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行崧岭岁华新,又作残年踏雪人。
茅屋画檐俱富贵,穉松枯木总精神。
哦诗未怕寒生粟,举酒惟知暖欲春。
自说到家贫亦好,两峰站外玉璘峋。
十二月十二日,踏着雪行走在崧岭上,
岁华已进入尾声,我又一次迈入残年。
茅屋和画檐都显示着富贵的气息,
穉松和枯木皆显精神焕发。
啊,诗词并不畏寒冷而生出粟米,
举起酒杯只知道温暖即将来临。
我自言自语,家境贫寒也无所妨,
两峰之间站立,观赏玉璘峋的壮丽景致。
这首诗词以冬日踏雪度崧岭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人生经历和自然景观的感慨和思考。诗中展现了作者豁达的心态和对贫寒的宽容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温暖和富足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内心情感,诗词传递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冬日踏雪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叹和对自身经历的思考。诗中的茅屋、画檐、穉松和枯木等形象,展示了一种富贵与精神的共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豁达。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饮酒温暖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温暖和富足的向往,并以自嘲的语气宣示了对贫困的不在意。最后,作者站在两峰之间,欣赏着玉璘峋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种豁达和超脱的心境。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同时,诗词的语言简练、意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诗词整体上展现了作者的豁达态度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定风波 寿陈小石,清代,朱祖谋,
花近楼头书眼明。水云矜佩本来清。一院双成诗伴侣。
天许。谪仙人是老人星。
往事北门严筦钥。忘却。好从南极驻箳篂。更进菖蒲觞面酒。
为寿。与君沈醉梦觚棱。
谢人惠兖墨,宋代,冯山,
故人山东来,遗我数丸墨。握丸大如指,盥手重拂拭。
浓磨向日看,古瓦增润泽。经屑不见纸,清光隐深墨。
书云旧所秘,闻今已难得。庭圭死已久,至宝世罕识。
御府徒仅存,人间万金直。兖州擅高价,比歙固少抑。
古松亦将尽,神奇渐衰息。文章不见贵,笔砚岂可掷。
牢落况此君,虽精淡无色。怜君情好古,投赠兼以臆。
世事持此观,噫嗟共冥默。
次律兄以芦菔见饷并有诗次其韵,宋代,沈与求,
岁晚嘉蔬已向萎,独馀芦菔老霜畦。收随芧栗供山谷,赠比蘋蘩撷涧溪。
菹乱金钗入珍馔,羹融玉糁脱污泥。程春定觉人彊饭,功校蹲鸱自不齐。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 浚治西池,宋代,程俱,
世间潢潦生蝌斗,闻说西池岁时久。不应朝满夕已除,秋至先衰等蒲柳。
知公旁观久技痒,聊试他年膏苗手。泥涂不忍海波臣,畚锸故烦牛马走。
尝闻汝水行地底,出没川原无不有。溅溅忽作写盘珠,盎盎俄承注床酒。
清涵荇藻更姿媚,明烛须眉见妍丑。巢莲永无龟曳尾,雨花定有鱼颁首。
使君佳政尽如此,说尹遥知不容口。何由步屧逐春风,作社慇慇就田叟。
拟古寄何大卿六首 其五,宋代,谢翱,
流来山中花,绀碧三百里。漪漪歙砚云,含风入秋水。
五芝与八石,往往产其沚。岂独秘灵文,亦复隐奇士。
不见施家郎,诗词独清泚。一朝控白鸾,吹笙洗尘滓。
观南阳高武宣王诰词其子浑璞治书徵赋,元代,吴师道,
历数归真主,英雄起壮年。挺身辞汝蔡,仗剑走幽燕。
武略纷谁敌,神锋奋独先。攻城蒙矢石,拓地揽山川。
淮甸威如扫,蛮方命已悬。长驱越东角,直捣海南边。
名冠三军帅,功开半壁天。至仁惟不杀,伟绩更无前。
铁马戈鋋息,貂蝉佩服鲜。曹公创尚在,鄂国志逾坚。
星陨悲苍汉,山崇想故阡。分祠遍南纪,遗像俨凌烟。
疏傅曾开国,承家复象贤。绣衣躬入奏,丹陛诏仍宣。
圣代昭恩数,王封衍土田。风云摅壮气,日月漏重泉。
制辟奚斯庙,光增太史编。哀荣千载少,忠孝一家全。
奕奕丹青绘,绵绵带砺传。桐乡修秩祀,愿荐侑神篇。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 其九,宋代,仇远,
乔木足秋声,红叶表秋色。因之念湖山,恨不生羽翼。
形留神已驰,游倦交渐息。西邻夜砧发,东邻晓机织。
我亦有敝庐,松菊暗荆棘。北山百年墓,苔竹手所植。
今长尺若干,霜雪颇自力。西风龙蛇蛰,暗雨山林黑。
东望会言归,免我长相忆。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