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赠翁东厓侍郎总制十首

君侯生长在炎洲,塞外层冰草木愁。

祇怜军士犹寒色,腊尽辕门不御裘。

0

诗文译文

君侯生长在炎洲,

塞外层冰草木愁。

祇怜军士犹寒色,

腊尽辕门不御裘。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君侯(指翁东厓侍郎)生长在南方的炎热之地,感叹塞外的严寒与凄凉。诗中表达了对军士们的深切怜悯,他们仍然在严寒的环境中坚守岗位,而随着冬天的结束,辕门却没有用到厚重的皮袍。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塞外军士的敬佩和同情之情。首两句写出了君侯生长在南方的炎热之地,与北方的冰天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塞外的寒冷和荒凉。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军士们的怜悯,他们在严寒的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身体上的寒冷也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两句写道,随着冬天的结束,辕门不再需要厚重的皮袍,暗示着冬天的艰苦即将过去,但也显现出诗人对军士们艰辛生活的思念。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北方边塞的冬天景象,表达了对军士们的敬仰和同情之情。通过对冷冽环境和军士们的生活境遇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壮士们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抒发了对他们辛苦生活的关切之情。这首诗词在情感和意境上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展现了作者对军人的敬重和对边塞生活的思考。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其他诗经

励俗诗

励俗诗,明代,卢龙云,

缅想哲人,弗移于俗。履洁含贞,卓矣芳躅。慎修永思,不远而复。

视履考祥,前车戒覆。主善为师,终始不渝。时怀靡及,敢玩细娱。

毋荒毋怠,以步以趋。朝夕匪懈,动与道俱。如彼农亩,期于必获。

如彼梓材,岂徒朴斲。是蓘是藨,涂其丹艧。曾谓伊人,余反不若。

不若惟何,玩愒孔多。光阴荏苒,岁月虚过。克念则圣,力岂殊科。

中流一柱,实障颓波。

86

复余太尹

复余太尹,明代,胡居仁,

百里溪山不计程,使书遥辱过柴荆。姻㜕分内二家好,道义胸中万古情。

单父琴归閒宓子,浔阳菊绽老渊明。知公已脱尘涂屣,策杖芝山日少萦。

86

减字木兰花 其五 羁所七忆

减字木兰花 其五 羁所七忆,清代,王士禄,

谁云弄瓦。绣褓相怜无异者。弱女非男。也与陶公慰醉颜。

还思卖犬。笥屐他年亲嫁遣。此意悠悠。面壁娇啼我欲愁。

38

【中吕】普天乐 春日多雨无

【中吕】普天乐 春日多雨无,元代,王仲元,

春日多雨

无一日惠风和,常四野彤云布,那里肯妆金点翠,只待要迸玉筛珠。这其间湖景阴,恰便似江天暮,冷清清孤山路,六桥迷雪压模糊。瞥见游春杜甫,只疑是寻梅浩然,莫不是相访林逋。

