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

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

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

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

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

藕花深处,尚能同载麹生无。

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

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

0

诗文译文

放浪形骸外,疲惫地行走在山野间。

倒冠落佩,我这颗心早已不再等待白髭的生长。

只是勉强摆脱束缚,却还未有时间去寻找自由和宁静,眼光高傲地转向疏远的汉朝宫廷。

在炎热的夏天品尝着红艳的荔枝,过着两个纪元的悠闲生活。

突然风吹雨打,向西湖飘去。

在莲藕花的深处,仍然能与友人一同分享着美酒,无忧无虑。

聆听着朋友谈论天上的事,泼洒在我空虚的胸怀中,醉倒在冰壶上。

终究不如凌烟阁的画像,何能与辋川美景相比。

诗文简析

《水调歌头》描绘了一个放浪形骸的自由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自我陈述,表达了自己不愿受到世俗束缚的态度。他放浪形骸,身体疲惫,但内心却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倒掉了官帽,解下了佩剑,表示他不再追求权势和名利,而是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水竹、鹓鹭、西湖、藕花等景物,都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内心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诗的结尾提到了凌烟阁的画像和辋川图,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名人的向往和景色的美丽。诗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不如这些古代名人和美景,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不甘和向往。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并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进行了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而

诗文赏析

《水调歌头》描绘了一个放浪形骸的自由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自我陈述,表达了自己不愿受到世俗束缚的态度。他放浪形骸,身体疲惫,但内心却不甘于平庸的生活。他倒掉了官帽,解下了佩剑,表示他不再追求权势和名利,而是追求自由和内心的宁静。

诗中提到的水竹、鹓鹭、西湖、藕花等景物,都象征着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些景物与诗人的内心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诗的结尾提到了凌烟阁的画像和辋川图,暗示了诗人对古代名人的向往和景色的美丽。诗人认为自己的生活和心境不如这些古代名人和美景,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不甘和向往。它展示了宋代士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并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进行了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而思索的感受。

张元干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其他诗经

怀贤诗·韩学士菼

怀贤诗·韩学士菼,清代,徐元文,

矫矫韩学士,高视薄浮壒。寡虑泊无营,立言道所赖。

痛饮非徒然,寄赏不在外。物情任回遹,揽古意自泰。

心清白雪照,兴逸朱霞会。

70

凤凰阁 代诸生贺程近斋受奖 有引

作者:任环(明代)

凤凰阁 代诸生贺程近斋受奖 有引,明代,任环,

秋月冰壶,纤埃俱绝。真个是风流人杰。看他八斗深藏,三江倒泄。

论声华、日星昭列。秉铎东州,远绍尼山命脉。有多少游杨立雪。

眼见得、凤口衔书,蒲轮动辙。要先生、那时正说。

25

忆旧游(新朋故侣,诗酒迟留,吴山苍苍,渺渺兮余怀也。寄沈尧道诸公)

作者:张炎(宋代)

忆旧游(新朋故侣,诗酒迟留,吴山苍苍,渺渺兮余怀也。寄沈尧道诸公),宋代,张炎,

记开帘过酒,隔水悬灯,款语梅边。未了清游兴,又飘然独去,何处山川。淡风暗收榆荚,吹下沈郎钱。叹客里光阴,消磨艳冶,都在尊前。
留连。殢人处,是镜曲窥莺,兰阜围泉。醉拂珊瑚树,写百年幽恨,分付吟笺。故乡几回飞梦,江雨夜凉船。纵忘却归期,千山未必无杜鹃。

14

南乡子 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

作者:苏轼(宋代)

南乡子 用前韵赠田叔通家舞鬟,宋代,苏轼,

绣鞅玉镮游。灯晃帘疏笑却收。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毬。面旋回风带雪流。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25

尉迟杯(双调)

作者:柳永(宋代)

尉迟杯(双调),宋代,柳永,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余,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45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

作者:元结(唐代)

系乐府十二首。思太古,唐代,元结,

东南三千里,沅湘为太湖。湖上山谷深,有人多似愚。
婴孩寄树颠,就水捕鷠鲈。所欢同鸟兽,身意复何拘。
吾行遍九州,此风皆已无。吁嗟圣贤教,不觉久踌蹰。

69

寄韩庆州

作者:刘攽(宋代)

寄韩庆州,宋代,刘攽,

万骑将军西护羌,边尘无复近麾幢。烽传列障来遮敌,雪拥层城接受降。

日暮悲笳还自叠,天寒羁雁少成双。檄书不得从军乐,覢弩空令候小邦。

95

牡丹三首 其一

作者:刘敞(宋代)

