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

作者:曾巩(宋代)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

0

诗文译文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曾巩在初次离开襄阳,携带家人夜晚登上岘山,在山上设宴的情景。诗人坐在松雨湿润的地方,感受到湿润的水风吹拂衣衫,远处山脉上的烟火闪烁,秋天急湍的声音高亢激荡。此时,诗人感到自己释放了尘垢和烦忧,尤其是在灯烛的光芒下。他提到了古代羊公宴请宾客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快乐的追求不曾停息。而此刻,他独自带着家人,在岘山之巅,举起酒杯,与家人共饮。这种宴饮使他感到清新愉悦,同时也让他对于自己的兴致和情感产生了更多的震撼。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归去的期待,以及对自己是否能够像阿强一样豪饮不乱的怀疑。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以景物描写和自我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在登上岘山,与家人共饮的情景,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快乐和自由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坐在湿润的松雨中、感受水风凉爽,以及远处山脉的烟火和秋天湍急的声音,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这些景物的描绘在情感上与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解脱相呼应。通过与古代羊公宴客的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快乐和宴饮的追求,并通过与家人共同举杯共饮的场景,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幸福的价值。最后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是否能够坚守豪饮之道的疑虑,呈现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岘山之巅与家人共饮的愉悦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快乐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自我怀疑。这首诗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

维舟沔南岸,置酒岘山堂。

WeiboMiannanan,zhijiuXianshantang.

乘船在沔水南岸,设宴在岘山堂。

TravelingbyboatonthesouthernbankoftheMianRiver,IsetupafeastinXianMountainHall.

入坐松雨湿,吹衣水风凉。

Ruzuosongyushi,chuiyishuifengliang.

坐进松雨中,湿润的水风吹过凉爽。

Sittingintherainofpinetrees,thecoolwindmoistensmyclothes.

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Yanlinghuomingmie,qiutuanshengjiyang.

远山上烟火明灭,秋天湍急的声音激扬。

Smokeandfireflickeronthedistantmountains,andthesoundofrapidautumncurrentsisstirring.

乍释尘垢累,况余灯烛光。

Zhashichengoulei,kuangyudengzhuguang.

突然释放尘垢的疲惫,更何况余下灯烛的光芒。

Suddenlyreleasingthewearinessofworldlytroubles,letalonethelightoftheremaininglampsandcandles.

羊公昔宴客,为乐未遽央。

Yanggongxiyanke,weileweijuyang.

古时羊公宴请宾客,乐趣不曾突然结束。

Inancienttimes,theshepherdlordentertainedguests,andthejoydidnotsuddenlyend.

而我独今夕,携家对壶觞。

Erwodujinxi,xiejiaduihushang.

而我独自今夜,带着家人举杯共饮。

Buttonight,Ialonebringmyfamilytoraiseourcupsanddrink.

颇适麋鹿性,顿惊清兴长。

Poshimiluxing,dunjingqingxingchang.

兴致勃勃如同麋鹿的天性,忽然惊觉清新的情感持久。

Theexcitementislikethenatureofadeer,suddenlyrealizingtheenduringfreshness.

归去任酩酊,讵期夸阿强。

Guiqurenmingding,quqikuaaqiang.

回去任酩酊大醉,何时能夸耀如阿强。

Returninghome,Iindulgeindrunkenness,whenwillIbeabletoboastlikeAhQiang?

这首诗由宋代文学家曾巩创作,描述了他离开襄阳时,携带家人夜晚登上岘山,在山上设宴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快乐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幸福的重视。在松雨和水风的环绕中,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远处山脉上的烟火和秋天湍急的声音增添了壮丽和激情的氛围。诗人通过与古时羊公宴客的对比,强调了自己对快乐和宴饮的追求,并表达了对归去的期待和自己是否能够像阿强一样豪饮不乱的疑惑。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在岘山之巅与家人共饮的愉悦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快乐和自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其他诗经

呈曾侍郎逮

作者:赵蕃(宋代)

呈曾侍郎逮,宋代,赵蕃,

思人几作访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删。未觉风流成岁远,政繇伯仲力追还。

长公旧日曾一识,末路后来遭百艰。邂逅探囊得行记,赠公试遣略承颜。

9

伯友夜半酒醒戏举一首

作者:刘崧(明代)

伯友夜半酒醒戏举一首,明代,刘崧,

对酒不能饮,高人方醉眠。衣裳侵石冷,冠帻挂云偏。

地迥星联户,风澄露满天。冥冥清夜过,惊起问初筵。

58

夏夜府公辱过

作者:严嵩(明代)

