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釜甑尘飞爨绝烟,数日难求一餐粥。
官府微粮纵虎差,豪家索债如浪豺。
可怜残喘存呼吸,魂魄先归泉壤埋。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垂难过饥饿关。
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班。
近年来蝗虫和干旱频繁折磨,
啃咬着禾苗,一年没有丰收。
米价飞涨,增加了数倍,
百姓们生活无处安宁。
草根和树叶成了填饱肚子的食物,
儿女们哭闹着相互求食。
灶台上的炊烟已经绝迹,
几天都难以找到一顿稀饭。
官府只分发微薄的粮食,
富家们索要债务像豺狼一样。
可怜的人们还勉强呼吸,
魂魄早已回归泉水和土地。
骷髅遍地,堆积如山,
命运的考验难以度过饥饿的关口。
难免让人眼中泪水流下,
泪水洒下后竟变成了血班。
这首诗词《古风李岩》描绘了一个贫困和苦难的时代背景。作者金庸以饱经风雨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蝗灾和干旱之下所面临的艰难境地。禾苗被蝗虫啃咬,一年没有收成,米价飞涨,百姓们生活无望。草根和树叶成为填饱肚子的食物,孩子们相互哭泣着寻找食物。生活的困境让人们的生存变得艰难,连一顿饭都难以保证。官府分发的粮食微薄不足,而富家们却索要债务,对穷人们如同豺狼一般残忍。整个社会充满了贫困和绝望,人们只能勉强维持呼吸,而魂魄却早已归于死亡。饥饿和贫困导致人们死去,骷髅遍地,堆积如山,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困境的无奈和伤痛,人们的眼泪洒下后竟变成了血班,透露出深深的悲痛和无助。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凄凉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人民的苦难和命运的无情。作者通过描绘贫困和饥荒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的形象描写生动鲜明,深远,通过对社会阶层的差距和苦难的揭示,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词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自然灾害、社会不公和贫困等。它呈现了一个残酷而无望的画面,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痛苦和无力。通过这首诗词,作者金庸唤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传递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困境中人们坚韧生存的敬佩。
这首诗词的在于它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的阴暗面,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艰辛和无奈。它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现实,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这首诗词通过艺术的手法传递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
这首诗词《古风李岩》描绘了一个贫困和苦难的时代背景。作者金庸以饱经风雨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蝗灾和干旱之下所面临的艰难境地。禾苗被蝗虫啃咬,一年没有收成,米价飞涨,百姓们生活无望。草根和树叶成为填饱肚子的食物,孩子们相互哭泣着寻找食物。生活的困境让人们的生存变得艰难,连一顿饭都难以保证。官府分发的粮食微薄不足,而富家们却索要债务,对穷人们如同豺狼一般残忍。整个社会充满了贫困和绝望,人们只能勉强维持呼吸,而魂魄却早已归于死亡。饥饿和贫困导致人们死去,骷髅遍地,堆积如山,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困境的无奈和伤痛,人们的眼泪洒下后竟变成了血班,透露出深深的悲痛和无助。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凄凉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人民的苦难和命运的无情。作者通过描绘贫困和饥荒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中的形象描写生动鲜明,深远,通过对社会阶层的差距和苦难的揭示,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这首诗词反映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自然灾害、社会不公和贫困等。它呈现了一个残酷而无望的画面,揭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痛苦和无力。通过这首诗词,作者金庸唤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传递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困境中人们坚韧生存的敬佩。
这首诗词的在于它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的阴暗面,展示了人们在困境中的艰辛和无奈。它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现实,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这首诗词通过艺术的手法传递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感人的情感表达。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
念奴娇 其一 读吴白匋先生“凤褐庵词”,用先生早年游太湖韵,近现代,单人耘,
词披凤褐,饫真州、三十六陂烟柳。白石稼轩交映处,余子瞠乎其后。
漱月盥云,含和履洁,的是经纶手。神腴味永,前朝蹊径都旧。
微步记眄庭柯,苍虬酽翠,郁葧胸怀久,阛阓熙熙尘百丈,云外移来孤秀。
染泪秦淮,吞醪蜀水,簌簌天风皱。案头三卷,宵深应作龙吼。
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宋代,李之仪,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沈,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
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频欹,又被风吹正。踏月归来人已静。恍疑身在蓬莱顶。
凯歌 为壑相寿,宋代,张矩,
双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台躔光动银汉,神秀孕公侯。
胸次千崖灏气,笔底三江流水,姓字桂香浮。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
捧丹诏,升紫殿,建碧油。胡儿深避沙漠,铃阁飏轻裘。
点检召棠遗爱,酝酿潘舆喜色,英裔蔚文彪。整顿乾坤定,千岁侍宸旒。
玉溪谣,宋代,赵汝回,
雍滩束水水箭急,逆水上滩滩壁立。折篙断缆船不前,乘船人惧梢人泣。
柳风摇春花雨晴,飞帆忽过如飞星。仙人坐机织锦鲸,邀我为赋银河清。
茫茫天路高无陛,予止坎兮曷为至。闲将身事问仙人,仙人笑指滩船是。
长风引船水没滩,天地变化须臾间。不生凌清溯紫骨,何用费火烧还丹。
五百童男东入海,水弱山遥无药采。千层万级通天台,方士致神神不来。
君不见桃花满山不知处,刘阮径入天台去。
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 其一,宋代,郭祥正,
采凤何年此地游,高台千古自风流。寒烟淡淡笼城郭,宝器时时出冢丘。
舴艋竞归芳草渡,鹭鸶群舞碧芦洲。重华不返箫韶断,落日秦淮添客愁。
重葺前堂榜曰学易景亮六丈宠惠新诗谨赋二诗上谢 其一,宋代,刘跂,
并舍荒芜三四寻,稍营轩槛便幽深。已将种木待休影,未暇摊书聊洗心。
投老篇章愁脉脉,随缘香火静愔愔。从今扫洒供鸡黍,知有高人肯见临。
次韵简黄监簿淳宗三首 其三,宋代,俞德邻,
化鹤辽东老令威,旧家华表未能归。三千里客贡禹恨,四十九年蘧瑗非。
事与心违多感慨,人随世易重歔欷。黄华老尽秋容淡,何日西山薄采薇。
寄彦猷阁老某前岁奉使还领扬州今彦猷亦自境外归得姑苏,宋代,陆佃,
相望持节出卢龙,继踵分符别紫宫。汲黯虽嫌弃为郡,袁丝应惮久居中。
文章不见于时益,出处何知与子同。红药万株天下绝,谢公来肯醉薰风。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