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望海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任将蠡测笑江湖。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竿拂珊瑚。桑田清浅问麻姑。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97

诗文译文

站立在海边,远望那茫茫大海,那迷迷蒙蒙梦幻一般的境界,直令人不由得惊呼了。面对大海,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道理,故任那浅薄无知者去嘲笑吧。大海沐浴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又好像给月亮洗了澡。我要乘着木筏到海上去看个分明。

乘桴于海上垂钓,可曾钓得大鳌吗?其实那钓竿也只是轻拂珊瑚罢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只有麻姑知晓,要想知道这巨变,只有问麻姑了。白浪滔天,一片迷蒙中,哪得见蓬壶?

诗文注释

①蜃阙:即海市蜃楼。

②蠡测:以蠡测海。

③乘桴:乘着木筏。

④六鳖:以喻气概非凡。

⑤竿拂句: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⑥桑田句: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曾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复扬尘也。”麻姑,女仙名。

⑦蓬壶:海上仙山。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纳兰性德随康熙帝东巡,途中驻扎于山海关,塞外的阔大景象和壮丽的山海风光,引发了词人心中雄浑之感,于是词人写下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这首《浪淘沙·望海》,借用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赋予“水气浮天天接水”的苍茫大海以浪漫色调,写得雄浑壮阔,豪迈奔放。

“蜃阙半模糊”,这是词人伫立岸边,游目骋怀临远望海所见海市蜃楼的壮观美景。因蜃楼是大气层折光形成的幻景,它飘浮在海面上空,云气迷蒙,无论是楼,还是山,似隐若现,虚无缥渺,远看并不真切清晰,所以,谓之“半模糊”。第二句。写自己望海的感受。大海一片蔚蓝,涛生浪卷,横无际涯,气象万千,再兼之海面上空迷离的蜃楼幻景,构成一帧绝妙的巨幅画作。怎能不令立于海边,任凭舔岸的海浪冲刷、打湿靴子和裤角的观海人惊呼赞叹不已呢!“踏浪惊呼”之余,不由得浮想联翩,感慨不尽:“任将蠡测笑江湖”,不论是那位想用贝壳来测量海深的人,还是那位望洋兴叹的河伯,以及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宽广无垠的大海面前,竟显得不仅见识浅薄,孤陋寡闻,可笑得很,而且又是多么渺小卑微,微不足道啊!接下来,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沐日光华还浴月’’,清晨,朝霞散彩,喷薄的红日,跃出海面,刚刚洗完海水浴,就带着湿漉漉的水雾缓缓爬上天空,把金灿灿的光辉洒向大海;月亮君I临的晚上,一贯以昼夜不歇卷浪示人的大海,幻化出另一幅别样的静谧图案,素月东升,银辉四泻,海水拓印下暗蓝色的天幕上闪烁的繁星和月亮的倒影,仿佛在给月儿冲个凉水澡,海浪轻轻地摇荡着水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好像镶嵌在大海上的一枚珍珠,颇富诗情画意。具有秀心慧思的词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不想只做一个立在岸边的观海者,他愿投入大海的怀抱里:“我欲乘桴”,我真想乘上木筏,出海去做个弄潮儿,探寻大海的秘密。“我欲乘桴”,化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乘桴浮于海”。到海上去探寻什么呢?换头处“钓得六鳌么?”词人豪情激荡,也欲效法龙伯国身长三十丈、能活一万八千岁的巨人,一下钩就把负载支撑加固海上五座仙山的十五只大鳌中的六只钓上来了。可是,词人虽被大海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但头脑毕竟还是十分清醒的。古代神话中的龙伯国那位巨人不是明明已钓走了六只,难道我这个俗世凡子还能一钩下去再钓得六只大鳌吗?问句问得谐趣横生,答句答得幽默风趣:“竿拂珊瑚”,恐怕只能是钓竿拂着珊瑚吧。倒有自我解嘲的韵味。“竿拂珊瑚’’,语出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和刘克庄的《木兰花慢·渔父词》:“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着珊瑚。”二人虽同用“竿拂珊瑚”一词,但寓意迥异。杜在赞美孔巢父具有神仙风姿;而刘克庄则是戏用《列子·汤问》,寓庄于谐,言出邪气,剑瘫偏锋,挪借杜诗成句用作调笑之资。语带调侃,冷嘲热讽那位痴心妄想争做姜太公第二的海边钓叟,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钓翁之意不在鱼,想钓的分明是封建帝王这只巨鳌而已。钓叟象征着一心一意企盼奢望能被封建帝王提携见用的天下寒士。只怕这位先生坐在青苔覆盖的石矶上,一个劲儿死心眼地傻等,一旦瞌睡上来,甭说压根就钓不着巨鳌或大鱼,恐怕连手中的渔竿也拿不稳了,不小心拂扫着海里的珊瑚礁吧。钓鳌客通常用来比喻那些具有狂放胸襟,远大志向,伟岸举止的高士奇杰豪客。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谒见当朝宰相时,亦自称是“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的“钓鳌词客”。纳兰性德的“钓得六鳌么?竿拂珊瑚”,用意颇近杜诗,满腹诗情,锦心绣口,擅长骑射、文武兼备,具有雄心壮图、豪健英杰之气的词人,也像李白、孔巢文那样“诗卷长留天地间”,具有神仙般风神散朗、倜傥不羁、飘逸不群、清韵雅致的风采英姿。换头二句,写得陶然醉然,狂放疏宕。

