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

作者:王令(宋代)

鸦鸦枝上鸣,欲下飞复屡。

忽投群辈先,以我弃肉去。

群鸟起争攫,既失反亲慕。

饿鸱盘且下,欲夺进复惧。

群鹊何轩轩,聚噪如骂怒。

鸠鸽恨不逮,回旋自号呼。

庭雀审细微,知非已能预。

跳梁暮堂下,不舍稗粒顾。

0

诗文赏析

众鸟

鸦鸦枝上鸣,欲下飞复屡。

忽投群辈先,以我弃肉去。

群鸟起争攫,既失反亲慕。

饿鸱盘且下,欲夺进复惧。

群鹊何轩轩,聚噪如骂怒。

鸠鸽恨不逮,回旋自号呼。

庭雀审细微,知非已能预。

跳梁暮堂下,不舍稗粒顾。

诗词中的众鸟在树枝上鸣叫,想要飞下去又多次犹豫。突然间,它们中的一只先飞走了,放弃了肉食。其他鸟群开始争抢,失去了的鸟群反而对它充满了亲近之情。饥饿的鸱鸟在旁盘旋,想要夺取那块食物,却又害怕进攻。聚集的鹊鸟嘈杂不止,声音像是在咒骂和愤怒。鸠鸽感到懊恼无奈,回旋飞舞并自我呼喊。庭院中的雀鸟细心观察,明白事情并非偶然。它们在晚霞中跳跃着,不舍得离开谷物的颗粒。

这首诗以众鸟的形象描述了人际关系中的种种情绪和行为。鸟群中的一只鸟离开后,其他鸟群对它产生了亲近之情,这反映了人们常常在失去之后才会珍惜和怀念。饿鸱盘旋的情景表现了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夺取食物,另一方面又因害怕挑战而犹豫不前。群鹊的聚集和骚动,以及鸠鸽的呼号,展示了人际关系中的纷争和不满。而庭院中的雀鸟则以细微的观察和跳跃的动作,揭示了它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和保持谨慎的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鸟类之间的行为和情感,间接地表达了人类社会中的情感纠葛、争斗和观察。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珍惜和理解他人,同时保持警觉和谨慎,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整首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隐喻手法,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其他诗经

洞仙歌 春尽日有感

洞仙歌 春尽日有感,近现代,朱庸斋,

绿阴台榭,是东皇前地。百折离心付流水。廿四番风讯,总付闲过,浑未减、几点看花清泪。

梦华千万态,成碧看朱,槛外芳菲更何世。故国后归人,老尽光阴,怕明日、欢盟顿委。

待料理,钿筝旧歌尘,怕指冷弦哀,伤春容易。

79

仙茅

作者:张弼(明代)

仙茅,明代,张弼,

庾岭仙茅旧有名,随时采服可长生。使君昨日才持去,今日书来乞墓铭。

48

【中吕】普天乐 吴江八景 垂虹夜月

【中吕】普天乐 吴江八景 垂虹夜月,元代,徐再思,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免,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

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太湖春波

碧琼纹,玻璃。离情汲汲,潭影悠悠。古渡头,长桥右。一片青风吹皱,

洗桃花昨夜新愁。浮沉锦鳞,高低紫燕,远近白鸥。龙庙甘泉

养萍实,分桃浪。源通虎跑,味胜蜂糖。可煮茶,堪供酿。第四桥边冰轮上,

浸一泓碧玉流香。香消酒容,芳腴齿牙,冷渗诗肠。洞庭白云

变阴晴,乘鸾凤。西山暮色,东岳奇峰。可自怡,难持送。舒卷无心为时用,

庆风雷际会从龙。襄王梦里,高僧屋内,彦敬图中。前村远帆

远村西,夕阳外。倒悬一片,瀑布飞来。万里程,三州界。走羽流星迎风快,

把湖光山色分开。飞鲸涌绿,墙乌点墨,江鸟逾白。雪滩晚钓

水痕收,平沙冻。千山落日,一线西风。箬帽偏,冰蓑重。待遇当年非熊梦,

古溪边老了渔翁。得鱼贯柳,呼童唤酒,醉倚孤篷。华岩晚钟

斗杓低,潮音应。菩提玉杵,金声。蝶梦惊,龙神听。夜坐高僧回禅定,

诵琅函九九残经。谯楼鼓歇,兰舟缆解,茅店鸡鸣。西山夕照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

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27

雨中作三首 其三

作者:陆游(宋代)

雨中作三首 其三,宋代,陆游,

短鬓白如丝,梅花似旧时。掩屏愁入梦,隐几雨催诗。

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非关畏车马,衰甚实难支。

92

蝶恋花·金剪刀头芳意动

蝶恋花·金剪刀头芳意动,宋代,晏几道,

金剪刀头芳意动,

彩蕊开时,不怕朝寒重。

晴雪半消花□□,晓妆呵尽香酥冻。

十二楼中双翠凤,

缥缈歌声,记得江南弄。

醉舞春风谁可共,秦云已有鸳屏梦。

6

贺尹学士辟经略府

作者:刘敞(宋代)

贺尹学士辟经略府,宋代,刘敞,

年来方苦兵,蛮夷久滑夏。西陲亭障尽,人骨蔽荒野。

汉家飞将多,程李相上下。试问谁董之,王朝大司马。

分廷授斧钺,号令从此把。主忧臣当辱,开府纳儒雅。

堂堂蒙山旧,乃是谪仙者。谋画当代无,胸襟一朝写。

诚知铄铅矿,不合烦大冶。要使借前筹,非公谅谁假。

鹰饥肯择肉,骥逸始流赭。由来抱轩昂,可得不脱洒。

昨闻赋刍粟,中户困楚槚。此事已大急,哀哉动鳏寡。

兵家尚神速,世务忌苟且。愿公更深谋,却敌如破瓦。

䲔鲵埽封境,疲瘵沐纯嘏。岂令鲁仲尼,独赞王孙贾。

30

我思古人

作者:陈深(宋代)

