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储邕之剡中

作者:李白(唐代)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68

诗文译文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诗文注释

借问:请问,打听。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广陵:今江苏扬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创作背景

相传,李白在唐开元12年出蜀远游,两年后便从广陵到剡中,在开元14年写了《别储邕之剡中》。后来,他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李白漫游各地,也总以剡中风光作比,上画的是李白游剡溪时的美丽情景。

诗文简析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其他诗经

春日村居 其三

春日村居 其三,明代,杨光溥,

晓雨初晴满院清,瑶琴一曲遣浮生。柳依花坞传春信,水隔山城远市声。

酒贱每逢田父醉,诗成还就野僧评。尚嫌村客人烟闹,拟就烟霞学向平。

49

题舍弟浣句池

题舍弟浣句池,明代,李之世,

吾家仲子差不俗,斗如一室罗花木。当门嵂屼对南山,白日云阴溅飞瀑。

穿云入洞几逶迤,疏脉通泉贮作池。我有旧题浣句字,移来恰好稳置之。

此池不深亦不浅,其中可畜数鱼儿。漱流洗耳古人事,取名浣句夫何为。

浣之又浣无不可,其句伊何文与诗。一字经营堪呕血,片言悟心差解颐。

匡床木榻堆湘帙,倦即高眠醒即披。我来扼腕论今古,偲偲切切复怡怡。

此道由来有宗统,譬如大海汇流澌。狂澜一柱任颠倒,东西南北纷如驰。

何当一挽天河水,洗涤日月净昏霾。雕虫呫哔竖儒事,千秋之业宁在兹。

高歌一曲卧池上,梦入池塘春草时。

99

夜枕

夜枕,宋代,周紫芝,

夜枕攲残梦,寒灯照白头。楼空千嶂晓,簟冷一窗秋。

时事兵方急,天星火已流。欲寻三径老,何日两京收。

56

浪淘沙 秋夜

浪淘沙 秋夜,清代,吴尚憙,

玉漏已三更。斗转参横。凉风萧瑟露华清。正是夜阑眠未稳,倦倚云屏。

鹤唳与虫声。都付秋鸣。桂花闲处月偏明。聊把乌丝填小令,记此幽情。

71

端阳后京中雷电雨雹交作,夜卧坐起得句

端阳后京中雷电雨雹交作,夜卧坐起得句,近现代,幻庐,

魂归禹甸祇生哀,一快青苍薄逞才。万事常销因洗雨,众生未醒有惊雷。

71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宋代,刘克庄,

致。属先受制置使李公之辟,崔公始聘洪公舜俞入幕。后二十五年,奉使岭外,拜公祠象,俯仰今昔,辄和公所作水调歌头以寓悲慨云。
敕使竟空反,公不出梅关。当年玉座记忆,仄席问平安。羽扇尉佗城上,野服仙游阁下,辽鹤几时还。赖有蜀耆旧,健笔与书丹。
青油士,珠履客,各凋残。四方蹙蹙靡骋,独此尚宽闲。丞相祠堂何处,太傅石碑堕泪,木老瀑泉寒。往者不可作,置酒且登山。

36

七哀诗 其一

作者:曹植(魏晋)

七哀诗 其一,魏晋,曹植,

南方有障气,晨鸟不得飞。

36

答孙楚诗

作者:董京(魏晋)

答孙楚诗,魏晋,董京,

周道斁兮颂声没。夏政衰兮五常汨。便便君子。顾望而逝。

洋洋乎满目。而作者七。岂不乐天地之化也。哀哉乎时之不可与。

对之以独处。无娱我以为欢。清流可饮。至道可餐。

何为栖栖。自使疲单。鱼悬兽槛。鄙夫知之。夫古之至人。藏器于灵。

缊袍不能令暖。轩冕不能令荣。动如川之流。静如川之渟。

鹦鹉能言。泗滨浮磬。众人所玩。岂合物情。玄鸟纡幕。万世而不悟。

以我观之。乃明其故。焉知不有达人。深穆其度。亦将窥我。颦蹙而去。

万物皆贱。惟人为贵。动以九州为狭。静以环堵为大。

45

武陵春 渭南杨五生朝

武陵春 渭南杨五生朝,元代,丘处机,

新岁才交生万物,时令近元宵。瑞气ㄨㄨ降碧霄。方诞谪仙苗。貌态堂堂殊胜敏,归道厌凡嚣。石烂松枯寿更遥,龟鹤算都饶。

68

寄杨十七

作者:刘攽(宋代)

寄杨十七,宋代,刘攽,

宰邑成三异,吾兄复妙年。长愁越声短,不似古诗传。

高唱今独步,知音深谓然。还疑剡溪上,纸贵几多钱。

30

杂诗 其三

作者:刘攽(宋代)

