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和仲兼属寄谢吴丈三首

作者:赵蕃(宋代)

不但言归自乞归,使家幕府两相违。

换官虽用朝廷法,窃议难逃世俗讥。

适我愠于心悄悄,送君往矣柳依依。

若见河南应枉问,为将前牍叩天扉。

0

诗文译文

送梁和仲兼属寄谢吴丈三首

不但言归自乞归,

使家幕府两相违。

换官虽用朝廷法,

窃议难逃世俗讥。

适我愠于心悄悄,

送君往矣柳依依。

若见河南应枉问,

为将前牍叩天扉。

诗词表达了离别的场景,作者以朋友梁和仲兼为送行的对象。第一句“不但言归自乞归”,表达了梁和仲兼离职回家的愿望,但由于某种原因(文中并未明确),使得他的家庭和官场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第二句“使家幕府两相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矛盾,说明了梁和仲兼在离职后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第三句“换官虽用朝廷法,窃议难逃世俗讥”指出即使按照朝廷的规定进行换官,但在世俗的眼光中,这样的行动仍然会受到指责和嘲笑。

第四句“适我愠于心悄悄,送君往矣柳依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对离别之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若见河南应枉问,为将前牍叩天扉”是对梁和仲兼的寄语,希望他在离开后能够在河南地区顺利安顿下来,但作者也意识到现实可能会使得梁和仲兼遇到困难,因此希望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

诗文简析

《送梁和仲兼属寄谢吴丈三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梁和仲兼的离别送行之情,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对官场世俗的不满和对友谊的珍重。

诗文赏析

送梁和仲兼属寄谢吴丈三首

不但言归自乞归,

使家幕府两相违。

换官虽用朝廷法,

窃议难逃世俗讥。

适我愠于心悄悄,

送君往矣柳依依。

若见河南应枉问,

为将前牍叩天扉。

诗词表达了离别的场景,作者以朋友梁和仲兼为送行的对象。第一句“不但言归自乞归”,表达了梁和仲兼离职回家的愿望,但由于某种原因(文中并未明确),使得他的家庭和官场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第二句“使家幕府两相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矛盾,说明了梁和仲兼在离职后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第三句“换官虽用朝廷法,窃议难逃世俗讥”指出即使按照朝廷的规定进行换官,但在世俗的眼光中,这样的行动仍然会受到指责和嘲笑。

第四句“适我愠于心悄悄,送君往矣柳依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同时也道出了自己对离别之事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若见河南应枉问,为将前牍叩天扉”是对梁和仲兼的寄语,希望他在离开后能够在河南地区顺利安顿下来,但作者也意识到现实可能会使得梁和仲兼遇到困难,因此希望他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

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和友情的描绘,反映了宋代社会官场的险恶和世俗的压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挚友谊和理想追求的珍视和坚守。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其他诗经

苕雪与觉先弟先后寄菊数十种日涉小园聊复成咏 其四

苕雪与觉先弟先后寄菊数十种日涉小园聊复成咏 其四,清代,陈曾寿,

亦有高秀姿,亭亭满月相。得霜乃清严,禁雨不悽怆。

空室了无悦,得意千载上。龙章虽隽烈,天黥偶遗忘。

出为一大事,甘此诗酒放。

11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一

作者:陈樵(元代)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一,元代,陈樵,

肃羽遵寒渚,渡江芦叶黄。谁云南去远?不敢过衡阳。

9

【双调】落梅风 天宝补遗姮

【双调】落梅风 天宝补遗姮,元代,张可久,

天宝补遗

姮娥面,天宝年,闹渔阳鼓声一片。马嵬坡袜儿得了看钱,太真妃死而无怨。

西湖

湖光静,山影孤,载斜阳小舟横渡。正花开玉梅千万株,鹤飞来老逋归与。

冷泉亭小集

弹初罢,酒暂歇,醉诗人满山红叶。问山中许由何处也,老猿啼冷泉秋月。

春日湖上

担春胜,问酒家,绿杨阴列仙图画。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借人罗帕。

春晚次韵二首

莺莺恨,燕燕愁,惜春归玉容添瘦。东君可人人病酒,怯东风海棠红皱。

金樽尽,玉漏迟,月明天柳阴无地。杜鹃怕将愁唤起,困东风夜深花睡。

蜡梅花

学宫样,改玉容,列金钗主人情重。撼疏林夜来窗外风,蜜蜂儿带香吹冻。

寒夜

寒斋静,瑞雪多,冻吟诗起来孤坐。芦花絮衾江纸也似薄,问袁安怎生高卧?

