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43

诗文译文

对着席案上的美食却难以下咽,拔出宝剑对柱挥舞发出长长的叹息。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

放弃官衔辞职离开,回到家中休养生息。

早上出家门与家人道别,傍晚回家依然在亲人身边。

在床前与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织布机前织布。

自古以来圣贤的人都生活得贫贱,更何况我这样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诗文注释

案:一种放食器的小几。又,案,即古“椀”(碗)字。

会:能。这句是说一个人生在世上能有多久呢?安能:怎能。蹀躞:小步行走的样子。这句是说怎么能裹足不前,垂翼不飞呢。

弄儿:逗小孩。戏:玩耍。

孤且直:孤高并且耿直。这二句是说自古以来圣人贤者都贫困不得意,何况像我们这样孤高而耿直的人呢!

诗文赏析

全诗分三层。前四句集中写自己仕宦生涯中倍受摧抑的悲愤心情。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诗篇这一开头劈空而来,犹如巨石投江,轰地激起百丈波澜,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关注。接着便叙说愤激的内容,从“蹀躞”、“垂羽翼”的形象化比喻中,表明了自己在重重束缚下有志难伸、有怀难展的处境。再联想到生命短促、岁月不居,更叫人心焦神躁,急迫难忍。整个心情的表达,都采取十分亢奋的语调;反问句式的运用,也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退一步着想,既然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不如丢开自己的志向,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于是适当铺写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虽则寥寥几笔,却见得情趣盎然,跟前述官场生活的苦厄与不自由,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这里写的不必尽是事实,也可能为诗人想象之辞。如果根据这几句话,径自考断此诗作于诗人三十来岁一度辞官之时,不免过于拘泥。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的失意扩大、深化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然,连大圣大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了用“孤且直”三个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根源。所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的一个社会阶层。六朝门阀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鲍照出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钟嵘《诗品》慨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是完全有根据的。他的诗里不时迸响着的那种近乎绝望的抗争与哀叹之音,也不难于此得到解答。

前面说过,同为诗人抗议人生的哀歌,此诗较之《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的正言若反、半吐半吞,写法上要直露得多,但此诗也并非一泻到底。起调的高亢,转为中间的平和,再翻出结语的峭拔,照样是有张有弛,波澜顿挫。音节安排上由开首时七言长调为主,过渡到中间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而继以奇峰突出的两个长句作收煞,其节奏的高下抗坠也正相应于情感旋律的变化。所以两首杂言体乐府仍有许多共同之处。再进一步,拿这两首感愤言志之作,来同前面那些借思妇口吻言情的篇什相比较,风格上又有不少异同。前诗婉曲达意,这里直抒胸臆;前诗节拍舒徐,这里律动紧促;前诗情辞华美,这里文气朴拙——随物赋形,各有胜境。不过无论哪一类题材,都能显现出作者特有的那种奇思焕发、笔力健劲的色调,这正是鲍照诗歌最能打动人心的所在。《南史》本传用“遒丽”二字评论他的乐府创作,后来杜甫也以“俊逸”概括其诗风,其实“俊”和“丽”还只标示出它的体貌,“逸”和“遒”才真正摄得它的神理。从鲍照的“俊逸”到李白的“飘逸”,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的。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其他诗经

嘲梅菊 其一

作者:弘历(清代)

嘲梅菊 其一,清代,弘历,

先漏春光如自喜,蕲留秋色了无愁。如何卉里孤高种,也做偷寒送暖流。

72

春日五首 其四

春日五首 其四,宋代,刘克庄,

老懒何心更出嬉,闭门终日读陶诗。湘南二月花如扫,恰似扶疏绕屋时。

70

过章戴二首 其二

过章戴二首 其二,宋代,刘克庄,

曾向明时雪李邕,又闻名在聘贤中。忆言鸱吻施茅屋,忍见龟趺立柏宫。

杯酒昔常陪贺老,只鸡终待哭乔公。情知客泪先难制,邻笛那堪咽晚风。

35

小重山 柳色新

作者:韩淲(宋代)

小重山 柳色新,宋代,韩淲,

点染烟浓柳色新。小桃红映水,日初匀。露收芳径草铺茵。

凝情久,风淡起轻尘。

梁燕已争春。折花闲伴酒,试濡唇。流莺何处语声频。

阑干曲,蜂蝶更随人。

22

歌,两汉,司马相如,

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

日既墓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

51

良弓铭

作者:李尤(两汉)