杂诗 其三,宋代,刘攽,

樊迟请学稼,尼父已深愠。安知连城守,榷酤殿最问。

周公无彝酒,用是垂大训。愿得烹弘羊,耕织始安分。

37

次韵元要陪仓使张园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元要陪仓使张园,宋代,韩淲,

春閒有客伴遨头,应喜园亭处处幽。晴日暖风花影外,清歌妙舞酒船浮。

牢笼好景开诗胆,爱惜流光入醉眸。珍重苏门两君子,至今人物尚同游。

47

世言有问脩短之数于希夷者曰好来好去因观落叶有感前语

世言有问脩短之数于希夷者曰好来好去因观落叶有感前语,宋代,方一夔,

芳菲桃李雨新肥,绯绿园林露已凄。自道好来还好去,到头总是涴尘泥。

15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三十六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三十六,宋代,释普度,

烹佛炼祖,锻圣镕凡。杀活在手,宝剑光寒。意在星兮不在盘。

2

黄督

黄督,明代,李攀龙,

谁能见歌舞,不自爱阳春。少年双泪落,知是他乡人。

65

钟馗元夜出游图

作者:吴宽(明代)

钟馗元夜出游图,明代,吴宽,

终南老馗状酕醄,虎靴乌弁鸭色袍。

青天白日不肯出,上元之夜始出为游遨。

鬼门关头月轮高,乌犍背稳如駼駣。

鬼妇涂两颊,鬼子垂一髦,徒御杂沓声嗷嘈。

导以灵姑旗,翼以大食刀。

荼垒左执鞭,质矫右属櫜。

方明前持漆灯,张若后拥牦旄。

离未罔两不可一二数,肩担背负手且操。

奇形狞色使人怕,一似貙驳枭獍兼猿猱。

战伤人血化磷火,各出照地点点如焚膏。

阴风飒飒吹荒皋,百怪屏气不敢号。

汝辈远遁莫我遭,我欲饮汝血,甘如饮醇醪,我欲啖汝肉

,美如啖羊羔,肯容汝辈在世长贪饕。

吁嗟乎老馗,真为百鬼中一豪。

所以唐皇想其像,诏令道子写以五色毫。

吾尝疑其事,展图不觉再把短发临风搔。

忆当天宝年,左右皆鬼曹。

林甫朝中逞狐媚,禄山殿上作虎嗥。

当时设有老馗者,安得纵彼二鬼逃。

便须缚以苍水使者所扪之赤绦,献于天阍,尸诸兽牢,寝

其皮,拔其毛。

效尔一日驱驰劳,坐令温泉生污泥,骊山长蓬蒿?上除唐

家百年害,下受唐史千年褒。

却来上元夜,任尔烧灯并伐鼛。

33

题金陵寺遂有亭董吏部在计曹时所建也

题金陵寺遂有亭董吏部在计曹时所建也,明代,卢龙云,

金陵城里金陵寺,当是金陵最佳处。一区僻地人罕过,几仞高丘亭可据。

海畔忽来吏是仙,造士横经业已传。国计频烦方借箸,公暇犹能觅胜缘。

寻幽挈伴山之麓,振衣直上纵遐瞩。诛茅辟石亭乃成,临高望远意偏足。

郁葱佳气满钟山,翱翔宫阙五云间。二水分流江浩渺,鸥鸟帆樯日去还。

城郭居人十万户,甲第连营纷指顾。缔造初开万载基,歌咏堪裁两都赋。

主人登览未多时,内召程材荷眷私。记忆吾曹杯酒侣,中心何日遂忘之。

79

哀陈桧清词

作者:张弼(明代)

哀陈桧清词,明代,张弼,

昔之日兮忻忻嘻嘻。弄图与书兮左右罔弗宜。今何日兮竟何之。

云杉露草兮山阿水涯。我怀我痛兮云何其不悲。

18

读张公煌言满洲宫词足徵其杂揉之实李御史来东都又道数事乃续之 其三

作者:郑经(明代)

读张公煌言满洲宫词足徵其杂揉之实李御史来东都又道数事乃续之 其三,明代,郑经,

元旦后王入庙门,深宫寂静祀祅神。狂淫大像巍然立,跪毕登盘裸体陈。

28

送胡万户

作者:郑真(明代)

送胡万户,明代,郑真,

沧溟五月锦帆开,海上传呼将帅来。天近扶桑明白日,风行偃草散荒埃。

金戈万灶屯飞骑,铁锁千寻伏怪能。宴犒从容军事少,仙人楼阁望蓬莱。

8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