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唐代)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77

诗文译文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诗文注释

赊:遥远。

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角:号角。分:区分。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碎花:喻指灯花。

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创作背景

戎昱在唐代宗广德至大历(763—779)年间,先后在荆南卫伯玉、湖南崔瓘幕下任职,大历后期宦游到桂州(州治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诗文简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其他诗经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

作者:卢纶(唐代)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唐代,卢纶,

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

苦雾沈山影,阴霾发海光。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66

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 其五 秋荷

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 其五 秋荷,明代,韩上桂,

当年学步试娇娆,此日残妆恨寂寥。风袭纨罗衣渐薄,露抛金粉气全销。

扁舟游女劳相忆,去国骚人枉见招。独守空房双蒂断,寸心谁为寄归潮。

29

书声斋即事

书声斋即事,元代,姚文奂,

书声斋底有新凉,行李挑诗上夜航。月色满襟随我去,秋花如玉为谁香?

十年客路知今日,百里胥门尚故乡。朝□太平沾寸禄,不愁白首未为郎。

69

树中草

树中草,明代,唐文凤,

野草附树青,蟠根空穴里。虽蒙雨露濡,柔叶易枯死。

嗟尔亦何情,失地犹贪生。不如培厚土,芊芊自欣荣。

70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 其八 鬼蝶

作者:苏轼(宋代)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 其八 鬼蝶,宋代,苏轼,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6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唐代,李德裕,

磬管歌大吕,冕裘旅天神。烧萧辟阊阖,祈谷为蒸人。

羽旗洒轻雪,麦陇含阳春。昌运岁今会,王猷从此新。

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仁寿信非远,群生方在钧。

13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海石楠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海石楠,唐代,李德裕,

昔见历阳山,鸡笼已孤秀。今看海峤树,翠盖何幽茂。
霰雪讵能侵,烟岚自相揉。攀条独临憩,况值清阴昼。

46

感古四首 其四

作者:卢仝(唐代)

感古四首 其四,唐代,卢仝,

君莫以富贵,轻忽他年少。听我暂话会稽朱太守,正受冻饿时。

索得人家贵傲妇,读书书史未润身。负薪辛苦胝生肘,谓言琴与瑟。

糟糠结长久,不分杀人羽翮成。临临冲天妇嫌丑,□□□□□□□。

其奈一朝太守振羽仪,乡关昼行衣锦衣。哀哉旧妇何眉目,新婿随行向天哭。

寸心金石徒尔为,杯水庭沙空自覆。乃知愚妇人,妒忌阴毒心。

唯救眼底事,不思日月深。等闲取羞死,岂如甘布衾。

81

奉简钦止兼忆斯远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奉简钦止兼忆斯远 其一,宋代,赵蕃,

前日丛篁苦蔽溪,祇今檐与四山齐。裴回有句不能吐,要与乘凉一杖藜。

75

孝扬成父约见过屡展期云须晴也

作者:赵蕃(宋代)

孝扬成父约见过屡展期云须晴也,宋代,赵蕃,

雨到丛篁忽暗鸣,谯门应已载传更。伯淮被冷睡难著,孺子榻空尘欲生。

几戒樵青成痛扫,屡闻黄耳递虚声。逢迎可待休形叹,祇恐穷冬无好晴。

34

西山九曲亭

作者:张埴(宋代)

西山九曲亭,宋代,张埴,

一藜屈折入高秋,惆怅天门万里头。

世路转看无直处,黄州以后有儋州。

15

古楠歌用严郑公韵

古楠歌用严郑公韵,宋代,赵善期,

秀挹奇峰佳客对,凌空下视孤鸿背。夜□云□起山根,老蛟飞出崖裂痕。

高高不放行云度,鸟语去来分晓暮。直疑种是万年枝,定应叶渍三危露。

班输腰斧频□头,婆娑岩壑□□愁。□看世事了如梦,静听江声知几秋。

巴南刺史儒林文,怜汝抱材开鉴赏。赓载长谣□更清,琼钩珠佩相联响。

54

永安戴公纯秀才

永安戴公纯秀才,宋代,郭祥正,

鬖鬖鬓发一衰翁,又泊仓头阻逆风。推去未应如谢令,重来终是愧司农。

熙宁父老知谁在,元祐田园喜再丰。置酒高台要我醉,却寻陈迹喜君同。

21

立春早朝赐酺答郑编修之作

作者:王称(明代)

立春早朝赐酺答郑编修之作,明代,王称,

玉历新颁后,千门晓色鲜。青云干舜吕,和气入尧年。

高品初传敕,中庖预列筵。愧非枚乘侣,雨露沐恩偏。

96

烟雨楼

作者:李丹(宋代)

烟雨楼,宋代,李丹,

乾坤交泰气氤氲,烟雨标名望意云。自是圣时多瑞霭,莫疑蛮徼有妖氛。

13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七十三

作者:苏泂(宋代)

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七十三,宋代,苏泂,

元帅中军展将旂,军中新刺好男儿。风云阵法秋毫识,前日兵兴使不知。

73

己未作

己未作,宋代,萧立之,

乡梦三年阔,秋风一月深。云寒衣纳纳,沙远树涔涔。

兹事宁无古,斯人更有今。夕阳江上路,飞鸟尚争林。

50

送耿蠡县之官

送耿蠡县之官,明代,李攀龙,

百里初分上谷城,傍临易水接燕京。地偏侠客风犹在,天近郎官宿转明。

北阙青云悬舄影,西山白雪入琴声。看君三异寻常事,何限当年卓鲁情。

49

偶有客言以老态从上为寿徵戏成绝

作者:吴宽(明代)

偶有客言以老态从上为寿徵戏成绝,明代,吴宽,

白尽髭须正不愁,吟诗撚断更风流。从今越把诗吟苦,索性还教白到头。

66

送沈比部出守东昌

送沈比部出守东昌,明代,卢龙云,

翩翩五马赴三齐,千骑东方惬望霓。明允几年推法从,循良此日待蒸黎。

白云司里怀同舍,红药樽前恋解携。郡国于时需异等,玺书应拟自天题。

4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