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寓宝惠教寺

观书倦棐几,理策开逢门。

萦纡竹溪步,迤逦僧家园。

云容酿密雪,烟景收残暾。

人语野桥店,鸟鸣桑柘村。

山深古殿閟,涧曲回流喧。

松桂不改色,梅蕊亦已繁。

久厌城市卑,愈觉山林尊。

归途偶成咏,所乐非所言。

0

诗文译文

冬日躲避在宝惠教寺

疲倦地观读书籍,几次理策开启门户。

曲折的竹溪步道缠绕,蜿蜒的僧人家园。

云雾笼罩着密密的雪,烟景收拾残暾。

人们在野外的桥边小店交谈,鸟儿在桑树和柘树的村庄鸣叫。

深山里古老的殿宇幽静,溪水曲折回旋喧嚣。

松树和桂花不改变它们的颜色,梅花的花蕾也已经繁盛。

已经厌倦了城市的卑微,越发觉得山林的高贵。

归途上偶然成就一首咏诗,所欢乐的无法言说。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冬日躲避城市喧嚣,来到宝惠教寺的景象。作者疲倦地阅读书籍,却多次受到开门的人们的打扰。他走在曲折的竹溪步道上,来到僧人们的安居之地。山间云雾弥漫,将密密的雪覆盖,烟雾中的景色已经整理整齐。人们在野外的桥边小店交谈,鸟儿在桑树和柘树的村庄中鸣叫。在深山里,古老的殿宇安静肃穆,溪水蜿蜒流动,发出喧嚣的声响。松树和桂花依然保持着它们的本色,而梅花的花蕾已经繁盛。作者对城市的卑微感到厌倦,越发觉得山林的高贵和宝贵。在归途中,他偶然间完成了这首赞美之诗,表达了他的快乐和无法言说的感受。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的情感,展现了对山林寺庙的向往和追求。作者以冬日躲避城市喧嚣,来到寺庙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山间的竹溪、雪景、烟雾和鸟鸣,以及山林中古殿、溪水和植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他对城市生活的卑微感到厌倦,认为山林的生活更加高贵和尊贵。在归途中,他偶然间创作了这首诗词,表达了他内心的快乐和无法言说的感受。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山林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以及寺庙、竹溪、雪景、烟雾、鸟鸣等元素,诗词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安静、远离尘嚣的渴望。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林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内心平静和精神富足的追求。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独到观察,诗词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松桂不改色、梅蕊已繁盛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坚韧和生命力,与作者内心的追求相呼应。整首蕴含深度,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生活境界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诗文赏析

1.自然与人: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与城市的喧嚣相对立。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作者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2.追求高贵和尊贵:通过对山林生活的赞美,作者表达了对高尚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山林的生活更加高贵和尊贵,与城市的卑微相比,更能满足内心的追求。

3.冬日景象的描绘:诗词以冬日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烟雾和鸟鸣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静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安静、远离喧嚣的渴望。

4.内心的快乐和无法言说的感受:诗词以归途偶成咏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在归途中偶然创作这首诗词的快乐和内心的感受。作者认为这种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这也增添了诗词的神秘感和韵味。

总体而言,《冬日寓宝惠教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山林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观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同时抒发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高贵、尊贵生活的赞美。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其他诗经

次韵戒叔增明阁晚眺

次韵戒叔增明阁晚眺,宋代,周紫芝,

朱阁瞰流水,曲栏横晚天。薄云初过雨,高柳却鸣蝉。

杖履且终日,风尘今几年。莫将怀远句,重说旧林泉。

81

咏史一百三十首 其七十二 魏无忌

咏史一百三十首 其七十二 魏无忌,近现代,连横,

浊世佳公子,犹传得士名。窃符能救赵,醇酒送残生。

6

【越调】寨儿令 戒嫖荡

【越调】寨儿令 戒嫖荡,元代,刘庭信,

撅丁威凛凛,鸨儿恶哏哏,摇撼的个寨儿吸淋淋。着你遍体参参,冷汗浸浸,

手儿脚儿立钦钦。怕不出落着凤枕鸳衾,包藏着摘胆剜心。学调雏黄口岑,初

出帐小哥婪。怎当地,风月担儿沉。

没算当,不斟量,舒着乐心钻套项。今日东墙,明日西厢,着你当不过连珠

箭急三枪。鼻凹里抹上些砂糖,舌尖上送与些丁香。假若你便铜脊梁,者莫你是

铁肩膀。也擦磨成,风月担儿疮。

双寻蝎,两头蛇,比虔婆狠毒犹较些。若论蛇蝎,尚有潜蛰,不似你娘风

火性不曾绝。一觅的乱棒胡茄,只办的架扌鬲拦截。着你打罗的脚趔趄,推磨的

不宁贴,生压的风月担儿折。

沉点点,冷丁丁,铁套杆磨儿不甚轻。意里曾评,端的实曾,钱买不的半分

儿情。丽春园惯战的苏卿,识破了豫章城豹子双生。有新油来的红闷棍,恰撅下

的陷人坑,怎敢将风月担儿争?

