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也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是言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日还乡故。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胡芦。新刷来的头巾,恰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么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妇,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颩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镫枪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脯。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67

诗文译文

听说有个大人物要还乡了,社长挨家挨户地通知每个差使:“任何差使均不得借故推脱。”这些差使真不寻常,一边要交纳草料,一边要派服劳役的民夫,都必须执行。有的说是车驾,有的说是銮舆,今天要回乡。只见在喧闹的市集里,王乡老拿着个陶托盘,赵忙郎抱着一个酒葫芦,带着新洗过的头巾,穿着新糨过的绸衫,正好装充有身份的阔人。

忽然,瞎王留叫来一伙稀奇古怪的男女胡乱地吹笛打鼓,好像在欢迎什么。一大队人马从村口进来,前头的人拿着几面旗子,颇威风似的。那些旗子上的图案千奇百怪:有在月形环中画白兔;有红圈中画鸟;有画着一只鸡学跳舞的;有画着长着翅膀的狗;有画着蛇缠在葫芦上。

还有用红漆刷过的叉,用银镀过的斧头,连甜瓜苦瓜也镀了金。马镫明晃晃的,扇子铺了一层雪白的鹅毛。还有那几个穿着奇怪的人,手里拿着一些罕见的器仗,穿著些奇怪的衣服。

辕条套的全是马,套顶上没有驴。黄色丝绸做的伞的把是弯曲的。车前站着八个架前侍卫,车后的是随从。还有几个漂亮女子穿着艳装,一样的打扮。

那个大汉下车了,众人马上行礼,但他没有看在眼里。见乡亲们跪拜在地,他挪身用手扶。我突然抬起头一看,那个我认识的,差点气死我了!

你本来姓刘,你妻子姓吕。把你从头数到脚:你以前是亭长,喜欢喝酒。你的丈人在村教书,你曾经在我屋庄的东头住,和我一起割草喂牛,整地耕田。

春天你摘了我的桑叶,冬天你借了我的米,问我借了都不知有多少了。趁着换田契,强迫称了我三十斤麻,还酒债时偷着少给我几斛豆。有什么糊涂的,清清楚楚地写在账簿上,现成的放着字据文书。

过去借的钱要在现在摊派的官差钱里扣除,欠我的粮食你要从粮税里暗地里给我扣出来。我琢磨着刘三:谁上来把你拉扯住,平白地为什么改了姓、换了名,要叫汉高祖。

诗文注释

哨遍:曲牌名,又作“稍遍”。社:古时地方的基层单位。元代以五十家为一社。无推故:不要借故推辞。不寻俗:不寻常,不一般。“一壁厢”句:一边要供给马饲料。一壁厢,一边。也,衬字,无义。索应会:须认真对待。索,须。车驾、銮舆:都是帝王乘的车子,因以作为皇帝的代称。乡老:乡村中的头面人物。忙郎:一般农民的称谓。糨来:浆好,刷洗。用米汗给洗净的衣服上浆叫“糨”。“十畅好”句:正好充装有身份的阔佬。畅好是,又作“常好是”、“畅是”、“唱道”,作“真是”、“正是”讲。妆么,装模作样。

“瞎王留”句:爱出风头的青年率领一伙装模作样的坏家伙。瞎,犹言坏,胡来。王留,元曲中常用以指好出风头的农村青年。火,同“伙”、“夥”。乔男女,坏家伙。丑东西。胡踢蹬:胡乱,胡闹。踢蹬,语助词,起强调作用。一颩(biao)人马:一大队人马。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一颩”条:“虏中谓一聚马为颩,或三百匹,或五百匹。匹头里:犹“劈头”“打头”“当头”。“白胡阑”句:指月旗。胡阑,“环”的合音。即圆圈。迎霜兔,玉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玉兔捣药。一面旗上画的是白环里套住只白玉兔,即月旗。“红曲连”句:指日旗。曲连,“圈”的合音,即红圈,象日的形状。毕月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后来的星历家又以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及各种鸟兽配二十八宿,如“昴日鸡”“毕月乌”等。鸡学舞,这是指舞凤旗。狗生双翅,这里指飞虎旗。蛇缠葫芒:这是指蟠龙戏珠旗。这些旗帜都是乡下人没有看到过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意加以解释的。

