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利城山居

作者:支遁(魏晋)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7

诗文注释

五岳:泰、衡、华、恒、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并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神基:神仙居止处,多指大山。《隋书·薛道衡传》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四渎:淮、江、河、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并称东、南、西、北四渎。渎,大河也。荡津:平坦的水洼。

动求句: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

苟不句: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

寻元:元通源,追寻根源。终古: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洞往:回顾往昔。洞意为洞悉、透彻。逸民:亦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

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箕岩:箕山的岩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亦名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濑: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沂:崖岸。

卷华句: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穷人所服,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

迹:行为、行止、行迹。尺蠖:一种昆虫的幼虫,俗称造桥虫,虫体细长,行动时能屈伸变形。道:一般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腾龙:在空中飞腾的龙。

峻:高大。单豹:古之高士。伐:功劳。分:名分、才赋。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齐二人。真:真诚、真实。

林岭:树林与山岭,泛指隐居之处。潇洒:洒脱、毫无拘束的样子。陶钧: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此处引申为创。

诗文简析

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支遁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这首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支遁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为般若学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甚至有些晦涩,当然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支遁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其他诗经

咏怀三十首 其十五

作者:沈鍊(明代)

咏怀三十首 其十五,明代,沈鍊,

玉沉当自见,珠去有时还。刘曜乃何人,隐居管涔山。

童子持宝剑,再拜扬玉颜。致辞且敬献,留佩声潺潺。

一岁换五色,三尺当重关。寄物不虚得,亦复排群蛮。

4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五

作者:何绛(明代)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五,明代,何绛,

何处风光最可怜,四邻凋谢变桑田。重牵匹马吟红叶,可惜雪花铺白毡。

坛上古松疑度世,渡头芳草忆前年。幽居寂寞无人入,落日深山哭杜鹃。

96

再咏黄石榴花二首 其一

作者:韦骧(宋代)

再咏黄石榴花二首 其一,宋代,韦骧,

花似新鹅色泽均,萼如柘茧乱纷纷。更临返照遥凝目,翠幄无端惹瑞云。

78

【中吕】喜春来 遣兴春云鬟

作者:曾瑞(元代)