搭扶定推磨杆,寻思了两三番,把郎君几曾是人也似看。只争不背上驮鞍,

口内衔环,脖项上把套头栓。咫尺的月缺花残,滴溜着枕剩衾寒。早回头寻个破

绽,没忽的得些空闲,荒撇下风月担儿走。

身子纤,话儿甜,曲躬躬半弯罗袜尖。统镘忄来タ,爱钱娘严,着你便积里

渐里病恹恹。肉鳔胶把虫只难粘,镩钩子将野味难ㄎ。火烧残桑木剑,水淹湿纸

糊锨,砍的这风月担儿两头尖。

初见咱。话儿搀,怎当他蜜钵也似口儿甜甘甘。短命那堪,妆点得缄,岩眉

淡扫月初三。乌云斜坠金簪,露栈胸半袒春衫。咱心中犹未敢,他赤紧的眼先

馋,不由人将风月担儿担。

拖汉精,陷人坑,纸汤瓶撞破个空藏瓶。可怜苏卿,不识双生,将一座太行

山错认做豫章城。柳隆卿引着火穷兵,俊撅丁劫着座空营,达达搜没半星,罟罟

翅赤零丁,舍性命把风月担儿争。

呆小姐,悔难迭,正撞着有钱的壁虱亻来。屎虼螂推车,饿老鸱拿蛇,甚的

是羊背皮马腰截?屁则声乐器刁决,颓厮财礼全别。精屁眼打响铁,披芦藤把

狗儿牵者,大拜门将风月担儿赊。

情意牵,使嫌钱,论风流几曾识窑变。一缕顽涎,几句狂言,又无三四只贩

茶船。俏冤家暗约虚传,狠虔婆实插昏拳。羊尾子相古弄,假意儿厮缠绵,急切

里到不的风月担儿边。

掂折了玉簪,摔碎了瑶琴,若提着娶呵我的碜。一去无音,那里荒淫,抛闪

我到如今。他咱行无意留心,咱他行白甚情深。则不如把花笺糊了线贴,裁罗帕

补了鸳衾,剪下的青丝发换了钢针。

知你下手迟,显的我负心痴,警巡院倒了墙贼见贼。各办心机,各使虚脾,

一个胜一个亏。爱钱娘不问高低,有情人岂辨虚实。将棠梨作醋梨,认王魁作冯

魁,得便宜翻做落便宜。

闷懊恼,自量度,千不合万不合我做的错。百媚千娆,末尾三稍,眼挫里吃

单交。羊触藩如漆如胶,鸡肋情难舍难抛。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砖儿何厚?瓦

儿何薄?怎下的寻酸枣了甜桃?

夜未央,步回廊,春宵画堂更漏长。花压东墙,灯晃纱窗,和月下西厢。在

碧桃花下成双。胜芙蓉帐底乘凉。裙拖环佩响,风送麝兰香,荒拿住玉玎档。良

夜深,漏初沉,可人憎把咱别样禁。揉损衣襟,不藉寒衾,鸳枕上凤鸾吟。钏玲

珑摇响黄金,髻松斜坠琼簪。喘吁吁娇滴滴,香馥馥汗浸浸,参露滴牡丹心。

51

大江东去 其十五 次苏韵,谢史恭甫寄惠竹椅

作者:夏言(明代)

大江东去 其十五 次苏韵,谢史恭甫寄惠竹椅,明代,夏言,

玉削湘筠,藤缕细、巧手掣成名物。多谢山人遥遗赠,列置高堂四壁。

清映水帘,凉分石枕,助炎天霜雪。银屏绣榻,看来未算雄杰。

有时徙倚轩窗,听雨听风,幽兴偏多发。坐对灵峰七十二,朝暮云烟兴灭。

携向园亭,白鸥相伴我,披襟散发。南楼弄笛,不用胡床待月。

99

壶中九华诗

作者:苏轼(宋代)

