,满目荆榛。汲汲石翁,弥缝使淳。元会运世,洞玑所甄。

阿谁连枝,阳九不焚。两族并芳,曰惟夫人。

11

篙师编修近忽佞佛至诚且笃贻六绝句以谐之想发一轩渠也 其二

篙师编修近忽佞佛至诚且笃贻六绝句以谐之想发一轩渠也 其二,清代,全祖望,

先生经术更无侪,不是元城即了齐。莫似屏山鼓狂舌,生姜树上妄安排。

74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三

作者:赵蕃(宋代)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三,宋代,赵蕃,

楩楠霜雪馀,用之可以大。蓬蒿束缚之,世亦安取代。

3

寓潭水院寄王鼎臣

作者:郭昂(元代)

寓潭水院寄王鼎臣,元代,郭昂,

落魄猖狂久陆沈,蛮金散尽力难任。魂摇漳水云烟阔,肠断燕台草树深。

朽索谩羁千里马,樊笼空锁九皋禽。薰风一夜招提梦,明月关山处处心。

55

岑公洞

作者:冯山(宋代)

岑公洞,宋代,冯山,

武龙南浦南,秀拔异众山。下有岩洞幽,嵌虚隐玄关。

岑公江陵来,一寓不复还。养神脱尘滓,百岁如童颜。

至今遗像存,寂寞空幢幡。老柏壮人气,清泉绕回环。

暂为物外游,偷向壶中閒。叟其静者欤,深藏厌喧烦。

或将避扰攘,甘此石穴艰。不虞身后闻,夐若高难攀。

万事皆偶尔,多在功名间。

74

僦舍西斋小圃竹树森植秋日摇落对之翛然因作长句尽道所见

作者:宋祁(宋代)

僦舍西斋小圃竹树森植秋日摇落对之翛然因作长句尽道所见,宋代,宋祁,

避事长卿志,閒居郎将流。无心婴外物,有兴为高秋。

僦舍馀三亩,畸人代一邱。园空树色至,日淡暝烟浮。

绀叶繁江蓼,丹须亚海榴。青松七鬣嫩,黄菊万钉稠。

露泫梨津熟,风乾芰扇愁。小池圆写镜,卧石侧盘虬。

爱竹惟惭赋,逢萱即忘忧。信非吾土美,聊并小山留。

胜托三馀暇,幽寻五日休。沼蛙观聿役,檐雀听啁啾。

心有冥鸿伴,歌烦警鹤酬。兹焉为乐地,时事判悠悠。

45

茶 其三

作者:潘牥(宋代)

茶 其三,宋代,潘牥,

豕腹中空暗浪惊,羊肠旋复绕车声。才看云脚如丝动,便觉诗脾作雪清。

曲糵无功将退舍,蘼芜何罪亦遭烹。傍人莫讶能句赋,窗下观书眼倍明。

48

山居 三休台

作者:程俱(宋代)

山居 三休台,宋代,程俱,

三径属桃烟,遥遥想宁极。终当佩飞霞,颉颃向空碧。

42

锦钱馀笑 其十二

锦钱馀笑 其十二,宋代,郑思肖,

不怕明日死,且喜今日活。拍响浪敲击,飞谑讯挑挞。

直送双眼去,天外破毫末。卢都横上唇,口门八寸阔。

11

八月十四日宿官塔下院二首 其二

八月十四日宿官塔下院二首 其二,金朝,冯延登,

乔松脩竹翠交阴,凉月玲珑地布金。老懒无诗酬节物,夜凉閒听候虫吟。

47

腐儒

腐儒,元代,丁鹤年,

落魄乾坤一腐儒,生逢四海日艰虞。异邦作客歌黄鸟,空谷怀人咏白驹。

岂有纵横千七国,亦无词赋拟三都。时危那敢辞贫贱,第恨长年走畏途。

94

携妓泛舟遇雨

携妓泛舟遇雨,元代,张弘范,

醉漾扁舟去,欢生尽棹迟。舞回风过处,歌罢雨来时。

凤斝传琼液,鸾刀脍玉丝。池塘烟树外,一一画中诗。

95

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岩先生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岩烹以饮客命余赋诗

邵二泉司徒以惠山泉饷白岩先生适吴宗伯宁庵寄阳羡茶亦至白岩烹以饮客命余赋诗,明代,文徵明,

谏议印封阳羡茗,卫公驿送惠山泉。百年佳话人兼胜,一笑风檐手自煎。

閒兴未誇禅榻畔,月明还到酒樽前。品尝只合王公贵,惭愧清风被玉川。

97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

送胡承之少卿左迁潞州倅,明代,文徵明,

一行诏下便遐征,太息天王本圣明。此际亦知言可讳,使君自以去为荣。

浮云落日天涯恨,白鸟沧洲物外情。去去江湖尘满目,不知何处望神京。

5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