题扇面小景

人何处?不寄书,一声声雁将秋去。月明中情闹情正苦,玉波寒粉莲啼露。

湖上

羽扇尘埃外,杖藜图画间,野人来海鸥惊散。四十年绕湖赊看山,买山钱更教谁办?

越城春雪

朱帘上,皓齿歌,柳梢青野梅开过。倚阑干醉眸天地阔,雪山寒玉龙高卧。

离情

人孤另,愁万结,南楼上雁声拖拽、别离有情无处写,洞箫寒满天明月。

江上寄越中诸友

江村路,水墨图,不知名野花无数。离愁满怀难寄书,付残潮落红流去。

春情

秋千院,拜扫天,柳阴中躲莺藏燕。掩霜纨递将诗半篇,怕帘外卖花人见。

90

【双调】夜行船 院宇深沉人

【双调】夜行船 院宇深沉人,元代,未知作者,

院宇深沉人静悄,冷清清宝兽烟消。四壁秋虫,一帘疏雨,两般儿斗来相恼。

【幺】一夜先争十岁老,闷厌厌情绪无聊。都为些子欢娱,霎时恩爱,惹一

场梦魂颠倒。

【挂玉钩序】意厮投,心相乐。瞒昧爷娘,准备下窝巢。月下期,星前约,

两遍三遭。人憔,女伴店,闲家哨,柳青行冷句儿般调。不堤防烈火烧祆庙,

阻断佳期,拆散鸾交。

【幺】难熬,目下别离,时间阻隔。心上思量,口内店着。受惨切,怀忧

抱,日日朝朝。娘噍,觅殴寻争叫!把少年身分与才料。得个妇名儿胜似闲花草,

怕不待寻个久远前程,恐不坚牢。

【尾声】两三番个嫁字儿看看道道,来到口角头连忙咽了。今世里离散买休

多,欢娱的到头少。

纵有阳台无故人,空闲了雨雨云云。彩凤空闲,玉箫声尽,风月数载绝伦。

【幺】多绪多情病身,今番又索着昏。眼角排情,眉尖传信,谁当得恁般丰

韵。

【乔牌儿】至如于俺亲,怎敢对人问。惯曾经过莺花阵,这番愁又新。

【幺】未得一夜恩,先信了满怀闷。十分模样十分俊,料应不会村。

【尾声】求知人意相随顺,简帖儿须当再本。口儿里不抢白,心儿里便是肯。忆所见

缺月风帘碎影筛,碧纱厨酒乍醒来。雾鬓支鬟,柳腰花面,多情恁时安在。

【风入松】杏花深处小亭台,犹作梦魂猜。东风邂逅逢娇态,麝兰散满闲阶。

罗袜凌波半窄,春衫可体新裁。

【落梅风】眉尖上眼挫侧,先留下几分恩爱。怕人知得地里佯不采,徐行过

玉阑干外。

【胡十八】不下怀,自惊怪,悲间阻,想和谐,巫山依旧楚云埋。雁书又乖,

鱼笺倦裁,一身无限愁,十日九番害。

【拨不断】细裁画,命合该,姻缘顷刻多成败。鬼病千般强打捱,凄凉万种

难担载,几曾得片时轻快。

【离亭宴煞】楚阳台步步荆榛隘,担阁下两厢情色。相思卷何年结束,糊突

谜甚日明白。传示你权宁耐,切莫把鲰生见责。是送暖的意儿虚,非偷香的性儿

歹。

7

古乐府 鸡鸣

作者:张载(魏晋)

古乐府 鸡鸣,魏晋,张载,

鸡鸣嘐嘐兮台怀忧,兄弟表里兮台心求。黄金门,白玉堂。

置酒恺乐,荣华有光。桃伤李僵,尔如或忘。

68

和陶酬刘柴桑

作者:苏轼(宋代)

和陶酬刘柴桑,宋代,苏轼,

红藷与紫芽,远插墙四周。且放幽兰春,莫争霜菊秋。

穷冬出瓮盎,磊落胜农畴。淇上白玉延,能复过此不?