夏夜府公辱过,明代,严嵩,

山月照庭际,如传松桂神。到门银烛远,当席锦袍新。

自惜迂疏旧,多惭宠顾频。荒居寡承奉,小酌愧情真。

41

偈颂七十一首 其四十一

偈颂七十一首 其四十一,宋代,释了惠,

荆榛密密布前峰,塞断行人路不通。昨夜连山遭野火,更无芽檗恼春风。

94

贺新郎(居厚、艮翁皆和,余亦继作。)

贺新郎(居厚、艮翁皆和,余亦继作。),宋代,刘克庄,

何必游嵩少。屋边山、松风浩荡,虎龙吟啸。旧效楚人悲秋作,晚爱陶诗高妙。发如此、临流羞照。屈指向来夸毗子,被西风、一笔都勾了。曾不满,达人笑。
当年玉振于江表。怅而今、老身空在,欢娱全少。假使真如彭祖寿,蒙叟犹嗤渠夭。偶落笔、不经人道。岁晚连床谈至晓,胜冈头、出没看乌帽。君举白,我频釂。

2

【中吕】小上楼 赠伶妇

【中吕】小上楼 赠伶妇,元代,贯云石,

觑着你十分艳姿,千成心事。若不就着青春,择个良姻,更待何时?等个

忄空伺,寻个挣四,成就了这翰林学士。

3

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

作者:阮籍(魏晋)

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魏晋,阮籍,

天地絪缊,元精代序。清了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

蓊郁高松,猗那长楚。草虫哀鸣,鸧鹒振羽。感时兴思,企首延伫。

于赫帝朝,伊衡作辅。才非允文,器非经武。适彼沅湘,托分渔父。

优哉游哉,爰居爰处。

14

村舍杂兴五首 其四

作者:陆游(宋代)

村舍杂兴五首 其四,宋代,陆游,

粥罢重投枕,灯残起读书。闭门常自得,作计更谁如。

箭茁白于玉,棕花长比鱼。盘餐有此味,勿怪食无馀。

76

新春简青云兄

新春简青云兄,近现代,刘雄,

未曾识面已知名,弱冠吟诗压老成。被酒京华劳细护,联床杭郡话深更。

昔怜尘海沾微禄,近喜蓬山拥百城。寄语春申江畔月,照君离恨莫分明。

13

漫歌八曲。故城东

作者:元结(唐代)

漫歌八曲。故城东,唐代,元结,

漫惜故城东,良田野草生。说向县大夫,大夫劝我耕。
耕者我为先,耕者相次焉。谁爱故城东,今为近郭田。

44

天仙子 其二

作者:和凝(唐代)

天仙子 其二,唐代,和凝,

洞口春红飞䔩䔩,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

67

逢戴式之往南方

作者:严羽(宋代)

逢戴式之往南方,宋代,严羽,

此老相逢日,中原正用兵。黄尘空北望,白首更南征。

今古悲秋意,江湖惜别情。几时群盗灭,匹马会神京。

100

诉衷情·二分浓绿一分红

诉衷情·二分浓绿一分红,宋代,王千秋,

二分浓绿一分红。春事若为穷。醉袖罥香沾粉,公挽我、我扶公。敧短帽,吐长虹。拟凌风。布金堆里,叠翠屏中,云月轻笼。

57

刘元翁索赋鞠逸

作者:张埴(宋代)

刘元翁索赋鞠逸,宋代,张埴,

回首桃花只俗休,还君本色一篱秋。

小儿德祖渠何见,不认杨梅个话头。

97

寓兴十首 其六

寓兴十首 其六,宋代,张至龙,

庭前无繁植,疏竹附梅坡。虽然无巨荫,明月飞来多。

58

山林

作者:韩淲(宋代)

山林,宋代,韩淲,

山林终日掩柴门,近听风声远对云。粗有稻粱供伏腊,尚凭鸡犬报朝曛。

气非身外无存想,书在眼前多见闻。客至不劳闲酒食,一瓯茶炷一炉熏。

40

次韵秀守苗郎中喜雨

次韵秀守苗郎中喜雨,宋代,沈与求,

旌旆传呼起伏龙,雨翻枯泽已全通。招呼急吹添秋思,袪逐骄阳助岁功。

蝝子有知先避境,葑根无着尽浮空。老农自笑豚蹄祝,惠政流行盍屡丰。

81

王官谷十咏 其七 双人石

作者:俞充(宋代)

王官谷十咏 其七 双人石,宋代,俞充,

屹立高峰东,峭直如昔贤。夷齐耻周食,巢由傲尧天。

不畏风霜侵,所依松柏坚。五老静相对,森森莫知年。

10

洪岩山六题 其一 石门

洪岩山六题 其一 石门,宋代,王辅世,

岩穴神仙宅,山门向岭开。时横云作钥,怕有俗人来。

88

题画雪雀 其一

作者:韩驹(宋代)

题画雪雀 其一,宋代,韩驹,

寂寂黄山处士居,空林急雪鸟相呼。不知此子何由见,归与先生作画图。

1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