眼望波涛汹涌的大海,词人豪兴横生,逸兴遄飞,向仙女麻姑发问:“桑田清浅问麻姑”。前一段时间曾到蓬莱山,今又重来,发现海水又清浅了许多,于是疑窦顿生,禁不住请问三见大海变桑田的麻姑女神,难道大海又要变成桑田了吗?举目遥望,只见“水气浮天天接水,哪是蓬壶?’’大海一碧万顷,水汽蒸腾,渺渺茫茫,浪拍苍穹,远接天宇,哪里有海上仙山蓬莱、方壶的踪影呢?“水气浮天天接水”一句,首尾均是“水”字,中间镶嵌“天天”叠用,音韵回环往复,悠长谐美,恰到好处地绘出大海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雄阔旷远的壮丽画卷如在眼前。

这阕《浪淘沙》,在纳兰性德词集中,当属于雄浑豪放之作。词人模海范水,紧扣一个“望”字。不仅绘出海市蜃楼若隐若现、迷离不定的朦胧美景,和红日跳海,金光四射,热烈奔放的海上日出图,以及皎月映波,银辉倾泻,清丽素雅的月海静谧画。“沐日光华还浴月”仅七个字,便把两幅色彩殊异,风格迥别的画卷并排呈挂在读者面前。既有霞飞云走般地放纵,又有禅意深藏般的宁静;于华美瑰丽的色泽里,淡出空灵与隽秀。体现出纳兰性德词豪气干云的狂放和如歌行板的娴雅。而且文笔洗炼简淡,言约意丰,文采灿然,真是一字挪易不得。而“水气浮天天接水",更是泼墨酣畅淋漓,大写意般纵笔挥洒出一帧海天相连。浪涛拂云拍天,水天难分界限,浩浩荡荡,容纳乾坤浑成一切之大气的巨幅立体画面。有撼人魂魄、荡涤胸襟、净化心灵、催人向上的力量。

站在虚怀博袤、如一部大自然奇书般的大海边,词人思绪的狂飚从海涛浪峰上挟势飞腾,巧妙地融入“以蠡测海”、“望洋兴叹”,、“龙伯钓鳌”、“竿拂珊瑚”、“沧海桑田”;等神话传说和成语典故,撷来《汉书》、《庄子》、《列子》、《论语》、《神仙传》以及前贤诗句,融汇贯通,古为今用,不见斧凿之痕,没有掉书袋之嫌。借此引领读者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隔断,透过历史的尘沙,去求索亘古存在的神话故事、成语典故以及“沧海桑田”这一自然现象等所包孕的弦外之音,进一步颔首领悟大海所袒示的美。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其他诗经

赠越僧意书记

赠越僧意书记,宋代,吴惟信,

一衲冰霜二十年,不知妙用自谁传。心能转物方为佛,诗到名家亦是仙。

喜客稍宽沽酒禁,爱闲多结住山缘。今冬约我西湖上,同看梅花坐钓船。

13

潮阳八景

潮阳八景,明代,吴仕训,

金沟沟外种麻田,辟谷仙方自可传。莫道借车游已远,长瞻紫气在南天。

37

赠道士陈清隐

作者:王褒(明代)

赠道士陈清隐,明代,王褒,

琳宫遁迹学无为,姓字休劳世上知。庐阜远公莲,社鉴湖贺老。

酒船期石床,花落因风扫。丹灶云深近水移,几度钧天闻九奏,馀音半入步虚词。

54

皇帝閤春帖子 其四

作者:胡宿(宋代)

皇帝閤春帖子 其四,宋代,胡宿,

苑中芳树条风细,天上黄衢杲日迟。仙果定生千岁实,祥烟长护万年枝。

54

效白公诗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效白公诗 其二,宋代,刘攽,

默坐念逝者,身存至头白。起行观病者,身健有馀力。

出门视劳者,身閒免事役。入乡阅贫者,身足饱衣食。

寓形天地间,幸已不失职。奈何不自休,汲汲复戚戚。

大鹏弥九区,转动恐逼窄。鹪鹩巢一枝,随意翻羽翼。

驰光无停留,驷马方过隙。君看北邙山,贵贱一真宅。

39

送高学士知越

送高学士知越,宋代,钱惟演,

粉署为郎鬓雪侵,酒酣风驶惜分襟。

云迷水馆春旗润,树绕山城暝角深。

下担挂钩传密意,渡江桃叶听遗音。

孤莺啼罢芳心歇,倦翼因君忆故林。

63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八

作者:张栻(宋代)

