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

夕阳下城西,平野荒烟断。

淅沥晚风鸣,鸟静芦葭乱。

归人行且迟,落木疏汀岸。

滞旅倏秋霜,池月来轻幔。

方惭婴世氛,悔吝益贞干。

羁絷久何堪,良猷匪前算。

聊从适素怀,斯道俟潜贯。

独有岁寒心,松筠契冰涣。

0

诗文译文

夕阳下西城,

平野上荒烟断。

淅沥的晚风鸣响,

鸟儿安静,芦苇杂乱。

归途行进缓慢,

落叶稀疏在汀岸上。

滞留的旅人突然秋霜降临,

池塘中的月亮轻轻掩映。

我方才抱愧于浮世的纷扰,

后悔懊恼只会增加忠诚的坚持。

长时间的羁绊又能怎样忍受,

良好的计划并不总是能提前预测。

只好在安静的心情中,

等待这真理的潜藏渗透。

唯有岁寒心灵,

松树与竹子才能领悟冰的消融。

诗文简析

《旅怀》描绘了一个旅途归人的心境和感受。诗人观察着夕阳下的城市西部,平野上的烟雾逐渐散去,晚风低吟,鸟儿静静停歇,芦苇杂乱不堪。归途的人行进缓慢,落叶稀疏地铺满了汀岸。秋天的寒霜突然降临,池塘中的月光轻轻掩映。诗人对世俗的纷扰感到惭愧和懊恼,后悔自己的贪婪只会增加对纯洁事物的渴望。长时间的束缚让他无法忍受,良好的计划也无法提前预知。因此,他决定在宁静的心境中,等待真理的潜藏渗透。只有在岁寒心灵的状态下,才能理解松树和竹子与冰的相互作用,即在寒冷的环境中,心灵才能保持清醒和解放。

《旅怀》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旅途归人的心境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世事的烦恼和对内心寂静的向往。通过景物的变化和旅人的心理描写,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他对纯洁、宁静、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积极回应。整首诗抒发了对人世间繁华的迷茫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夕阳、平野、晚风、鸟儿、落叶、池月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作者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纯洁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词的在于其表达了旅途归人的心理状态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的思考,表达了对浮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内心的反思,诗人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表达了对纯洁、真实自我的向往。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内心追求和对世事的思考。

诗文赏析

《旅怀》描绘了一个旅途归人的心境和感受。诗人观察着夕阳下的城市西部,平野上的烟雾逐渐散去,晚风低吟,鸟儿静静停歇,芦苇杂乱不堪。归途的人行进缓慢,落叶稀疏地铺满了汀岸。秋天的寒霜突然降临,池塘中的月光轻轻掩映。诗人对世俗的纷扰感到惭愧和懊恼,后悔自己的贪婪只会增加对纯洁事物的渴望。长时间的束缚让他无法忍受,良好的计划也无法提前预知。因此,他决定在宁静的心境中,等待真理的潜藏渗透。只有在岁寒心灵的状态下,才能理解松树和竹子与冰的相互作用,即在寒冷的环境中,心灵才能保持清醒和解放。

《旅怀》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旅途归人的心境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世事的烦恼和对内心寂静的向往。通过景物的变化和旅人的心理描写,诗词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表达了他对纯洁、宁静、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积极回应。整首诗抒发了对人世间繁华的迷茫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夕阳、平野、晚风、鸟儿、落叶、池月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作者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纯洁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此诗词的在于其表达了旅途归人的心理状态和对内心真实自我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自身的思考,表达了对浮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和内心的反思,诗人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表达了对纯洁、真实自我的向往。整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内心追求和对世事的思考。

其他诗经

呈晏制干二首

作者:度正(宋代)

呈晏制干二首,宋代,度正,

陇西公府俱名胜,元献曾孙号最贤。

玉陛新题翻墨榜,金门旧事付青毡。

远游行橐诗千首,退食高斋易一编。

再世起家调鼎鼐,中兴榜样更蝉联。

13

漫成答远

漫成答远,近现代,陈振家,

幽栖林下客,今日意何如。读水光阴迅,吟山世事疏。

命穷翻妒鸟,气躁漫思鱼。预种凌霄竹,居然成散樗。

71

洞中看梅和诸公

洞中看梅和诸公,明代,区大相,

借问江南信,花开定几旬。洞中才破腊,野外枉寻春。

探处迷村口,飘时忽涧滨。孤根寒独立,数树雪为邻。

乍似开瑶圃,翻疑对玉人。梦来全彷佛,看去忆清真。

捲幔微芳发,横窗素影新。为何不忍折,聊与岁寒亲。

70

以诗酬答赠小侄

作者:汪藻(宋代)