良弓铭,两汉,李尤,

弓矢之作,爰自曩时。乡射载礼,招命在诗。妙称颜高,巧发晋师。

不争之美,亦以辨仪。

10

蝶恋花 其二 离情

蝶恋花 其二 离情,宋代,李清照,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49

出宰清江省亲秀水

作者:李观(宋代)

出宰清江省亲秀水,宋代,李观,

天阙抵清江,萍泛七千里。心目驻庭闱,恍如寻尺耳。

河伯念微衷,风师荐嘉祉。澄澜协顺飙,天际堪屈指。

归欤膝下欢,奚独老莱子。

27

徽宗画梨花青禽图

作者:虞集(元代)

徽宗画梨花青禽图,元代,虞集,

宿雨初收禁林寂,玉斧临窗看春色。蒺藜沙上煖尘飞,何处人间作寒食。

68

晚泊长芦赠南来邻船

作者:刘攽(宋代)

晚泊长芦赠南来邻船,宋代,刘攽,

沿溯同一川,风波情岂别。维舟暂相从,销忧自怡悦。

明发南北飞,离怀更秦越。

60

贺资政学士王侍郎

作者:杨亿(宋代)

贺资政学士王侍郎,宋代,杨亿,

沥恳青规动帝心,秋曹月殿宠光深。论思东序清閒宴,偃息西昆翰墨林。

私第藏书皆有副,公庭种竹待成阴。卧龙禁闼应非久,救旱还须起作霖。

60

魏文帝

作者:刘敞(宋代)

魏文帝,宋代,刘敞,

江水由来一带横,魏文何事畏疑城。不应天意分南北,自是无人敢请缨。

72

凯歌 为壑相寿

作者:张矩(宋代)

凯歌 为壑相寿,宋代,张矩,

双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台躔光动银汉,神秀孕公侯。

胸次千崖灏气,笔底三江流水,姓字桂香浮。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

捧丹诏,升紫殿,建碧油。胡儿深避沙漠,铃阁飏轻裘。

点检召棠遗爱,酝酿潘舆喜色,英裔蔚文彪。整顿乾坤定,千岁侍宸旒。

42

圆山谣

圆山谣,宋代,郭祥正,

庙食圆山忘岁年,自言耽酒未能还。身披羽衣手提药,时时混迹来人间。

七言四句又奇绝,固非俗士能追攀。蓬莱却在漳水上,鳌头突起沧波环。

长萝秀木锁春色,石泉自泻秋声潺。伊予来漳四十日,始造秘殿瞻威颜。

归鞍未解疾遽作,寒气束缚形骸跧。夜梦青衣捧玉盘,琉璃十颗传灵丹。

欣然投齿咀三四,若饮沆瀣生修翰。精神顿觉枕上醒,五鼓未送蟾光残。

明朝视事若平昔,僚吏争贺询其端。真仙垂祐必终始,凡骨岂易当珍丸。

便思勇决谢尘网,往跨皓鹤参翔鸾。吟诗卖药同至乐,安用包羞拘一官。

58

游鹤林寺

游鹤林寺,宋代,俞德邻,

步屧叩禅扉,春山碧四围。天高黄鹤远,仙去杜鹃非。

拂石云生袖,扪松雾湿衣。几生通佛性,一昔遂忘归。

36

和徐思叔题贫乐图

和徐思叔题贫乐图,宋代,杨长孺,

三间破屋一床书,锦心绣口冰肌肤。

自纫枯叶作袴襦,此君便是长须奴。

36

偈,宋代,释圆智,

芦华白,蓼华红,溪边脩竹碧烟笼。闲云抱幽石,玉露滴岩丛。

昨夜乌龟变作鳖,今朝水牯悟圆通。

44

插柳

插柳,宋代,方一夔,

曾记来时割伏雌,相思头绪乱如丝。自怜春尽腰肢瘦,更向庭前插柳枝。

8

秋花十咏 其十 芦花

秋花十咏 其十 芦花,宋代,方一夔,

寒芦飒飒响风沙,直待秋来雁作家。夜擘饥翎搏未起,一汀撩乱雪飞花。

37

送云上人

送云上人,宋代,释普度,

楖{左木右栗}杖头悬日月,草鞋跟底带山川。

逢人问著吾家事,灵鹫峰前是冷泉。

2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