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朝衣冠盛,名家数三曾。
南丰暨赣川,后起参温陵。
迩来螺川族,駸駸著簪缨。
春风雁塔中,参差见姓名。
君才素颖出,健笔随纵横。
江右两壮县,谈笑政已成。
河阳桃李花,武城弦歌声。
入朝八九载,去拥池阳旌。
年家有旧好,一见意气倾。
更因刘御史,为君写先铭。
去年叨省郎,君亦转为丞。
中都但交谒,名纸空毛生。
惟因候宾庑,接膝倾交情。
分阴尤可惜,翻恐倒屣迎。
阿连幸为寮,庶几多合并。
宁知成勇退,拂袖寻归程。
秋浦素简静,不足烦公行。
要当试盘错,才刃新发硎。
似闻有剧部,或已荐长卿。
君其少停骖,有诏来皇扃。
我朝衣冠盛,名家有三次。
南丰暨赣川,后来从参温陵。
近来螺川族,駸駸着官僚们。
春风雁塔中,参差见姓名。
你才能一向颖出,健笔随纵横。
江西两壮县,谈笑政治已成。
河阳桃李花,武城歌唱声。
入朝九年,去拥抱池阳表彰。
年家有交情,一个见意气倾。
再就型御史,为你写先铭。
去年任尚书郎,你也转为丞。
中都只交谒,名片空毛生。
只因等候贵宾廊,促膝倾交情。
光阴特别可惜,反而恐怕热情迎接。
阿连到为寮,也许很多合并。
宁知道成勇撤退,甩袖寻找回家的路。
秋浦一向淡泊宁静,不必麻烦你走。
要试盘交错,只有刀新发硎。
好像听到有大部,有人已经把刘长卿。
你他的小驻马,有诏书来皇锁。
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旧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楼璩第三子。 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家。
清江何子发自荆湖宣抚幕客罢归过我晋康投诗索报勉意塞请,宋代,曾丰,
南北新来寻旧盟,江淮襄汉又休兵。召还开府诸元帅,谢遣游谈几老生。
背上琴声忠愤激,腰间剑气血冤腥。
君不见老范相知小相沮,横渠自反高自许。三略六韬付掷捐,中庸大学归含咀。
未遑尽发千古圣道机,犹不失为一代士宗主。
符离阻雨,宋代,吕本中,
东风吹船窗,未晓天复雨。篙师促添缆,卧听泥㶁㶁。
不知城北园,春事今几许。旧游如宿昔,花柳默可数。
邻里先后来,颇复相劳苦。东家献牛酒,西家馈鸡黍。
感渠长久情,愧我无所取。汪侯哦诗处,积水败环堵。
念此不忍行,不但出入阻。七年此端居,畏病如畏虎。
故人饶与黎,此老可出语。
【双调】落梅引,元代,张养浩,
门外山无数,亭中春有余,但沉吟早成诗句。笑九皋禽也能相媚妩,驾白云半空飞去。野鹤才鸣罢,山猿又复啼,压松梢月轮将坠。响金钟洞天人睡起,拂不散满衣云气。
山隔红尘断,云随白鸟飞,只这的便是老夫心事。休夸子房并范蠡,肯回头古人也容易。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云,喜村深地偏人静。带烟霞半山斜照影,都变做满川诗兴。
流水高低涧,断云远近山,爱园林翠红相间。对诗人怎不教天破悭,四周围水云无限。入室琴书伴,出门山水围,别人不能够尽皆如意。每日乐陶陶辋川图画里,与安期羡门何异?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宋代,苏轼,
扰扰万生同大块,抢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鲵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湖上秋高风月会。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寄刘道原秘丞,宋代,刘攽,
君家庐山南,云水当户庭。丈人悬安车,鲵齿头发青。
吏隐粟三釜,翻书十二经。胡然辞羁旅,大江急扬舲。
太史司马公,老成兼典刑。周南叹留滞,武库森长扃。
叩关起九州,授简欢真詅。自兹访都邑,乘兴及郊坰。
清洛湛寒玉,嵩高环翠屏。宫观想旧躅,丛祠记遗铭。
俗物不挂眼,俚言谁载听。毕事黄鹄举,翩然问长亭。
念昔始相从,子少予壮龄。定交自倾盖,结好深鹡鸰。
放怀脱羁馵,高论穷杳冥。纵博恣叱枭,极饮常虚瓶。
后会十五年,见子云龙廷。官书职雠校,旧简同编硎。
瓠落无所容,柘弹缘蜻蜓。河梁一分手,南北如漂萍。
岁月不肯留,瞬息无暂停。跳丸指飞鸟,急雪看凋蓂。
壮怀益漫漫,衰鬓成星星。劳生百年间,所恃七尺形。
从衰得老病,讵足称最灵。而君复何为,疲苶非康宁。
目视乱白黑,奇疮出潜丁。饮肠日以狭,永夜甘独醒。
南方多奇药,芝朮馀芳馨。引年亦多术,何必非豨苓。
往昔志读书,苦心过聚萤。期以怪幻闻,岂只辨文鼮。
斑白乃自悟,有为皆浊腥。古来豪杰士,蒲卢祝螟蛉。
埋骨蒿艾间,鬼火犹青荧。孰知出宇宙,浩荡浮沧溟。
翳昏照白日,幽蛰惊迅霆。道心不可传,法语容亲聆。
怀君意无涯,永望几涕零。寄书南飞鸿,矫矫双翅翎。
游仙六首 其四,宋代,严羽,
朝别简寂观,夜行石径溪。溪光照厓绿,月色正相宜。
石上三道士,颀然好丰姿。手弄金光草,或把珊瑚枝。
冯风招素手,赐我一玉卮。叹我事远游,萧飒朱颜衰。
长林孤月落,羽盖何葳蕤。童童乘之去,弃我忽若遗。
明发阒无睹,但有青鼯啼。
杂诗效阮步兵,宋代,刘敞,
浮云泱郁,迨天未雨。习习和风,长我稷黍。乾道变化,群龙以序。
元首永康,股肱是辅。其辅惟何,惟伊及吕。其康惟何,惟尧及禹。
我食既丰,我衣惟楚。无有后艰,既歌且舞。我徂何往,于彼淮滨。
俯玩其流,清波磷磷。扶摇起鹇,四海扬尘。孰能高蹈,独洁其身。
众人惑惑,贤者葆真。独寐寤歌,忘我贱贫。
送林伯虎,宋代,赵汝燧,
山房高千仞,上与青云齐。日从二仙游,两耳湔是非。
北窗正齁䶎,锋车扣岩扉。猿鹤竞作色,山人忘我为。
林泉虽云乐,出处盖有时。平生经纶胸,忧国两鬓丝。
江天炯少微,安得不振衣。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