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太子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开元十四年卒赠太子)

作者:袁瓘(唐代)

寒仗丹旄引,阴堂白日违。

暗灯明象物,画水湿灵衣。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空馀燕衔士,朝夕向陵飞。

0

诗文译文

哀悼文质彬彬的太子(范也)之挽歌(睿宗之子岐王范也开元十四年卒赠太子)。

寒凛的军刀红旗引领着,阳光再也不能照进幽暗的灵堂。

昏暗的灯照亮着太子所留下的宝物,飘湿了他身穿的灵衣。

他如凤凰羽化,仙女们欢迎太子归来。

只有忠臣仍然向着太子的陵墓,黄昏和黎明之间不断地飞舞。

诗文简析

这首诗是唐代袁瓘为岐王范也挽歌所作。诗歌以哀悼岐王的死去为主题,表达了对岐王夭折的痛惜和祭奠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祭祀和仪式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悲痛之情,以及岐王死后灵魂的升华和超脱。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袁瓘创作的一首挽歌,表达了对唐睿宗的嫡子太子范也的哀悼之情。

诗中描绘了寒凛的军旗和丹色旄头,表现了死亡的氛围和冷艳的场景。阴堂内阴暗,阳光不再照进,象征着太子范也的离去带来的黑暗和无法弥补的失去。

诗中也提到了太子凋谢后的墨宝和灵衣,暗灯照亮着太子的遗物,象征着太子的文化传承和他在世间所留下来的美好。

随后,诗中涉及到太子成仙归位的意象,被称为淮王,被仙迎归位,表达了对太子范也在生命最终阶段获得永生和超凡脱俗的想象。

最后两句“空馀燕衔士,朝夕向陵飞”是对唐朝忠臣们对太子的思念和怀念之情的描写,他们依然以忠诚之心向着太子的陵墓燕飞。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太子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寒冷、阴暗的景象以及追思和仰慕太子的情感,表达了对太子范也的哀悼和追思之情,展示了作者对太子高尚品质和令人难以替代的价值的赞美。

袁瓘

袁瓘,襄阳人,后移居宋州。喜爱剑术,与孟浩然,储日羲友善,玄宗时,任左拾遗,孟浩然到洛阳曾寻访袁瓘,而袁瓘已贬官岭南,孟写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后来孟浩然又到岭南寻访,而袁瓘又遇赦而归授太祝之职,孟浩然写诗《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开元十一年,孟浩然在长安与袁瓘重逢,不久,袁瓘调任赣县尉,孟浩然写诗《送袁太祝尉豫章》。《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其他诗经

病中惊雨起作二首 其二

病中惊雨起作二首 其二,近现代,卢青山,

衾中起卧两惶惶,奈汝羁怀不可降。收作梦魂才一点,散于夜色复千方。

遥思矮屋空山里,旧有斜窗断烛光。今夜此光驰万里,迢迢来照鬓髯长。

39

庆春泽 休庵审予致疾之由,秘不示人,惧传之徒取谑也,词有佛心,戏和以忏此厄

作者:赵熙(清代)

庆春泽 休庵审予致疾之由,秘不示人,惧传之徒取谑也,词有佛心,戏和以忏此厄,清代,赵熙,

风语关人,诗心化劫,维摩甘认灾星。小偈吹香,护花字字金铃。

鲍家倘唱秋坟句,累故人、怎草新铭。讳风前、脉脉盈盈,春水干卿。

李阳秪作冰山倚,算瑶台露气,多谢飞琼。一呷情波,风流险卜它生。

客来此后将茶代,任小鬟、声不停筝。笑侬家、真个春禅,身毒曾经。

70

送无为知州邹以信

作者:王褒(明代)

送无为知州邹以信,明代,王褒,

一麾新出守,五马独专城。啼鸟留吟佩,垂杨引别旌。

青山云外见,绿野雨中耕。千里皇畿内,行人播政声。

12

闲适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闲适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陆子居山阴,杜门辄经年。有时思出游,两屦凌风烟。

长镵斸灵苗,大瓢挹飞泉。眼长不及寸,能著万里天。

不饮颜常丹,不食腹果然。金丹亦弃置,我是地行仙。

30

霜天杂兴三首 其一

作者:陆游(宋代)

霜天杂兴三首 其一,宋代,陆游,

枫叶全丹槲叶黄,江城残角伴斜阳。琴书自足闲中乐,天地能容醉后狂。

老死山林初不憾,梦游河渭独难忘。谷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88

唐参政挽诗 其一

作者:刘攽(宋代)

唐参政挽诗 其一,宋代,刘攽,

天夺悲杨绾,人亡怆魏公。终疑仁者寿,尚想直臣风。

听履馀荣在,牵裾旧事空。惟应司隶姓,更使世知忠。

93

送门人曾宏秘校登第南归

作者:韩琦(宋代)

送门人曾宏秘校登第南归,宋代,韩琦,

十载辞乡志,登科一旦伸。青纶归养客,白发倚门人。

家酿难禁蟹,江鲈正得莼。之官如自立,吾馆有贤宾。

79

和江十饮范景仁家晚宿秘阁睹伯镇题壁记番直日月感之作五古

作者:刘敞(宋代)

和江十饮范景仁家晚宿秘阁睹伯镇题壁记番直日月感之作五古,宋代,刘敞,

阮公有大度,于世无所营。顾独好饮酒,而欣为步兵。

未尝语是非,举俗骇且惊。夫岂知胸中,磥磈独不平。

西登广武原,咄嗟竖子明。朅来蓬池上,咏怀激哀声。

此风久不闻,寥落成千龄。邻几颇其流,贫贱能忘形。

校书天禄阁,不忍游公卿。时从好事饮,傲兀人间情。

发白不自疑,归来卧前楹。顾是壁上书,始知岁月倾。

喟然感旧交,因欲东南行。黄鹄真去矣,白云远冥冥。

吾闻至人语,大块劳我生。天地一毫间,出处何重轻。

但使樽有酒,长醉不用醒。君当解此意,独往何必清。

96

游熙春台

作者:黄通(宋代)

