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官如历阶,越等多所伤。
柰何坳堂水,持绠万丈长。
谁无斯世方,乃此抽手旁。
永夜泪不禁,仲尼故皇皇。
又闻虽小鲁,乘田问牛羊。
历官如历阶,越等多所伤。
柰何坳堂水,持绠万丈长。
谁无斯世方,乃此抽手旁。
永夜泪不禁,仲尼故皇皇。
又闻虽小鲁,乘田问牛羊。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王南强赴绍兴签幕的情景。诗人通过表达他对王南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诗的前两句“历官如历阶,越等多所伤”意味着历经官场的磨难,王南强也深受其害。这里的“历官”指的是历任官职,而“历阶”则是指历经官职的晋升和下降。这种历尽沧桑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多伤痛。
接下来的两句“柰何坳堂水,持绠万丈长”中,诗人通过描述坳堂水的长绵不绝,暗喻王南强的才华和事业的广阔前景。坳堂水是指流经绍兴的柯桥河,持绠万丈长则表达了王南强在官场上的辉煌成就和长远抱负。
接着,诗人借用了孔子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王南强的愿望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谁无斯世方,乃此抽手旁”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和烦忧,只能在其中努力奋斗。“永夜泪不禁,仲尼故皇皇”表达了诗人对王南强的深情告别和祝福,也暗示了诗人在世事变迁中所感慨的情绪。
最后两句“又闻虽小鲁,乘田问牛羊”则提到了孔子的故乡鲁国,以此来表达对王南强在政务中深入调研、了解民情的期望和赞赏。诗词通过运用典故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王南强的深情送别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才华和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摸鱼儿 五月廿五日,重过故潘园,女道晖殇后一日也,清代,陈洵,
渐黄昏怨梅疏笛,飘零花片重数。辘轳先听薰风转,门掩翠阴前度。
今更误。纵觅得、枝头青子还迟暮。流红漫溯。恁断索银瓶,泪铅金井,空惹坠欢古。
闲池馆,多少红吟绿赋。遗香罗袜尘土。思量竟是无花好,随意野桥烟圃。
天也妒。总不把、斜阳小驻留人渡。浮生太苦。悄一似秋莲,无人解道,春恨早分付。
仗锡平老具舟车迎前天衣印老印悉遣还策杖访之作二绝句奉送兼简平 其二,宋代,陆游,
鱼鼓声中白氎巾,南山笋蕨一番新。长安不是无卿相,林下平津独可人。
紫骝马·紫骝马,宋代,张舜民,
紫骝马,白面郎。
红银鞍勒青油韁,左牵黄犬右擎苍。
朝从灞陵猎,暮宿投平康。
使酒不满意,按剑叱天狼。
今年明年一如此,后年不觉发成霜。
扶肩策杖出门行,抱子弄孙楼上坐。
忽然涕泪满衣襟,为见骅骝面前过。
杂诗二十二首 其三,宋代,刘敞,
至人迈龙德,世岂识潜升。昔在周道衰,伯阳起西征。
胡为委一世,畏此网与罾。川竭山亦摧,喟然吾何称。
岂不怀徘徊,民言憯无惩。亹亹强著书,后贤以为经。
千秋岁 寿王推官母九十一是日小寒节,宋代,朱晞颜,
嫩冰池沼。泽国寒初峭。梅乍坼,春才早。朱门歌管矗,绣阁沉烟袅。
欢宴处,神仙一夜离蓬岛。
九十过头了。百岁看看到。须听取,千年调。人誇嫫母妍,我觉彭篯少。
强健在,看儿历遍中书考。
禅定指迷歌,宋代,张伯端,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於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所。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恁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差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难尽诸相。
诸相离了何如,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虽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断常纤尘有染,却於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当亦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傍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此法唯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闹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急,却元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穷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於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沉沦。
感兴二十七首 其八,宋代,方一夔,
种竹依远林,风急杪不折。同根有荣枯,枯枝先断截。
茫茫天壤间,小大各纠结。惟人具知识,兄弟况同血。
一居卿相位,仆妾借馀热。升沈各为谋,滴水不通泄。
人生骨肉亲,富贵犹一吷。丈夫属有思,莫笑袁刘拙。
早行,宋代,吴沆,
晨风集微和,晓色动佳气。
溟溟四郊烟,漠漠一川水。
前村鸡犬喧,远树鸟雀喜。
山腰客行来,林下雉惊起。
时闻牧童谣,不见骑牛至。
回头望东隅,晓日粲光丽。
胸襟倏暄烦,败我幽静意。
行行载驰驱,已复到城市。
再答元美 其二,明代,李攀龙,
采苓首阳巅,青蝇止于棘。结发奉欢宴,柏舟矢靡慝。
上堂理琴瑟,上堂视蚕织。眤若形与影,在远复相忆。
岂不防未然,萋菲成罔极。爱深生百忧,弃捐衢路侧。
贱妾抱区区,中道蒙察识。琴瑟听其真,蚕织五文色。
非君胶漆心,群小志亦得。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