平时兄弟间十三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其八,宋代,张栻,

南山有佳木,柯叶正敷荣。愿图岁晚功,大用宁小成。

55

雪后游小园

作者:刘敞(宋代)

雪后游小园,宋代,刘敞,

园林过新雪,草木散芳华。物色皆疑似,春归亦有涯。

径泥生沮洳,冻乳滴楂枒。所适从吾乐,淹留见暮霞。

71

太白襄阳歌图

作者:韩淲(宋代)

太白襄阳歌图,宋代,韩淲,

谪仙非诗画非画,山简襄阳别有话。空令江左作图看,竹院留藏我悲咤。

传闻边头腥甲兵,岘首依前汉水清。只轮不返边尘扫,莫负当年力士铛。

70

送昌甫至十里分韵得四首 其二

作者:韩淲(宋代)

送昌甫至十里分韵得四首 其二,宋代,韩淲,

相送五年前,把酒常在兹。夹路梅花开,岁晏将何为。

93

吴判官野阁诗述先公甚勤次韵谢之

作者:韩淲(宋代)

吴判官野阁诗述先公甚勤次韵谢之,宋代,韩淲,

我登野阁思过庭,吻角欲语徒悲鸣。丽谯西池水木秀,当年手种年年生。

五六十春几交印,幕画英游应接轫。由来感旧谁发挥,龙光斗牛知令问。

诗来唤醒醉梦中,一日好事传江东。吴公治行天下美,隐然盖本西汉风。

大抵轩窗数间屋,雅俗升沈堪踯躅。光前绝后得名章,便觉流芳争诵读。

夕阳淡月色朦胧,想公退食书自工。黄卷之间欠伸处,催煎茶椀呼家童。

妙声直启重玄钥,惠徼先君宁苟作。其孤衰微但下拜,犹向霜天辱杯酌。

35

禁苑

作者:韩浩(宋代)

禁苑,宋代,韩浩,

星斗疏时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祇为长门赋,未识君王际会难。

55

念往 其三

作者:王炎(宋代)

念往 其三,宋代,王炎,

半生共飘泊,所至无定居。晚有一区宅,乃以丧来归。

乐少辛苦多,呜呼止于斯。临没尚了了,儆戒皆可书。

子言不可忘,我意当何如。

35

车武子聚萤读书图

车武子聚萤读书图,宋代,郑思肖,

武子耽书不暂忘,练囊终夜照凄凉。

读来读去东方白,笑杀流萤数点光。

32

玉楼春

玉楼春,元代,元好问,

楚娘最瘦腰围小,会看新声歌水调。已看天上驻行云,更向花间留晚照。

倾城不博嫣然笑,剩破千金犹恨少。少年恰是惜春时,第一莫教容易了。

20

木兰花慢 扬州寿瓜而夹士常

作者:王旭(元代)

木兰花慢 扬州寿瓜而夹士常,元代,王旭,

醉西湖寿酒,歌旧曲,已三年。喜万里湖山,归来相见,淮海楼边。春风绣衣无恙,唤竹西歌吹共留连。世事浮云千变,灵台孤月长圆。一官聊办买书钱。行橐故萧然。有梦里青山,词中白云,徽外鸣弦。悠悠紫台归路,乐因循、诗酒堕凡缘。借问蓬莱官府,何如平地神仙。

12

游云门寺

游云门寺,元代,李士瞻,

洋屿江头云门寺,夤缘石磴上青天。郑家祠堂如一日,梵王宫殿经千年。

鲸音发响啸山鬼,荔子磨丹供别筵。政恐苍生渴霖雨,漫将诗句破蛮烟。

24

借书四首 其一

借书四首 其一,明代,释函可,

云雾难遮眼,言借古人书。信手展残帙,心颜忽已愉。

人各适其适,积习宁顿除。平生无所争,所争蠹之馀。

69

复邵文敬

作者:张弼(明代)

复邵文敬,明代,张弼,

钟由笔意入东坡,似觉绵多铁未多。东海三分轻北海,永和一变到元和。

要从苍颉穷玄妙,何必黄庭博白鹅。展卷思君不成寐,满天星斗夜如何。

8

读乌符观碑刻无上宫访蒋晖诗四首 其三 雄罴岭

作者:张弼(明代)

读乌符观碑刻无上宫访蒋晖诗四首 其三 雄罴岭,明代,张弼,

雄罴岭,苍翠亘天涵倒景。盘旋一道蹑巉岩,才见升天复下井。

雄罴岭,世路低昂宜自省。

8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