游熙春台,宋代,黄通,

吾闽山水州,佳丽发于邵。中有登高山,迥与蓬莱肖。

万家鸡犬环,四面城池绕。木老烟苍苍,天低云杳杳。

51

游仙一十九首 其十三

游仙一十九首 其十三,宋代,郭祥正,

攀沿日月窟,遂观天地枢。捣金铸豪英,抟糟酝庸愚。

校量宿所造,报应无差铢。丁宁与世言,安分勿浪图。

5

恭挽钦慈皇后二首 其二

恭挽钦慈皇后二首 其二,宋代,毕仲游,

缅怀章懿事,圣孝代相传。比上钦慈册,还同明道年。

玉衣晨不整,帐殿日相连。闻说词多感,哀容可动天。

100

来燕堂联句

作者:韩绛(宋代)

来燕堂联句,宋代,韩绛,

贤侯谢郡归,从游乐吾党。

林泉富余地,卜筑疏陈莽。

是时春正中,来燕音下上。

若贺大夏成,喜留众宾赏。

得名因谈笑,挥墨粲题榜。

所夸贤豪盛,岂止池树广。

人心乐且閒,鸟意颉而颃。

吟罇敞花轩,醉枕酣风幌。

轻云薄藻栋,初日丽珠网。

红袂生暗香,清弦泛余响。

林深隐飞盖,岸曲迟去浆。

波光栏槛明,竹气衣巾爽。

虚容凉樾入,影与文涟荡。

晨飚转绿蕙,夕雨滋膏壤。

嘉辰喜盍朋,命驾期屡往。

觞咏陶淑真,世俗岂吾倣。

得以为胜游,萧然散烦想。

公子固好士,世德复可象。

今此大基构,不图专奉养。

美哉风流存,来叶足师仰。

77

依韵和呈刘贡父舍人三首 其一

作者:陆佃(宋代)

依韵和呈刘贡父舍人三首 其一,宋代,陆佃,

鹓鹭朝来又集西,联镳初卸锦障泥。夺袍况有诗先捷,倒玉何妨酒屡携。

诏下竞看花作判,赋成曾借柳为题。衣冠异日传图画,惟有三家盛事齐。

62

中元节日登舟赴官巴西兄侄偕亲友追送三十里乃别相顾悽黯舟行得此诗以寄

中元节日登舟赴官巴西兄侄偕亲友追送三十里乃别相顾悽黯舟行得此诗以寄,宋代,程公许,

随牒倦尘土,归梦长纷纭。及归岁阻饥,负米良艰勤。

细摹食粥帖,长歌送穷文。忽捧毛生檄,往撷鲁宫芹。

元方与犹子,念我当离群。折柬期诸彦,褰裳集江濆。

追送三十里,酒炙罗缤纷。夜航语达旦,掺袂俄夕曛。

汀芦黯回首,风萍怅轻分。时危事远役,所遇无一欣。

元戎调新律,笑谈静边氛。容我坐无毡,峨冠诵皇坟。

采兰劝加餐,伐木友多闻。诸君志姱修,未可恬耕耘。

努力崇令猷,时来皆青云。

29

独醒

独醒,明代,卢若腾,

人于天地间,号为万物灵。祸福所倚伏,贵在睹未形;

未形众所忽,而我偶独醒。彼醉醉视我,我言讵足听;

彼醉醒视我,我乃眼中钉。徒令明哲士,劝诵金人铭。

交态阅历遍,何殊水上萍;顷刻聚还散,风来不得宁。

昔者阮嗣宗,率意辙靡停;当其路穷处,哭声震雷霆。

道傍人大笑,何事太伶仃!寸心不相踰,双眼几时青。

拟作哭笑图,张之堂上屏。

44

作首尾三叠送朱则之还郴阳兼似诸同志 其一

作首尾三叠送朱则之还郴阳兼似诸同志 其一,明代,湛若水,

自笑铅刀不割疑,不疑行处是中思。四时百物皆同运,我得无言送则之。

42

送少司空韩信山致仕归东鲁

送少司空韩信山致仕归东鲁,明代,湛若水,

鲁有柳下圣,士师亦三黜。直道古难容,焉往而不屈。

送君江水东,正是开笼日。羁鸟得旧林,安能顾俦匹。

若过展禽祠,为我一拜之。身屈道弥尊,千秋映馀辉。

9

冬日杂咏三首 其三

冬日杂咏三首 其三,明代,张邦奇,

满目悲生事,玄阴梗夕晖。对村灯焰冷,穿幄笛声微。

改火仍逋旧,饥年半习非。枉教啼络纬,勤织也无衣。

39

借住山寺诗八首 其二 天池

借住山寺诗八首 其二 天池,明代,张元凯,

信宿精蓝未拟还,坐临流水听潺湲。峰莲倒映仙人掌,沼镜寒浮玉女鬟。

不尽白云生远岫,最深绿竹隐禅关。古来去住元无着,莫笑巢由未买山。

24

庚辰赴谪金陵过三山同年舒国裳刘实夫廖师贤郭澄卿邀饮即席联句时正月念五日 其二

作者:张岳(明代)

庚辰赴谪金陵过三山同年舒国裳刘实夫廖师贤郭澄卿邀饮即席联句时正月念五日 其二,明代,张岳,

春霁桥西雨,商歌本不卑。愁人尊酒尽,卧病一舟宜。

忆昨心犹壮,怜今路正岐。杜陵那可作,心事草堂知。

7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