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

作者:柳永(宋代)

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

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利名、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0

诗文译文

晚秋天。一霎细雨洒庭轩一。

槛菊萧疏,井上零乱,

惹残烟。

凄凉。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之间。

当时宋玉悲感,

向这临水和登山。

远道迢递,行为人凄楚,

厌倦听陇水潺潺流淌。

正蝉噪败叶,

蛩声衰草,

相应喧喧。

孤馆度天和年。

风露渐渐变,

悄悄到更阑。

长天净,

绛河浅,皓月婵娟。

思念绵绵,

夜永远对着景,

那堪屈指,

暗想以前。

没有名字没有俸禄,

红楼绮陌,

往往一年拖延。

帝里风光好,

当年轻时,

晚宴朝欢。

况有狂朋友觉得伴侣,

遇到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速景如穿梭,

老朋友似梦,

烟水程何限。

念名利、憔悴长萦绊。

追忆往事、空苦愁颜。

漏箭移、渐渐觉得轻寒。

渐渐呜咽、画角声残数。

应答窗畔,

停止灯向晓,

抱影无眠。

诗文赏析

《戚氏》调是柳永创立的长调慢词,全词二百一十二字,是长调中最长的体制之一。通篇音律谐协,句法活泼,平仄韵位错落有致。共分为三片,上片写夕阳西下时,中片写入夜时分,下片写从深夜到拂晓,都围侥一个独宿旅寓的行人,写他在这三段时间内的所见、所思和所感。

上片描写的是微雨刚过、夕阳西下时的情景。“晚秋”二字点出了时令是在九月。词先从近景写起:秋雨梧桐,西风寒菊,点缀着荒寂的驿馆。“萧疏”见得花之凋残。“零落”说明花正黄落。“惹残烟”,一字一层。“烟”而曰“残”,见出梧菊凋零、无复烟笼霭密的生气。“残”而曰“惹”,则见出其勉为弄姿摇曳枝头的眷恋之情,益发令人怜惜。传神就在一个“惹”字。“凄然”以下写远景。“夕阳闲”的“闲”字下得好,对比强烈,是移情的手法。“倦听”以下,转写所闻:一个“应”字更把蝉鸣、蛩响彼此呼应的秋声写活了。这里,“蝉鸣”与“蛩响”彼此相应,实际上与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感相共鸣,这是一种融情于景的手法。

中片从日斜到日暮,再至更阑,风清露冷,天气渐变,人声悄然,至此深入一层,刻画此地此时的心理状态。月明夜静,一身孤旅,清宵独坐,怎能不勾起抑郁的情思来呢?“长空净,绛河清浅,皓月蝉娟”,但见长空云净,银河清浅,明月光辉,怎不让人“思绵绵”呢?“夜永对景那堪”,六字为句,“屈指”以下转入忆旧,纯乎写情。以虚衬实,放笔直书,情真意厚、流转自如。

下片“帝里”六句,写狂放不羁的少年生活,具体地补足了“暗想”的内容。仍用虚笔,与上片密衔细接。“别来迅景如梭”一句转写实景。词笔虚实相间,腾挪有致。以向日的欢娱,衬出如今的落寞,烟村水驿,无限凄凉。经过一番铺垫与蓄势,然后引出了“念利名憔悴长萦绊”一句。为什么要抛亲别友,孤旅天涯,受这份煎熬呢?不正是被区区的名利所羁绊么?往事萦迴,使他数遍更筹,听残画角,终夕难眠。结拍“停灯向晓,抱影无眠”为一篇词眼,写尽了伶仃孤处的滋味,传神地勾画出一个独倚虚窗、形影相伴的天涯倦客形象。

这首词将羁旅情愁、身世之感写得淋漓尽至,入木三分,是柳永的名作之一。同时代的王灼在其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转引过“《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的赞语。拿《戚氏》和《离骚》相比,说明说它声情并茂、凄怨感人,堪称一曲旷世的凄凉之歌。

《戚氏》柳永拼音读音参考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其他诗经

春夏之交四首

作者:孙嵩(宋代)

春夏之交四首,宋代,孙嵩,

悄悄瞻青壁,悠悠瞩翠林。

流莺无一事,声远薜萝阴。

66

咏菊答须竹

咏菊答须竹,清代,王夫之,

选芳宜隐秀,经岁得秋情。苗浅春滋弱,心微露贮轻。

啼莺无醒梦,飞絮谢思萦。雨浃浮光上,吹暄逸态呈。

蠹憎痕屡剔,丝繫玉防倾。爱惜消长日,从容养静萌。

荷风熏晚绿,蕉雾洒孤荣。叶叶容迟上,亭亭有独擎。

艰难出畏景,珍重享西清。紫葆光初透,珠胎润巳滢。

竹枝留上番,梅影剪疏横。专气邀金液,丰仁长玉婴。

星榆方历历,云朵遂盈盈。土德先推王,冰心亦保贞。

有时浴紫水,终不炫丹猩。香外幽难似,薰馀静不撄。

肃然登鼻观,嗒尔偃心旌。龙腊痴谁妒,薝葡逸未平。

霄空霜一色,天迥月三更。倦赏愁寒夕,邀欢暂晚晴。

袂辞歧路把,目厌满堂成。桂酿聊孤酌,莼丝小佐羹。

催开辞羯鼓,过访待缑笙。巳事开三径,端居爱九名。

同床犹各梦,顾影易魂惊。身后从冰雪,魂归返日精。

摧芳宁问落,涤月不辞烹。君意如相念,殷勤访夕英。

2

水调歌头 其四 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

水调歌头 其四 题晋臣真得归、方是闲二堂,宋代,辛弃疾,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82

