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槛寒松偃,连云一径横。
就中国不得,窗户入江声。
依靠栏杆,寒松低垂,
一条云际水平的小径。
就在中国无法达到之处,
窗户传来江水的声音。
《题延福寺》是宋代释宗美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歌描绘了作者身处延福寺槛边的景色。诗中作者以冬天的景色为背景,寒松低垂,云际水平的小径横贯其中。由于窗户直接面对江水,可以听到江水的声音。通过这些描写,诗歌传达了作者对寺庙之外的自然景色的感受。
国香慢 赋钗上并头兰,清代,周岸登,
服媚传馨,认蝶魂稳并,隐约钗盟。当年二妃重见,唤起湘灵。
古怨今情谁托,佩环悄、仙影亭亭。高怀寄空谷,素萼同心,愁买倾城。
折梅还索笑,伴犀簪翠压,螺髻香凝。罥襟横枕,偷染红泪春冰。
梦引参差帝乐,两玉童、鸾琯双声。贞蕤比金石,更祝千里,连理朋生。
吴翰林南夫借少宰吴公宅次南夫韵,明代,王云凤,
幽亭危处读书庵,月白风清好纵谈。竹石暂留凭客赏,乾坤同寄欲谁惭。
地偏巳觉离亭外,调古时闻起巷南。我拟借游应不惜,春忙曾未卜东骖。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想赴蟠桃玳,元代,未知作者,
想赴蟠桃玳瑁筵,休享御酒琼林宴。息争名夺利心,发养性修真愿。争如纸
被裹云眠,茶药倚炉煎。看峻岭衔花鹿,使巅峰献果猿。朝元,在金阙寥阳殿。
安然,蓬莱洞里仙。
为浮生两鬓白,观镜里朱颜迈。忙辞了白象简,紧纳了金鱼带。绿柳倚门栽,
金菊映篱开。爱的是流水清如玉,那里想侯门深似海。幽哉,袖拂白云外。彭泽,
清闲归去来。
光阴似流水,日月搬昏昼。尘俗一笔勾,世事都参透。睡来时高枕一无忧,
闷来时拄杖半过头。饥来时一钵千家饭,闲来时孤身万里游。盈眸,阆苑风光秀。
抬头,蓬莱景物幽。
荣华似风内灯,富贵如槐安梦。恰六朝贺太平,十二国干戈动。人海混鱼龙,
浮世隐英雄。收楚韩元帅,兴周的姜太公。功名,到底成何用?悉是:南柯一梦
中!
【仙吕】八声甘州 春闺梦好,,元代,王修甫,
春闺梦好,奈觉来心情,向人难学。锦屏斜靠,尚离魂脉脉难招。游丝万丈天外飞,落絮千团风里飘。似恁这般愁,着甚相熬。
【六幺遍】自春来到春衰老,帘垂白昼,门掩清宵。闲庭杳杳,空堂悄悄,此情除是春知道。寂寥,唾窗纱缕两三条。
【后庭花熬】无心绣作,空闲却金剪刀。眉蹙吴山翠,眼横秋水娇。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妆楼外月儿高。
【商调】集贤宾 春日伤别,元代,李爱山,
牡丹亭日长帘半卷,推绣枕听啼鹃。夜雨过梨花褪雪,晓风轻柳絮飘绵。忆
多情万水千山,盼佳期甚日何年。近香奁理妆贴翠钿,尚然有睡红一线。情浓眉
黛里,愁入鬓云边。
【逍遥乐】嘴古都钗头玉燕,面波罗镜里青鸾,画不尽春山宛转。恨惹情牵,
对东风桃李无言。章台路望来不甚远,张京兆那里也不见。香消宝鼎,灯尽银,
炉冷沉烟。
【梧叶儿】粉脸淡蛾眉皱,妆残新月偃,愁压远山偏。火燎袄神庙,花飞金
谷园,春去武陵源,直恁的缘薄分浅。
【金菊香】托香腮不语转凄然,淡注珠唇翠蝉,呆答颏对人羞见面。则被
这鬼病恹缠,断柔肠心事在谁边?
【醋葫芦】胸减酥,脸褪莲。似杨妃病吐荔枝涎,西子愁频麋鹿苑。顿不开
连环金钏,不由人终日恨绵绵。
【浪来里】想当日整玉容,并粉肩。晚妆楼上镜台边,画出对初生月何日圆。
到如今桃花人面,闷恹恹憔悴似去年前。
【高平调煞】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走飞觥,品竹调
弦。唱道是美满欢娱,似比翼鸟于飞燕。闲情侵翠靥,春意近花钿。今日个宝钗
头擘双鸳,昔何时镜重圆,因此上两道春山翠痕浅。
【尾声】春残连理枝,香冷合欢扇,好姻缘翻做了恶姻缘。还不彻相思债,
叫不应离恨天。知他是甚时相见,两眉峰重画翠婵娟。
双双燕,清代,李慈铭,
渗金艇子,趁青幔风前,载愁容与。山光鬓影,同斗镜中眉妩。
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多情晼晚红霞,半带寒烟汀渚。
延伫,蘅皋日暮。托浅浅微波,暗通心愫。沅江香歇,来共水荭花语。
消得斜阳几度,又撩乱、天边孤鹜。何时约定红栏,看足五湖风雨。
杂感五首以不爱入州府为韵 其四,宋代,陆游,
洚水初平时,草木充九州。禽兽孳育繁,与人为敌雠。
于时圣人作,日夜为民忧。思有以胜之,食肉而服裘。
然后人奠居,禾黍岁有秋。岂知千载后,戕杀无时休。
一食刀几赤,百味供膳羞。豪侈方相誇,哀哉非始谋。
送湖南运判蔡如晦赴阙,宋代,郭祥正,
鹗飞不在泥,决有青云趣。凤凰不妄出,恐为时所误。
桓桓南都贤,幸遭明主顾。垂绅正手板,磊落奏治具。
源流出无穷,胸胆豁以露。帝曰卿良哉,予僚汝之父。
果见麒麟儿,腾骧蹈前步。擢为东宫允,往漕八州赋。
予将观汝能,慎勿惮细故。朅来重湖南,君恩密宣布。
拔才惟俊明,逐吏皆狡蠹。朝廷方更化,免役出金助。
深沉详施为,委曲善告谕。有司绝诛求,比屋乐农务。
贫富一以均,歌颂喧道路。七月新书成,入奏驰骏驭。
君来万家春,君去秋色暮。清湘似君心,偏使丑影惧。
何时到金阙,显用期必遇。成法无瑕玼,后效有程度。
皇皇太上圣,赫赫师尹辅。大业日愈新,虚怀未尝饫。
谏垣将峻陟,使节岂还付。却忆仁祖朝,天下复庠序。
南都最为盛,万里英材聚。严严高平公,明堂真栋柱。
尚书继踵来,两献仲舒疏。君家有大阮,敛缩未腾翥。
名声晚乃达,霖雨今仍霪。信哉颜渊氏,必用孔子铸。
邦家不乏才,社稷永盘固。伊予亦何人,不异罝中兔。
时命适大谬,与物竟多迕。卑栖邵陵幕,窃禄饱婴孺。
不才甘委置,朽木费吹嘘。一朝逢知己,拔茅冀连茹。
翻思刷羽翰,翩翩厕鸳鹭。不然弃已归,筑室幽闲处。
吐纳元和津,万事不挂虑。韩子亦尝云,岂肯居沮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