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寺丞知和州

名为淮郡实江城,采石江心郡吏迎。

一苇横通秋浦近,双旌何异昼衣行。

承平豫事疑生事,缓急图成岂解成。

我有{内双豚去月外囗}风桑土句,聊当束帛赠先生。

0

诗文译文

题目送程寺丞知和州

这座城名叫淮郡,坐落在江边,

江心的采石郡吏前来迎接。

一根芦苇横跨秋水之上,

双面的旌旗与白昼的衣着无异。

太平时期的事情,也许会生出变故,

缓慢或紧迫的策划不一定能实现。

我有几句关于内双豚去月外囗风桑土的诗句,

愿以此束帛送给先生。

诗文简析

送程寺丞知和州

名为淮郡实江城,

采石江心郡吏迎。

一苇横通秋浦近,

双旌何异昼衣行。

承平豫事疑生事,

缓急图成岂解成。

我有内双豚去月外囗风桑土句,

聊当束帛赠先生。

诗文赏析

送程寺丞知和州

名为淮郡实江城,

采石江心郡吏迎。

一苇横通秋浦近,

双旌何异昼衣行。

承平豫事疑生事,

缓急图成岂解成。

我有内双豚去月外囗风桑土句,

聊当束帛赠先生。

【】

题目:送程寺丞知和州

这座城名叫淮郡,坐落在江边,

江心的采石郡吏前来迎接。

一根芦苇横跨秋水之上,

双面的旌旗与白昼的衣着无异。

太平时期的事情,也许会生出变故,

缓慢或紧迫的策划不一定能实现。

我有几句关于内双豚去月外囗风桑土的诗句,

愿以此束帛送给先生。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描述了送别程寺丞前往和州的情景。诗人以简洁而精准的笔触勾勒出了淮郡江城的景色,江心的郡吏前来迎接程寺丞。诗人运用“一苇横通秋浦近”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程寺丞离开淮郡到达和州的近在咫尺之感。

接着,诗人通过对“双旌”和“昼衣”的对比,揭示了官员离开时的庄重与普通百姓的朴素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也暗示了执政者的责任与使命,以及平凡民众的期待与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程寺丞前程的祝愿。他提到“承平豫事疑生事,缓急图成岂解成”,表达了太平时期也可能会发生变故的忧虑。他认为缓慢或紧迫的计划不一定能实现,暗示了现实中官员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有一些关于“内双豚去月外囗风桑土”的诗句,希望以此束帛送给程寺丞作为礼物。这句话的意义不明确,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创作,或者是某种隐喻,但都体现了诗人向程寺丞表达祝福和送别的心意。

整首诗简洁明快,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离别的情景和诗人对时局的忧虑。通过对官员和普通人的对比,以及对执政者的期望和担忧的表达,诗人展示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对友人的赞赏和送别的情感。

项安世

项安世是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宋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其他诗经

粤台怀古四首分韵得幽字 其三

作者:黄佐(明代)

粤台怀古四首分韵得幽字 其三,明代,黄佐,

对酒烟霞晚,裁诗天地秋。坐闻松籁迥,行爱桂岩幽。

大泽龙蛇远,荒台鹿豕游。向来南海尉,辛苦事嬴刘。

62

金缕曲 其一

金缕曲 其一,清代,袁克文,

一掬兰汤排鬓丝,轻持柔絮腻香脂,不留手处荡人思。

微夜静于花睡里,好春浓过梦回时,波痕无力颤腰支。

61

雨霁,与近邻小游

雨霁,与近邻小游,清代,李宪噩,

屋角雌鸠鸣,山家知足雨。凉飔始振条,阴霭尚延圃。

适野聊薄游,遂及田间侣。沙水浑亦洁,忻然过前浦。

登高瞰原隰,新华满禾黍。明丽出远山,飒爽启晴宇。

岭霁云犹烧,林暝月已吐。乘兴共还归,分散松径语。

1

谒金门·愁万叠

作者:黄机(宋代)