壶中九华诗,宋代,苏轼,

湖口人李正臣蓄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

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

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

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57

秋怀四首 其三

作者:陆游(宋代)

秋怀四首 其三,宋代,陆游,

独立离人境,幽居察物情。蚁知军阵法,虫作纬车声。

身老惟贪睡,儿痴亦惰耕。腾腾复兀兀,何以报时平。

86

即事三首 其一

即事三首 其一,宋代,王安石,

我起影亦起,我留影逡巡。我意不在影,影长随我身。

交游义相好,骨肉情相亲。如何有乖睽,不得同苦辛。

65

言怀

作者:殷济(唐代)

言怀,唐代,殷济,

愁绪足悲歌,离心似网罗。二年分两国,万里一长河。

碛外人行少,天边雁叫多。怀乡不得死,皆是惜天涯。

1

金明池

金明池,宋代,王安国,

霓旌远远拂楼船,满地春风锦绣筵。三岛路深游阆苑,九霞觞满奏钧天。

仗归金阙浮云外,人望池台落日边。最引平生江海趣,波澜一段草如烟。

38

舟中示同志

作者:严羽(宋代)

舟中示同志,宋代,严羽,

见说春帆外,康庐水石多。期君一把臂,长啸入烟萝。

82

月夜期江梅两君不至闻在李二审言家饮

作者:刘敞(宋代)

月夜期江梅两君不至闻在李二审言家饮,宋代,刘敞,

日入更洒埽,翛然庭槛空。酒杯落明月,白羽来清风。

佳兴自不浅,幽人无与同。徘徊卧林下,重露沾兰丛。

73

司理弟之官岳阳相别于定王台悽然有感为赋五诗以饯其行 其三

司理弟之官岳阳相别于定王台悽然有感为赋五诗以饯其行 其三,宋代,真德秀,

忆我将漕年,适如子今日。于焉四闰馀,过眼风雨疾。

壮强岂足恃,进德当汲汲。永怀古之人,闻道在四十。

我惭已过之,因循悼前失。子盍猛自鞭,圣门本无柅。

19

次韵沈仲叟闲居即事

作者:陈深(宋代)

次韵沈仲叟闲居即事,宋代,陈深,

晨起盥栉罢,焚香默坐馀。

朝阳上窗户,寒雀下庭除。

隐几商清句,开椷阅素书。

吁嗟望尘客,徒解赋闲居。

64

某在洛中蒙朝请惠书促归兼录示赏家园芍药两绝比离洛中芍药已阑矣因次元韵追和二首 其一

某在洛中蒙朝请惠书促归兼录示赏家园芍药两绝比离洛中芍药已阑矣因次元韵追和二首 其一,宋代,毕仲游,

花开次第剪繁枝,先后争妍各是时。谩和新篇随尺素,何须亲见始题诗。

15

雪后昌甫将归章泉斯远诸兄偕来留饮因咏林逋诗约同赋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雪后昌甫将归章泉斯远诸兄偕来留饮因咏林逋诗约同赋 其二,宋代,韩淲,

年来閒得傲山林,肯怪连天雪作阴。苏武不眠身自健,袁安高卧兴何深。

懒穿东郭先生履,细和西湖处士吟。无限目前今古意,岁华如许老骎骎。

43

西庵寺

西庵寺,宋代,黄希旦,

胜刹幽深枕县西,我来正值孟冬时。虽无慧远门堪叩,幸有陶潜驾可随。

世态阶前朝槿色,岁寒云外老松枝。繄余本是林泉客,到此宁惭漫赋诗。

39

张叔厚白描乘鸾仙

张叔厚白描乘鸾仙,元代,柯九思,

秦台缥缈近天涯,红露霏霏隔绛纱。萧史不归春欲老,吹箫祇在碧桃花。

92

感事二首 其一

感事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阅世逢之子,艰危记并驱。祇知明得意,未解识穷途。

显晦殊先后,升沉定有无。至今樽酒外,何地著潜夫。

19

答张伯子比部

答张伯子比部,明代,卢龙云,

回首看花越廿年,风流文藻故依然。非缘天上无知己,自是人间有谪仙。

玩世我同方朔隐,倦游君似马卿贤。相逢欲就餐霞侣,共听庐山瀑布泉。

77

舟中寒雨二首 其二

舟中寒雨二首 其二,明代,卢龙云,

寒风催改岁,阴谷待回春。旅鬓星星短,行厨日日贫。

室家携自累,僮仆转相亲。即道京华好,难忘旧隐沦。

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