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水仙

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

犹似不忘君,垂头情脉脉。

0

诗文译文

二妃泣苍梧,泪多衣袂黑。

犹似不忘君,垂头情脉脉。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两位妃子在苍梧地方哭泣的情景。她们的泪水多到让衣袖都染黑了。她们的样子好像仍然不能忘记君王,低头间流露出深深的情意。

诗文赏析

《墨水仙》是一首充满悲伤和思念的诗词。诗中的二妃泣泪的景象表达了她们内心深处对君王的思念之情。她们的泪水多到染黑了衣袖,形象地表现出她们的伤感和悲痛。诗人用“墨水仙”来比喻妃子的泪水,将泪水的颜色与仙人花的墨绿相比,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感。

诗词中的“犹似不忘君,垂头情脉脉”一句,表达了妃子们对君王的思念之情。她们虽然低头泣泪,但从她们的眼神和态度中可以感受到她们内心深处对君王的眷恋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妃子们的忧伤和思念,给人一种凄凉而动人的感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妃子们的泣泪情景,表达了对君王的无尽思念和眷恋之情。它展现了宋代文人诗歌中常见的忧伤和离别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妃子的无奈和宿命。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妃子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忧伤的情绪体验。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其他诗经

读吴汉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

读吴汉槎秋笳集有作 其二,清代,屈大均,

黄鹄歌声苦,何殊汉细君。蛾眉抛白草,凤翮堕青云。

肉酪调斋饭,毛毡制战裙。雪花如掌大,持打皂雕群。

52

忆江南 其六

忆江南 其六,明代,沈宜修,

湖上风,缥缈楚江东。入面凉生■粉白,飘衣态捲舞衫红。

花落水流中。

光转蕙,泛漾正无穷。十里杏香吹不尽,四围麦陇拂来重。

清气猎芳丛。

43

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

作者:苏轼(宋代)

戚氏(此词始终指意,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宋代,苏轼,

玉龟山。东皇灵媲统群山。绛阙岧峣,翠房深迥,倚霏烟。幽闲。志萧然。金城千里锁婵娟。当时穆满巡狩,翠华曾到海西边。风露明霁,鲸波极目,势浮舆盖方圆。正迢迢丽日,玄圃清寂,琼草芊绵。争解绣勒香鞯。鸾辂驻跸,八马戏芝田。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肆华筵。间作脆管鸣弦。宛若帝所钧天。稚颜皓齿,绿发方瞳,圆极恬淡高妍。
尽倒琼壶酒,献金鼎药,固大椿年。缥缈飞琼妙舞,命双成、奏曲醉留连。云璈韵响泻寒泉。浩歌畅饮,斜月低河汉。渐渐绮霞、天际红深浅。动归思、回首尘寰。烂漫游、玉辇东还。杏花风、数里响鸣鞭。望长安路,依稀柳色,翠点春妍。

