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0

诗文赏析

[评介]探春在贾家诸姊妹中是比较头脑清醒、眼光敏锐的一个。《红楼梦》中许多很有分量的话都是从探春口里说出来的,她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把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内部鸡争鸭斗的丑态表露无遗。她早就预料,这样的人家是定要“一败涂地”的。

探春的远嫁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说明封建贵族家庭的分崩离析,另一方面也是这个“精明志高”的三姑娘理家失败后的必然结局。从这支曲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探春远嫁的矛盾心情。她舍不得抛开至亲骨肉,舍不得远离自己的家庭,所以有悲痛的哭泣;但她也预料到家势必败,怀着“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忧虑,所以有“离合岂无缘”的自慰。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探春有远嫁避祸的意思。《红楼梦曲》曹雪芹拼音读音参考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其他诗经

春草八首,和沈琛笙大使原韵 其八

春草八首,和沈琛笙大使原韵 其八,清代,许南英,

自分杨花作絮绵,枝头犹为茑萝牵。浮生大梦如垂露,旧事微尘已化烟。

扪腹依然呼负负,折腰何必曲拳拳!五陵裘马诸年少,帽影鞭丝二月天!

78

寓滇阳寄京中友人

作者:郭登(明代)

寓滇阳寄京中友人,明代,郭登,

霜重梧桐叶渐飞,浅黄欺绿上荷衣。

鲈肥江上秋将晚,酒熟山中客未归。

乡梦夜长鸡唱早,故人书远雁来稀。

黄花两负东篱约,空对西风赋《式微》。

14

和邵太守东台落成之什

作者:张吉(明代)

和邵太守东台落成之什,明代,张吉,

高阁不可极,始登徵我人。苍生应有望,胜事岂无因。

坐觉呻吟绝,何劳茇舍巡。兴来欢欲舞,先洒拂诗尘。

72

书花萼集后

书花萼集后,宋代,李正民,

二李诗名播浙东,二车豪迈气争雄。霜台健笔凌骚雅,凤沼馀波入古风。

赋就崧高辞并美,集编华萼句皆工。庞眉书客遗音在,白玉楼成事已空。

71

谒金门

谒金门,宋代,李莱老,

春意态。闲却远山横黛。香径莓苔嗟粉坏。凤靴双斗彩。
折得花枝懒戴。犹恋鸳鸯飞盖。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

70

【越调】小桃红 消遣

作者:爱山(元代)

【越调】小桃红 消遣,元代,爱山,

一溪流水水溪云,雨霁山光润,野鸟山花破愁闷。乐闲身,拖条藜杖家家问。

问谁家有酒,见青帘高挂,高挂在杨柳岸杏花村。

世间惟有酒忘忧,酒况谁参透?酒解愁肠破亻孱亻愁。到心头,三杯涤尽胸

中垢和颜润色,延年益寿,一醉解千愁。

59

【双调】水仙操并引

【双调】水仙操并引,元代,刘时中,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崧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湖山堂下闹竿儿,烂熳韶华三月时,朝来风雨催春事。把莺花撺断死,映苏堤红绿参差。浅绛雪缄桃萼,嫩黄金搓柳丝,风流煞斗草的西施。虾须帘卷水亭儿,玉枕桃笙梦觉时,荷香勾引薰风至。掬清涟雪藕丝,嫩凉生璧月琼枝。鸾刀切银丝脍,蚁香浮碧玉卮,受用煞避暑的西施。西风逗入耍窗儿,一扇新凉暑退时,白蘋红蓼多情思。写秋光无限诗,占平湖一抹胭脂。荷缺翠青摇柄,桂飘香金缀枝,快活煞玩月的西施。梅花初试胆瓶儿,正是逋郎得句时,彤云把断山中寺。软香尘不到此,怯清寒林下风姿。侵素体添肌粟,妨云鬟老鬓丝,清绝煞赏雪的西施。

寓意武昌元贞

楚天空阔楚山长,一度怀人一断肠,此心不在肩舆上。倩东风过武昌,助离愁烟水茫茫。竹上雨湘妃泪,树间禽蜀帝王,无限思量。

人言不向武昌居,我欲年来食贱鱼,那堪鹦鹉洲边住。锦鸳鸯为伴们,是烟波江上渔夫。得一舸鸱夷去,载苎罗山下女,便改姓陶朱。

武昌官柳正青青,只与行人管送迎,等闲攀折浑无定。舞东风过此生,奈柔条系绊人情。爱眉黛烟中翠,忆纤腰掌上轻,恨满邮亭。

贞元旧曲日停歌,只恐青衫泪更多,等闲又见菱花破。玲珑奈尔何,较些儿病了维摩。愁暗逐西飞翼,恨长随东逝波,著甚消磨。

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

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那堪辈辈为丞相。是皇家真栋梁,看灵椿丹桂齐芳。寿域年年固,福源日日长,永坐都堂。