夏日杂题六首 其六

作者:陆游(宋代)

夏日杂题六首 其六,宋代,陆游,

一叶两叶病木霣,一点两点疏萤流。水底星河秋脉脉,发根风露夜飕飕。

80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 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 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宋代,欧阳修,

皓月三川静,晴氛万里销。灵光望日满,寒色入波摇。

灏气成山雾,浮云蔽垄苗。庙荒阴燐出,苑废露萤飘。

斋馆心方寂,秋城夜已遥。清谈对元亮,琼彩映萧萧。

58

中元日午

中元日午,宋代,杨万里,

雨馀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蜂过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于初伏时。小圃追凉还得热,焚香清坐读唐诗。

82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宋代,杨万里,

昨携儿辈扣云开,绕遍岩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栗堆盘。

寄诗北阮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

小朵出丛须折却,莫教折破碧团栾。

97

东武二首 其二

东武二首 其二,宋代,张舜民,

景公登牛山,俯阚临邑区。耕耘被广野,轩冕充修衢。

斗鸡走狗马,击筑吹笙竽。鱼盐来海岱,桑柘入青徐。

饶乐曾无敌,弃背复何如。公乃叹而泣,顾谓诸大夫。

安得千万年,长有此国都。大夫助公泣,献寿犹欷歔。

晏子敛袂笑,笑此君臣愚。世事如轮环,曾不借须臾。

前此十数公,今已成丘墟。胡不长守此,乃与子孙居。

始知富贵者,喜受庸人谀。岂独当时笑,后世亦揶揄。

13

赋苏伯修滋溪书堂

作者:虞集(元代)

赋苏伯修滋溪书堂,元代,虞集,

滋源恒伏流,春雨川乃盈。林畴广敷润,草木俱繁荣。

临深见游鯈,仰乔有鸣莺。君子乐在斯,斋居托令名。

积学抱沈默,时至有攸行。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

禹穴追马公,湘江歌屈生。纫兰不盈握,伐木有馀情。

浩然欲浮海,归兴还濯清。方舟我为楫,白发愧垂缨。

48

送浩翁赴梁县

作者:王遂(宋代)

送浩翁赴梁县,宋代,王遂,

当年受气便神明,未必冰壶有此情。

自是胸中少凡近,犹须境外立功名。

谪居岁月能闻道,多病工夫近养生。

尚记漫塘曾有语,弟才无用不如兄。

38

唐史君与正新建浮桥

唐史君与正新建浮桥,宋代,徐似道,

秋风百柁倚江皋,幻出城南不柱桥。

虹影勒回天际水,鷁头惊退海东潮。

白银阙里看车马,赤玉阑边听鼓箫。

硎刃有余舟楫在,待随乏检上云霄。

52

句 其七

句 其七,宋代,蒋之奇,

贡水在东章在西,郁孤台与白云齐。

88

司空山

作者:徐俯(宋代)

司空山,宋代,徐俯,

主簿峰高昔所见,司空山深初未游。但愿承平无路梗,不惮登涉寻岩幽。

44

挽喻朝奉

挽喻朝奉,宋代,员兴宗,

九十老生涯,绯衣落照斜。长安三度客,蜀县半庭花。

饭素匙抄雪,麻头袜带沙。秋风空色相,飞入梵王家。

69

野趣轩夜坐煮茶栗瓶中木樨香甚

作者:韩淲(宋代)

野趣轩夜坐煮茶栗瓶中木樨香甚,宋代,韩淲,

窗静明灯看木樨,秋声吹雨欲凄凄。馀凉倍觉花撩乱,尽夜尤宜叶整齐。

瓶浸冷香书案小,座围幽艳屋山低。从容茶果归来处,桥踏涧云迷断蹊。

95

题马伏波像

作者:董烈(宋代)

题马伏波像,宋代,董烈,

眉目真如画,英姿迥不凡。识高能择主,功大不胜谗。

马革忠何壮,壶头怒尚衔。谁甘骑款段,长服野人衫。

59

和王参政崔徽写真韵

作者:陈柏(元代)

和王参政崔徽写真韵,元代,陈柏,

芳时无语惜年华,綵笔何心赋落霞。镜里自怜人似玉,天涯不隔貌如花。

双瞳蘸绿横秋水,高髻堆春亸碧鸦。犹胜无金买延寿,黑山空使梦还家。

87

示二子 其二

作者:胡宏(宋代)

示二子 其二,宋代,胡宏,

体道识泰否,涉世随悲欢。迹滞红尘中,情寄青云端。

早年勤学道,晚节懒为官。心活乾坤似,机员身自安。

59

洞仙歌·雪肌花貌

洞仙歌·雪肌花貌,宋代,沈端节,

雪肌花貌,见了千千万。眼去眉来几曾管。被今回打住,没□施程,□捺地,却悔看承较晚。琴心传密意,唯有相知,失笑他满恁撩乱。抖下俏和娇,掩翠凌红,真个是、从前可见。据入马牢笼怎乾休,但拈取真诚,试教人看。

98

寄谢叶翰林见招 其一

作者:程俱(宋代)

寄谢叶翰林见招 其一,宋代,程俱,

风流刺史从英游,况复西湖菡萏秋。授简岂堪陪兔苑,举鞭聊欲醉荆州。

4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