以诗酬答赠小侄,宋代,汪藻,

老奴携简来林泉,苍然白发垂枯颠。自甘老矣填沟壑,那识人间有地仙。

小笺微意我所喜,扁舟便可来山前。轻帆破浪有清思,况是暑月开红莲。

尘缘万事不足理,且欲一见增欣然。

19

新春试笔四首

作者:林光(明代)

新春试笔四首,明代,林光,

执笔向初春,年华逐笔新。阳光舞疏雪,爆竹闹比邻。

铁画诛穷鬼,云章想至人。淋漓挥墨汁,谁道解通神。

73

野兴四首 其四

作者:陆游(宋代)

野兴四首 其四,宋代,陆游,

去去历山村,行行并庙垣。湍流鲙鱼小,仄径鲊花繁。

白鹭飞如导,青萝险可扪。归途不寂寞,迎笑有诸孙。

37

书壁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书壁二首 其二,宋代,陆游,

故里还初服,明恩念老农。方蒙镜湖赐,又忝渭川封。

炊粟犹支日,藏蔬可御冬。霜天病益减,高枕听邻钟。

96

清平乐·笙歌宛转

清平乐·笙歌宛转,宋代,晏几道,

笙歌宛转,

如上吴王宴。

宫女如花倚春殿,

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

彩鸳惊起双栖。

月底三千绣户,

云间十二琼梯。

52

始凉夜坐

作者:刘攽(宋代)

始凉夜坐,宋代,刘攽,

八月秋风高,凉风动天地。渐疑昼短少閒暇,况复宵长减眠睡。

空林露下物色清,閒堂明灯门不扃。四隅寂寞群动息,我与蟋蟀皆宵征。

100

即席送崔奉议赴阙三首 其二

即席送崔奉议赴阙三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

明主幸两学,上清储百祥。恭观希世事,归信借馀光。

61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六十六 龙泓洞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六十六 龙泓洞,宋代,郭祥正,

洞口无凡木,阴森夏亦寒。谁知一泓水,曾有老龙蟠。

62

答谢主帅 其二

作者:王称(明代)

答谢主帅 其二,明代,王称,

曳裾进作辕门客,拥节终惭使者星。投李报琼何日遂,空馀豪气倚青冥。

53

答淮上翁二首 其二

答淮上翁二首 其二,宋代,俞德邻,

京江语别十三春,宇宙茫茫几战尘。客路秋风欺白发,阴房夜雨湿青燐。

杖藜叹世悲谁子,悬印朝天少故人。回首鹿门思旧隐,荒坟宿草更沾巾。

47

次韵董景先 其一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董景先 其一,宋代,韩淲,

冰玉胸怀隔几尘,下帷犹复擅诗声。人间是处堪娱意,南北两山湖水清。

32

和八舍弟赞贤司理 其二

作者:冯山(宋代)

和八舍弟赞贤司理 其二,宋代,冯山,

兄弟当年粗有声,家风传得至今清。争先踪迹虽相让,投老情怀共一惊。

富贵有时当自致,文章无价可能轻。期君正在青云上,何止新诗几首行。

86

溪行叹

作者:程俱(宋代)

溪行叹,宋代,程俱,

潾潾石间流,落落滩下石。相因成悍崄,日夜更拒激。

化为百雷车,转入千丈碧。推舟上磊砢,尽日不寻尺。

我行三伏中,正自涩如棘。于时久不雨,阳炎剧炊炙。

溪流仅如线,但见沙渚赤。逶迤呼蛇港,百步涉重碛。

迢迢神亭濑,奡荡无遗力。此身诚不赀,此日良足惜。

胡为弃分阴,尽室寄艰阨。长谣飞仙章,慷慨三叹息。

50

霅女吟

作者:谢翱(宋代)

霅女吟,宋代,谢翱,

罨画溪头敛翠眉,绿杨扶起又低垂。春风尽与花为主,不解庭前百结枝。

99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二

述行言情诗 其二十二,明代,祝允明,

昔在杕膝下,拊顶称佳儿。珠凤已验文,棋虎亦彰奇。

所企自有立,名位岂足期。自从胜簪弁,颠隮逢百罹。

握志壮室馀,荐名仅乡司。逸足远市肆,永愧英贤规。

48

碧沟战场

碧沟战场,明代,赵完璧,

微雨晓初歇,阴烟过战场。悲风翻野蔓,流水咽荒塘。

枯骨生新藓,残魂断故乡。谁输全胜策,干舞念虞皇。

55

皇厓坛晚

皇厓坛晚,明代,罗洪先,

丹阁俯晴空,琼花散晚风。龟畴看禹画,鳌极见皇功。

槛外双虹转,云中二鸟通。只须乘下舄,从此度珠宫。

4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