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绍兴焕文阁

三峨直上片云飞,飞过匡庐惹住衣。

我亦朱轓暂容与,山南山北判清辉。

0

诗文译文

三峨直上片云飞,

飞过匡庐惹住衣。

我亦朱轓暂容与,

山南山北判清辉。

诗文简析

诗人唐文若题写了绍兴焕文阁的景象。诗中描绘了山峰直插云霄,云飞过阁楼,而阁楼上却因此云被卷住。诗人也感慨自己乘坐朱轓(古时一种豪华的马车)暂且停驻于此,观赏南北山峰间划分的清晰辉煌。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绍兴焕文阁景色的喜爱和陶醉之情。诗中“三峨”意味着山峰层层叠叠,直插云霄;而“片云飞”则描绘了飞翔的云彩。这样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悬峙高远的壮丽感。

接着,云飞过阁楼时,“惹住衣”给人以凝重的感觉,使得山峰与云彩的交织形成一种神秘的、变化万千的景象。这种景色让诗人产生了停留的欲望,因而诗中出现了“我亦朱轓暂容与”的句子,表达了诗人乘坐朱轓停留在此地观赏的愿望。

最后两句“山南山北判清辉”则展现了山峰间划分的清晰辉煌景象。这种划分可以理解为二峰之间的分界,也可理解为大山的南北边缘。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既有壮丽的山峰与高远的云彩,也有山与云的交融与界定,造成了一幅空灵中富有变幻的山水画卷。

总之,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形象描绘了绍兴焕文阁的景色,通过山峰、云彩和阁楼的交织与划分,展示了山水的壮丽、神秘和辉煌之美。

唐文若

(1106─1165),字立夫,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庚子。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

其他诗经

【般涉调】哨遍 风情

【般涉调】哨遍 风情,元代,朱庭玉,

惊破佳人春梦,晓庭红树流莺啭。唤起伤春恨无穷,鸾翘云鬓堆蝉。首低

勉,闺情脉脉,粉泪盈盈,界破残妆面。埋怨萧郎薄幸,狂心不断,旧性依然。

恰才柳陌罢风流,又向花街趁芳妍。推宴东楼,暗挈娇姝,浪游上苑。

【幺】昨夜来时,月移檐影花阴转。门外玉骢嘶,下雕鞍醉帽斜偏。暂眉展,

红妆竞拥,翠袖忙扶,银烛朗珠帘卷。拂杓牙床珊枕,锦衾轻,玉山低偃。恨

琐窗终日怨离鸾,喜罗幕今宵效双鸳,纵相逢却似孤眠。

【尾】早是更漏促,春夜浅。醉醺醺直恁身躯软,到压的我黄金钏儿扁。别恨

疑怪杨花无力,晓来雨霁东风软。春事又成空,好光阴无计留连。过禁烟,

云鬟绿,霞脸消红。玉腕松金钏。生怕傍人惊问,自言清瘦,不似今年。落花

流水景迟迟,芳草斜阳恨绵绵。宝镜羞观,绣榻慵临,冰绡倦剪。

【幺】金拨空眸,任从尘满琵琶面。帘幕深深悄无人,惟余燕语莺喧。怎消

遣,双眸落泪,纤手扌耆颐,往事思量遍。几度凭高凝望,妆楼十二,客路三千。

谩空和月倚阑干,却甚无人伴秋千,寂寞小花庭院。

【尾】欢会少,缘分浅。音书欲寄凭黄犬,无奈关河路途远。伤春

唤起琐窗离恨,闹花深处鸣啼。独立高楼望郊原,但凝眸堪画宜诗。是则

是,年年景物,岁岁风光,无比正三二。偏得东君造化,绿裁翡翠,红染胭脂。

断云微雨养花天,暖日和风困人时。妆点人愁,将近清明,才过上已。

【幺】着甚因由,消磨多病伤春事。无语恨轻别,懒临鸾脂粉慵施。倦针指,

逐朝忆想,每夜思量,梦里何曾至。纵有邻姬相约,强斟芳酝,羞听离词。绿杨

甚日系银宗?翠靥何时展金丝?销灭了袅娜腰肢。

【促拍令】好光阴都空过了,美姻缘越恁推辞。到教俺传情寄恨,审问了三

回五次。是他司马不伤春?白甚自家如此?

