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碑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

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3

诗文译文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德;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殷朝有位贤人叫箕子,确实具备这三方面的德行而在世上立身行事,因此孔子在概述“六经”的要旨的时候,对他特别重视。

在殷纣王那时候,大道背弃,政治混乱,天威显示不能加以制止,圣人的教诲毫不起作用。牺牲生命以便维护天命国运,确实是一种“仁”德,只是不利于家族的延续,因此箕子不去这样做;委身降顺以便保存自己宗庙的奉祀,确实也是一种“仁”德,只是参与灭亡自己的国家,故而他也不忍心去做。上述这两种办法,已经有这样做的人了。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随顺适应这混乱的世道;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囚犯奴隶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却不去做邪恶之事,形同柔弱而却自强不息。故而在《易》中说;“箕子能做到韬晦。”这就是蒙受危难而能保持正直的品德啊。等到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公正和安定,于是便献出治国的大法,因此成为圣君的老师,使周朝的人们能根据这些法则来调整伦理道德。创立典章制度。故而在《书经》中说:“因召回了箕子而写成了《洪范》。”这便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则传授给圣明的君主啊。等到被封在朝鲜,推行道义来训化民俗,使德行不再鄙陋,人民不再疏远,以便发展推延殷朝宗绪,使外夷变为华夏,这便是使人民受到教化啊!所有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天地变化发展,自己能获得其中的正“道”,难道不是伟大的人吗?

啊!当那周朝的时运尚未到来,殷朝宗庙的香火还没灭绝,比干已经死掉,微子也已离去,假如纣正做恶还不算多而自己死去,武庚能为暴乱而忧虑并力图保存社稷,国中要是没有箕于这样的人,谁和武庚一起使国家复兴并加以治理呢?这也是人事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啊。这样来看箕子能忍辱含屈到这种地步,莫非正是在这方面有所考虑吗?

唐朝的某一年,在汲郡修建了箕子的庙宇,逢年遇节便祭祀他。我敬慕先生被特别地列为《易经》中的卦“象”,便写了这篇颂: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诗文注释

箕子:名胥余,商纣王叔父,因封在箕地,又称箕子。

谟:谋划。范:法,原则。隤(tuí):跌倒。明夷:卦名,象征暗君在上、明臣在下,明臣隐藏起自己的智慧。彝(yí):常规。伦:人伦。《洪范》:相传为禹时的文献,箕子增订并献给周武王。

殄:灭绝。向使:如果。未稔:没成熟,没达到顶点。武庚:名禄父,纣王子。周武王灭商,封武庚以存殷祀。武王死,武庚与管叔蔡叔反叛被杀。

颂:即从“蒙难以正”至结束“继在后儒”处,《古文观止》未录“颂”。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而获罪,被贬滴到荒远的边郡为官,他的遭遇与商代贤者箕子的遭遇有类似之处。因此,这篇碑文是借赞美箕子来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的。文章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无限的感慨。

诗文简析

《箕子碑》全文选自《柳河东集》,碑文部分选自《古文观止》第六卷,是作者为箕子庙写的碑文。

作者在文章开篇鲜明地提出了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三个要点,然后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阐述: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把法典传授给明君;将教化施及人民。即: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三个标准:一、正蒙难:要蒙受苦难,坚守正道。二、法授圣:要把法典传授给明君;三、化及民:将教化施及人民。殷商有仁人叫箕子,立身处世完全符合上述三个标准。

第二段,逐条用人物的行为来加以对照阐述。箕子所处的时代,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武王灭商,他带着商的祭器降周,周公灭武庚后,封微子启于宋,保存了商宗族。而箕子劝谏无效,于是佯装疯癫,结果被囚禁起来。所以《易经》卦象说:“箕子之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明臣在下,暗主在上,明臣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是“正蒙难”。箕子和比干、微子并称为“商末三仁”,但他采取的是他认为最可取的方式。

第三段,作者认为箕子在比干已死,微子已去时,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隐忍方式,是一种明智之举。如柳宗元在碑文的结尾说到箕子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之情。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结尾说到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心情。

该文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和心情概况。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其他诗经

角招 雨后凉甚,灯下读《兰当词》,漫赋

角招 雨后凉甚,灯下读《兰当词》,漫赋,清代,樊增祥,

了无暑。南来几、梅风吹霁虹雨。博山烟一缕。轻度魫窗,萦带芳树。

罗衣楚楚。添半臂、泥金刚彀。玉簟龙鳞似水,仗六曲画屏风,把新寒防护。

分付。兰缸麝炷。蔷薇盥手,重展金黁谱。画兰吴下女,转作词人,隔烟低语。

凉花泫露。问笙鹤、瑶天归否。泪烛红深几许。浑不似、绿桐阴,横琴处。

48

初八日微雨明日犹有赐意作两绝句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初八日微雨明日犹有赐意作两绝句 其二,宋代,赵蕃,

不堪积暑滞烦疴,幸甚新凉脱网罗。闻道重阳更逢闰,今年节意属秋多。

55

虞美人(代简督伯和借《战国策》)

虞美人(代简督伯和借《战国策》),宋代,王千秋,

要津去去无由据。已分平生负。拟将怀抱向谁开。万水千山聊为、借书来。
玄都昼永闲难度。欲正书中句。黄琮丹璧已磨浓。发箧烦君早送、过桥东。

35

【仙吕】翠裙腰 闺怨晓来雨

【仙吕】翠裙腰 闺怨晓来雨,元代,关汉卿,

闺怨

晓来雨过山横秀,野水涨汀洲。阑干倚遍空回首。下危楼,一天风物暮伤秋。

【六幺遍】乍凉时候,西风透。碧梧脱叶,余暑才收。香生凤口,帘垂玉钩,小院深闲清昼。清幽,听声声蝉噪柳梢头。

【寄生草】为甚忧,为甚愁?为萧郎一去经今久。玉台宝鉴生尘垢,绿窗冷落闲针锈。岂知人玉腕钏儿松,岂知人两叶眉儿皱!

