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蛰根时,唯喜苍阴覆。
借汝叶间声,当我风信句。
不见蛰根时,唯喜苍阴覆。
借汝叶间声,当我风信句。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然界的一幅画面。他提到了\"蛰根\",指的是隐藏在大地下的植物根系。当这些根系不再被人们所见时,诗人感到欣慰。他喜爱树木的苍翠绿荫,覆盖在大地之上,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诗人将这种感受与自己的诗歌创作相联系,认为树木的绿叶间的声音可以借助于他的诗句传递,使他的诗歌具有风的信使的作用。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述了自然界的一幅画面。他提到了\"蛰根\",指的是隐藏在大地下的植物根系。当这些根系不再被人们所见时,诗人感到欣慰。他喜爱树木的苍翠绿荫,覆盖在大地之上,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诗人将这种感受与自己的诗歌创作相联系,认为树木的绿叶间的声音可以借助于他的诗句传递,使他的诗歌具有风的信使的作用。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隐藏在地下的根系和覆盖于大地的苍翠绿荫,表达了自然界的静谧和宁静。他将这种美景与自己的诗歌联系在一起,认为树木的叶间声音可以成为他诗句的借鉴,使他的诗歌具有传递信息的力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突显了自然的神秘和诗歌的威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诗歌表达力量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自然之美和诗歌的表达力量,通过隐喻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中吕】迎仙客 十二月,元代,未知作者,
头懒抬,眼慵开,花酒偶然都到来。酒浮香,花放彩。小玉前来,试演迎仙
客。正月
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
闹。二月
春日暄,卖饧天,谁家绿杨不禁烟?闹花边,簇队仙。送起秋千,笑语如莺
燕。三月
修禊潭,水如蓝,车马胜游三月三。晚归来,酒半酣。笑指西南,月影蛾眉
淡。四月
红渐稀,绿成围,串烟碧纱窗外飞。洒蔷薇,香透衣。煮酒青梅,正好连宵
醉。五月
结艾人,赏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彩丝缠,角粽新。楚些招魂,细写怀沙
恨。六月
庭院雅,闹蜂衙,开尽海榴无数花。剖甘瓜,点嫩茶。笋指韶华,又过了今
年夏。七月
乞巧楼,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秋。遣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万古情依
旧。八月
风露清,月华明,明月万家欢笑声。洗金觥,拂玉筝。月也多情,唤起南楼
兴。九月
湘水长,楚山花,染透满林红叶霜。采秋香,糁玉觞。好个重阳,落帽龙山
上。十月
万木枯,早梅疏,天气小春十月初。酒频沽,橙羡刳。暖阁红炉,胜有风流
处。十一月
暖律通,应黄钟,刺绣暗添一线功。小帘栊,斗帐中。玉软香浓,醉枕梅花
梦。十二月
春未回,雪成堆,新酿瓮头泼绿醅。恰传怀,人早催。赏罢红梅,准备藏阄
会。唤玉蛾,捧金波,听遍四时行乐歌。得蹉跎,且快活。万事从他,醉倒和衣
卧。
苦寒行,清代,倪承茂,
燕山九月即飞雪,玄冬寒气更栗烈。河西冰胶午不开,山头冻雀眼流血。
荒城日暮少人行,茅檐几处炊烟绝。云黯风饕日色黄,槎丫老树重阴结。
朱门贵客孤白裘,拥炉酌酒罗珍羞。谁怜路有冻死骨,旬日委弃无人收。
况闻淮南罹水患,十家八九趋他县。穷途无食给饔飧,那有兼衣御霜霰。
昔年杜老忧民艰,愿得广厦千万间。而今寒士流离转沟渎,虽有万间知不足。
咏史赠王侍御,宋代,赵孟坚,
昔有阳城子,高卧中条山。
粤从丹诏聘,职谏居朝端。
北垣七八年,一词曾靡殚。
於中常戚戚,事以秦越看。
诤臣论一篇,见诮昌黎韩。
城日洽壶觞,视之无汗颜。
一朝天子误,鼎鼐庸雄奸。
皇皇朝野人,敢议不敢言。
城曰兹可矣,不言吾岂安。
当廷坏其麻,势若回狂澜。
臣言不可夺,臣肉所可剜。
孰谓雄猜主,天听说为还。
一鸣必惊人,朝阳之祥鸾。
一飞必冲天,北溟之鹏搏。
啾啾燕雀辈,终岁寒檐间。
君今踵其武,可想倚任专。
士习弊滋久,未易一匕痊。
遗臭偃月奸,殆今逾百年。
利欲锢人心,深矣莫洗湔。
几新更化机,仍涩胶柱弦。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
昔无起楼地,今举田连阡。
而以求善治,却行而欲前。
复有事诞衔,奋臂张虚拳。
驱虎戕良民,臧否已较然。
胶舟倚航海,恻耸忧世肩。
夷甫在晋朝,举世无几先。
卓哉辩奸论,万世一老泉。
瞽言再拜献,感愤涕泗涟。
昔有汉更生,危言扶彼颠。
皎余明寸心,不向流俗宣。
维君中流柱,屹是障百川。
向来稍诡遇,高官怀袖间。
耿介甘不售,岁寒松柏坚。
国无君子哉,缄默谁复言。
松江千顷浪,涵月金蜿蜒。
於兹送君行,商歌频扣舷。
明当重回首,晚风杨柳边。
伫希御史雨,汛扫靖幅员。
宣甫随行有端石茶匣甚佳道中为仆夫所损某见之谓微瑕无伤寻蒙送示有二绝句依韵拜答 其一,宋代,苏颂,
物重赍轻岂易持,何时登顿损瑰奇。曾为什袭缇巾宝,一见寒姿不忍遗。
赠沛县雷大尹,明代,张弼,
昔年我过歌风台,沛尹夜半登舟来。秉烛相看即相别,又惊三度桃花开。
东风桃花开又落,我乃重来台下泊。邮筒远报巳先知,一笑情怀宛如昨。
翻思京国曾同游,黄尘乌帽俱黑头。岁月奔驰官落魄,星星两鬓我先秋。
念子栖迟淹百里,于今好逐风云起。明廷擢用卓鲁流,豸冠绣服乌台里。
金台别梦,明代,吴希贤,
仙舟今去吴江东,吴江之水何溶溶。美人远隔芙蓉浦,伐木歌残春思慵。
秋台夜静月如水,纸帐梅花情万里。梦魂幻作蝴蝶飞,飞过瀛洲疾如驶。
瀛洲深处风景饶,美人相见还相招。开樽共话十年事,客窗风雨声潇潇。
好怀未罄忽惊觉,景阳钟动邻鸡叫。揽衣推枕起徬徨,满地花阴残月照。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