55

极暑题钓雪

极暑题钓雪,宋代,杨万里,

暑中北阁望南窗,将谓南窗分外凉。到得南窗还更热,芙蕖和蕊落幽香。

36

句 其四十一

句 其四十一,宋代,张舜民,

大裘依古制,玉辂自隋传。

47

次韵和望岳亭诗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次韵和望岳亭诗 其二,宋代,刘攽,

望岳亭前一凭栏,秋云萧索水光寒。北人解道衡山远,此地衡山已背看。

72

和帑院叔

和帑院叔,宋代,赵孟坚,

久居朝迹迟迁次,虽在琴斋颇寂寥,

交少自应无援拔,地寒安得有肥饶。

桃花落处春风紧,梅蕊开时腊雪销。

毕竟徐行能远到,樽前赢得且逍遥。

17

清明日同傅元瞻阎才元周济美曾原伯宇文子友宇文子英汪冲之王谦仲集樱朱园分韵得食字二十韵

清明日同傅元瞻阎才元周济美曾原伯宇文子友宇文子英汪冲之王谦仲集樱朱园分韵得食字二十韵,宋代,赵汝燧,

宦情随推移,世事分限域。帝城冠盖会,千里或咫尺。

赏僚尽英贤,了事即馀日。念我契阔情,招邀见怀忆。

春事日光辉,湖山好颜色。徐行失前骑,可望不可即。

徜徉大堤上,徙倚长桥侧。游龙䀭生花,意极反寥阒。

山房启烟扉,僧话寄禅寂。同来妙人物,高论倾历历。

朋簪忽逢会,并辔随休适。将军万金园,花竹照燕席。

高情发清旷,绝巘疲危陟。俯视天壤间,锦绣蒙山泽。

太平岂无象,黔首何知德。须臾碧云暮,过羽杯行疾。

投林暝鸦还,隔浦灯火湿。呼车各零乱,红烛明青壁。

良辰尚多欢,整整三分一。后会傥相从,前言未应食。

59

拟挽歌五首 其二

拟挽歌五首 其二,宋代,郭祥正,

形坏影亦灭,有神竟何依。漠漠空木中,岂知经四时。

以此为长年,谁人不同归。儿孙汝勿泣,朋旧汝勿悲。

岁月易经过,冥默终相期。

7

水调歌头 其二十三 陈平章即席赋

水调歌头 其二十三 陈平章即席赋,宋代,刘辰翁,

夜看二星度,高会列群英。苍颜白发乌帽,风入古槐清。

客有羽衣来者,仍是寻常百姓,坐觉孟公惊。且勿多酌我,未厌我狂醒。

金瓯启,银信喜,衮衣新。向来淮浙草木,隐隐有馀声。

闻说井阑沙语,感念石壕村事,倾耳发惊霆。举酒奉公寿,天意厚苍生。

71

偈二十七首 其二十五

偈二十七首 其二十五,宋代,释守净,

一叶落,便知秋,颟顸佛性。一尘起,大地收,儱侗真如。

若是衲僧门下客,不用更踌躇。曾向华山图上看,又添潘阆倒骑驴。

42

山阳寄陈月观

山阳寄陈月观,宋代,汪梦斗,

匆匆分手向天涯,便忆高斋聚首时。绕榻图书春睡醒,一灯风雨夜谈迟。

幽州此去三千里,行客当归六月期。窗枕那堪秋思澹,瀹茶细与说相思。

8

泰兴道中

作者:韩驹(宋代)

泰兴道中,宋代,韩驹,

县郭连青竹,人家蔽绿萝。地偏春事少,山迥夕阳多。

暗水批崖出,轻舠掠岸过。传呼细扶柁,吾老怯风波。

61

次金东园渔家杂咏 其五

次金东园渔家杂咏 其五,宋代,杨公远,

爱玄真子吟佳句,笑老姜公用直钩。一片水乡供活计,四时风月在扁舟。

7

观梅

作者:程俱(宋代)

观梅,宋代,程俱,

江梅开过尚馀香,半面残妆对夕阳。野草凡花正无赖,竞将地紫占春光。

93

昆阳二首 其二

昆阳二首 其二,元代,元好问,

去日黄花半未开,南来忽复见寒梅。淹留岁月无馀物,料理尘埃有此杯。

老马长途良惫矣,白鸥春水亦悠哉!商馀说有沧洲趣,早晚乾坤入钓台。

55

上巳日石湖小集

上巳日石湖小集,明代,文徵明,

楞伽湖上晚风和,茶磨岩前宿雨过。士女竞浮青雀舫,野人自占白鸥波。

春来花鸟閒情在,老去山林乐事多。办取一樽酬令节,扣舷聊和竹枝歌。

100

和擒倭志喜

和擒倭志喜,明代,卢龙云,

赤羽频年急备倭,论功犹自藐山河。鲸渊夜涉天无险,蜃阁晴嘘海亦波。

小丑未须烦武略,微劳先已动诗魔。不知十万王师出,何日听君拟凯歌。

67

送宗振归莆中二首 其一

送宗振归莆中二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漫游随处挟飞仙,更向禅林息万缘。同调喜联交似水,卑栖愧羡翼垂天。

吟成或写忧时涕,施尽难馀买赋钱。君岂负刍如越石,阳春无地不人怜。

98

聚爱楼四咏为克勤赋 其三

作者:张弼(明代)

聚爱楼四咏为克勤赋 其三,明代,张弼,

偻环绩溪树,面面长苍翠。楼头聚爱人,时作连枝会。

10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