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园行

君不见汉家八叶神灵主,继世承平身好武。

夸胡罢猎长杨宫,广苑还开上林土。

上林奢丽帝城东,刺号新庄锦绣丛。

连袤虽无百里大,嵲亦有三山崇。

雄模远势跨京阙,万户千门通日月。

松阁平临北斗回,莲池倒映西山没。

周流一水锦帆扬,瑶草琼花夹岸长。

蛟龙昼舞丹青洞,翡翠春巢金玉堂。

天子八銮时不御,匹马奔驰欻风雾。

回旌驻跸人岂知,伐鼓撞钟日云暮。

五营万骑罗九旒,扫除阁道云霄游。

近侍谁陪柏梁宴,将军独拜富平侯。

哀歌少壮秋风起,北伐南征心未已。

雷驱火卫出三边,虎骤龙腾归万里。

自从七宝弃人间,桂楫兰桡那复攀。

鼎湖只挽遗弓泣,银海难从赐剑还。

一朝天地成翻掌,七贵上书要上赏。

丁傅帡幪肺腑深,金张园沼恩波广。

寂寞长思万乘临,龙文赤日转销沉。

翠亭想像团华盖,彩仗虚无排碧岑。

四海为家元不异,泰山之封七十二。

意气峥嵘父老嗟,年光变化儿童戏。

登临此地莫悲哀,请看昔日黄金台。

千金骏骨葬何处,满目荒丘迷草莱。

0

诗文译文

君不见汉家八代神灵主,继世承平身好武。

夸胡停止打猎长杨宫,广苑还开辟上林土。

上林奢华黄帝城东,刺号新庄锦绣丛中。

连续长虽然没有百里大,也有三座高大险峻。

雄模速势跨京城,万户千门通时间。

松合平临北斗回,莲花池倒映在西山消失。

周游一条锦帆扬,瑶草琼花两岸长。

蛟龙白天舞丹青洞,翡翠春巢玉堂。

天子八銮时不到,匹马奔驰忽然风雾。

回族暂住人怎么会知道,敲鼓撞钟一天说晚上。

五营骑兵一万罗九旒,清扫栈道云霄游。

近侍谁陪柏梁宴会,将军独自为富平侯。

哀唱年轻秋风起,北伐南征心不停。

雷把火卫出三边,老虎突然龙腾回家里。

从七宝抛弃人世间,桂兰桨桨那再攀。

鼎湖只挽留下弓哭泣,银海难以从赐剑回来。

一天天地成翻掌,七贵上书要上赏。

丁师傅姘蠓肺腑深处,金张园池恩泽广。

寂寞长思万辆到,龙纹赤日转销沉。

翠亭想像团伞,彩倚仗虚无排碧岑。

四海为一家元不异,泰山的封七十二。

意气峥嵘父老啊,年光变化儿童游戏。

登临这里没有悲伤,请看过去黄金台。

千金骏马骨葬在何处,满目荒凉山丘迷草地。

马汝骥

字仲房,绥德人。 生于弘治六年九月十九日,卒于嘉靖二十二年十一月六日,年五十一。正德庚午五年举乡试。正德十二年(1517)举进士,改庶吉士,寻授编修,能诗,号为才子。正德十四年,因谏南巡廷杖,出为泽州知州。正德十六年,世宗即位,还为编修如故。嘉靖二年会试为同考官。嘉靖四年,《武宗实录》成,有篡修功,升修馔。嘉靖五年,母王氏卒,归三年,父烟山公卒。起为南京国子监司业,寻改北监。居数岁,升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嘉靖二十年,迁礼部右侍郎,加翰林侍讲学士。嘉靖二十二年,以肺病卒,赠尚书,谥文简。

其他诗经

予自暮春与客燕野趣亭俛仰三时始复再至则花木益茂亭亦稍葺矣因思去岁重九之集览物增慨题三小诗 其一

作者:李光(宋代)

予自暮春与客燕野趣亭俛仰三时始复再至则花木益茂亭亦稍葺矣因思去岁重九之集览物增慨题三小诗 其一,宋代,李光,

经时不到严家馆,千树槟榔一径深。莫把小亭频展拓,恐妨幽步绿苔侵。

22

【双调】百字折桂令

作者:白贲(元代)

【双调】百字折桂令,元代,白贲,

弊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兼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槎,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伤感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36

