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是瑶台翰墨仙,操觚弄椠玉皇前。
翻云为墨海为砚,一片寒空如雪笺。
兔豪象管用不得,倒蘸昆仑醉钩画。
当年染罢八角芒,金阙上章求放逸。
三峰坐断江南天,临汝城头苍苍然。
状如笔架翠起伏,与吾阁笔齁齁眠。
山灵惊呼猿鸟乱,清魂复被风吹散。
起来叫问山前人,几度松枯白石烂。
我是居住在瑶台的文人仙境,
在玉皇面前写字和玩弄笔架。
将云翻成墨,将海化作砚,
一片寒空像一张雪白的纸。
兔子和象管都无法使用,
只能倒着蘸昆仑山的美酒,醉醺醺地画画。
当年染满了八角芒的笔尖,
希望我在金阙上章中寻求自由。
三座峰峦坐落在江南的天空,
在你的城头上,苍苍然地耸立着。
形状像翠绿的笔架起伏,
与我这座阁楼的笔一同沉睡。
山灵惊呼,猿猴和鸟儿四处乱飞,
我的清魂又被风吹散了。
我站起来叫问山前的人们,
几次松枯,白石又烂烂如故。
《笔架山》通过描绘自然山水与文人境界的交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诗中的瑶台、玉皇、翻云为墨、海为砚等形象,展示了作者在仙境中创作的神奇景象和超凡能力。诗中的笔架山象征着文人的境界,山形起伏如翠绿的笔架,与作者的笔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联结。作者在山上倚坐,与笔共同入眠,表达了他与文学创作的融合和倾心投入。
诗中还描绘了山灵惊呼、猿猴鸟儿乱飞的景象,以及作者的清魂被风吹散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呼唤山前的人们,询问山林的变化,以松枯和白石的状态来暗示人生的变幻和无常。
整首诗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文人情怀、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的雅致与深邃。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次韵谢朓直中书省诗寄冯彦为,宋代,李彭,
泰阶就平夷,风轨肃恢敞。内枢方畅谋,吴岫俄矫掌。
富贵践危机,纷华婴世网。诸生经济心,缓带赤霄上。
黄金买蛾眉,歌台争暖响。未闻舜九官,卖友变俯仰。
重瞳垂衣裳,阊阖映荡荡。均劳当赐环,看公被嘉赏。
雨霖铃 感事,用屯田韵,近现代,刘鹏年,
商凄飙绝。卷东流水,好景都歇。湖山眼底如许,刚惆怅处,楼船西发。
入夜征笳戍鼓,共霜雁哀咽。更指点、铜狄荆驼,画栋灰飞血痕阔。
疮痍百万无家别。抗强秦、几见相如节。惊残锦城丝管,犹梦忆、旧时风月。
霸气消沉,谁信长城万里虚设。纵奋起、填海心情,剩与冤禽说。
临江仙十四首 其二,近现代,添雪斋,
数罢残更犹问『怎知秋夜堪伤?谁言别久易相忘?
何因心似月,一夕总凄凉?
却看天君言笑『只伊已陷痴狂。閒情欲拾费思量,不如长借醉,入梦亦无妨』。
重赠临蒸郭某诗,南北朝,吴均,
英英者桂,结景嵩华。润以碧沼,萦以紫霞。葐蒀其气,晻映其华。
终朝顾止,载挹载嗟。英英者桂,亦好其音。爰凋爰剖,为此瑟琴。
缀以清玉,镂以白金。终朝顾止,悠悠我心。蔽茀小草,亦呈其节。
华不堪献,条不堪结。娈彼芳辉,怜此冥灭。终朝顾止,心焉如咽。
留别宣守贾侍御用李白赠赵悦韵,宋代,郭祥正,
贾谊几世孙,闲邪诚所存。一登御史府,直气壮中原。
五载三去国,出论皆腾喧。浩养固无害,宣城况名藩。
下车究积弊,摘节仍除根。乃迁孔子学,方庭树兰荪。
讲解得董生,思单先生恩。轩轩慕高第,各各不窥园。
修桥济行迈,掩骼招旅魂。萧萧囹圄空,清风时扫门。
寻山出近郭,玉船红浪翻。谁为坐上客,能酬谢公言。
自愧翅翎短,谬参鸿与鹓。不有瓦砾贱,那知圭璧尊。
矧曰半面雅,岁久情愈敦。三章宠新作,词源何骏奔。
几欲效长吉,微吟谢高轩。霜威信凛冽,即之自温温。
又如太古镜,磨开苍藓昏。肝胆悉照彻,魑魅安敢论。
行闻紫泥诏,沙路驰归辕。岂容隐岩子,留连爱石盆。
看君杨天翼,北溟终化鹍。而我随白鸟,丹湖往孤鶱。
课仆诣田所偶用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韵,宋代,俞德邻,
人生念何事,方寸缠忧端。忧端日澒洞,胡不思自安。
富贵等电露,变灭无留观。百亩虽已隘,朝耕夕复还。
秋风穑宝实,十口无饥寒。何为苦役役,而欲事所难。
所以沮溺徒,不受名利干。行藏随用舍,千载师孔颜。
作劳有馀暇,柴门昼常关。斗酒且自劳,此外无足叹。
和江文通拟休上人诗韵,宋代,韩淲,
日夕北风起,叩角何悲哉。所思不可见,只有飞雪来。
林声方凄冽,溪光正徘徊。短衣挽莫前,匣镜那忍开。
空对翠屏晚,寒云绕南台。茶灶煴宿火,禅龛拂新埃。
江东忆李白,今古同此怀。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