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满江红赠密庵》是元代诗人李道纯的作品。这首诗词探讨了人生的根源和命运的主题。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这首诗词的表达了一种寻根问祖的情怀。诗人以金丹为比喻,金丹是道家炼丹术中的至宝,象征着无上的智慧和超凡的力量。诗中的“一粒金丹”代表人的生命和命运,而“这出处、孰知年劫”则暗示着人生的起源和所受的命运的神秘和难以预测。
诗人反问道,如果不了解人生的根源,又如何能够调和和把握人生的变幻和命运的起伏。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源和根基,不需要追求外在的虚名和功利。他以自己为例,自称“举似学仙人”,暗示自己追求的是道家修炼仙人的境界,而非世俗的名利。他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揭示了人生的奥秘和天机。
诗中以金、绵、铁、月等形容词描绘了金丹的特质,表达了金丹的柔软、坚硬、利益和完美。金丹既有方又有圆,既没有缺陷也没有过剩,象征着无尽的可能和完美的状态。
最后两句“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表达了金丹的奇妙之处。金丹如果放开则能够涵盖天地万物,而如果收来则能够隐匿于虚无之中。诗人认为放和收都有其独特的存在和生命之道,但其中的奥妙难以言传。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金丹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根源和命运的奥秘。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强调了对自身本源的把握和超越世俗的价值追求。诗词中运用了形容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金丹的特质,以及金丹的放与收的奇妙之处,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李道纯 ,湖南都梁(武冈)人,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字元素,号清庵,别号“莹蟾子”。精于内丹学。李道纯博学多才,他的内丹理论兼容并包,系统非常完整。其师王金蟾为道教丹功南宗白玉蟾之弟子。李道纯融合内丹道派南北二宗。其内丹理论以“守中”为要诀。 故后人称其为内丹学中的中派。
念奴娇 祀灶,清代,王贞仪,
行厨烟散,刚入夜、炊馀寒彻。爆竹邻家初竞响,正是交年节。
床脚烧灯,灰堆击帚,五祀辰方接。底需祈报,但教香水无缺。
不学致富阴家,刲羊供酒,叩祷纷烦热。饼豆一年惭一饯,言事凭君朝阙。
再拜尊前,非缘求媚,文字嗟薪积。封尘莫笑,爨火每自清洁。
【南吕】四块玉 秋望和胡致,元代,张可久,
秋望和胡致居
菊又开,人何往?夜静孤眠北窗凉,月明闭上南楼望。天一方,雁几双,书半行。
客席胡使君席上
舞态轻,歌喉稳,十里香尘柳边春,一声《金缕》樽前韵。敛绣巾,整翠云,点绛唇。
春愁
晓梦云,残妆粉,一点芳心怨王孙,十年不寄平安信。绿水滨,碧草春,红杏村。
伤春
杨柳阴,秋千影;恨煞啼鹃断肠声,越添怨女伤春病。倚绣屏,搊锦筝,调玉笙。
宫中秋日
环珮轻,蓬莱浅,桂子香清小壶天,芙蓉露冷技香殿。花可怜,月又圆,人未眠。
梅友席上
