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府库古铜物

我貌殊不古,而有好古心。

未老已成癖,此病那砭针。

本非口腹累,乃困耳目侵。

遂州古名邦,有物岁月深。

一一铜作器,得之古墓阴。

灯罂间管柱,匜耳擎杯斟。

剑弰累苍节,凤口涂黄金。

人形杂兽面,诡异难橅临。

糢糊滓尘土,剥蚀遭晴霖。

摩挲细拂拭,名代不可寻。

楉矢辨形质,古磬鸣声音。

一经圣贤手,疑信别古今。

佳哉今所藏,历世方駸駸。

会当有博雅,破此聋与瘖。

敢效石鼓歌,吾意岂微吟。

0

诗文译文

我的相貌实在不古,而有好奇心。

未老已成癖,这种病那刺针。

根本不是肚子累,于是困耳目侵犯。

遂州古名邦,有东西岁月深。

一铜作器,得到的古墓里。

灯罐间管柱,区擎杯斟了。

剑刀连续苍节,凤口涂黄金。

人形杂兽面,怪异难橅临。

糢糊掉尘土,剥蚀遭遇晴久。

抚摸仔细擦拭干净,名代不可寻。

楉矢分辨气质,古磬声声音。

一经圣贤手,我相信另外古今。

好吗现在收藏,历代方駸駸。

会有博雅,破这个聋和哑。

敢证明石鼓歌,我的意思是微吟。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其他诗经

同散叟游龙井蒿老先至

同散叟游龙井蒿老先至,清代,陈曾寿,

灵湫昔龙幸,杰搆周岩阿。兵荒道场歇,寂寞稀游过。

前秋我适来,异境惊难摩。平林绚高岭,浓醉霜容酡。

升堂试泉茗,提汲烦头陀。碧潭泻澄流,泠然奏环珂。

55

同云淙相国夜泊 其一

同云淙相国夜泊 其一,明代,陈邦彦,

西望霓旌拥翠华,更闻铁骑下星沙。黄龙千艘人犹在,肯遣孤城隐暮笳。

26

金丹诗诀 其六十

作者:陈楠(宋代)

金丹诗诀 其六十,宋代,陈楠,

捉将百脉倒归源,自会天然汞见铅。大地山河皆至宝,谁知身里觅先天。

93

杨三十五过广陵客舍

作者:金农(清代)

杨三十五过广陵客舍,清代,金农,

秋林正凉雨,为洗客衣尘。而我祢衡病,夫君原宪贫。

岁看华鬓改,话到故山真。今夜然镫坐,乡愁添一人。

99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燕莺语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燕莺语,元代,未知作者,

燕莺语喧,媚景致真堪羡。梨花开白玉蕊,杨柳吐黄金线。

人醉杏花天,仕女戏秋千。四季春为贵,风流除禁烟。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正炎天暑气暄,近石枕藤床簟。喜浮瓜沉李香,堪散发摇亻丸扇。

避暑赏荷莲,时遇太平年。柳外兰舟过,鸳鸯绿水边。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景清幽图画妍,山翠色更经变。金风吹梧叶凋,促织儿声相怨。

时遇晓霜天,黄菊绽金钱。红叶胭脂染,黄花山径边。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雾沉沉瑞霭偏,昏惨惨寒云战。滚团团柳絮飞,斗纷纷梨花片。

正是风雪酒家天,宝鼎内龙涎。暖阁红炉坐,金杯捧玉船。思贤,幸遇重

相见;姻缘,心坚石也穿。

青旗绕画竿,玉臂鸣牙板。花藏卖酒家,烟锁垂杨岸。紫燕语声喧,黄鹂韵

绵蛮。唤觉东君梦,春光图画看。春残,酿酒无何限;对狼山,乾坤一醉间。榴

花红照眼,杨柳青迷岸。荷舒翡翠盘,梅结黄金弹。避暑画楼间,纨扇葛巾单。

陌上锄田汉,檐花背上干。清闲,时复衣沾汗;对狼山,松风六月寒。西风落日

寒,老树昏鸦晚。白古渡湾,衰草黄芦岸。归雁落沙滩,天边断云残。剑锋齐

排绿,枫林偏染丹。凭栏,莫向江桥看;对狼山,描来图画间。冬深草木干,云

冷江天晚。一天玉树残,六出琼花散。何处觅蓝关,低压暮城寒。玉琢峰高下,

良工画笔难。云间,剑插银光灿;对狼山,偏宜雪里看。叹光阴似水流,看日月

如翻手。论颜回岂少年,算彭祖非长寿!

恰才风雨替花愁,今日早霜降水痕收。拈指冬临夏,须臾春又秋。凝眸,尧

舜殷汤纣;回头,梁唐晋汉周。指甲摘

宜将斗草寻,宜把花枝浸。宜将绣线寻,宜把金针纟任。宜操七弦琴,宜结

两同心。宜托腮边玉,宜圈鞋上金。难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个针。

39

【越调】斗鹌鹑 蹴踘

【越调】斗鹌鹑 蹴踘,元代,关汉卿,

蹴踘

蹴踘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夹缝堪夸,抛声尽喜。那换活,煞整齐。款侧金莲,微那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紫花儿】打得个桶子膁特硬,合扇拐偏疾。有一千来搊拾。上下泛匀匀的,论道儿直。使得个插肩来可喜,板搂巢杂,足窝儿零利。

