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远庐陵守,车骑光华鬓未斑。
早岁名高天下士,同时身到海中山。
淹回二水分流处,邂逅千岩竞秀间。
行矣衰翁如未死,锦衣白昼候君还。
秋风送别远去的庐陵守,
车队闪烁光华,发鬓未见斑白。
年少时名声显赫,被誉为天下杰出的士人,
如今身处辽阔的海与高山之间。
在回溯二水分流的地方,
偶然与千岩竞相秀丽的景色相遇。
虽然已行至衰老之年,却如同尚未死去的人,
身着锦衣,在白昼等待君主归来。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送别王宣子赴庐陵守的场景。王宣子可能是一位被任命为庐陵地区守护者的官员。诗人通过描绘秋风送别的景象,表达了对王宣子的祝福和敬佩。
诗中提到王宣子年轻时名声显赫,被誉为天下杰出的士人。这表明他在早年就已经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对象,拥有卓越的才华和声望。然而,此时他已经身处辽阔的海与高山之间,担任庐陵守护者的职责。
诗人以淹回二水分流处和邂逅千岩竞秀间来形容王宣子所在的地方。这些描写表达了庐陵地区风景的壮丽和美丽,以及王宣子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尽管诗人已经年老衰弱,但他仍然怀着希望,穿着锦衣,在白天等待着王宣子的归来。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王宣子的赞美和祝福,以及对他担任庐陵守护者职责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诗中也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和江景吴寅长经理屯田道中见寄,明代,苏葵,
强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掷地,如今惭我釜鸣雷。
驱驰莫管青山讶,凋瘵真烦赤手培。王道本来嫌掊尅,曾将阡陌咎谁开。
陈恭侍郎父静诚先生挽诗 其一,明代,倪谦,
九霄云尽六龙飞,启沃深劳补万机。凤驾屡过诸葛径,鱼竿独慕子陵矶。
朝端勋旧俱丹毂,马上山人尚白衣。完璧莫伤归梦早,圣皇谕祭古今稀。
【双调】落梅引,元代,张养浩,
门外山无数,亭中春有余,但沉吟早成诗句。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驾白云半空飞去。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
山隔红尘断,云随白鸟飞,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休夸子房并范蠡,肯回头古人也容易。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喜村深地偏人静。带烟霞半山斜照影,都变做满川诗兴。
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爱园林翠红相间。对诗人怎不教天破悭,四周围水云无限。入室琴书伴,出门山水围,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与安期羡门何异?
拟招,明代,胡俨,
山苍苍兮嶙峋,木薆薆兮山春。药房兮蕙櫋,谷幽幽兮水粼粼。
草芳兮兰馨,泉流兮鸟鸣。君之归兮云缤缤其来迎。
君不归兮使我心怦。山寂寂兮林幽,木黄落兮山秋。
桂树团团兮枝相樛,猿夜鸣兮啾啾。有芝兮可茹,有粳兮盈畴。
纫幽兰兮荫松柏,君归来兮乐琴书以夷犹。
梅仙观,宋代,洪朋,
炎灵失其御,四海无安税。呜乎梅南昌,脱屣元始岁。
小臣披肝胆,宫掖事严秘。上书竟渺茫,弃掷江湖外。
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鹏背。向来杀青士,此事美无对。
到今瑶池地,风露翔孔翠。仰瞻神界游,千载想生气。
愿为龙鳞婴,勿学蝉骨蜕。
送盖少卿晞之赵太平州,宋代,卫泾,
三釜果何乐,万钟岂云轻。
当知昔贤士,乃亲乃为荣。
忆昨使东淮,循陔兰芳馨。
维先司徒公,大篇宠其行。
喜我谐禄养,劝之力身名。
俛仰四十载,岁月何峥嵘。
髯卿世济美,中外稔践更。
勇退甫宴娱,起家俄诏徵。
秩真二千石,选授参陪京。
时哉春阳中,光风助严程。
歌廉盛襦袴,迎伋森旆旌。
矧伊太夫人,九十颜如婴。
朱轓从板舆,此乐谁能并。
缅怀平生好,相友真弟兄。
我今抱永慕,抚旧只怆情。
涂山古名邦,官府号太平。
故秋适淫潦,所至多疲氓。
政须事安集,未可施敲榜。
长江戍水犀,形势足干城。
时虽急规恢,不用邀功能。
君年壮於我,宏图在南溟。
报国岂忧晚,事亲宜竭诚。
道院日余暇,北堂庆方增。
戏彩供笑粲,捧觞寿期龄。
孝立忠亦遂,俗美政易成。
奏最亟归来,勿云厌承明。
偶成,宋代,韩淲,
闲多乏交游,生晚欠知友。栖迟强逢迎,汩没惮趋走。
几年荒野外,已觉安井臼。一旦朝市间,时亦泥杯酒。
纷纷夸毗儿,落落穷独叟。由来事箪瓢,岂是厌升斗。
湖波风泛莲,野岸日移柳。为问吴山头,何如楚溪口。
和府尹虚谷先生和徐子英韵并寄徐子英 其二,宋代,方一夔,
袖手阑干独倚楼,暂舒倦眼对沧洲。云山劝我閒方住,声利萦人懒即休。
后世岂无青史笔,浮生那欠赤泉侯。岩幽得似铜驼陌,粟饭藜羹却易求。
题陈仲礼四知轩且当折柳之意,宋代,吴儆,
陈侯一世豪,笔力万人敌。
卧之百尺楼,平视刘玄德。
收敛湖海气,一室仅容膝。
平生不欺心,自护如拱璧。
客来问字细论文,旋糶官粱买酒樽。
夜深四壁冷彻骨,酒酣一笑温如春。
三年官满何所畜,满船稚乳收几束。
长安侯门高於天,束薪炊米桂炊玉。
问君持此将安归,君言岁收可百斛。
吾侪本无膏粱念,况今老矣其何欲。
宰相时来则为之,切莫倒行夸食肉。
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 其一,宋代,杨公远,
数竿脩竹半池荷,密掩柴门少客过。笔底画能希李郭,囊中诗欠似阴何。
一心夜月炯长在,两鬓秋霜积未多。花甲明年重数起,幸逢尘世息兵戈。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