已乐闲,从吾懒,虎帐风悲紫荆关,马蹄霜冻白云栈。冷眼看,倦鸟还,行路难。
史氏池亭
宿酒醒,良宵永,风细荷香梦魂清,月明梧叶阑干静。玉管笙,粉面筝,金字经。
东浙旧游
镜水边,巾山顶,两袖松风羽衣轻,一奁梅月冰壶净。鹊尾炉,凤嘴瓶,雁足灯。
怀古流翁索题
舞袖云,妆台粉,翠被浓香一时思。黄沙妖血千年恨。虞美人,孔贵嫔,杨太真。
拟古赠陈子昂,唐代,乔知之,
茕茕孤形影,悄悄独游心。以此从王事,常与子同衾。
别离三河间,征战二庭深。胡天夜雨霜,胡雁晨南翔。
节物感离居,同衾违故乡。南归日将远,北方尚蓬飘。
孟秋七月时,相送出外郊。海风吹凉木,边声响梢梢。
勤役千万里,将临五十年。心事为谁道,抽琴歌坐筵。
一弹再三叹,宾御泪潺湲。送君竟此曲,从兹长绝弦。
庚寅纪乱,宋代,严羽,
承平盗贼起,丧乱降自天。荼毒恣两道,兵戈浩相缠。
此邦祸最酷,贱子忍具言。朝廷讨乱初,谁任主将权。
辎重道閒来,隐隐何阗阗。殿前尽貔虎,所向当无坚。
组练照川明,戈戟耀日鲜。父老当时言,此贼不容吞。
军兴法律在,进退非得专。奈何忽舍去,屯垒随之迁。
留兵不五百,当贼逾数千。英英胡将军,策马奋独先。
出入突且击,势绝飘风旋。杀贼不知数,尸骸相叠穿。
谁谓散复来,其徒奈实繁。须臾塞城郭,合沓迷妖氛。
将军怒一呼,誓死报国恩。拔剑复入阵,鼓声俄不闻。
哀哉失壮士,白日为之昏。嗟彼城中人,欲生无由缘。
连头受屠戮,赤族罹祸冤。妻孥悉驱虏,道路号相牵。
或有小失意,性命无由全。言语方出口,腰领已不连。
婉婉闺中女,未尝窥户边。白刃斥之去,不许暂稽延。
回头顾父母,父母安敢怜。所掠靡孑遗,囊担无虚肩。
衣冠困奴隶,怒骂仍笞鞭。又有脱锋刃,多化为鱼鼋。
途穷势复迫,忽若忘重渊。仓卒所传误,投身空弃捐。
婴儿或在抱,粉黛犹俨然。沙碛腥人肠,衔啄集乌鸢。
呜呼彼苍天,念此胡罪愆。比者因乱定,南归经旧廛。
岂徒人民非,莫辨陌与阡。所见但荆棘,狐狸对我蹲。
坡陁流血地,靡靡生寒烟。城头遇老翁,行泪为余论。
云贼破城时,贼初攻南门。大军血战久,家得扶我奔。
所免有万计,皆我胡君恩。不然尽鱼肉,遗黎何有焉。
语罢复呜咽,余亦涕泗涟。军旅苦转输,饥馑仍荐臻。
疮痍莽未复,千里惟空村。白骨不知谁,无人为招魂。
四郊实多此,仁者宜恻然。近喜大告捷,所俘悉已还。
凶渠戮庙社,党类归之田。当知釜中鱼,贷尔喘息悬。
胡为迭恃险,高垒犹山巅。蛮獠本异性,土风来有年。
力屈势暂伏,乞降非恶悛。胁从固罔治,群丑岂尽原。
反覆恐难料,安危仗诸贤。此师不再举,乘时须勉旃。
国家刑罚在,庙算必不偏。感时须发白,忧国空拳拳。
蕃侍舅翁衡州史君游吉阳山舅翁举往年与南涧韩公唱酬长短句蕃赋三诗 其二,宋代,赵蕃,
闻道常年会,尚书领客来。公能哦旧句,我恨阙初陪。
郁郁云峰雨,苍苍石磴苔。人亡与节逝,已矣两裴回。
和吴九元会,宋代,刘敞,
汉家初成长乐宫,亦以十月朝百工。武夫崛起少仪节,秦制苟简非王风。
犹云始知天子贵,此甚可笑田舍翁。圣朝礼乐百年备,文物寖盛兼羲农。
月正元日古所用,数岁一讲宾王公。东至日出西太蒙,南极丹穴北崆峒。
重译款关惟恐后,奉琛荐币无不恭。太常调乐辨韶武,少府拭璧差桓躬。
旗常卷舒王路肃,干羽出没顽民从。协风入律效朔易,瑞雪盈尺迎年丰。
阴惨阳舒变顷刻,天决地辟含冲融。君看此等圣人事,岂得复顾叔孙通。
道旁击壤九龄叟,校室受书三尺童。惯习升平不自觉,岂悟帝力高无穷。
赖君作诗播英实,如以鸣鼓祛昏聋。吾知朝廷亿万载,与地侔富天比崇。
泊小金山觉渡寺僧言建德知县桐庐知县婺州教授皆被召,宋代,赵鼎,
敢叹边氛炽,今闻公道开。中原非世事,南国自人材。
朱履羞弹铗,黄金谩筑台。天涯转蓬恨,何地赋归来。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