【中吕】喜春来 遣兴春云鬟,元代,曾瑞,

遣兴

云鬟雾鬓秋千院,翠袖缃裙鼓吹船,锦屏花帐六桥边。真阆苑,人醉杏花天。

金杯冷酌琼花酿,玉笋冰调荔子浆,洛神西子斗浓妆。移画舫,来趁芰荷香。

青霄霜降枫林醉,白雁风来木叶飞,登临欢酌菊花杯。图画里,何必醉东篱。

离情

云悭雨涩欢娱俭,雁杳鱼沉郁闷添,旧愁新恨上眉尖。淹泪脸,谁问苦恹恹。

秋夜闺思

凄惶泪湿鸳鸯枕,惨淡香消翡翠衾,恼人休自怅蛩吟。惊夜寝,邻院捣寒砧。

秋闺思

庭槐破梦秋风撼,妾泪聊珠夜雨搀,朝云无计出湘潭。休问俺,司马泪青衫。

春闺思

蜂蝶困歇梨花梦,莺燕飞迎柳絮风,强移莲步出帘栊。心绪冗,羞见落花红。

相思

你残花态那衣叩,咱减腰围攒带钩,这般情绪几时休。思配偶,争奈不自由。

鸳鸯作对关前世,翡翠成双约后期,无缘难得做夫妻。除梦里,惊觉各东西。

妓家

无钱难解双生闷,有钞能驱倩女魂,粉营花寨紧关门。咱受窘,披撇见钱亲。

沾花惹草沙中俏,傅粉施朱笑里刀,劝君莫惜野花娇。零落了,结果许由瓢。

闺情

鸳鸯失配谁惊散,燕子无双飞兴阑,妆楼便当望夫山。凝泪眼,无语凭栏干。

闺怨

当时欢喜言盟誓,今日瓓珊说是非,世间你是负心贼。休卖嘴,暗有鬼神知。

寻乐

湖山遣兴还诗债,杖屦寻芳释闷怀,村醪满酌劝吾侪。杯莫侧,听唱喜春来。

咏雪梅

魂来纸帐香先到,花放冰梢雪未消,浩然驴背霸陵桥。风势恶,休笑子猷乔。

未遂

功名希望何时就,书剑飘零甚日休,算来著甚可消愁。除是酒,醉倚仲宣楼。

隐居

牧牛枉叹白石烂,垂钓休嗟渭水寒,云深虎豹九重关。非是懒,无意近长安。

江村即事

女儿收网临江哆,稚子垂钩靠岸沙,笛声惊雁出蒹葭。清淡煞,衰柳缆鱼槎。

阅世

佳章软语醒时和,白雪阳春醉后歌,簪花饮酒且婆娑。开闷锁,闲看恶风波。

赏春

桃花扇影香风软,杨柳楼心夜月圆,繁弦急管送歌筵。杯量浅,烂醉玉人边。

感怀

溪边倦客停兰棹,楼上何人品玉箫,哀声幽怨满江皋。声渐悄,遣我闷无聊。

离愁

奴因寄恨招灾祸,他为寻芳中网罗,柳嫌花妒百千合。成间阔,教俺怎存活。

72

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 其二,宋代,陆游,

晖晖初日上帘钩,漠漠清寒透衲裘。雪棘并栖双鹊瞑,金环斜绊一猿愁。

廉宣卧壑松楠老,王子穿林水石幽。戏事自怜除未尽,此生行欲散风沤。

47

望仙门 其一

作者:晏殊(宋代)

望仙门 其一,宋代,晏殊,

紫薇枝上露华浓。起秋风。管弦声细出帘栊。象筵中。

仙酒斟云液,仙歌转绕梁虹。此时佳会庆相逢。庆相逢。

欢醉且从容。

50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八 歌康皇帝

作者:曹毗(魏晋)

晋江左宗庙歌十一首 其八 歌康皇帝,魏晋,曹毗,

康皇穆穆,仰嗣洪德。为而不宰,雅音四塞。闲邪以诚,镇物以默。

威静区宇,道宣邦国。

9

唐乐府十首 其四 边军过

作者:刘驾(唐代)

唐乐府十首 其四 边军过,唐代,刘驾,

城前兵马过,城里人高卧。官家自供给,畏我田产破。

健儿食肥肉,战马食新谷。食饱物有馀,所恨无两腹。

草青见军过,草白见军回。军回人更多,尽系西戎来。

7

湖上归

湖上归,宋代,周端臣,

别却吴姬旧酒垆,扁舟吹笛过平湖。

晚云又是商量雨,遮得秋山一半无。

41

代书寄周愚卿二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代书寄周愚卿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友于阁上友于人,忽忽分携又两春。剩欲作书书不得,旧知吾懒是吾真。

45

山光寺

作者:刘敞(宋代)

山光寺,宋代,刘敞,

隋家昔日歌舞地,荒草满庭烟雾深。犹有老松长百尺,悲风来动海潮音。

73

潇湘八景诗 其七 山市晴岚

作者:张经(宋代)

潇湘八景诗 其七 山市晴岚,宋代,张经,

茅屋开山脚,岚光映日光。行人消野兴,个个醉壶觞。

27

鹫峰院

鹫峰院,宋代,蒋之奇,

山前十里入青苍,猿鸟声中建道场。日转竹阴侵阁冷,水流花片过门香。

18

颂古三十八首 其二十四

颂古三十八首 其二十四,宋代,释从瑾,

无魔无我已降魔,添得时人眼里花。今日镆铘无用处,也知贼不打贫家。

34

蟾池

蟾池,元代,元好问,

老蟆食月饱复吐,天公一目频年瞽。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郡国蟾池知几所,碧玉清流水仙府。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渠家眉间有黄乳,膏梁大丁正须汝。何人敢与月复雠,疾过池头不容语。

向来属私今属官,从今见蟆当好看,爬沙即上青云端。

3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二

次韵仇仁父晚秋杂兴三首 其二,宋代,鲜于枢,

地静莓苔合,心閒落叶深。炎方秋尚暑,水国昼多阴。

寓意时观画,怡情偶听琴。起予赖诗友,为尔动微吟。

23

益津八景 其七 盐河春鸟

益津八景 其七 盐河春鸟,明代,卢龙云,

东风几日满城陬,冰雪凝寒已渐收。漠漠水云春自足,飞飞林泽鸟相求。

即看市近机仍狎,何必山深景更幽。翔集总缘天性在,偶来觞咏亦沧洲。

76

三月廿八日陪府官诣东岳庙行香献寿律诗二首 其一

作者:郑真(明代)

三月廿八日陪府官诣东岳庙行香献寿律诗二首 其一,明代,郑真,

华构翚飞万迭山,黼帷祇在殿中间。风声飒飒传神语,烛影煌煌近帝颜。

远岫树低云补缺,清溪石碍水流湾。残碑认得先朝刻,愿道当年二圣还。

62

湳白渔歌

湳白渔歌,明代,姚守辙,

落落那能系此踪,生涯江上任飘蓬。云开棹破芦花月,浪静歌生莼菜风。

魂梦动随流水淡,沙鸥盟狎友情浓。几回醉醒烟波阔,还觉山高日未红。

26

喜阮子自蜀归寄赠

喜阮子自蜀归寄赠,明代,王廷陈,

昔厌蚕丛险,今耽渔浦深。狭中乖束带,多病合投簪。

予慕竹林侣,长瞻枫树林。咏怀如有唱,莫惜寄同心。

2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