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0

诗文译文

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诗文注释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法:办法,方法。决:决定,解决,判定。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这里是指求签问卜。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辨:辨别,鉴别。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期:期限。

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便:就。复:又。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此诗为第三首。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其他诗经

夏朝同顾九和侍讲湛次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

夏朝同顾九和侍讲湛次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明代,郑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与君一笑共扁舟。已无梅花烂刺眼,赖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鹅鹳下,远风波浪鱼龙游。酒酣忽忆鸱夷子,长日挂帆天汉流。

42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其十七 五月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其十七 五月,元代,赵孟頫,

五月夏以半,谷莺先弄晨。老蚕成雪茧,吐丝乱纷纭。

伐苇作薄曲,束缚齐榛榛。黄者黄如金,白者白如银。

烂然满筐筥,爱此颜色新。欣欣举家喜,稍慰经时勤。

有客过相问,笑声闻四邻。论功何所归,再拜谢蚕神。

99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

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宋代,辛弃疾,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平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
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10

诗偈 其一○六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一○六,唐代,庞蕴,

若能相用语,教君一个诀。捻取三毒箭,一时总拗折。

田地成四空,五狗牙总缺。色蕴自消亡,六贼俱磨灭。

阎罗成法王,罗刹成菩萨。勿论己一身,举国一时悦。

95

巢父井

作者:刘攽(宋代)

巢父井,宋代,刘攽,

访古慕高远,回首笑流俗。千世得巢父,萧然慨遗躅。

古来知生民,满腹所愿足。何为让天下,牛口信为辱。

高风渺不嗣,世态日局促。至今西山翁,耻甘首阳粟。

爱此盈尺泉,百寻莹寒玉。迁陵复改邑,缺甃常湛绿。

君怀浮云志,尘埃兹可浴。君有冰炭忧,清泠相为沃。

长涂接周楚,轩盖密相续。能令贪夫廉,更使贤士勖。

岂如汉阴叟,抱瓮伤窘束。我游阻胜概,长谣慰心曲。

39

宿归宗寺

宿归宗寺,宋代,郭祥正,

旷怀王逸少,宅地如翔鸾。池水至今黑,云是墨未乾。

施作金仙宫,楼殿排羽翰。银榜留飞乌,玉蜃吐惊湍。

耶舍宝塔近,笔插青云端。贝叶五千书,两藏龙鳞蟠。

钟磬递虚籁,松杉扶岁寒。护持不变灭,炉烟昼漫漫。

暂游寄僧榻,翛然心界宽。愧无惊绝草,付与苍崖刊。

70

西岩寺六题 其四 定心塔

西岩寺六题 其四 定心塔,宋代,郭祥正,

一塔倚云根,他山面面新。不须惊崄绝,自有定心人。

45

临海净土院

作者:周弁(宋代)

临海净土院,宋代,周弁,

一径森森入翠微,翠微深处见禅扉。倚云殿阁光相照,蔽日松杉碧四围。

竹引涧泉寒绕屋,雨蒸山霭润侵衣。十年游宦今重到,景物依前旧识稀。

65

偈四首 其一

偈四首 其一,宋代,释思慧,

妙高山顶,云海茫茫。少室岩前,雪霜凛凛。齐腰独立,徒自苦疲。

七日不逢,一场懡㦬。别峰相见,落在半途。只履西归,远之还矣。

100

王文公

作者:岳珂(宋代)

王文公,宋代,岳珂,

以文致身,以恭奉上。锱铢笔态,矩矱心匠。论其钩格则得纡馀曲致之体,考其纵逸则妙雍容不迫之状。

俨佩玉之度,肇官仪之创。百辟班见,大廷宏敞。方觚颖之发挥,盖已具此气象。

曰谁之书,元丰首相。

88

恭次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

恭次家大人鬻田训子诗韵,宋代,孙应符,

厄穷那复值凶年,典尽贫家五亩田。暂给箪瓢居巷内,且将经史向窗前。

潜心矻矻先修己,安命栖栖不怨天。爵禄功名宜自取,尤当勉力务勤拳。

39

陇头树

陇头树,明代,祝允明,

陇头多嘉树,君持作梁柱。清晨覆宾相,白日抱歌舞。

哀哉北邙麓,日日听人哭。

25

和道长孙吉夫饯饮三首 其三

作者:钟渤(明代)

和道长孙吉夫饯饮三首 其三,明代,钟渤,

青骐按东南,倾盖即如故。山城久倾圮,筹画真时措。

愧我庸驽才,乃荷伯乐顾。行矣两无言,元气须调护。

60

七月既望过圻村访蔡金风适冲寰翁至同登龙山寻幽谷钓台诸胜晚留小酌泛月而归 其四

七月既望过圻村访蔡金风适冲寰翁至同登龙山寻幽谷钓台诸胜晚留小酌泛月而归 其四,明代,安希范,

冥搜兴未已,夕阳忽西下。湖光展轻縠,霞彩纷相射。

伫望既忘疲,盘石更可藉。良会既巳逢,好景复堪诧。

迫暝乃言旋,主人固相迓。儿童喜奔走,空庭期卜夜。

鲜脍荐盈□,芳醴酌深斝。留宾意何穷,客子重致谢。

泛月吾欲归,扁舟乞相借。

41

寿苗鍊师

寿苗鍊师,明代,释函可,

人间初换岁,天上亦添龄。未老耿南极,能飞滞北溟。

时艰惊蝶梦,神王鄙熊经。寒雪尚凝砌,和风已拂扃。

吹笙鸾凤集,念咒鬼神听。度世心尤切,弥年手不停。

侣沙虫猿鹤,召雨电雷霆。采药重薇蕨,汲泉带参苓。

肝肠关众命,呼吸通群灵。展卷辨蝌蚪,退身号蟭螟。

虽知守其黑,无计得以宁。残魄予将朽,方瞳尔独青。

金茎润菜色,丹室吐兰馨。谈笑具别旨,往来各忘形。

他山足玉石,一水合渭泾。高志存鸿鹄,大光眩爝萤。

胡为悬万石,徒自击寸莛。兔颖空盈匣,鱼肠待发铏。

波流岂复返,膏燄可长荧。不见大椿树,八千终飘零。

22

登柏山白水湖山舍四首 其一

登柏山白水湖山舍四首 其一,明代,张子翼,

望气开新麓,诛茅结草窝。水从方丈落,山似若耶多。

白发呦呦侣,青尊浩浩歌。洞门无俗事,长日挂鱼蓑。

99

过梅蓝

过梅蓝,明代,张子翼,

官路迢迢榕树标,眼前菽麦俯青郊。笑予林下忙何事,三过梅蓝底自嘲。

95

题画

作者:倪谦(明代)

题画,明代,倪谦,

平生幽僻爱林泉,客里看图思渺然。松涧水流花自落,草堂人去鹤空还。

湘潭暮霭连苍黛,庐阜晴晖散紫烟。野渡扁舟能借我,拟从江上访坡仙。

30

重经梅岭 其二

重经梅岭 其二,明代,区元晋,

野服寻丘壑,轻车命仆夫。水声听断续,山色看模涂。

石径垂新柳,柴扉暗绿芜。幽禽如旧识,相对唤提壶。

64

兰赋和李居士 其一

兰赋和李居士 其一,明代,区元晋,

蓬艾萧萧风露深,幽香潜处每重寻。矜持自信无惭色,采掇谁怜羞献心。

隐谷操成情若寄,楚骚歌罢思难禁。何人迹屏鲍鱼外,来伴花前居士吟。

8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