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津头客子愁,孤舟欲渡意绸缪。
蛟龙汹汹争新穴,鸥鹭轻轻下故洲。
水卷岸沙连地去,风掀江浪接天流。
试披陆羽图经看,洗鼎煎茶更少留。
扬子江畔的旅客忧愁,
独自乘舟欲渡,心中谋划。
汹涌的江水如蛟龙,争夺新的巢穴,
轻盈的鸥鹭飞落在故土之上。
水流卷起岸边的沙砾,连同大地一同消失,
风掀起江浪,接触苍穹。
试着阅读陆羽的茶经,
洗净古代的铜鼎,煮茶时不再停留。
《扬子江》是宋代文学家汪元量创作的诗词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扬子江畔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扬子江》通过描绘扬子江的景色和旅客的心境,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中的扬子江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不断变化的世界和岁月无情的流逝。旅客孤独地乘舟欲渡,他面对着江水的汹涌和风浪的翻腾,折射出他内心的忧愁和无奈。蛟龙和鸥鹭的形象对比,展现了新旧之间的竞争与和谐,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与现实的思考。
诗中的水、风、江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江水的浩渺和风浪的磅礴。这种景物的描写与旅客内心的忧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的脆弱。同时,诗中提到陆羽的茶经,以及洗鼎煎茶的场景,表达了旅客对于一种宁静和内省的追求,他试图通过阅读经书和沏茶来寻找一份短暂的宁静和安慰。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色和抒发旅客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它传达了对人生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宁静与内省的追求。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二十一,清代,王夫之,
焦先空爇马昭庵,朱泚全添卢杞蓝。崔允下风输柳璨,刘歆上策笑周堪。
宜中宋瑞眉高下,黄皓姜维意北南。张角巳消曹节恨,夏姬难饱孔宁馋。
立春日试笔呈元播府推时举经历 其一,宋代,朱晞颜,
泥牛击罢晓寒轻,春满黄堂碧玉觥。衰齿已应怜饼餤,老怀犹自惜歌声。
綵鞭争道尘初动,画鹢浮江水暗生。惭愧监官苦羁絷,东轩坐觉岁峥嵘。
浣川定海奉饯乐成郭明府年兄赴改官班赵振文,宋代,戴栩,
明越昔薄游,地隔情自缀。
君凫从天来,余马适栈系。
人言官一方,阅士既其细。
义扣贤者心,利谒鄙夫计。
里居亦有云,官吏吾熟睨。
漏屋讵自知,知漏在所憩。
嗟余甘养拙,掩室敢径诣。
而君政疑神,万户诵美惠。
奋髯吏胆冰,落笔民病蜕。
邑负督常平,什九缘税契。
君为融以衷,公妥私不盭。
咄彼萋菲徒,嘴毒欲旁噬。
能仪百凤凰,莫尾一獢猘。
荐满趣天京,恩深留海裔。
忘形无语赠,折柳蝉失嘒。
赵侯独先鸣,句勇不自制。
荡荡九门开,贵涂期并軑。
勿作贵人谈,轻此寒士艺。
刘园,宋代,程公许,
阴冱閟阳和,快晴差惬意。怒飙妒心赏,清游殊鲜味。
系船枯苇丛,闷损兀坐睡。断港曲尘波,见引著胜地。
径梅伫揽结,堤柳是才思。尤怜石交旧,劝我取一醉。
异事诧白诗,偶同二月二。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 其十一,宋代,韩驹,
尔去逢诸父,髯霜貌渥丹。贫穷宜此报,富贵却难安。
答武林陆丽京,明代,黄淳耀,
昨识陆子面,今同陆子游。落花一片飞岩幽,青壁矗起撩双眸。
飘然长袖凌飞楼,风急天高如凛秋。前望五湖后钜海,元气欲与胸中流。
君不见山中旧有巫咸墓,突兀至今应有故。又不见山中旧有言公祠,弦歌寂寞令人思。
嗟今世路纷如此,卧石饮泉翻可耻。古人似此山中云,去到人间即为雨。
而我刺促胡为尔,书剑无成困泥滓。穷庐悲啸但闻鸡,故里浮沈空牧豕。
以兹来往深山里,凤歌欲觅桃花水。却忆西湖上,曾蹑南屏巅。
湖山秀色染肌骨,绿萝蒙幕生紫烟。东望钱塘一水不可以径渡,中有巨鱼奋鬣摩苍天。
山川雄杰人磊砢,陆子坐秉文章权。一门国士互唇齿,天下俊杰争差肩。
风尘泱漭隔君面,爱而不见心茫然。即今羁旅欢相索,大笑高歌露龈腭。
百轴新文未入秦,满堂倾盖如游雒。看君画地成江湖,立谈真作九边图。
看君抵掌论文物,众星在天明者月。乃知君负英霸才,钓鱼荷畚暂徘徊。
嵩华拔地差足拟,罗立小山何有哉。携我琴,为君抚。
拔君剑,为我舞。酒酣耳热山影摇,共作歌辞歌猛虎。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