一饱忘故山,不思马少游。

5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二

久在病告近方赴直偶成拙诗二首 其二,宋代,欧阳修,

清晨下直大明宫,驰马悠然宿露中。金阙云开沧海日,天街雨后绿槐风。

岁华忽忽双流矢,鬓发萧萧一病翁。名在玉堂归未得,西山画阁兴何穷。

38

读,宋代,欧阳修,

韩孟于文词,两雄力相当。篇章缀谈笑,雷电击幽荒。

众鸟谁敢和,鸣凤呼其凰。孟穷苦累累,韩富浩穰穰。

穷者啄其精,富者烂文章。发生一为宫,揫敛一为商。

二律虽不同,合奏乃锵锵。天之产奇怪,希世不可常。

寂寥二百年,至宝埋无光。郊死不为岛,圣俞发其藏。

患世愈不出,孤吟夜号霜。霜寒入毛骨,清响哀愈长。

玉山禾难熟,终岁苦饥肠。我不能饱之,更欲不自量。

引吭和其音,力尽犹勉彊。诚知非所敌,但欲继前芳。

近者蟠桃诗,有传来北方。发我衰病思,蔼如得春阳。

忻然便欲和,洗砚坐中堂。墨笔不能下,恍恍若有亡。

老鸡嘴爪硬,不易犯其场。不战先自却,虽奔未甘降。

更欲呼子美,子美隔涛江。其人虽憔悴,其志独轩昂。

气力诚当对,胜败可交相。安得二子接,挥锋两交铓。

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快哉天下乐,一釂宜百觞。

乖离难会合,此志何由偿。

36

禅窟寺

禅窟寺,唐代,李山甫,

迟日浓花午,闲云小阴天。

半岩春洞水,万片晚林烟。

惭愧华巅客,来分紫府仙。

倚窗山竹夜,风溜响朱絃。

37

歌,唐代,张司马,

其色光辉耀日月,无穷改变不思议。但住铅砂成宝后,歇头一任丙丁吹。

100

游仙六首 其三

作者:严羽(宋代)

游仙六首 其三,宋代,严羽,

五老出东南,崔嵬相閒隔。清晨登绝顶,处处仙人迹。

朱霞散九光,岩谷好颜色。回首空澄湖,黄涛正喧击。

石上弦素琴,神欢心自清。仙童三四人,忽来左右听。

嘹嘹诵金书,劝我餐瑶琼。赠我一玉麈,邀我淩云行。

舍琴与之去,恍惚在蓬瀛。

13

和王弱翁白沙道中

和王弱翁白沙道中,宋代,范纯仁,

共驱羸马蹑寒芜,景色鲜明近洛都。出谷流泉春更绿,隔林幽鸟暮相呼。

伊川旧赏疑朝梦,少室重看胜画图。从此便穷山水乐,相从应不厌崎岖。

51

求酒赵评事

求酒赵评事,宋代,赵崇滋,

半老情怀睡不能,小檐霜月当寒灯。无人来问相如渴,敲碎梅花一夜冰。

80

陈太平挽诗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陈太平挽诗 其二,宋代,韩淲,

歌酒追随地,名园记昔游。升沉嗟潦倒,哀挽为悲愁。

自出推王社,友于才郡侯。联翩期禁近,何意遽浮休。

32

句 其二

句 其二,宋代,刘宗孟,

气润梅蒸雨,阴浓柳郁烟。夏深卢橘熟,花尽海棠妍。

54

依韵和孙勉教授菊花

作者:陆佃(宋代)

依韵和孙勉教授菊花,宋代,陆佃,

芳丛宜密不宜疏,何事琼花祇一株。苦劝白衣成酩酊,尽饶红粉插茱萸。

定应青帝稀曾见,端的黄金似得无。便拟栽培伴桃李,尽移春色入洪炉。

47

折槛吟

折槛吟,宋代,金朋说,

折槛当年世丈夫,上方谁肯借昆吾。

虽然未克诛奸佞,万古人臣可范模。

17

福圣观 其三

作者:余爽(宋代)

福圣观 其三,宋代,余爽,

子晋鸾飞侍帝班,吹台今在碧云閒。高秋白月霜风夜,时有笙箫赴洛还。

38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

苏东坡前赤壁赋图,宋代,郑思肖,

泛舟赤壁痛衔杯,孟德英豪安在哉。何似江山风月妙,不从自己外边来。

100

李太白砚靴图

李太白砚靴图,宋代,郑思肖,

斗酒未乾诗百篇,篇篇奇气走云烟。自从捧砚脱靴后,笑看唐家万里天。

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