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看人放海青,黑山峡口路交横。
飞鸿雨湿云天远,去马风寒雪塞平。
归客北边关柝击,过军西畔寨灯明。
巍巍殿帐氈房暖,衣铁冷深更鼓鸣。
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
围猎看人放海青,
黑山峡口路交横。
飞鸿雨湿云天远,
去马风寒雪塞平。
归客北边关柝击,
过军西畔寨灯明。
巍巍殿帐氈房暖,
衣铁冷深更鼓鸣。
这首诗词以描绘围猎的场景为主线,透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壮观的山川景色和战士们的英勇气概。
诗词开头的“阴山观猎和赵待制回文”是作者的自述,表明这首诗与围猎活动有关,也有可能是作者与待制赵某相互往来的回文诗。
描绘围猎时的场景,“围猎看人放海青,黑山峡口路交横”,生动地展示了猎手们在海青草原上放开猎狗、展开追逐的情景,以及峡口交错的道路。
接下来的几句,“飞鸿雨湿云天远,去马风寒雪塞平”,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归途中的壮丽景象。远处的云天下飞过鸿雁,雨水湿润了大地,寒风呼啸,大雪封塞了平坦的道路,突出了归途的艰难和险阻。
最后两句,“归客北边关柝击,过军西畔寨灯明。巍巍殿帐氈房暖,衣铁冷深更鼓鸣”,描写了归途中的战士们。战士们奋勇回归,经过北边的关口,响起了柝击的声音,穿过西畔的军寨,灯火辉煌。形容战士们归队的壮丽场面和家国温暖的氛围,同时也表现了战士们在严寒中的坚韧和战斗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围猎的景象以及归途中的壮丽景色和战士们的英勇场面,展现了自然的恢弘和人物的英勇气概。同时,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表达的壮丽场景。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次周纪善韵,明代,胡奎,
大鹏抟九霄,不如海鸥逸。白首归故里,心神犹恍忽。
我足不良行,我言竟谁述。多君富文藻,词源倒溟渤。
安流既崩奔,坦途亦崎崛。升沉任云止,祸福由中出。
缅思七闽地,云是锦绣窟。寄言塞上翁,善保千金骨。
读李谪仙春夜宴桃李园序有感,宋代,章甫,
浮生寄托在尘寰,若梦欢娱了不关。偶向闹中聊取静,或从忙里且偷闲。
青天亦物归于尽,白发催人去不还。秉烛夜游良有以,名言千古破痴顽。
【越调】凭阑人 众远楼上画,元代,张可久,
众远楼上
画栋飞飞帘外云,仙袂飘飘天上人。钓船归水村,雁行出海门。
白云炼师山居
丹气溶溶生紫烟,石齿泠泠呜玉泉。住山不记年,看云即是仙。
天台山中
双阙琼台口乱峰,千树琪花香晚风。白头云外翁,紫潭波底龙。
海口道院
雨后松云生紫岩,花外茶烟生翠岚。袖诗出道庵,探梅来水南。
洞仙歌 鹤园今为文艺家集会之所。园中片石,余戏题掌云二字,旁款则主人所补也,清代,汪东,
嵯峨片石,是云峰仙掌。天半飞来屹相向。记曾挥、醉墨剔藓留题,题未竟、酣卧池边小舫。