赠美人

柳眉新,桃腮嫩,酥凝琼腻,花艳芳温。歌声消天下愁,舞袖散人间闷。举止温柔娇风韵,司空见也索销魂。兰姿蕙魄,瑶花玉蕊,误染风尘。

旅况

树杈丫,藤缠挂,冲烟塞雁,接翅昏鸦。展江乡水墨图,列湖口潇湘画。过浦穿溪沿江汊,问孤航夜泊谁家。无聊倦客,伤心逆旅,恨满天涯。

离情

淹蓝桥,烧祆庙,镜鸾肠断,瑟凤魂销。玉容残倦艳妆,云髻乱慵梳掠。闷倚危阑闲凝眺,对斜阳分外无聊。秦川路远,阳台雨歇,楚岫云高。

离恨

拥鸳衾,歌珊枕,扫窗风竹,捣月寒砧,思量心别恨填,欢喜梦离愁禁。主意抛迟亏人甚,薄情郎何处留心。君怀幸短,盟山路险,誓海波深。

相思

泪盈波,眉愁锁,消香减腻,病鬼愁魔。炉烟飘怨气浮,襟抽湿啼痕污。无限凄凉来著抹,瘦身躯怎生存活。相思未脱,他愁为我,我病因他。

离情

远山攒.乌云乱,分钗破鉴,单枕孤鸾。芳心被闷织罗,病躯教愁羁绊。惹肚牵肠相穿贯,上心来痛似锥剜。归期限满,难凭后约,孤负前欢。

题情

柳青严,冤家椠,情传眼角,恨寄眉尖。拖逗入烦恼乡,积攒下相思欠。交下情疏恩恩情俭,欲阑珊却又拘钤。常寻我喜,稀行你怪,频去娘嫌。戒多婪,绝余滥,携云自欢,握雨独惭。莺花寨我纳降,是非海谁著淹。多少惺惺遭坑陷,咱图甚染绿挪蓝?樽前扮蠢,花间塑坌,席上妆憨。

妓家

海棠枝,蔷薇刺,约回舞燕,抓住游丝。有赢钞烟月牌,无赔钞莺花市,买雨赊云无签次,干遇仙枉废神思。如无钞使,休凭浪子,强做勤儿。

间阻

痛伤嗟,遭磨灭,凋筝弦断,拢鬓簪折。难攀如镜里花,易见似波中月。变尽欢娱成吴越,眼睁睁咫尺离别。啼残杜宇,辞巢燕子,惊梦蝴蝶。

36

酬萧新浦王洗马诗二首 其一

酬萧新浦王洗马诗二首 其一,南北朝,吴均,

始可结交者,文酒满金壶。围棋帝台局,系马秦王蒲。

长剑皆玉具,短笛悉银涂。送归日愁满,留客袂纷吾。

今成桓山上,秋风星散乌。

67

月下小酌

作者:陆游(宋代)

月下小酌,宋代,陆游,

昨日雨绕檐,孤灯对搔首。今夜月满庭,长歌倚衰柳。

世变浩无穷,成败翻覆手。人生最乐事,卧听压新酒。

我归自梁益,零落怆亲友。纷纷堕鬼录,何人得长久。

后生多不识,讵肯顾衰朽。一杯无与同,敲门唤邻叟。

91

车湖

作者:张俞(宋代)

车湖,宋代,张俞,

忆昔车公居此地,遗墟缭绕临清渊。

惜哉断石文尚在,野老不识投波澜。

32

李殿丞知广济军

作者:杨亿(宋代)

李殿丞知广济军,宋代,杨亿,

钩盾从来司六尚,上林寻见惣三官。颁条忽去凭熊轼,赐对还曾近露盘。

民瘼乍求应有术,天伦少别不成欢。陶朱旧邑无多远,魏阙归心且自宽。

78

田家行

作者:刘敞(宋代)

田家行,宋代,刘敞,

春耕高原不辞苦,晚岁离离满百亩。岂知输稻如输金,始信种田虚种黍。

持黍易金入市行,粳稻踊贵黍价轻。十钟一石亦不惮,三时力农空自惊。

去年岁荒食丰菽,今年岁丰弥不足。物理悠悠难豫谋,谁谓丰荒略相覆。

42

赠彭明微判官

赠彭明微判官,宋代,郭祥正,

昔谒公家贤侍郎,一见许我能篇章。俸粳兵酒屡持送,时时解榻令登堂。

今喜清风传令子,回首亨衢脱双屣。北堂归养太夫人,水陆珍羞称甘旨。

深沈大第蟠蛇鳞,儿孙蓝绶何诜诜。有时宴喜列宾客,洞房粉黛桃花春。

玉指纤纤拂弦索,轻云凝碧罗衣薄。主人快意妾争妍,松上女萝知有托。

君不见景太傅,杀身本为功名误。又不见张舍人,朝为近侍夕为民。

古来宠辱亦如此,安用浮云缠此身。爱君进退真得所,不负青春领歌舞。

我方两鬓扑黄尘,梦寐江南思旧土。别君去,将拂衣,扁舟若渡历阳月,愿听新歌酩酊归。

1

见苏黄邦字韵诗戏示王倅安国二首

作者:刘跂(宋代)