【随煞】试喑腹,重三思。文君纵有当垆志,也被相如定害死。春梦

遮断墙头望眼,绿阴已满团圆树。南陌东郊静无人,又一番芳意成虚。听杜

宇,噍噍聒聒,絮絮叨叨,叫的春归去。正是蜂闲蝶倦,燕忙莺懒,困人时序。

落花满地锦斓斑,飞絮空雪模糊。有意留春,对景牵情,伤时感物。

【幺】芳草斜阳,碧云荏苒衡皋暮。千里关河两无凭,几番欲寄音书。仗鳞

羽,花笺谩展,彩笔空擎,倦写相思句。自觉香肌销怯,裙腰松掩,衫衤肯宽余。

邻姬问我几多愁,说与他知也长吁。斜阳芳草,落花飞絮。

【尾】叹此愁,能几许?看看更有伤心处,梅子黄时断肠雨。莲船

炽日人皆可畏,火云削出奇峰样。梅雨凌晨乍晴时,堪游水国江乡。挈艳妆,

轻摇彩棹,缓拨兰舟,稳载清波漾。正是蕖花开也,荷张翠盖,莲竖红幢。系兰

舟聊复舣沙汀,停彩棹须臾歇横塘。低奏笙篁,浅酌芳醪,恣情共赏。

【幺】媚景芳年,莫教两事成虚妄。赏玩兴无穷,只疑身在潇湘。向晚来,

残霞散绮,落日沉金,迤逦银蟾上。莫放酒空金,玉山低偃,又且何妨。朱唇

齐唱采莲歌,惊起双双宿鸳鸯,难道是断我愁肠?

【随煞】归去也,夜未央。棹行时拨散浮萍浪,船过处冲开菡萏香。

23

三良诗

作者:曹植(魏晋)

三良诗,魏晋,曹植,

功名不可为。

忠义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

三臣皆自残。

生时等荣乐。

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

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

临穴仰天叹。

长夜何冥冥。

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

哀哉伤肺肝。

74

题新安汪子容寿藏卷

作者:王褒(明代)

题新安汪子容寿藏卷,明代,王褒,

人生草上露,回首日已晞。顾非金石姿,焉用千载期。

昨夜高堂欢,薄暮南山陲。弦歌声未歇,涕泪沾裳衣。

达人贵知命,常用此道推。乐丘事已卜,哀挽情亦悲。

我生谅如寄,九原行当归。开樽面息所,不醉复何为。

70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南北朝,谢灵运,

详观记牒。

鸿荒莫传。

降及云鸟。

曰圣则天。

虞承唐命。

周袭商艰。

江之永矣。

皇心惟眷。

矧乃暮春。

时物芳衍。

滥觞逶迤。

周流兰殿。

礼备朝容。

乐阕夕宴。

81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其十

作者:赵蕃(宋代)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其十,宋代,赵蕃,

草树葱茏山有衣,稻秧刺水绿生漪。眼中风物方人境,犬吠鸡啼间扊扅。

3

舅氏见索新诗

作者:刘敞(宋代)

舅氏见索新诗,宋代,刘敞,

贱子本不学,大贤宜见疏。奈何手赐教,反谓诗起予。

高义终炯然,内惭良阙如。得非鲁仲尼,不废狂接舆。

羁旅习荆楚,荒唐存简书。敢惊和者稀,长恐岁已徂。

云汉回天章,图书秘石渠。琼瑶落咳唾,寒暑随吹嘘。

百年渭阳悲,万古秦风馀。嗟我送舅氏,终焉非路车。

17

某两使辽塞俱值郊礼之岁今以至日到北帐感事言怀寄呈同馆诸公

作者:苏颂(宋代)

