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疏疏向晚晴。
小雨稀稀落向晚晴。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晚上下着细雨的景象。雨点稀稀落落地洒在晚霞的余晖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精准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细雨蒙蒙的晚霞景象。作者运用了形容词\"小\"和\"稀\"来形容雨点的细小和稀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点的轻盈和细密。雨点从空中飘洒下来,与晚霞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感觉。
这首诗词通过细雨和晚霞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它展现了大自然在不经意间的美丽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境界。同时,这首诗词也抓住了时间的流逝和永恒的主题。晚霞的余晖和细雨的洒落都是瞬息即逝的,但它们又以永恒的方式留存在了这首诗词之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律动。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精致的语言,通过描绘细雨和晚霞的交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它通过细腻而独特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恢弘的自然世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短暂。
元绛(1008—1083),字厚之,钱塘人,一说字厚之。北宋大臣、文学家。祖籍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江西省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人,祖父元德昭为五代吴越丞相,遂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而敏悟,5岁能作诗。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迁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侬智高反岭南,宿军邕州;绛供军饷有功。累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后罢知颍州,以太子太保致仕。神宗元丰六年卒,年76,谥“章简”。著有《玉堂集》、《全宋词》存其词2首,《宋诗纪事》存其诗6首。
【商调】挂金索,元代,王玠,
一更端坐,下手调元气。混沌无言,绝念存真意。呼吸绵绵,配合居中位。
拨转些儿,黍米藏天地。
二更清净,心要常虚守。默默回光,照见无中有。赶退群魔,振地金狮吼。
顷刻功成,便与天齐寿。
三更鸡叫,冬至阳初动。取坎填离,直向泥丸送。火运周天,炉内铅投汞。
九转丹成,白雪飞仙洞。
四更安乐,万事都无想。水满华池,浇灌灵根长。静里乾坤,仙乐频频响。
道大冲虚,名挂黄金榜。
五更月落,渐觉东方晓。谷里真人,已见分明了。玉户鸾骖,金顶龙蟠绕。
打破虚空,万道金光皎。
【南吕】一枝花 女怨,元代,朱庭玉,
慵铺翡翠鬟,懒晕胭脂颊。寸心开愁万缕,恨千叠。独对西风,倦把黄花折。
幽庭闲步蹀,红叶飞来,就我将相思字写。
【玉交枝】那人家薄劣,故把雕鞍锁者。费千金要买闲风月,真眷爱等闲撇。
情怀欲言何处说?一星星都向琵琶泻。若有知音听彻,应也青衫血。
【乌夜啼】黄昏怏怏归兰舍,还又是夜来时节。枕衾寒难捱如年夜,可惯离
缺,爱恁磨灭!金盘火冷篆烟绝,银台烛尽灯花谢。月下砧,风前铁,敲碎人肠,
几曾宁帖。
【斗鹌鹑】薄幸多应,今宵醉也。谢馆秦楼,偎香倚雪,不信伊家不耳热。
俺好业,俺好呆,怎恁今生,天悭运拙。
【赚煞尾】听南楼禁鼓敲三歇,拥被和衣强睡些。业眼朦胧暂交睫。唱道欲
睡还惊,蓦闻门外帘儿揭。俺唤则他来到出门接,原是风度竹筠筛翠叶。
雪舫分司同年狱中有诗成集其送万生幼杨还甬上寄怀甚殷未及答也至杭答以三首即送之东行 其二,清代,全祖望,
初秋我渡江,与君重相见。痛定几低回,噩梦宁须唁。
投杼应遭疑,祝网终蒙眷。竟逃人鲊瓮,且挽沙埸絭。
披读近日诗,一过一称善。浑忘左徒忧,不作宵雅怨。
更喜有哲昆,在原远急难。诗力雅相当,强兵送挑战。
岂期对床约,飘泊在狴犴。采采蠲忿花,连枝何婉娈。
乃知真性情,多得之忧患。我亦罢郁陶,重理旧诗研。
送杨缜供备还京,宋代,郭祥正,
伯玉弘农后,轩轩真丈夫。首虽峨武弁,满腹藏诗书。
三年监郡兵,一日云解符。考之闾井言,公廉卒如初。
未尝害一物,纵舍乃有馀。我方卧空屋,袒跣与世疏。
感君数相过,晨坐定及晡。新诗并美酒,问遗无时无。
老境重可惜,远别复何如。羡君五福全,客官奚拘拘。
子孙俱禄仕,京城富园闾。精神趁强健,优游早悬车。
祝君可以归,为君吟归欤。
过房公湖临发广文载酒登南楼听隐士陈希逸弹琴读雁湖先生诗及悦斋先生赋,宋代,程公许,
湖荡匝城府,堤柳一径通。森戟昼漏永,阒如墟野中。
掣铃三日留,郁郁殊寡悰。登埤展遐眺,荡我磊磈胸。
沟畦磨衲丽,烟芜图采工。广文一尊酒,邂逅清赏同。
慨昔石林老,小驻双旌红。燕坐凫鹜退,行散龟鹤从。
得句陵子美,高世犹房公。想此据胡床,长啸延清风。
想此蹑珠履,和月吸酒钟。想此援采毫,醉题揖遥峰。
想此披绮裘,凭高目征鸿。逸驾渺难追,风光为谁容。
空馀翰墨香,披拂葭苇丛。翠琰子由赋,正声响笙镛。
千年古徐州,绮疏贯晴虹。过眼不再读,恨我性识蒙。
乔木噪晚鸦,低回马首东。绿绮有馀韵,因之讯仙翁。
答张秀才问疾,明代,李攀龙,
青阳荡积晦,素雪亦云熙。仲月陶嘉树,閒庭暧流滋。
微风中夜兴,清光动遥帷。残灯出四壁,钟鼓一何痴。
闭关抵百役,内热耿于罹。养痾终年岁,人生能几时。
服散代晨餐,匕箸厌相持。哲夫秉大观,一往不复疑。
所愧乏明德,盈缩无常期。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一 玉泉亭,明代,文徵明,
爱此寒泉玉一泓,解鞍来上玉泉亭。潜通北极流虹白,俯视西山落镜清。
最喜须眉摇绿净,忍将缨足濯清泠。马头无限红尘梦,总到阑干曲畔醒。
渔郎谣,明代,周是修,
渔郎住在双江口,家养鸬鹚十八九。唱歌打桨落长潭,大鱼上船小鱼走。
四时坐计水中央,百艺何如网罟强。岩上拾薪岩下宿,不识耕桑衣食足。
回头万事等浮萍,云白山青沙草绿。短蓑开合几晴阴,閒来沽酒杏花村。
载歌一曲沧浪晚,棹入烟波何处寻。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