银铮:镀了银的铮。“甜瓜”句:这是说金瓜锤,帝王的仪仗。“明晃晃”句:这是说朝天镫,帝王的仪仗。“白雪雪”句:这是写鹅朱宫扇。乔人物:怪人物,装模作样的人。

“黄罗伞”句:此指帝王仪仗中的“曲盖”。曲盖象伞,柄是曲的。天曹判:天上的判官。形容威风凛凛、表情呆板的侍从人员。多娇女:指美丽的宫娥。

挪身:挪动身躯。猛可里:猛然间,忽然间。觑:偷看。上文“觑得人如无物”的“觑”,当“斜视”讲

“你身”句:你个人本姓刘。须,本。根脚:根基,犹今言出身。亭长:刘邦曾经做过泗上亭长。秦制。十里为亭,十亭为乡。耽:沉溺,迷恋。拽坝扶锄::泛指平整土地之类的农活。两牛并耕为一坝。坝通“耙”。

麻三秆:麻三十斤。乡间以十斤为一秆。有甚糊突处:有什么糊涂的地方,意即十分清楚。糊突,糊涂,含混不清。上句中斛:量器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明标着册历:明白地记载在帐簿上。标,记载。册历,帐簿。见放着文书:现在还放着借据在那儿。文书,契约。借条。

差发内旋拨还:在官差内立即偿还。差发,差拨,官家派的差役和钱粮。旋,立刻,马上。私准除:暗地里扣除。准除,抵偿,折算。刘三:刘邦,排行当为第三。因为他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捽住:扭抓。白甚么:凭什么。不是询问原因,而是带有批评意味的责问、质问。

创作背景

睢景臣是元代有影响的散曲作家。公元1303年(元大德七年),他从扬州到杭州,与著《录鬼簿》的钟嗣成会面,由此可知他曾生活在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这段时间里,但具体生卒年不详。《录鬼簿》说他“心性聪明,酷嗜音律”。所作散曲仅保存下套数三篇,该篇是他的代表作。

诗文赏析

高祖,即刘邦。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出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刘邦是一个很爱虚荣的人,《史记》上说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气派羡慕不已,认为大丈夫应当如此。作者没有被史书中所记载的高祖还乡时嘉惠百姓的“浩荡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于史书中描写刘邦爱慕虚荣以及欠王媪酒钱不还、诳称贺钱万贯得以见到贵客等无赖行径的材料,通过艺术加工,无情地揭穿了封建帝王的丑恶嘴脸。当然,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仅是指向汉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压百姓却要装模作样的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更是指向残酷地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元代统治者。散曲中借乡民之口说刘邦“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流露出轻视劳动的意识,当然是不可取的。

睢景臣

睢景臣是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江苏扬州人,一生著述甚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其他诗经

大明殿早朝

大明殿早朝,元代,欧阳元,

扶摇万里上青霄,凤阙龙池步步瑶。驼背负琛金络索,象身备驾玉逍遥。

衣冠俯伏传呼岳,千羽低徊看舞韶。湖海布衣瞻盛事,他时田野梦天朝。

89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宋代,杨万里,

鍊玉云粘杵,朝真露湿衣。一声半夜鹤,月里羽人归。

29

萍诗

萍诗,南北朝,吴均,

可怜池里萍,葐蒀紫复青。工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飘荡终难测,流连如有情。

7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于谿人处求得)

重忆山居六首。钓石(于谿人处求得),唐代,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谿又碧。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97

初冬祀坟二首 其一

作者:韩琦(宋代)

初冬祀坟二首 其一,宋代,韩琦,

晓乘轻凛上平冈,西款亲茔一舍强。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

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此日初冬严祀事,只增悽惕不夸乡。

28

城南杂咏二十首 兰涧

作者:张栻(宋代)

城南杂咏二十首 兰涧,宋代,张栻,

艺兰北涧侧,涧曲风纡馀。愿言植根固,芬芳长慰予。

22

题美人扑蝶图

作者:王称(明代)

题美人扑蝶图,明代,王称,

为惜韶华去,春深出绣帏。扑将花底蝶,祇为妒双飞。

96

挽待制许先生 其一

挽待制许先生 其一,宋代,员兴宗,

尚忆西方守,输忠北斗边。疲氓千里裕,破灶万家烟。

桃李不言处,虎狼今满廛。传闻澈泉泪,半在蜀南偏。

90

雨中 其一

作者:韩淲(宋代)

