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磴盘云杪,惊涛涨晚空。
江山端有待,杖履偶相同。
孤塔苍茫外,千帆杳霭中。
谁知丘壑趣,未缚软尘红。
险峻的山梯蜿蜒盘旋至云端,
海浪惊涛倒映在晚空中。
江山等待着一个端详的人,
拄着拐杖,踏着木履相伴。
孤独的塔楼苍茫地矗立在外面,
千帆在远处的雾霭中渐行渐远。
谁知道这丘壑的趣味,
还未被束缚于琐细的尘埃中。
《隆山院》是宋代文学家宋之才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之景,展现了作者对风景的观察和感受。
首先,诗中描述的是险峻的山梯盘旋至云端的景象。这种险峻的山势给人以壮丽和挑战的感觉,喻示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险。
其次,诗中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海浪,以及孤独的塔楼。晚霞映照下的海浪犹如惊涛,形象地传达出自然界的雄伟与激荡之美。而孤独的塔楼则给人一种寂寥和遥远之感,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比。
最后,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钦佩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感慨。通过杖履相伴的行者形象,表达了在江山之待中,人生的行进与等待是平等而重要的。诗的最后两句“谁知丘壑趣,未缚软尘红”,显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人生之趣的赞叹,强调了追求自由和超越尘世的价值。
整首诗以景为主,通过景物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象,揭示了作者对自然、人生、自由的思考和领悟。凭借着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形象的烘托,使诗歌自成一格,表现出宋之才独特的才华和哲理思考。
【双调】水仙子 怨别离,元代,王爱山,
凤凰台上月儿弯,烛灭银河锦被寒。谩伤心空把佳期盼,知他是甚日远?悔
当时不锁雕鞍。我则道别离时易,谁承望相见呵难!两泪阑干。
凤凰台上月儿偏,和泪和愁闻杜鹃。恨平生不遂于飞愿,盼佳期天样远,月
华凉风露涓涓。欹单枕难成梦,拥孤衾怎地眠?两泪涟涟。
凤凰台上月儿斜,春恨春愁何日彻?桃花零落胭脂谢,倏忽地春去也,舞翩
翩忙煞蜂蝶。人去了无消息,雁回时音信绝,感叹伤嗟。
凤凰台上月儿低,香烬金炉空叹息。闷闷厌厌怎不添憔悴?夜迢迢更漏迟,
冷清清独守香闺。急煎煎愁如醉,恨绵绵意似痴,泪眼愁眉。
凤凰台上月儿高,何处何人品玉箫?眼睁睁盼不得他来到,陈抟也睡不着,
空教人穰穰劳劳。银台上灯将灭,玉炉中香渐消,业眼难交。
凤凰台上月儿孤,倒凤颠鸾谩叹吁。盼行云愁锁西楼暮,似阑干十二曲,雁
来也还又无书。情脉脉空惆怅,意悬悬无是处,恨满天隅。
凤凰台上月儿明,短叹长吁千万声。香闺寂寞人孤另,枕消香寒渐生,碧荧
荧一点残灯。别离是寻常事,凄凉可惯经?冷冷清清。
凤凰台上月儿昏,忽地风生一片云。淅零零夜雨更初尽,打梨花深闭门,冷
清清没个温存。他去了无消息,枉教人空断魂,瘦脸啼痕。
凤凰台上月儿沉,一样相思两处心。今宵愁恨更比昨宵甚,对孤灯无意寝,
泪和愁付与瑶琴。离恨向弦中诉,凄凉在指下吟,少一个知音。
凤凰台上月儿圆,月上纱窗人未眼。故人来人月皆如愿。月澄清人笑喧,诉
别离在月下星前。人美满中秋月,月婵娟良夜天,人月团圆。
送友归故园,明代,王褒,
凌晨石渠集,步出西上门。倏闻同怀友,优诏归故园。
堤上金明枝,袅娜春日暄。折之赠行色,乡思随纷纷。
夜来沙阳月,照君林下尊。揽衣鹤为舞,染翰禽能言。
虽云邻局欢,当念王程烦。早拂季子衣,休望西山云。
刘泾州以所得李士衡观察家宝砚相示与圣俞玉汝同观戏作此歌,宋代,刘敞,
李侯宝砚刘侯得,上有刺史李元刻。云是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灵卵石。
我语二客此不然,天宝称载不称年。刺史为守州为郡,此独云尔奚所传。
两君卢胡为绝倒,嗟尔于人几为宝。万事售伪必眩真,此固区区无足道。
送周叔谨,宋代,韩淲,
学行世所稀,到眼发孤咏。闻君欲高卧,当不与物竞。
师从既名德,朋友且多令。堂堂丽泽公,沉潜率理性。
武夷老仙伯,辩析至于命。愿言融液之,此意千载盛。
相逢复相别,一进当一庆。波流易荡委,山立要持正。
剡中山水窟,眼界可便静。因风时寄音,各各药其病。
赠眼齿科林殿干,宋代,陈郁,
眼必延厥光,齿必全厥刚。
裂眦不足贵,所贵者目辽。
穿龈不足畏,所畏者唇亡,
入恃明者必察,恃刚者必伤。
此林氏子以是语语我,我亦以是语信其医之良,
因墨之右方。
依韵和再开芍药十六首 其十二,宋代,陆佃,
阿谁莲步拟搀先,相见从他次数偏。曾学驻颜知药喜,免教渝约问蓍圆。
春风省识非平日,昏雾中看类老年。闻说上林今更好,一如尧禹旧时天。
槿,明代,吴宽,
南方编短篱,木槿每当路。
北地少为贵,翻编短篱护。
要知一物耳,贵贱以地故。
夏末蕊累累,生意含晓露。
花开亦可观,别种更相妒。
独怜一夕间,颜色已非素。
蕊多固应尔,此理真自悟。
不见萱草花,开落只朝暮。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