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念承流欲报功,力祈阊阖请琳宫。
固知槐鼎身将爱,却爱莼鲈味不同。
宝阁风云虽学士,沧洲烟雨且渔翁。
到家宣室思前席,又使猿惊蕙帐空。
帝念承流欲报功,
力祈阊阖请琳宫。
固知槐鼎身将爱,
却爱莼鲈味不同。
宝阁风云虽学士,
沧洲烟雨且渔翁。
到家宣室思前席,
又使猿惊蕙帐空。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人的心境和情感。诗人以帝王的视角,表达了念念不忘自己的功绩,渴望得到皇帝的认可与奖赏。他请求进入皇宫的琳宫,以期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和荣宠。然而,诗人深知自己身份的卑微,感叹自己如同槐木上的鼎,虽然受到宠爱,但与珍贵的莼鲈美味相比,却显得迥然不同。
诗人又描绘了宝阁中的学士们风云变幻的景象,而自己却宁愿像渔翁一样,在沧洲的烟雨中从事捕鱼的悠闲生活。最后,诗人回到家中,思念起过去宣室中的座次,但又感到空虚,使得身处蕙帐之中的猿猴也感到惊讶。
这首诗词通过对不同场景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纠结。诗人渴望得到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但又深知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有限。他通过对槐鼎和莼鲈的比喻,表达了自己与珍贵事物的差距。
诗人对宝阁学士和渔翁的对比,展现了他对自由自在、宁静从容生活的向往。在尘世纷扰中,他更倾向于过一种平淡而自在的生活,与自然相依相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宣室荣耀的思念,但也透露出一种空虚和无奈的情绪。这份情感的转变也导致了猿猴惊讶的场景,形成了诗词中的意境。
整首诗词通过对不同情感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追求的复杂心态,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由、宁静和内心真实的追求。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宋氏五女(若芬五女:若华、若昭、若伦、若,唐代,王建,
五女誓终养,贞孝内自持。兔丝自萦纡,不上青松枝。
晨昏在亲傍,闲则读书诗。自得圣人心,不因儒者知。
少年绝音华,贵绝父母词。素钗垂两髦,短窄古时衣。
行成闻四方,征诏环珮随。同时入皇宫,联影步玉墀。
乡中尚其风,重为修茅茨。圣朝有良史,将此为女师。
癸酉春送杨君雨人北上,明代,曾曰唯,
杏雨香春江,柳花上行李。立马一书生,感时涕江涘。
握手访中原,茫茫不可视。今上古武丁,鼎铛缺双耳。
大川棹腐楫,劲弦控挠矢。翰林养相望,棋枰酒杯底。
何不习吏事,而但讨文史。言官无大谏,徒取圣听鄙。
是以越职言,或从小臣起。大学古成均,诸生与胄齿。
今为鬻爵肆,群蚁奔羊市。高皇重积分,中兴复古始。
司成冢宰争,王言若置屣。嗟古举贤良,选择励廉耻。
晁贾公孙文,犹云累科举。胡乃名世才,时艺斯焉取。
孔孟虽皇皇,亦当事训诂。而况帖括中,安得伊与吕。
安石乱天下,种毒今未已。记诵欺主司,田宅遗孙子。
大车誇闾巷,竿牍害乡里。养士三百年,功效如是止。
齐寇比帝京,寒齿附唇比。困兽思决藩,恐其渡辽水。
西贼秦抵燕,较齐稍缓尔。亦畏走北胡,二寇互表里。
即我粤海中,大鲸相衔尾。百城一参戎,犄角将何以。
墨牧嚼人骨,大吏倒贤否。清惠被弹文,交章荐狼豕。
犯怒长官邪,乃云肃网纪。虽不非大夫,亦当计桑梓。
子昔感神京,帝栋础则圮。万虏城下薄,无人应拊髀。
天子自登陴,朋分挠国是。寄书太息言,天下事如此。
以致圣主疑,有臣不敢恃。大镇工户曹,中官坐协理。
主既疑益深,臣乃化绕指。间有谔谔然,千人而一士。
此行又三岁,抱膝熟摩揣。努力经世务,明明天子使。
若乃逢年事,其道在故纸。黄口拾进贤,沾沾亦自喜。
得之不必才,况子已才美。何事立春江,喃喃话知己。
相逢狭路间,南北朝,萧统,
京华有曲巷,巷曲不通舆。道逢一侠客,缘路问君居。
君居在城北,可寻复易知。朱门间皓壁,刻桷映晨离。
阶植若华草,光景逐飙移。轻幰委四屈,兰膏然百枝。
长子饰青紫,中子任以赀。小子始总角,方作啼弄儿。
三子俱入门,赫奕盛羽仪。骅骝服衡辔,白玉镂啼羁。
容止同规矩,宾从尽恭卑。雅郑时间作,孤竹乍参差。
云翔杂水宿,弄吭满清池。欢乐无终极,流目岂知疲。
门下非毛遂,坐上尽英奇。大妇成贝锦,中妇饬粉絁。
小妇独无事,理曲步檐垂。丈人暂徙倚,行使流风吹。
金山同正之吉甫会宿作寄城中二三子,宋代,王安国,
寺压苍厓势欲倾,欢然西度为谁兴。云随草树萦层岫,江浸楼台点万灯。
坐久不知身寂寞,梦回犹觉气轩腾。思君城郭尘埃满,相逐寻閒亦未能。
以坡公君如大江日千里我如此水千山底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重送在伯盖深有感于斯句云 其三,宋代,赵蕃,
楩楠霜雪馀,用之可以大。蓬蒿束缚之,世亦安取代。
题余君肃曰严忍斋,宋代,王迈,
君肃吾良朋,天资秀而颖。以忍名其斋,求余为序引。
余闻刃制心,其字谓之忍。一忍宽百忧,百动归一静。
人心本至明,万善集虚境。外物一障之,天真随晦泯。
意猿肆颉颃,气马浪驰骋。以忍作防闲,如物有绳准。
圣贤养心学,最切是惩忿。愚者一不校,鲁者三自省。
行行无取才,宜为夫子哂。师德岂懦夫,见善必操秉。
唾面令自乾,可以愧不逞。公艺忠孝人,家法肃而整。
九世有盘盂,一字其要领。愿子继自今,去过贵乎敏。
育德必体蒙,辨义直观井。意融妄尽消,心清事亦省。
我少染习气,近亦痛除屏。作诗虽警君,且欲以自警。
感兴,宋代,胡宏,
昨夜看梅枝,风光异昔时。
感时期献策,出语偶成诗。
乾健将来巽,蒙昏许及离。
启篷凝立处,心事付谁知。
扁舟迤逦过焦金,江阔千寻不主深。
明月有情偏照我,好山无处不知心。
天空一鸟惊渔火,夜静群星落野砧。
此处风光尽难得,朗然因复有清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