谒金门·愁万叠,宋代,黄机,

愁万叠。春在雨条烟叶。翠袖倚风寒霎霎。傍阑看乳鸭。何处一声啼鴂。架上荼欲雪。绣被薰香香未歇。可怜音信绝。

78

【双调】夜行船 寄香罗帕多

【双调】夜行船 寄香罗帕多,元代,赵明道,

寄香罗帕

多绪多情意似痴,闲愁闷禁持。心绪熬煎,形容憔悴,又添这场萦系。

【步步娇】一幅香罗他亲寄,寄与咱别无意。他教咱行坐里,行坐里和他不相离。若是恁还知,淹了多少关山泪。

【沉醉东风】鹿顶盒儿最喜,羊脂玉纳子偏宜。挑成祝寿词,织成蟠桃会,吴绫蜀锦难及。幅尺阔全无半缕纰,密实十分奈洗。

【拨不断】旧痕积,泪淋漓,越点污越香气。沉醉后堪将口上吸,更忙呵休向腰间系,怕显出这场恩义。

【离亭煞】用工夫度线金针刺,无包弹捻锹银丝细。气命儿般敬重看承,心肝儿般爱怜收拾,止不过包胆茶胧罗笠,说不尽千般旖旎。忙掿在手儿中,荒笼在袖儿里。

44

句,唐代,金云卿,

秋月夜闲闻案曲,金风吹落玉箫声。

87

贺司马君实何济川得宠公炭

作者:刘敞(宋代)

贺司马君实何济川得宠公炭,宋代,刘敞,

上府爱才天下闻,两君素出将军门。欲正大冶慰民望,豫排寒风作春温。

不烦束缊资游说,聊复游贤报国恩。自笑野人卧穷巷,负暄方拟献天阍。

20

牡丹花二首 其一

作者:朱松(宋代)

牡丹花二首 其一,宋代,朱松,

馀芳卷地还春去,谁送洛花供眼青。沉香亭北真一梦,今见宗支亦典刑。

89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 其五 采薇洞

作者:苏籀(宋代)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 其五 采薇洞,宋代,苏籀,

以心为形役,徇人失天真。蕨薇与杞荑,求仁始得仁。

94

西山漫兴 其三

西山漫兴 其三,宋代,周孚先,

天际罗帆诗景多,更添诗思入晴波。桥边月涌鱼翻藻,亭外风掀鹭闪荷。

81

琉璃寺

作者:李贽(明代)

琉璃寺,明代,李贽,

琉璃道上日初西,马绕秋风万木低。僧舍不关从客主,田家有酒为谁携。

篱边小雨催黄菊,山岫明星报晓鸡。自有深公为伴侣,何妨一笑过前溪。

51

桧柏

作者:吴宽(明代)

桧柏,明代,吴宽,

桧柏性相似,安论不同形。

城南久移植,用以护幽亭。

桧也渐生粉,柏兮复垂铃。

幸非两石间,自足全余龄。

古槐虽老大,秋到即凋零。

园空霜雪冷,见此独青青。

96

南唐故址

南唐故址,明代,叶子奇,

唐主宫垣集暝鸦,垣边几座野人家。

尚余一片繁华地,宜种红蓝内苑花。

33

和友人首夏即事四首 其二

和友人首夏即事四首 其二,明代,卢龙云,

青阳初告谢,南陆肇朱明。巢起将雏燕,林娇唤友莺。

葵榴将吐艳,荷芰各敷荣。窗草皆书带,芊绵绕砌生。

43

桐冈席上送朱二峰给事

桐冈席上送朱二峰给事,明代,左国玑,

湖南遥望雪云开,汉使星轺帝里来。华馆暂能留客醉,夕阳休向别筵催。

夷门灯火逢元夜,楚国民风问草莱。何日回旌更春赏,杏花东郭共传杯。

2

西堂杂咏次林世增隐君韵其一草履

西堂杂咏次林世增隐君韵其一草履,明代,林廷玉,

淳朴苟得趣,贲饰奚能伦。菅蒯撷为屦,飞云谁复论。

朝踏清溪滨,暮拖归云村。或时礼缝掖,宁能知雁门。

松坞徐徐蹈,旋辟谭羲轩。堕指步雪中,不煦东方暾。

捆以给饔餐,何慕鲜醲昏。嗟嗟无怀民,俯仰俱忘言。

靡丽俗所尚,质素乃本源。贤者敦浇漓,风轨凛恒存。

79

重送何生良夫还桂阳

重送何生良夫还桂阳,明代,湛若水,

千里出求仁,足迹弥三广。归来无一事,宝在灵台上。

28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 其四

别后与赵元默言怀四首 其四,明代,湛若水,

闲处有真忙,忙处有真闲。始知真闲忙,不在闲忙间。

在人有万变,此心无往还。往还在通塞,坐与事物关。

无适无不适,物物有至神。嗟彼游心子,求之蓬莱山。

68

镜光石

镜光石,明代,张九方,

团团峰顶石,作镜自谁何。拭岂须人力,悬常藉女萝。

冷光侵日月,清影映山河。终古无昏蚀,都凭岁月磨。

36

东归过邹平山下

东归过邹平山下,明代,赵完璧,

昔去冰霜岁,今归五六年。青山如旧约,赤日自堪怜。

两鬓空成雪,孤忠负所天。偷閒过海畔,故旧半萧然。

6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