见苏黄邦字韵诗戏示王倅安国二首,宋代,刘跂,

与君南北人,斗粟聚此邦。维彼恶少年,潢池称下江。

白昼射大屋,屋破无完窗。绣衣募壮士,受馘不受降。

我弱异都卢,岂敢学寻撞。君才过乌获,九鼎一臂扛。

悬金八十万,何啻白璧双。胡不骑赤兔,斫树收死庞。

坐宽刺史忧,不复念政厖。凯旋夹道迎,父老集瓶缸。

93

送祥饯梦符行

送祥饯梦符行,元代,张伯淳,

古交重气谊,不为势位隔。会少别离多,志士深所惜。

骢马东南来,来暮去何亟。留连苦无计,杯酒聊永日。

绝嫌城市喧,一舸访荒寂。孤山芳意歇,青子渐堪摘。

凄凄风雨横,黯黯杨柳碧。天公岂有意,助我动秋色。

重来定何时,慰此长相忆。

83

赠韩拙堂

作者:袁甫(宋代)

赠韩拙堂,宋代,袁甫,

世所谓巧,请为翁说。

巧于利口,佞辞河决。

何如吉人,其言呐呐。

巧于附势,炙手可热。

何如节士,刚肠若铁。

巧于营生,百计渔夺。

何如儒家,冷淡生活。

拙反为巧,巧乃大拙。

蓦然猛省,比论示彻。

本无巧拙,奚较优劣。

大道融融,旷兮太空。

恶不待攻,善与人同。

客访拙翁,携酒相从。

客去西东,翁数飞鸿。

春日烘烘,适兴携筇。

兴呼童年,燕坐堂中。

一门雍雍,兰玉玲珑。

客贺拙翁,笑倚长松。

51

山居 胜林堂

作者:程俱(宋代)

山居 胜林堂,宋代,程俱,

超然出稠林,无二无分别。若问胜林堂,清风满庭樾。

54

南柯蚁梦图

南柯蚁梦图,宋代,郑思肖,

忘了堂堂六尺身,鬼花生艳幻微春。绝怜蚁窟无分晓,迷尽古今多少人。

65

老叹

老叹,宋代,萧立之,

学不前人生谩前,老来嫌怕占人先。只便岁晚屠苏酒,后饮翻成最少年。

69

雪尘

作者:瞿佑(明代)

雪尘,明代,瞿佑,

朔风刮地捲寒埃,非霰非霜旋作堆。密洒渔蓑粘玉屑,乱随马足散银杯。

晓妆都弃香奁粉,夜坐频挑铁箸灰。世上热官那识此,东华争踏软红回。

25

花朝 其一

花朝 其一,元代,黎伯元,

今日是花朝,愁随春半销。山容留雨润,柳色借烟娇。

世乱怀芝草,年丰验麦苗。海天光霁少,云密谷风飘。

65

赠符台卿李伯承出使东藩 其一

赠符台卿李伯承出使东藩 其一,明代,李攀龙,

汉宫春色照兰台,符节分曹右掖开。司马长卿词客幸,东方曼倩侍臣才。

海滨城阙浮槎下,天上风云拥传来。无那故人常伏枕,论诗还为一衔杯。

95

入昌平学舍

作者:吴宽(明代)

入昌平学舍,明代,吴宽,

绕檐苍翠数峰齐,倦坐空堂意已跻。

高处川原浑历历,晡时风日稍凄凄。

行来假馆先思睡,诗就还家各有赍。

苜蓿满盘供饭足,坡翁休爱捣香齑。

1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