【上京马】他何处,共谁人携手,小阁银瓶殢歌酒。早忘了咒,不记得,低低耨。

【后庭花煞】掩袖暗含羞,开樽越酿愁。闷把苔墙画,慵将锦字修。最风流,真真恩爱,等闲分付等闲休。

42

饮沈惊生池馆

作者:张宫(清代)

饮沈惊生池馆,清代,张宫,

嘉树俯城阴,居然爽气深。非秋常落叶,不夜有归禽。

丘壑容芝草,冰霜耐竹林。主人山水志,谁与共清音?

80

秋蝶二首 其一

作者:罗邺(唐代)

秋蝶二首 其一,唐代,罗邺,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

65

张文贞公青山庄

张文贞公青山庄,清代,全祖望,

相公投老地,魂魄恋平泉。昔我经过日,犹当克世年。

曲池原不改,高阁故依然。独有巢中燕,惊心夜未眠。

55

跋太白醉草

跋太白醉草,宋代,赵令畤,

虽自九天分派,不与万李同林。步处雷惊电绕,空馀翰墨窥寻。

11

虎丘寺

作者:高翥(宋代)

虎丘寺,宋代,高翥,

西出吴门步屟轻,浮屠唤客入山行。

石从试剑何年裂,池自通泉尽日平。

烟径远传僧磬响,云龛深锁佛灯明。

移舟更宿枫桥寺,要听疏锺半夜鸣。

7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 其四

作者:赵蕃(宋代)

立春前三日雪明日犹未已诗简子进彦博昆仲示成父四首 其四,宋代,赵蕃,

待伴先春至,差明积夜初。空庭戒无扫,冻笔屡成嘘。

溪远应回棹,窗明好读书。惠连临此际,题赋复何如。

26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宋代,张伯端,

曹溪一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洼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椎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

丁宁指引迷人路。言辞磊落义高深,

击玉敲金响千古。争奈迷人逐境留,

却将言相寻名数。真如实相本无言,

无下无高无有边。非色非空非二体,

十方尘刹一轮圆。正定何曾分语默,

取不得兮舍不得。但於诸相不留心,

即是如来真轨则。为除妄相将真对,

妄若不生真亦晦。能知真妄两俱非,

方得真心无罣碍。无罣碍兮能自在,

一悟顿消穷劫罪。不施功力证菩提,

从此永离生死海。吾师近而言语畅,

留在世间为榜样。昨宵被我唤将来,

把鼻孔穿放杖上。问他第一义如何,

却道有言皆是谤。

24

复寒

复寒,宋代,郭祥正,

三月闽南国,阴寒变惨凄。市楼添酒价,山雨勒莺啼。

田父忧春种,商人怯路泥。何当好风日,稚子浴清溪。

91

风,宋代,郭祥正,

飒飒来何处,空岩虎一声。荡摇神女态,飘忽楚王情。

有力畴能禦,无根长自生。扫除天际雾,为放日车明。

80

挽林思和校文

作者:王称(明代)

挽林思和校文,明代,王称,

冠冕长林后,诗书百粤尊。九侯传世泽,双阙表名门。

学海文风盛,黉宫教雨存。朋簪方济济,逝水竟沄沄。

寂寞馀诗社,飘零散酒樽。琴书徒尔恨,钟鼎更谁论。

夜月看归鹤,秋猿伴旅魂。园林荒竹树,风雨败兰荪。

走讣惊千里,悲歌向九原。犹疑骑列宿,箕尾不堪扪。

33

呈田副使移治平江

呈田副使移治平江,元代,张伯淳,

三年心事付西湖,门外游尘一点无。已报紫泥来北阙,暂移翠节过东吴。

城狐胆落秋霜凛,枝鹊情深夜月孤。歌罢《阳关》重回首,澹云斜照落平芜。

58

浙运寄声子任子恕

作者:韩淲(宋代)

浙运寄声子任子恕,宋代,韩淲,

浙水文场好,成才属少年。龙游看过锁,渔浦发潮船。

才地当强仕,朝廷正选贤。会逢余与赵,为报各扬鞭。

25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五十二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五十二,宋代,释师观,

云门有一曲,腊月二十五。拍拍是令,全身里许。阿呵呵,万像森罗齐作舞。

71

赓周纯甫法语归三首

作者:袁甫(宋代)

赓周纯甫法语归三首,宋代,袁甫,

秋风一夜簸清波,我自思亲奈客何。

远地少书消息好,书多愁闷转添多。

17

奉迎大驾道路赋诗

奉迎大驾道路赋诗,南北朝,傅亮,

夙棹发皇邑,有人祖我舟。饯离不以币,赠言重琳球。

知止道攸贵,怀禄义所尤。四牡倦长路,君辔可以收。

张邴结晨轨,疏董顿夕辀。东隅诚已谢,西景逝不留。

性命安可图,怀此作前修。敷衽铭笃诲,引带佩嘉谋。

迷宠非予志,厚德良未酬。抚躬愧疲朽,三省惭爵浮。

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忠诰岂假知,式微发直讴。

5

题黄鹤山樵剑阁图

题黄鹤山樵剑阁图,元代,柯九思,

天梯石栈自相钩,造物玄功笔底偷。挂起碧窗相对处,满堂风色剑关秋。

1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