牡丹三首 其一,宋代,刘敞,

刻成红玉万枝香,排出华灯四照光。闻道阆风有琪树,可能一二敌芬芳。

82

宫词 其十四

作者:赵佶(宋代)

宫词 其十四,宋代,赵佶,

拂堤丝柳弄春柔,盈沼沉波莹鸭头。锦绣成丛飞画楫,轻舠两两翼龙舟。

74

颂古十八首 其十八

颂古十八首 其十八,宋代,释宝印,

生铁铸就昆崙儿,眼耳鼻舌如泥块。西天此土谩纷纭,铁眼铜睛看不破。

62

送赵宪御史赴江西三绝 其一

作者:苏籀(宋代)

送赵宪御史赴江西三绝 其一,宋代,苏籀,

崆峒日煖岚峦丽,章贡桃花春涨豪。避传封人候骢马,道旁武吏各鞬櫜。

87

梦邴徵君

梦邴徵君,宋代,员兴宗,

我梦穷跻攀,滑滑泥掩胯。

我自摩天岭,而转风木榭。

有客冠甚峨,见之惊已乍。

邴姓原其名,风流蔑曹谢。

宾我复坐我,丰草殊可藉。

英言有深吐,微论亦高驾。

与原阔千祀,待我仍管华。

斯人竟天游,神尻不暂卸。

愿言赴汗漫,同予观物化。

27

题清凉寺

作者:洪朋(宋代)

题清凉寺,宋代,洪朋,

万古清凉一掬泉,十分随量得轻安。要知彻底无尘滓,照破天魔骨尚寒。

46

太常引·小春时候腊前梅

作者:韩淲(宋代)

太常引·小春时候腊前梅,宋代,韩淲,

小春时候腊前梅。还知道、为谁开。应绕百千回。夜色转、参横斗魁。十分孤静,替伊愁绝,片月共徘徊。一阵暗香来。便觉得、诗情有涯。

84

小师淳缜请赞

小师淳缜请赞,宋代,释普度,

工夫缜密,描画不及。

正令全提,佛也不识。

十分恶毒得人憎,付与破家五逆。

13

留题觉慈寺

留题觉慈寺,宋代,慕容彦逢,

勤役大无悰,驾言从胜游。萧萧野色净,行行村径修。

逶迤转隈隩,初见岩峦幽。乔木耸霄汉,风籁凌清秋。

税鞅得精舍,云绕空中楼。檐楹列清障,下有百丈湫。

红尘不到处,俛仰销百忧。喟然问圆顶,有此能乐不。

95

上王吏部

上王吏部,宋代,周麟之,

人物南州望,风流一代英。

夙传天上誉,早梦月中名。

车载三千牍,鹏飞九万程。

向来辞泮水,端合上仙瀛。

接武虞廷邃,含得汉殿清。

渐看丹极近,首冠列星明。

准拟陪三接,周旋位六卿。

鉴分金背重,橐并紫荷轻。

未见恩纶出,那知谤箧盈。

去朝云路杳,归侍彩衣荣。

地借徽之竹,楼吹子晋笙。

赤心何所负,白眼不须惊。

处顾衔恩厚,亲逢较艺精。

妍媸归藻鉴,高下见文衡。

梦绝怀蛟异,词非吐凤成。

赋能窥小小,经漫说铿铿。

误玷春官籍,终惭月旦评。

抢榆几类鷃,出谷仅同莺。

志慕青钱士,名参玉笋生。

别深秋鹤怨,归问海鸥盟。

未作河西尉,聊为江上行。

夜沈滩月钓,晓压陇云耕。

岁暮人初返,天寒雨未晴。

久稽从杖履,且复卧柴荆。

后见含深恧,微吟写至情。

伫听宣室召,凤阁继家声。

94

内乡县斋书事

内乡县斋书事,元代,元好问,

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熏。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

饥鼠绕床如欲语,惊乌啼月不堪闻。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舂陵老使君。

20

送何户曹之金陵

送何户曹之金陵,明代,李攀龙,

江上层台绕凤凰,石城秋色正苍苍。黄金不厌东南气,紫阙犹悬日月光。

帝谓何郎终傅粉,人传荀令本含香。即今起草从容处,转饷风流海一方。

83

雨后登芦冈楼

雨后登芦冈楼,明代,左国玑,

偶到芦冈上,淹留未肯归。绿槐当户满,细雨入帘飞。

黄鸟初啼日,残春已换衣。平生湖海兴,好客见君稀。

3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