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况有谁知,僵妻与仆儿。
无人乞颜米,有客泣杨岐。
浩劫天难免,凶年鬼亦饥。
但言身长在,不敢恨流离。
恶劣的困境,有谁能够理解?妻子已死,仆人也离去。无人向我乞求一粒米,有客人在杨岐痛哭。浩劫难以避免,凶年中,即使鬼魂也饥饿。尽管身处逆境,我却不敢怨恨流离之苦。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丘葵所遭遇的困境和逆境。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仆人也离开了他。在这个困苦的时期里,没有人来向他乞求一点粮食,只有一个客人在杨岐地方痛哭。作者认识到浩劫和灾年是无法避免的,甚至连鬼魂都感到饥饿。然而,尽管他身处困境之中,他并不敢怨恨自己的流离失所。
泉州同安人,字吉甫。早年有志朱子之学,亲炙于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杜门励学,不求人知。宋亡,居海屿中,因自号钓矶翁。元世祖闻其名,遣御史奉币征聘,不出,赋诗见志。年八十余卒。有《易解义》、《书解义》、《诗解义》、《春秋解义》、《周礼补亡》及诗集。
鞠歌行,南北朝,谢灵运,
德不孤兮必有邻。
唱和之契冥相因。
譬如虬虎兮来风云。
亦如形声影响陈。
心欢赏兮岁易沦。
隐玉藏彩畴识真。
叔牙显。
夷吾亲。
郢既殁。
匠寝斤。
览古籍。
信伊人。
永言知己感良辰。
晦木先生集藏半浦郑氏予欲录其诗入甬上寓公集而求之书阁未得雨窗寂坐大觉无赖率赋长句索主人和之,清代,全祖望,
鹧鸪山人金石心,鹧鸪山人冰檗吟。九十年前甬江上,曾顾日影弹清琴。
广陵散幸不终绝,残喘踉跄虎口寻。忧患以来饶著述,三易六书何森森。
化安哀瀑存声响,犹疑剑出重泉深。妄人之口不足信,附会谬语诬旷林。
谁言奇哥行不得,我应一洗萁豆音。朅来江村索遗集,二老阁前寒芒临。
白云千重封四库,但闻骤雨声淫淫。登楼乂手空咄咄,书带萧寥苦雾侵。
次韵和通判钱昌武郎中中秋遇雨,宋代,韩琦,
灵祠躬祷极伸虔,唯恐愆阳病晚田。不恨高楼空宴月,却欣丰泽入民天。
且歌多稼将栖亩,莫赋嘉期动隔年。愧误宾轩侵夜散,阻看银界烂三千。
寄题梅坛,宋代,蒋之奇,
昔我承乏江西官,豫章圣迹无不观。如何复有此遗恨,独我不到梅仙坛。
梅仙坛在丰城界,真风爽气埃尘外。当年补尉向南昌,才誉虽高官未大。
汉成帝时纲纪坏,先生谏书至于再。前擢王章矫曲朝,戮及妻子雠党快。
群臣知非不敢争,遂令天下言为诫。乌乎此语诚甚危,讥切权强何慷慨。
借令触突倖臣牙,嗜一羁单未为害。公卿大臣噤不吐,彼为私谋安足怪。
正人在下吁可悲,变名吴市复谁知。元丰敕书为旌表,故故丹井存遗基。
寿春真人锡显号,称其高蹈与俗遗。先生虽不遇于昔,而遇于今蒙奖饬。
令丞作书誉忠直,潜德幽光辉无极。
别眉山源上人,宋代,员兴宗,
我生喜际招提客,欲宜沤幻子尘色。
偶然挥斥仍六极,无相光中岂南北。
上人得我慰寂寞,相与含笑了一默。
生死夺机无瞬息,禅谈鹘落霜后翼。
中间鹄鹄露白黑,我欲角角急不得。
终朝为子写胸臆,回首江山忘乡国。
相看一梦非空质,山风吹衣马去枥。
君不见九华虽堕名利场,逢人也解吞荆棘。
摘涧上似橘者于上山之时然酸苦不可食有感于中下山重逢复摘之以玩因赋,明代,王履,
似橘未挟霜,青青照泉水。长安不相见,触下宁不喜。
如何洞庭实,忽吐兹山里。平生笑汝阳,涎流于曲车。
乃知老饕心,不掩闲中跨。踞石觊大嚼,慰我燥且渴。
童子撷得来,竟为蜇惨遏。取貌失子羽,信言迷宰予。
把之行且看,于以惩其余。
二十砺五百字,宋代,郑思肖,
素志欲隐去,蜕名辞笔耕。偶值恶劫来,眼界乱纵横。
穷北洞窟底,窜出老魔精。被发走如风,四臂狞双睛。
面窍喷毒火,直射日月盲。一海人髓酒,五石瓠为觥。
鬼鼓遍空响,白气幻长鲸。夜叉发群机,炮炮打玉京。
老仙战股立,手扶鳌极撑。昼弑盘古死,紫微贯搀枪。
诸天落泪雨,终夜淋漓倾。灿人变丑相,螽目豺狼声。
饿虎插翼飞,善类谁能撄。送命纳彼啖,游魂嘈冤情。
血冻天下立,赭铁蛀玄虻。雨肥髑髅腥,生菌高于楹。
独抱深痛蛰,数与死相争。读史见义事,意气如云生。
图穷匕首见,今岂无荆卿。真孤匿山中,今岂无程婴。
获得九尾龟,灼纹横庚庚。大宝子传子,垂统无毕程。
高声叫乱世,聋瞽豁痼酲。速卸胡儿衫,仙带飘佩珩。
身辞陷阴路,火邦即蓬瀛。我秉正直心,明比日更明。
豪兴凌高秋,磊落人之英。决当勇于动,持平平不平。
手劈虚空开,身提天地行。千妖百裂死,万古一掷赢。
独出娑婆外,世界悬空擎。猛飞大山来,突立青峥嵘。
劫初第一峰,鬼神不识名。树粲百宝花,石削五色琼。
香霏月中髓,碧沁秋痕轻。天上辟新国,以正治八纮。
大赦统乾运,平心持道衡。洪福溥无疆,一切命皆亨。
下界齐拜舞,笑贺群相迎。愧昔染腥辱,悦今趋义荣。
净脱夙骨臭,莹然澄秋泓。正性本不坏,生死通一诚。
逆爽殄微尘,王气光太清。犀象怯汉战,草木助晋兵。
周勃军左袒,杜甫诗北征。赵祀必不绝,宋礼吾足评。
我土我百姓,永劫心不惊。天君坐灵台,誓行前后盟。
念念死亦咒,愿宝期必成。口血宁有变,浩劫光晶晶。
答寄俞仲蔚 其一,明代,李攀龙,
太乙贶汉德,名驹生渥洼。赤汗沾青云,长嘶振流沙。
饥龁玉山刍,渴则饮其涯。翘尾以踯躅,騊駼相经过。
不愿游阊阖,况乃服盐车。世岂无伯乐,垂耳奈我何。
天子发素书,使者出蹉跎。駪駪十二闲,驽马常苦多。
虽有千里姿,羁绊非所加。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