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紫云翁,启明在东,长庚在西。
但空有寸心,荆州江汉,未能百里,弱水沙黎。
菊底秋深,樵边信至,一曲阳春草木知。
长吟咏,觉声如韩操,骨似陶诗。
不应鬓发能稀。
七十寿强如六十耆。
想高谈倾坐,风斯下矣,微辞漱物,清且涟漪。
谩说磻翁,休夸淇叟,用舍行藏各有时。
真修养,有近思家学,字字参芝。
远望紫云翁,明亮的晨星在东方,辉煌的长庚星在西方。但我只有一颗寸心,无法胜任荆州和江汉的百里之行,就像弱水的沙滩一样荒凉。菊花盛开在深秋的底下,樵夫在林边传来消息,一曲阳春之歌,草木都能感知。长时间吟咏,声音觉得像韩操的,骨子里有着陶渊明的。不应该让白发变得稀疏。七十岁的健壮胜过六十岁的老迈。想象着高谈阔论坐在一起,但风已经停息,微弱的言辞洗涤着物态,清澈而涟漪纷起。不要空谈虚言,不要自夸像淇叟那样,放弃某些行为和隐藏有各自的时机。真正的修养是近于思考家学,每个字都蕴含着参天大树的精髓。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内心的感悟。紫云翁、启明星和长庚星是指天空中的景象,通过描绘天空中的星辰变化,抒发了作者对自己有限才智和未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无奈之情。诗中的荆州江汉和弱水沙黎象征了远方的壮志和未能达到的目标,与作者内心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菊底秋深,表达了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匆匆。樵夫的消息传来,阳春草木都能感知,显示了自然界的声音对作者的启示和启发。长吟咏让作者的声音变得像韩操和陶渊明,这是对两位文学巨匠的致敬和借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追求文学成就的愿望。
诗中还涉及到年龄和修养的主题。作者表达了年岁虽然增长,但仍然保持着坚强和年轻的心态,七十岁的人可以比六十岁的人更加强健。想象中的高谈倾坐、风斯下矣以及微辞漱物等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晚年的一种豁达和从容,以及对于言辞的审慎和洗涤的追求。
最后,诗中提到了磻翁和淇叟,磻翁指的是自夸的人,淇叟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聪明人,通过对磻翁和淇叟的谩饰,作者表达了对虚夸和空谈的批评,强调了实际行动和适时收敛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与感慨。并结合年龄和修养的主题,表达了对于追求真实与深思的追求。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予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1252—1332)元福州宁德人,字伯循,号古遗。性颖异,工文赋,受学于陈尚德。领石堂教授,究心濂洛关闽之学。仁宗延祐间,应浙江乡举,与时不合,归即隐居不仕。四方受学者众,称古遗先生。有《四书标注》、《三礼易经旁注》及《书集解》等。
壬寅春正四日晋郡小憩道中古庵信笔书此 其一,清代,何士循,
平野丽晴晖,春风扇和淑。冈峦界昼明,山树杂红绿。
遥闻村鼓喧,近视儿衣簇。新年幸无事,对之悦心目。
篮舆此暂停,庵小堪容足。移几置诗编,对佛脱官服。
拭面瀹山茶,小坐忘尘俗。
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二,宋代,许及之,
借得渔乡住,蟾光忽满轮。金波随短棹,银汉有通津。
几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诗人。
善哉行 其一,两汉,曹操,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官。
远游篇,魏晋,曹植,
远游临四海。
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
承浪相经过。
灵鳌戴方丈。
神岳俨嵯峨。
仙人翔其隅。
玉女戏其阿。
琼蕋可疗饥。
仰首吸朝霞。
昆仑本吾宅。
中州非我家。
将归谒东父。
一举超流沙。
鼓翼舞时风。
长啸激清歌。
金石固易敝。
日月同光华。
齐年与天地。
万乘安足多。
念奴娇 三友同饮,借赤壁韵,宋代,辛弃疾,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龙友相逢,洼樽缓举,议论敲冰雪。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钝夫观察巡视浙东海堤次日为元已屏去车从修禊兰亭真韵事也寄以二律 其一,清代,全祖望,
双旌萧洒度东州,令节闲为兰上游。勾践社荒小草在,永和春老羽觞留。
山僧能指冬青穴,河女犹传夏统舟。记得明湖修闰事,曾陪高座比羊刘。
九灵山房,清代,全祖望,
吾怀九灵翁,大节如孤鸾。浮海未得遂,辗转九洞天。
如何变姓名,尚为弋者弹。高皇不能屈,馀生终自残。
未闻翘车士,乃以牢狱填。诸公不强谏,史册足长叹。
黄竹夜泪落,白龙亦神寒。至今永乐寺,悽怅云林烟。
嵯峨君臣义,不以夷夏迁。高皇提日月,赤手洗幽燕。
九灵所遭遇,尚与余蔡悬。疑或可无死,巽辞得生还。
不见东维子,平定巾栾栾。暂下读书台,卒返三泖间。
重渊见李黼,完节要无愆。而士各有志,不忘丧其元。
高皇亦色动,晨星黯长干。㴞㴞江河下,大节良所难。
为我寓公重,山房永勿谖。
望远行,元代,丘处机,
九夏疲天旱,万物伤时热。算都为人心,分外生枝节。
斗衣鲜马,壮社火班行引拽。小兄弟虚耗村村结。
下士无邪正,上帝分优劣。□咱心不同,彼志胡漂撇。
启虔诚修斋念善,因循岁月。望贤圣、空里相提挈。
水龙吟 道运,元代,丘处机,
混元南岳初开,瑞云透出昆仑表。星移电转,阴升阳降,红光缥渺。鹤舞鸾翔,看乌龟共,赤龙蟠绕。尽鸿ㄨ一气,烹成造化,神仙道,片时了。云散十方三岛,洞天深、月明风袅。此时占得,长生门户,遐龄体调。吟咏从佗,海移山变,石枯松老。伴烟霞独向,非非境外,恨知音少。
白虎行,宋代,周端臣,
女脩玄鸟开嬴始,附庸于周自非子。由襄寖强三十世,末命昭庄踰崛起。
杀降溅血长平坑,返戈尽篡天王城。黩兵不戢恃彊大,物忌太盛终当倾。
邯郸贾人识奇货,发谋不惜千金破。窈窕尊前歌舞人,腹中已孕秦家祸。
怙势陵威奋馀烈,怨气愁声九州裂。虎暴狼贪天使然,六国未灭嬴先灭。
天道何曾长助彊,岂知用柔能胜刚。君不见后来项羽战无敌,却使山河归汉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