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战骨烟尘飘,岁久遗戈金不销。
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渍出珊瑚色。
邯郸小儿强解事,枉使泥沙埋利器。
四十万人非少弱,勇怯贤愚一朝弃。
阴坑血冷秋复春,朅壤食尽苍蛇鳞。
湮沦长愧杜邮剑,废坠空忆椿喉人。
故垒中宵鬼神入,云愁月暗戈应泣。
呜呼!当时岂无牧与颇,戈乎不遇可奈何!
长平战骨烟尘飘,
岁久遗戈金不销。
野人耕地初拾得,
土花渍出珊瑚色。
邯郸小儿强解事,
枉使泥沙埋利器。
四十万人非少弱,
勇怯贤愚一朝弃。
阴坑血冷秋复春,
朅壤食尽苍蛇鳞。
湮沦长愧杜邮剑,
废坠空忆椿喉人。
故垒中宵鬼神入,
云愁月暗戈应泣。
呜呼!当时岂无牧与颇,
戈乎不遇可奈何!
《长平戈头歌》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长平战场的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悲惨命运的感慨。
长平战骨烟尘飘,
岁久遗戈金不销。
野人耕地初拾得,
土花渍出珊瑚色。
邯郸小儿强解事,
枉使泥沙埋利器。
四十万人非少弱,
勇怯贤愚一朝弃。
阴坑血冷秋复春,
朅壤食尽苍蛇鳞。
湮沦长愧杜邮剑,
废坠空忆椿喉人。
故垒中宵鬼神入,
云愁月暗戈应泣。
呜呼!当时岂无牧与颇,
戈乎不遇可奈何!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平战场的景象,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战争的思考。诗词一开始描述了战场上烟尘弥漫、战骨遗落的景象,展现出岁月的流转,但金属战骨却永久不销。接着,诗人描写了一个野人在战场上耕地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把被泥沙埋没的战斗利器,利器上沾满了泥土的颜色,给人以珊瑚般的红色印象。
然后,诗人转向表达他对那些无辜牺牲的人们的思念和悲痛。他提到邯郸的小孩子们勉强理解战争的事情,但他们却无意中埋没了这些有利于生存的武器。四十万人中,不乏勇敢的人,但他们都在一夜之间被抛弃,不论是勇敢者还是胆怯者,贤者还是愚者。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战场上冷酷的景象,尸骨堆积如山,血迹冻结在寒冷的秋天,却在春天又复苏。诗人提到朅壤(音qièrǎng)这个地方,形容那里人们因为战争而饥饿到只能吃蛇肉,就像苍蝇的鳞片一样细小。
最后,诗人以悲痛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痛惜。他怀念杜邮(音dùyóu)剑,感叹它沉默在湮沦之中,他也回忆起椿喉(音chūnhóu)人,可能是指一位英勇的战士。诗人认为这些战士的功勋和武器都被遗忘了。夜晚,战场上鬼神潜入故垒,云愁笼罩,月色昏暗,战争的创伤令战斗的武器都应该哭泣。最后,诗人发出悲叹之声,他问道,当时岂无牧与颇(音pō),指的是当时没有得到善待《长平戈头歌》是明代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长平战场为背景,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战争中无辜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战场的景象,如烟尘弥漫、战骨遗留等,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凄惨氛围。诗人提到岁久遗留的战骨金属不腐,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持久。接着,诗人通过一个野人在战场上耕地时发现的一把被泥沙掩埋的利器,以及利器上渗出的珊瑚色土花,表达了对战争中被掩埋的希望和生命力的思考。
诗人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民的影响。他提到邯郸的小孩子们勉强理解战争,却无意间埋没了有利于生存的武器,暗示了无辜者在战争中的无辜牺牲。诗人强调四十万人中的勇者和胆怯者都在战争中被抛弃,贤者和愚者同样遭受命运的摆布,表达了对悲惨命运的思考和对战争公平性的质疑。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战场的冷酷景象,如血迹冻结、秋复春等,进一步加深了对战争的描绘。他提到朅壤这个地方,形容那里的人们因战争而饥饿,只能吃蛇肉,暗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绝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战争中英勇战士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悲痛之情。他提到杜邮剑和椿喉人,表达了对这些英勇战士功勋的惋惜和对他们的遗忘之感。诗人以悲痛的语气描述战场夜晚鬼神的现象,云愁笼罩,月色昏暗,战争的创伤令战斗的武器也应该哭泣。最后,诗人以呼喊的方式表达对战争中牺牲者的怀念和对战争的无奈之情。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场景象、表达对战争的思考和对战争中受害者的怀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以及悲痛的语调,使读者对战争的破坏力和对人性的摧残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故光禄陈公士京遗集予求之二十年矣今春人日忽得其手稿喜而有作,清代,全祖望,
逋叟风高汉管宁,半生心迹付沧溟。海年竟向鲛宫尽,喟寓时呼蜑户听。
故国到今传义士,遗文不没有神灵。昨挑七种新芽菜,把酒长吟酹一瓶。
万年春 景金本注云,四首本名点绛唇 上*,元代,丘处机,
土穴秋来,温温渐觉阳和胜。幽栖兴。道家偏称。疏懒多贫病。凛冽天寒,叶落山川净。窗前竞。雪飘风劲。热焙闲吟咏。
答二任,宋代,苏洵,
鲁人贱夫子,鸣丘指东家。
当时虽未遇,弟子已如麻。
奈何乡闾人,曾不为叹嗟。
区区吴越间,间骨不惮遐。
羽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蝦。
嗟我何足道,穷居出无车。
昨者入京洛,文章彼人夸。
故旧未肯信,闻之笑呀呀。
独有两任子,知我有足嘉,
远游苦相念,长篇寄芬葩。
我道亦未尔,子得无增加。
贫穷已衰老,短发垂髿髿。
重禄无意取,思治山中畬。
往岁栽苦竹,细密如蒹葭。
庭前三小山,本为山中楂。
当前凿方池,寒泉照谽谺。
玩此可竟日,胡为踏朝衙。
何当子来会,酒食相邀遮。
愿为久相敬,终始无疵瑕。
闲居各无事,数来饮流霞。
题畦乐处士成趣园 其二,明代,王称,
远生贵忘我,守静体自然。外物苟不荣,取乐无过愆。
鼎食岂不甘,轩裳讵匪贤。大功难久居,盛名难久全。
淮阴登将坛,条侯寄重边。宠辱一朝异,殒替谁能怜。
宁兹远世氛,寄身在中园。閒濯鱼父缨,时诵老氏篇。
旷志适古初,冥心超至玄。知止幸不殆,胡必誇轻儇。
嗤彼当世人,碌碌随贷迁。端居有真趣,此意谁能传。
刘希颜持节按县招维心舟中小酌次维心韵 其三,宋代,沈与求,
故国真如寄,馀生宛若浮。巢鸠不护鹊,池凤肯容鹙。
老木低春水,孤花带晚洲。杯行应酹我,知复念幽忧。
依韵和彭器资直讲二首 其一,宋代,陆佃,
三年清苦下书帷,诸子专门盛一时。研尽锦砂重注易,草残饶纸谩笺诗。
鼓催闽越茶应早,线引昭阳日渐迟。侍讲会须拌共醉,状元新约未差池。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