【小桃红】装跷委实用心机,不枉了夸强会,女辈丛中最为贵。煞曾习,沾身那取着田地。赶起了白踢,诸余里快收拾。

【调笑令】喷鼻,异香吹,罗袜长粘见色泥,天生艺性诸般儿会。折末你转花枝勘膁当对,鸳鸯叩体样如画的,到啜赚得校尉每疑惑。

【秃厮儿】粉汗湿珍珠乱滴,宝髻偏鸦玉斜堆。虚蹬落实拾蹑起,侧身动,柳腰脆,丸惜。

【圣药王】甚旖旎,解数儿希,左盘右折煞曾习。甚整齐,省气力,旁行侧脚步频移,来往似粉蝶儿飞。

【尾】不离了花前柳影闲田地,斗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

76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二 歌世宗景皇帝

作者:曹毗(魏晋)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二 歌世宗景皇帝,魏晋,曹毗,

景皇承运,纂隆洪绪。皇维重抗,天晖再举。蠢矣二寇,扰我扬楚。

乃整元戎,以膏齐斧。亹亹神算,赫赫王旅。鲸鲵既平,功冠帝宇。

18

椒华颂

椒华颂,魏晋,成公绥,

嘉哉芳椒,载繁其实。厥味惟贞,蠲除百疾。肇惟岁始,月正元日。

永介眉寿,以祈初吉。

66

诗偈 其五十六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五十六,唐代,庞蕴,

鍊尽三山铁,镕销五岳铜。林枯鸟自散,海竭绝鱼龙。

无师破戒行,有法尽皆空。

17

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麓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

作者:张谓(唐代)

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麓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唐代,张谓,

何处堪留客,香林隔翠微。薜萝通驿骑,山竹挂朝衣。

霜引台乌集,风惊塔雁飞。饮茶胜饮酒,聊以送将归。

93

归自谣·春艳艳

归自谣·春艳艳,唐代,冯延巳,

春艳艳,

江上晚山三四点,

柳丝如剪花如染。

香闺寂寂门半掩,

愁眉敛,

泪珠滴破燕脂脸。

35

拜范文正公祠

拜范文正公祠,宋代,赵孟坚,

瘦石插半天,玲珑耸苍翠。

想从混池初,有此纷破碎。

断截不分离,欹危不颠坠。

乃於其中间,穿沿石路细。

频劳谢屐行,扪抚足幻怪。

下有泉溶溶,根来从石背。

香山才品题,名得因人贵。

瘦筇行清秋,西风吹我袂。

跻攀幸未疲,俯仰一叹喟。

下山拜范祠,遗像俨如在。

胸中万甲兵,曾使西夏畏。

岩瞻石不移,可想铁肝肺。

嘻其群小人,风林犬空吠。

於今孰存亡,取舍良亦易。

但坚自力心,岁寒见节概。

卓尔彼何人,晞之则亦是。

67

戏金壶道士法墨走笔杂言寄邻几圣俞

作者:刘敞(宋代)

戏金壶道士法墨走笔杂言寄邻几圣俞,宋代,刘敞,

狂鲸荡海海逆潮,巨鳌抃山山动摇。疾雷劲风自相薄,潜鳞伏介俱不聊。

我无巨曲复藉糟,无思远人心忉忉。

20

夜泊黄湾

作者:施枢(宋代)

夜泊黄湾,宋代,施枢,

移近黄湾泊短篷,野云垂地一溪风。

渚香吹散荷花雨,几点流萤出苇丛。

6

送归使绝句七首

送归使绝句七首,宋代,罗公升,

目断归帆急,无身可得追。

亲庭如有问,依说鬓成丝。

6

刘阮洞

刘阮洞,宋代,王沔之,

流传晨肇隐无踪,搜发仙源属郑公。百尺灵泉清澈底,千寻苍玉势凌空。

飘香故迹人虽到,采药巅崖路不通。二女深沉断消息,桃花依旧笑春风。

19

偈十二首 其七

偈十二首 其七,宋代,释文准,

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

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断头船子下南康,彷佛天明到湖口。

41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七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十七,宋代,释普度,

一见便见,一得永得。四边界至,故是分明。一寸笔头,万钧之力。

三十年异苗翻茂,千万古中流伟绩。阿呵呵,知不知,青毡元是吾家物,好看金牛作舞时。

84

麦叹

麦叹,元代,元好问,

借地乞麦种,徼倖今年秋。乞种尚云可,无丁复无牛。

田主好事人,百色副所求。盻盻三百斛,宽我饥寒忧。

我梦溱南川,平云绿油油。起来望河汉,旱火连东州。

四月草不青,吾种良谩投。田间一太息,此岁何时周。

向见田父言,此田本良畴。三岁废不治,种则当倍收。

如何落吾手,羊年变鸡猴。身自是旱母,咄咄将谁尤。

人满天地间,天岂独吾雠。正以赋分薄,所向因拙谋。

不稼且不穑,取禾亦何繇。办作高敬通,恶雨将漂流。

吾贫有滥觞,贤达未始羞。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

焉知寄食饿,不取丞相侯。作诗以自广,时用商声讴。

32

蝶恋花·碧树残鹃啼未歇

作者:仇远(宋代)

蝶恋花·碧树残鹃啼未歇,宋代,仇远,

碧树残鹃啼未歇。昨夜春归,不与行人别。留得绿杨枝上月。晓风吹作晴天雪。龟甲屏低红叠叠。火暖萸烟。罗荐鸳鸯热。一插宝簪云妥贴。下阶先拣花枝折。

7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