浮云同变幻,第宅更新,石友深盟可无恙。花竹影萧疏,雨态烟姿,都移入、画屏风上。
怅料理、琴书有时来,怎忘了停骖,故人门巷。
剔银灯·小院烟凉雨细,宋代,关注,
小院烟凉雨细。正好恹恹春睡。蓦被金枝,连推绣枕,报道皇都书至。良人得意。集英殿、首攀仙桂。斗帐重襟惊起。斜倚屏山偷喜。宝髻慵梳,香笺折破,果见中、高高名第。秦楼十二。知他向、谁家沉醉。
九月晦斋宿太一宫都监姚高士示刘长翁及汤仲能诸公唱酬诗轴因和韵二首 其一,宋代,程公许,
扰扰东华车马尘,烟霞何日拂衣襟。空花想已销浮念,枯木犹能发至音。
白鹤不来红日暮,金鳞自跃碧潭深。五千言外无馀旨,苦更研朱学洗心。
至国门闻苏文饶将出都戏赠长句兼简其兄世美,宋代,韩驹,
去年夷门十月雪,九衢日昃行人绝。骑驴兀兀无所之,破袖迎风手龟裂。
度桥并堑得君家,入门脱帽犹凛冽。急燃湿束暖我寒,徐出清酤宁我渴。
君家自无儋石储,蟹黄熊白能俱设。平生见酒唇不濡,是夕连觥耳方热。
群奴夜僵唤不闻,我亦鼾鼻眠东阁。明朝起过城南翁,尚记新声一笑发。
东归每叹怀抱真,西来又喜颜色接。方将慷慨豁心胸,未用峥嵘惊岁月。
城南诗翁况远来,门前雪泥又活活。岂知万事不可期,却树吴樯背城阙。
人生动若参与商,咫尺无论限秦粤。君闻吾语虽少留,但恐一欢成电掣。
念昔相见无他娱,诵诗徵事相誇捷。气凌俗子旁若无,偶坐时闻窃嚅嗫。
於今落落谁汝怜,老屋陈编自怡悦。寄言诗翁傥留滞,岁晚勤迂故人辙。
顺祀诗并序,宋代,宋祁,
孰顺其祀,明明天子。天子谦让,诏群臣其议。惟章献、章懿,遂祔先帝。
宜索而典,而古而今。顺考攸宜,慰我孝心。群臣稽首,不远厥成。
伊先猷是程,伊大孝是经。匪祥符孰从,则莫我京。
三代庙寝,止一帝后。汉制已迁,儒臣罔究。礼缺不称,因朴趋陋。
亲靡祔尊,神挈斯祐。帝曰俞哉,予奉二慈。匪曰无典,实成训是依。
促灼尔龟,爰蕝尔仪。琢金追玉,昭款信辞。不敢先后,惟以顺跻。
孟冬十月,大飨其时。朕不惮勤,于庭遣之。吉日辛酉,帝自文德。
至于大庆,奉宝授册。永怀劬劳,孝贯天极。虞宾在位,百官承式。
显显太岁,惟册宝是将。和鸾有容,龙旗孔扬。既至于庙,是承是告。
奉迁后主,合侑文考。有主则止,有匹得行。遂旅豆笾,以及芼牲。
明水太羹,有飶有澄。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考悦妣安,蠲我德音。
德音惟何,帝受纯嘏。不专斯飨,用赦天下。开释罪辜,赐逮九军。
一人作孝,庶邦蒙仁。礼非天作,托始于圣。圣克正始,万世攸定。
作述交善,神人胥庆。天谓皇帝,既付所覆。帝克孝治,奉亲以侑。
其收丕祺,蕃衍后昆。万有亿年,继继存存。
辛亥寒食清明之交社陵先生暂归省谒与诸生食,宋代,袁甫,
克风吹花次第芳。桃红李白蔷薇黄。
榆钱柳絮飞欲狂,酴醾引蔓草木香。
老人燕坐窥虞唐,日览千载游八荒。
群儿奔趋如群羊,走过东阡复西厢。
归来汗喘无可将,何如明窗治墨庄。
读诵经史声琅琅,首节间美非笙簧。
有如农夫勤理秧,秋来乃有千斯仓。
先生即至心不忙,背念衮衮倾三湘。
一语蹇吃涕泗滂,老大空得徒悲伤。
圣明天子坐未央,收拾俊杰罗文章。
褎然举首弃贤良,仲舒轼辙俱轩昂。
吾家有子雏凤凰,声价一日坏驰乡。
随群逐队恣颉颃,终抱粪壤如蜣螂。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