晓坐荷桥四首 其二

晓坐荷桥四首 其二,宋代,杨万里,

四叶青蘋点绿池,千重翠盖护红衣。蜻蜓空里元无见,只见波间仰面飞。

97

酬裴使君王探公

酬裴使君王探公,唐代,陈元光,

百粤临南海,儒冠任使轺。馈我兼金佩,和之美玉箫。

清风生四座,丽日正良霄。意气宜令契,公忠岂古饶。

简书频诵读,玉烛要均调。冰鉴秋霄察,君门万里遥。

骊騑歌四牡,谔谔答清朝。

34

诸子追和庄太常诗成卷为题其后

诸子追和庄太常诗成卷为题其后,清代,全祖望,

诸子清才善写愁,吟成老气各横秋。三闾竟尔乘虬去,一妪叨缘附骥留。

在昔人争忧裂帻,于今吾极爱科头。剩馀脉脉昭忠志,白露苍葭好溯游。

27

浦城劝糶

浦城劝糶,宋代,真德秀,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

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

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

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

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

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幸哉活至今,且复遇丰岁。

庶几一饷乐,养育谢天地。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

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

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

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我闻父老言,痛切贯心肺。

行行至平洲,景象顿殊异。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

问谁长者家,作此利益事。

父老合掌言,子文姓陈氏。

起家本儒生,畴昔乐赈施。

忆昨艰食时,巨室争谋利。

米斗三日余,独收七十二。

三都数千口,受彼更生惠。

开库质敝衣,假此赒贫匮。

取本不取息,所活岂胜计。

我曹非此翁,久作沟中胔。

吁嗟薄俗中,乃有此高义。

吾邦贤使君,爱民均幼稚。

一闻平糶家,褒赏无不至。

或与旌门闾,或与锡金币。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

故作行路谣,庶彻铃斋邃。

且俾殖利徒,闻风默知愧。

并生穹壤间,与我皆同气。

富者盍怜贫,有如兄恤弟。

恻隐仁之端,人人均有是。

顽然铁石心,何异患风痹。

不仁而多财,聚易散亦易。

似有种德家,福禄可长世。

不闻眉山苏,盛美光传记。

卖田救年荒,生子为国器。

不见南浦毛,一惟利是嗜。

积谷幸年荒,生子遭黥隶。

天道极昭明,勿作幽远视。

谁欤为斯谣,西山真隐吏。

11

渡江达磨赞

渡江达磨赞,宋代,释普宁,

道个不识,自生荆棘。

悽悽渡江,忍羞面壁。

赖有神光与雪屈。

75

呈同行黎东美朝散

呈同行黎东美朝散,宋代,郭祥正,

风日萧萧暑气无,橹声相逐转江湖。西山庐阜青如淀,应有新诗入画图。

74

过昆陵怀浦舍人源

作者:王称(明代)

过昆陵怀浦舍人源,明代,王称,

昆陵烟树晚依依,短径行寻到夕晖。吟舍空馀秋草没,故园时见野禽飞。

晋宫词笔应谁继,圣代才名似子稀。此日怀君何处写,临风惟有一沾衣。

13

春景 其二 落花香满泥

春景 其二 落花香满泥,宋代,刘辰翁,

花落秦虞兮,纷纷东复西。举头无霁日,满地是香泥。

红雨愁如海,絮风飘上堤。和成文杏垒,软衬锦鞯蹄。

妙舞惊飞燕,醉归扶竹鸡。谁家采桑女,陌上自相携。

31

曾甥同游溪园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曾甥同游溪园 其二,宋代,韩淲,

笑花香里绿荷风,暑气初回日未中。老去酒杯随处好,戎葵尤占水边红。

13

偈,宋代,释绍先,

团不聚,拨不散,日晒不乾,水浸不烂。等闲挂在太虚中,一任傍人冷眼看。

36

木芙蓉 其一

作者:宋祁(宋代)

木芙蓉 其一,宋代,宋祁,

芙蓉本作树,花叶两相宜。慎勿迷莲子,分明立券辞。

45

题李遵道画竹

题李遵道画竹,元代,柯九思,

秋风满纸老黄华,元气淋漓攲复斜。应是黄岩癯太守,青鞋时过野人家。

23

碣石篇 其二

碣石篇 其二,明代,李攀龙,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白日萧条,北风苦悲。边声四起,胡马成群。

爝火如星,列障如云。钱镈既置,修我戈矛。裹粮坐甲,唯敌是求。

32

送孙懋仁守信阳

作者:鲁铎(明代)

送孙懋仁守信阳,明代,鲁铎,

申州每忆经行处,出守怜君近故乡。九曲春流绕阡陌,三关风气护城隍。

耕桑只似巡南楚,甘旨何妨到北堂。亦有岘山堪勒石,路人休漫说襄阳。

28

德庆城上高望二首 其二

作者:卢宁(明代)

德庆城上高望二首 其二,明代,卢宁,

舟楫西行款政声,晏游酣下寿康城。春林带雾楼台隐,叠嶂藏风松桂生。

陆里耕桑连万井,戍楼烽火熄诸营。长官杯斝疑投水,漱玉寒泉到海清。

61

读曾旅庵居士诗述怀

读曾旅庵居士诗述怀,明代,何南凤,

少壮喜求友,湖海多所遇。暮年恋空谷,鹿豕相群聚。

虽与鹿豕群,中情良疾固。诚感心有应,朋来惬私慕。

壬午九师归,乙酉顶伭附。丙戍恽入华,避乱幸流寓。

数子惠嘉言,如渴得甘露。所恨聚不常,时节因缘误。

何期戊子春,更听潮音句。拜手读数回,此意向谁诉。

10

杂拟诗六首 其五

杂拟诗六首 其五,明代,张元凯,

有士卧蓬蒿,悽怆恒鲜欢。饥乌噪檐侧,哀猿号树端。

玄云被旭日,下土流光寒。昨夜严霜飞,林中木叶乾。

凋彼萧与藿,曷以供朝餐。苟无邓通钱,莫弹贡禹冠。

锻羽如栖鸡,努力空伐檀。一经令人老,竖儒安足叹。

64

黄河篇

作者:郑岳(明代)

黄河篇,明代,郑岳,

河浑浑,发昆崙。张骞葱岭迹未到,虚持汉节寻真源。

南流中国见积石,雷奔百折趋龙门。洑流转徙浩无垠,历代为患难具陈。

武帝之时决瓠子,万乘沈璧躬负薪。我浮江汉历南纪,白首始一过孟津。

洪流迅急横绝渡,浊浪汹涌凝心神。江汉合流清且驶,如何此水混泥滓。

一斛水,一斗泥。临流不可汲,去岸即须犁。往年曾决张秋口,万金累址成圩堤。

从此安流循禹迹,并岸蒸民尽粒食。方今九五登圣神,川岳百灵俱效职。

嗟尔河伯谨堤防,侈心莫纵兴望洋。蛟龙自尔安窟宅,平波帖席一苇航。

5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