某两使辽塞俱值郊礼之岁今以至日到北帐感事言怀寄呈同馆诸公,宋代,苏颂,

两忝临潢使,俱逢泰畤祠。国阳随仗日,塞外抗旃时。

盛礼群公预,丹心万里驰。周南叹留滞,何似异方悲。

89

颂古四十八首 其四十二

颂古四十八首 其四十二,宋代,释慧开,

出得出不得,渠侬得自由。神头并鬼面,败阙当风流。

5

莼菜二首

莼菜二首,宋代,徐似道,

千里莼丝未下盐,北游谁复话江南。

可怜一箸秋风味,错被旁人苦未参。

16

奉和冯允南二首 其二

作者:范镇(宋代)

奉和冯允南二首 其二,宋代,范镇,

常望乡山忆翠微,此来时节更春晖。林间怨鹤久招隐,花外啼鹃仍劝归。

云似随人飞缥缥,雨如先道洒霏霏。回思仕宦平生事,六十三年始悟非。

12

怀仙志

作者:彭永(明代)

怀仙志,明代,彭永,

幽芳着雨晓枝空,枉杀忙蜂万叶中。春思徒依南浦绿,夜魂犹入小窗红。

竹含烟翠留清韵,柳变霜黄罢舞风。可惜芳华容易歇,忍看琼树委墙东。

86

伯皋丈届七十寄诗庆之

作者:韩淲(宋代)

伯皋丈届七十寄诗庆之,宋代,韩淲,

老来谁不惜光阴,世态消磨鹤发深。化道喜经蘧瑗岁,遇文应动太公心。

极思吟啸知如旧,且愿丰登得似今。闻道田园足强健,云山深处好书琴。

88

梅 其五

作者:韩淲(宋代)

梅 其五,宋代,韩淲,

繁花高树最宜晴,细雨横枝亦奈阴。色薄半开都有态,香浓初谢转伤情。

水边却恨无多子,山嘴尤怜太瘦生。驿使折来春信早,单于吹罢角声清。

60

首夏

作者:吴沆(宋代)

首夏,宋代,吴沆,

积雨有余润,游云无定阴。

燕飞华屋静,莺啭碧窗深。

51

秋歌

秋歌,宋代,郑思肖,

凉风捲地吹秋来,秋之为气何清哉。紫箫露华浴万宇,暑神欲驻难裴回。

今年舍我去者二百二十有五日,今日之后谁使来日来相催。

琥珀满卮,发越清奇。万物脆而易化,五官灵而多知。

一世之间几千万人,一人之心几千万变,碎裂神气纷云为。

液槁矣而告惫,气翻然而相辞。适之变化,不知其谁。

气母一丸,空虚跳跃。金浮木沉,老怪消铄。我之变化,亦不知谁。

苍苍茫茫万万古,玄瞳烱歘夜不瞽。醉中唤秋与秋语,秋辞凄脆咽不吐。

忽欲骑鲸汗漫游,海藏飞出白玉鼓。

10

酦醅

酦醅,元代,吾丘衍,

银河泻液迎春风,摇光泛影琉璃钟。芙蓉泣霜腻香薄,石髓滴花浮玉虫。

氍毹红深五云热,漏壶水尽蟾蜍渴。欲借金茎一寸冰,满堂笑看妲娥月。

92

山中得黄与东书却寄 其一

山中得黄与东书却寄 其一,明代,霍尚守,

春入千峰紫翠平,王阳何事恋江城。飞觞曲涧谁同醉,夜雨相思白发生。

48

济河杂咏八首 其七

济河杂咏八首 其七,明代,卢龙云,

草色芊绵望,蝉声断续闻。舟中无一事,匡坐对南薰。

53

出都门谩吟 其三

出都门谩吟 其三,明代,邹元标,

自笑逢迎百不能,人间好汉亦相憎。萍踪到处曾飘泊,游宦恰如行脚僧。

97

和孙月崖大巡海珠四首 其一

和孙月崖大巡海珠四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浮生浮世上,况值此浮宫。日照孤根立,波光四面通。

星槎乘汉上,水镜阅人空。洒落来游者,惟应学尔中。

5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