雨中 其一,宋代,韩淲,

幽林远朝市,太息古来今。四月麦秋后,江南梅雨临。

庭前三径在,路口一溪深。车马有时到,定多閒淡心。

32

淮西何总卿

作者:陈郁(宋代)

淮西何总卿,宋代,陈郁,

频年增灶起边兵,给饷谁先足万营。

凡有求焉皆越从,不言功者尚为卿。

朝家岂是无公谇,叔府如何不动情。

我为栈天天已许,且将勋业换长生。

56

寿黄复庵

作者:陈郁(宋代)

寿黄复庵,宋代,陈郁,

移家载雪河桥住,吟过余寒不出门。

人遗奚奴传吉语,天教词客寿清樽。

上林开到梨花了,次第牡丹红欲笑。

眉端闻说点微黄,应捧金牋承密诏。

名随人色满乾坤,涪水之翁有耳孙。

99

题梅花便面

作者:陈郁(宋代)

题梅花便面,宋代,陈郁,

白团横写向南枝,冷蕊寒梢手自持。

绝似晓空凉影里,月明中有桂花诗。

17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 其九 藕

世之咏物者采春花而落秋实余欲矫其失作冬果十咏 其九 藕,宋代,方一夔,

辛苦学淘河,寻根不仗柯。千虬蟠下土,尺玉浸清波。

自笑抽丝乱,从渠凿窍多。谁分冰片片,一醉洗沉疴。

90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

作者:王诜(宋代)

奉和子瞻内翰见赠长韵,宋代,王诜,

帝子相从玉斗边,洞箫忽断散非烟。

平生未省山水窟,一朝身到心茫然。

长安日远那复见,掘地宁知能及泉。

几年漂泊汉江上,东流不舍悲长川。

山重水远景无尽,翠幕金屏开目前。

晴云幕幕晓笼岫,碧嶂溶溶春接天。

四时为我供画本,巧自增损媸与妍。

心匠构尽远江意,笔锋耕偏西山田。

苍颜华发何所遣,聊将戏墨忘余年。

将军色山自金碧,萧郎翠竹夸婵娟。

风流千载无虎头,於今妙绝推龙眠。

岂图俗笔挂高咏,从此得名因谪仙。

爱诗好画本天性,辋口先生疑宿缘。

会当别写一匹烟霞境,更应消得玉堂醉笔挥长篇。

37

钱逊叔见示小诗次韵 其二

作者:韩驹(宋代)

钱逊叔见示小诗次韵 其二,宋代,韩驹,

卜筑相依约暮年,向来深驻汨罗川。叩门忽送铜山句,知是赋诗人姓钱。

56

句,宋代,释延寿,

草浓春径狭,树密晚窗阴。

81

蒙程伯寓知府给事以仆生祠妙唱见寄辄次韵奉

作者:袁甫(宋代)

蒙程伯寓知府给事以仆生祠妙唱见寄辄次韵奉,宋代,袁甫,

闻道邦人尚去思,栽松植竹绕丛祠。

要知独立无言处,正似危邦援绝时。

平世功名付图画,暮年活计在钩丝。

谢公旌旆巡山后,千里殷勤寄好词。

4

哭阿申二首 其一

作者:程俱(宋代)

哭阿申二首 其一,宋代,程俱,

我生百不谐,进退得坎井。二毛初抱子,亦足慰衰冷。

珠庭照日角,眉目秀而炯。人言骥堕地,意作千里骋。

居然万金产,每见百忧醒。嗟哉时夜计,便欲老箕颍。

安知随泡露,变灭失俄顷。悲来泪成河,俯仰吊孤影。

100

初秋夜坐二首 其二

作者:赵雍(元代)

初秋夜坐二首 其二,元代,赵雍,

月明如水侵衣湿,台榭沈沈秋夜长。坐久高僧禅语罢,澹然相对玉簪香。

42

送朱大中丞召拜少司空还朝 其一

送朱大中丞召拜少司空还朝 其一,明代,李攀龙,

执宪登台海岱东,衔恩入拜少司空。长安近指回车日,阊阖遥分曳履风。

北斗秋高玄武署,五云春满建章宫。悬知鱼藻欢无极,汉主从容问画熊。

9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