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畏日欲流金,聊向招提觅快襟。
翠合苔痕人寂寂,凉生柏影院深深。
苦无俗物败佳思,况有寒泉醒客心。
一饷清风寄蕲竹,又飞征盖指城阴。
由之流溪回亭午,炎热的午后在牧马寺小憩。
长途畏日欲流金,因为长途行走,我害怕时间过得太快。
聊向招提觅快襟,只好寻找些慰藉,来减轻烦闷之情。
翠合苔痕人寂寂,清绿色的苔藓在静静地靠拢。
凉生柏影院深深,凉爽的气息从柏树的影子中弥漫。
苦无俗物败佳思,烦恼并没有让美好的思绪消失。
况有寒泉醒客心,更何况有清凉的泉水能唤醒我的心灵。
一饷清风寄蕲竹,一丝清风带来了蕲竹的芬芳。
又飞征盖指城阴,又有征盖(马车)飞驰,指向城市的阴凉之处。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午后,诗人在由之流溪回亭的牧马寺小憩的景象。诗人长途旅行,对时间过得太快感到担忧,因此在这里寻找一些慰藉,来减轻内心的烦闷。诗中描述了翠绿的苔藓静静地靠拢,柏树的影子使得这个地方更加凉爽宜人。尽管心境烦恼,但美好的思绪并未消失,清凉的泉水能唤醒诗人的心灵。清风吹来,带来了蕲竹的香气。而征盖飞驰的景象指向城市的阴凉之处,给人以避暑的希望。
整首诗以炎热的午后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和对清凉慰藉的渴望。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炎热和凉爽、内心烦闷和美好思绪相互对照,突出了内心的矛盾和对凉爽舒适的向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受,展现了宋代诗人喻良能的才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峄山,明代,陈琏,
亭亭绎凫山,秀色钟乾坤。峰峦拔地几千丈,雄势直欲排苍旻。
传闻秦始皇,昔日曾东巡。銮舆驻其下,禋祀昭礼文。
山巅立石纪功德,李斯小篆时所珍。人间阅历几千载,字画剥落谁能分。
不惟秦碑久寂寞,琳宫梵刹迹亦陈。丹崖翠壁宛然在,春花秋月年年新。
复闻其阳产孤桐,枝叶团团生紫云。其材之良世所重,制为宝琴音独淳。
我愿持之献天子,坐令四海歌南薰。
咏怀诗十三首 其九,魏晋,阮籍,
登高望远,周览八隅。山川悠邈,长路乖殊。咸皮《墨子》,怀此杨朱。
抱影鹄立,企首踟蹰。仰瞻翔鸟,俯视游鱼。丹林云霏,绿叶风舒。
造化絪缊,万物纷敷。大则不足,约则有馀。何用养志,守以冲虚。
犹愿异世,万载同符。
忆北府弟妹,唐代,殷济,
骨肉东西各一方,弟兄南北断肝肠。离情祇向天边碎,壮志还随行处伤。
不料此心分两国,谁知翻属二君王。艰难少有安中土,经乱多从胡虏乡。
独羡春秋连影雁,每思羽翼并成行。题诗泣尽东流水,欲话无人问短长。
北岳,宋代,韩琦,
四海尊方岳,常推朔镇雄。阳为中夏胜,阴与北胡穷。
孕秀贤豪出,宣灵造化通。斗乘天位正,乾发帝基隆。
盛畜严凝气,横障广莫风。举头瞻峻极,危坐压崆峒。
殖物资坤德,栖真固坎宫。星躔函毕昴,祀典轶王公。
俗仰良材富,年随喜泽丰。左肱挥渤澥,右股跨獯戎。
地险祠庭革,时平戍垒空。岚光朝扑黛,宝色夜舒虹。
有药皆奇种,无花不异丛。层巅健雕鹗,怪穴老罴熊。
肆觐仪虽阔,斯民望未充。何时清大漠,封牒纪宸功。
剑歌行,宋代,严羽,
剑歌行,借君剑,为君舞。自古英雄重结交,樽酒相逢气相许。
爱君倜傥不可羁,与君一见心无疑。疏眉大颡长七尺,神彩照耀仍虬髭。
雄词落纸走山岳,霹雳绕壁蛟龙随。如何十载困羁旅,此心独未时人知。
去年从军杀强虏,举鞭直解扬州围。论功不及骠骑幕,失路羞逐边城儿。
归来宝刀挂空壁,白光夜夜惊虹蜺。椎牛酾酒且高会,酣歌击筑焉能悲。
百年快意当若此,迂儒拳局徒尔为。我亦摧藏江海客,重气轻生无所惜。
关河漂荡一身存,宇宙茫茫双鬓白。到处犹吟然诺心,平时错负纵横策。
海内交游四五人,近来得尔情相亲。情相亲,两相托,生死交情无厚薄。
别君去,还留连,愿剖肝胆致君前。人生感激在知己,男儿性命焉足怜。
晚过深甫,宋代,刘敞,
忽忽衡门下,几希田舍翁。有时寄一笑,目送南飞鸿。
今旦天正佳,草树摇春容。忽惊枝上花,飘落随西风。
偶然幽兴展,思乐古人同。尘埃比殊深,杖屡亦可通。
谁谓车马多,澹如初不逢。
李礼侍石林,宋代,韩淲,
磊磈著胸次,婆娑寄嶙峋。客来亦置酒,相与悦老身。
晴风吹岷峨,浩荡无边春。巴江下吴波,软红生帽尘。
回头山房染,石也诚可人。不知几千人,造化此一真。
只恐断取去,补天费精神。
山谷寺,宋代,程俱,
竺法暨华土,出传骨与书。金仙屹不动,坐使四海趋。
山川第一胜,尽为佛者居。葱葱灊之谷,蛟鸾互盘纡。
一为飞锡先,方士回云车。顾盼榛楚地,翚檐涌层虚。
英灵护泉脉,饮此白足徒。当年盖国众,莫挽碧眼胡。
传衣到三叶,此地滋焦枯。异气生杰阁,宸奎动天枢。
神龙尽倾向,宝此明月珠。三圣陟帝所,云章久宁渝。
馀沾及婆塞,岁复六七夫。堂中老沙门,古态几皇胥。
定知黄龙窟,不着点额鱼。门开两山峡,萃然七浮图。
沙步对石麓,溪流清且徐。危甍隐深樾,间见碧与朱。
朝来雨脚断,云气尚卷舒。悬知磴道滑,一水不复逾。
州家有造诣,上马及未晡。
飞仙引游沃州水帘谷作,宋代,谢翱,
赤城后门桃花尾,湿浸蘼芜洗苍耳。小支菩提海上来,天风吹下谷帘水。
斜珠界左转复右,华盖县肝三叶紫。内间肉芝承乳流,鬼母仙姝临洗胃。
苍龟守关朝太微,色阻谗神诬奏事。海桑男子在谪籍,驱鹿行车闰年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