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赠温县尹 其一,明代,林弼,
双溪水绕新县绿,溪上桑麻春雨足。鸡犬不惊牛犊閒,野人笑语喧溪屋。
县有贤尹温如玉,知我民情谙土俗。阳春布泽百里均,不问深山与穷谷。
木樨无瘴烽无烟,公馆潇洒如神仙。松边拄笏看山色,竹外援琴听涧泉。
黄童白叟思借贤,鼓舞春风又三年。会稽未羡昼锦旋,玉麟金虎看腰悬。
赠司隶傅咸诗,魏晋,张载,
皇灵阐曜,流英敷醇。苞光含素,以授哲人。于赫洪烈,实子厥真。
虑该道机,思穷妙神。汪穆其度,焕蔚其文。实茂成秋,华繁荣春。
清藻既振,乃郁乃彬。德风云畅,休声响震。
侔踪古昔,越轨曩朝。外骇方域,内冠皇僚。峨峨峻极,谁其能超。
出莅宰守,播化丞苗。入毗帝猷,翼赞均陶。道殊颜孔,勋拟伊皋。
太上立本,至虚是崇。猗欤清规,允迪斯冲。韬纳无方,以光徽融。
嗟我昏曚,怀贤仰风。
思存豫属,厕于末徒。沐浴芳源,仪形训模。重仞幽秘,愿陟其涂。
彼海汤汤,涓流所归。鳞宗龙翔,鸟慕凤飞。瞻顾高景,曷云能违。
未见君子,载渴载饥。
玄圃讲诗,南北朝,萧统,
白藏气已暮,玄英序方及。稍觉螀声凄,转闻鸣雁急。
穿池状浩汗,筑峰形嶪岌。旰云缘宇阴,晚景乘轩入。
风来幔影转,霜流树条湿。林际素羽翾,漪间赪尾吸。
试欲游宝山,庶使信根立。名利白巾谈,笔札刘王给。
兹乐逾笙磬,宁止消悁邑。虽娱惠有三,终寡闻知十。
与孙巨源苏子瞻刘莘老广陵相遇苏请赋诗为别各用其字为韵每篇十韵 其三,宋代,刘攽,
因言浙江潮,忆上吴山尖。八月天地空,千里澄圆蟾。
海水为群飞,迅雷发幽潜。壮士怀惴栗,怯夫窃窥瞻。
春风潮水平,青玉开镜奁。轻舟载花女,翠发腰纤纤。
胜事冠东南,君行独能兼。吾以狂自名,将老无所嫌。
会当从君游,不计岁月淹。鲙鱼必令鲜,酿酒勿使甜。
雷斧歌,宋代,严羽,
穹崖之上,层峰之巅,神光夜半光烛天。山僧梦里忽惊起,有物坠地声填然。
峰头巨石似开劈,鬼物散走如飙旋。山僧晓见不敢取,有客识之为雷斧,持归摩挲色苍古。
匣中往往出云气,窗外时时起风雨。吾闻阴阳之气相搏为雷霆,变化翕欻常杳冥。
非若革鼍考击之为声,不知此斧何从形。乃是比干之心,朱云之舌。
一片忠愤气,蟠郁天地閒。千载长不灭,造化为炉巧镕结。
嗟哉指佞之草不复生,群奸睚眦纷纵横。大弓宝玉争窃取,岂惧鬼责并天刑。
我欲乘云朝帝所,大叫天关排九虎。乞将此斧借小臣,叩头问天天更许。
庆元庚申二月药局书满七月还涧上嘉泰元年秋入吴试罢冬暮得阙而归今五年矣 其五,宋代,韩淲,
贪生不忧老至,徇名却忘行卑。一日又复一日,遑遑自欲何之。
依韵和彭器资直讲二首 其二,宋代,陆佃,
归尽春风未得归,相逢还是落花时。文衡仔细誇程石,饮量粗豪笑满卮。
安稳鸳鸯多左翼,低回乌鹊尚南枝。稍寻前度曾游处,更觉新怀慰旧思。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