我思古人,宋代,陈深,

翳古人之寥寥兮,夫何思之弗谖,

蹇余生之独后兮,曾不得与之周旋。

旷斯世而勿见兮,故增唏而永叹。

抚遗籍而玄览兮,幸所闻之可尊。

彼丹心之耿著兮,谅虽亡而实存。

苟逆风而遐契兮,尚何有于古今。

览元化兮无穷,感徂景兮如驶。

余发兮种种,余怀兮亩亩。

驷黄虬兮遐征,仰超然之高轨。

猗圣言兮如天,至道兮如海。

超鸿濛兮何极,窥浩茫兮无涘。

孰导余以正适兮,遵坦涂而容才。

惟谅友之昭昭,庶订余之懒愦。

鸣呼噫噫,古人之兮,

惠我无疆。忽不见兮心之伤,

余之思兮心之伤,余之思兮曷云其忘。

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望。

非天人君之相和兮,谁逍遥以徜徉。

43

子虚航重湖之险远过山中辄次维心韵以谢 其四

子虚航重湖之险远过山中辄次维心韵以谢 其四,宋代,沈与求,

宝历方重启,英才必尽搜。题舆偶淹泊,榜道会营求。

浪漫贫逾适,经纶老未酬。云林得携手,切勿志穷愁。

2

碧梧翠竹堂

作者:瞿智(元代)

碧梧翠竹堂,元代,瞿智,

高堂背郭对青山,尽日褰帷景界宽。碧树欲随鸾影瘦,绿筠长伴鹤翎寒。

水晶帘动云成片,环佩声閒雪作团。久负故人诗酒约,不嫌径去倚阑干。

17

题李遵道画竹

题李遵道画竹,元代,柯九思,

秋风满纸老黄华,元气淋漓攲复斜。应是黄岩癯太守,青鞋时过野人家。

23

丙子重九戏题

丙子重九戏题,明代,祝允明,

行年五十壮游肠,几把他乡作故乡。

万里一身南海畔,客窗独看雨重阳。

16

同诸公夜集希焦二师室

同诸公夜集希焦二师室,明代,释函可,

弟兄能爱客,老衲每来寻。况有同心侣,相偕彻夜吟。

异乡消积恨,明月助清音。何必求仙去,花源此地深。

31

咏吴市灯二十四韵

咏吴市灯二十四韵,明代,张元凯,

吴儿一何巧,能事匪师传。剪綵千葩散,泥金四照联。

象形元以类,物态岂云迁。好鸟忘春啭,灵花总夜妍。

使星槎影动,奎宿斗光躔。凤振台端羽,龙垂烛下涎。

九微含翠葆,三艳倚朱弦。芝盖如云集,珠毬比月圆。

幻将风里蝶,现出火中莲。紫气遥堪把,青辉蔼自鲜。

六鳌浮作地,七宝聚为筵。仰见行空马,回看跕水鸢。

蜕虬唯骨立,画虎但皮悬。兔捣姮娥傍,鸥栖菡萏边。

冰壶寒莹魄,玉树煖生烟。城郭宁知夕,欢呼定有年。

冶郎方并靥,游女复齐肩。户外皆盈绣,人间尽挟仙。

障偏图孝节,屏乃绘忠贤。故事村翁识,奇观稚子怜。

珊瑚雕绮席,犀兕刻觥船。有燄俱成烬,无灰不可然。

岂须东壁白,暂照草亭玄。万劫常明者,荧荧古佛前。

72

古意四首 其一

古意四首 其一,明代,张元凯,

君从蓟北回,遗我轩辕镜。但照心异同,不照容衰盛。

73

寄舒城孙小渠

寄舒城孙小渠,明代,赵完璧,

长忆匡庐孙子荆,燕山契雅岂忘情。雪中诗酒淹琼漏,月下笙歌绕凤城。

萍梗天涯嗟宦迹,桂香秋晚慕才名。江湖双鲤开春渌,珍重缄书达海瀛。

99

硖石阻雨

作者:郑岳(明代)

硖石阻雨,明代,郑岳,

积雨滞行装,山坳坐驿堂。危冈回马首,细路绕羊肠。

蹑磴防泥滑,添衣觉昼凉。客怀正寥落,重感鬓毛苍。

40

陟望轩

作者:郑真(明代)

陟望轩,明代,郑真,

一片浮云伴落晖,望乡千里意多违。天高淮甸冥鸿度,海阔蓬莱独鹤飞。

使幕敢辞毛义檄,亲庭谁舞老莱衣。百年已注长生箓,白发萧萧待汝归。

83

寄严陵张太守

寄严陵张太守,明代,吴与弼,

金台高谊连三月,严濑离情又六年。驻马江干何日遂,暮云春树梦相牵。

4

古别离

作者:吴兆(明代)

古别离,明代,吴兆,

车辚辚,马特特,路上行人行不息。

丈夫一去音信稀,门前凝望是耶非。

罗巾掩面羞回顾,翻令小姑笑妾误。

忆妾家中娇小姿,爱弄玉环阿母随。

只知娇养无愁苦,常笑他人怨别离。

如今小姑年十五,能不忧愁有几时。

89

李汝思南昌新居成有赠

李汝思南昌新居成有赠,明代,罗洪先,

君家盘谷住街东,五渡门前一棹通。今日结庐南浦上,晓来烟水故乡同。

6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