楼名寿福压钱塘,中有高居异姓王,朝朝北阙频瞻望。启丹诚一瓣香,对西山遥祝吾皇。愿基业隆三代,更烟尘净四方,寿福无疆。

朱楼迢递接长空,家世于今谁比隆?阴功虽是前王种。嗣声华正在公,更门阑喜色重重。男已兆承家凤,女欣逢择婿龙,寿福无穷。

86

【仙吕】点绛唇 探卷抽签,

【仙吕】点绛唇 探卷抽签,,元代,王大学士,

探卷抽签,看书学剑,皆是虚谄。指望待折佳攀蟾,谁承望无凭验。

【混江龙】少年风欠,老来赢得病恹恹。自忖身居村野,几时曾再想闾阎。四面土墙缺处补,二椽茅屋破时添,且把时光渐。落一个身心自在,煞强如名利拘箝。

【油葫芦】村院里闲游情正忺,将农可检,见几个牧童儿杂耍可观瞻。一个扮老先生亻芻撇撇衠寒脸,一个做小学士舌剌剌全胡念。一个射天指日月到处里拿,一个捞藏模模一地里潜。一个拖着竹扫帚学开店,一个推着木古鲁卖油盐。

【天下乐】一个黄桑叶拈将来额上粘,一个那里磨镰。一个将榆树舔,一个树梢头啅歌不怕险。一个吊小鬼的灰抹眉,一个扮判官的墨画了髯,一个扮牛王着土抢脸。

【后庭花】一个调灰驴的将脚面闪,一个学相扑的手腕来搧。一个革刃将葫瓜割,一个棘针将酸枣签。一个把鹊儿拈,一个手拖着席片。一个瓦砣砣衮罢合掂,一个泥窝窝捽破合添。

【柳叶儿】一个把绿蓑衣披苫,一个将布留儿彪,一味的掀撏。一个撮金钱手掿着衣襟验,一个寻方门任谁嫌,一个挑蜂案不离房檐。

【尾】一个拾砖块把答儿尖彪,一个寻瓦片把拖车儿掂。一个倒骑黄牛紧跟踮,一个碓亭上学将纱钞检。一个学卖卦将泪眼偷淹,一个学跛忄敝痂目廉。一个把嫩草叶拾将来把布衫儿染,一个擂泔飘的休谄。一个敲铜盆的手倩,一个向柳阴中学舞一张锨。

20

栎口守风诗

栎口守风诗,南北朝,刘孝绰,

春心已应豫,归路复当欢。如何此日风,霾曀骇波澜。

倏见摇心惨,俄瞻乡路难。赖有同舟客,移宴息层峦。

华茵藉初卉,芳樽散绪寒。谑浪虽云善,江流苦未安。

何由入故园,讵即纫新兰。寄谢浮丘子,暂欲暇飞鸾。

70

沈篙师编修不见十年遇之杭西湖上喜而有作

沈篙师编修不见十年遇之杭西湖上喜而有作,清代,全祖望,

与君一分手,忽忽白驹过。旧学知加邃,颠毛亦并多。

相逢真意外,率尔共商歌。且向湖干去,临风醉芰荷。

34

西域请平三首 其二

作者:刘敞(宋代)

西域请平三首 其二,宋代,刘敞,

禦戎传上策,不战屈人兵。遂断匈奴臂,何须万里城。

出车非远略,高枕得升平。战骨翻空死,吁嗟壮士名。

14

和持国听琵琶二首 其二

和持国听琵琶二首 其二,宋代,范纯仁,

须知绝艺好娱宾,能使知音作伯伦。累月应将笞乐籍,恐公重作独醒人。

92

寄淮南亲旧

寄淮南亲旧,宋代,陈应祥,

一别淮南二十年,寿阳风物想依然。秋深峡石山头寺,夜静浮桥月下船。

茅酒沽来常满斗,白鱼买得不论钱。甚时脱此尘埃地,快意飞帆入楚烟。

82

七夕不饮

七夕不饮,宋代,郭祥正,

明河初月静涓涓,楼阁帘开斗管弦。不饮一樽当此夕,我心于巧久无缘。

15

有骥在野

作者:苏洵(宋代)

有骥在野,宋代,苏洵,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

子不我良,岂无他人。

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

秃毛于霜,寄肉于狼。

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19

乱水二首 其二

乱水二首 其二,宋代,毕仲游,

水落芙蕖老,山高薜荔长。野云吹不断,晚雨气先凉。

信笔题诗逸,停杯漉酒忙。酣歌露双足,有意濯沧浪。

38

次毕将叔韵寄寿阳三首 其三

作者:刘跂(宋代)

次毕将叔韵寄寿阳三首 其三,宋代,刘跂,

丈人文力健,能事与心违。彭泽粳田少,襄阳菰菜肥。

紫团生雪液,苍饼破云衣。持许无人寄,殷勤小陟归。

80

春景 汉宫传蜡烛

春景 汉宫传蜡烛,宋代,刘辰翁,

寒食谁家烛,红香蜡更鲜。晶荧侯邸盛,日暮汉宫传。

永巷花同闭,长门柳又眠。人间金谷火,天上蜜脾烟。

食客三千履,皇恩四百年。回思诸葛井,流涕阵图边。

96

忆昔二首 其一

作者:岳珂(宋代)

忆昔二首 其一,宋代,岳珂,

忆昔绍兴际,垂髫游上都。舜廊时访道,禹殿日陈谟。

士肄几三代,儿嬉遍九衢。謏闻仍有幸,犹及拜先儒。

56

题北山松轩

题北山松轩,宋代,释元照,

筑室已清旷,栽松更幽寂。为爱金石姿,不逐风霜易。

飕飗合琴引,郁密助山色。待折最高枝,谈对千拳石。

5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