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彭州山行之作

作者:高适(唐代)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

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

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

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25

诗文译文

悬崖峭壁连接着的是崆峒,簇聚的山峰上堆着翠微。

鸟声婉转值得驻马,树色悦目可以忘机。

怪石嶙峋时时侵占道路,女萝飘荡恰好拂拭襟衣。

道路漫长愁于作客,上了年纪更是思归。

幸喜能看到岩峦胜景,还叹息什么意绪相违。

山路是那么无穷无尽,谁与我一同赏玩芳菲。

诗文注释

彭州:属剑南道,故治在今四川彭县。崆峒:大山名,在四川平武西,山谷深险,与甘肃平凉的崆峒山相似,故名。攒峰:密集、簇拥的山峰。翠微:山气呈青绿色,故日翠微。

忘机:指去除得失功利之心。

轻萝:一名松萝,地衣类植物,生深山中,呈丝状,常自树梢悬垂。拂:拭,轻轻擦过。

长:指离家远。作客:客居他乡。

岩峦胜:山景美好。岩,高峻的山。峦,小而锐的山。宁:岂可,岂能。嗟:叹息。意绪违:指年老而仕宦边远地区,不合自己的意愿。

谁与:与谁。芳菲:本谓花草的芳香,后亦指称花草。

创作背景

这首五言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夏,时年五十九岁的高适自长安入蜀出任彭州刺史途中。诗人五月赴任,从长安赴彭州一路上均系大山,绵延不绝,此诗即为山行纪实之作。而唐代仕宦有重朝官轻外官的传统,因此诗人出任外官带有遭遇迁谪的意味,赴任路上的心情自然不会太好,故有“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之叹,作下此诗以抒发思乡之情。

诗文赏析

《赴彭州山行之作》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表达了对崆峒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并通过描绘山中奇石、美丽的林色以及鸟儿的歌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诗中的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描绘了崆峒山的险峻和山峰的连绵起伏,形象生动。而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表达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深受大自然的美景所打动,情不自禁停下来欣赏。

诗中的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表现了山路崎岖、石岩奇特的景象,以及山林间的蔓藤在微风中缓缓拂过衣袖,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在旅途中思念家乡的思绪,长久的路途让他感到孤独和疲惫。然而,诗人仍然愿意欣赏岩峦的胜景,宁愿放下思念,享受山水之乐。同时,诗人提到山行应未尽,希望有人能与他一起欣赏山谷中的芳菲景色,共享欢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环境的欣赏和喜悦,同时透露出对归家的向往和思念。诗篇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高适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其他诗经

题兴国寺碧落轩 其二

作者:陈渊(宋代)

题兴国寺碧落轩 其二,宋代,陈渊,

休论暮四同朝四,且说前三与后三。造物戏人无足较,老禅深处要重参。

21

病中呓语九首 其九

作者:俞樾(清代)

病中呓语九首 其九,清代,俞樾,

张弛由来道似弓,聊将数语示儿童。又有二百馀年事,都入衰翁一梦中。

41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静惨惨烟霞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静惨惨烟霞,元代,未知作者,

静惨惨烟霞岭外,响潺潺涧水桥西。光灿灿银河倒泻,高耸耸碧玉盘堆。满

山满树幽微景致,锦模糊一带屏围。更有紫藤花青竹笋蕨芽肥,兀良只见黄芦岸

白渡绿杨堤。香拂拂几株梅树傍疏篱,红灼灼数枝桃杏出柴扉。哎!云笛,云

笛,闲拈月下吹,不羡他浮名利。

一个青鸦鸦门栽五柳,一个虚飘飘海内云游。一个翠巍巍深山隐迹,一个响

潺潺渭水垂钩。都弃了金章紫绶,倒大来散诞消遥。一个未央宫钝剑锯了咽喉,

一个晋家宫分明五车休。一个乌江岸饮气自挥了头,一个大梁王彭越醢了尸首。

公侯,功名甚日休?枉了干生受。

看看的相思病成,怕见的是八扇帏屏。一扇儿双渐小卿,一扇儿君瑞莺莺。

一扇儿越娘背灯,一扇儿煮海张生。一扇儿桃源仙子遇刘晨,一扇儿崔怀宝逢着

薛琼琼。一扇儿谢天香改嫁柳耆卿,一扇儿刘盼盼昧杀八官人。哎!天公,天公,

教他对对成,偏俺合孤另。

20

圣皇篇

作者:曹植(魏晋)

圣皇篇,魏晋,曹植,

圣皇应历数。

正康帝道休。

九州咸宾服。

威德洞八幽。

三公奏诸公。

不得久淹留。

蕃位任至重。

旧章咸率由。

侍臣省文奏。

陛下体仁慈。

沉吟有爱恋。

不忍听可之。

迫有官典宪。

不得顾恩私。

诸王当就国。

玺绶何累缞。

便时舍外殿。

宫省寂无人。

主上增顾念。

皇母怀苦辛。

何以为赠赐。

倾府竭宝珍。

文钱百亿万。

采帛若烟云。

乘舆服御物。

锦罗与金银。

龙旗垂九旒。

羽盖参班轮。

诸王自计念。

无功荷厚德。

思一効筋力。

糜躯以报国。

鸿胪拥节卫。

副使随经营。

贵戚并出送。

夹道交辎軿。

车服齐整设。

韡晔耀天精。

武骑卫前后。

鼓吹箫笳声。

祖道魏东门。

泪下沾冠缨。

扳盖因内顾。

俛仰慕同生。

行行将日暮。

何时还阙庭。

车轮为徘徊。

四马踌躇鸣。

路人尚酸鼻。

何况骨肉情。

66

秋晚思梁益旧游三首 其二

作者:陆游(宋代)

秋晚思梁益旧游三首 其二,宋代,陆游,

忆昔西行万里馀,长亭夜夜梦归吴。如今历尽风波恶,飞栈连云是坦途。

12

游仙五首 其四

作者:陆游(宋代)

游仙五首 其四,宋代,陆游,

初珥金貂谒紫皇,仙班最近玉炉香。为怜未惯丛霄冷,独赐流霞九酝觞。

68

秋夜二首 其一

秋夜二首 其一,宋代,王安石,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

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71

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

答和阁老刘舍人雨中见寄,宋代,欧阳修,

花间鸟语愁泥滑,屋上鸠鸣厌雨多。坐见残春一如此,可怜吾意已蹉跎。

萧条两鬓霜后草,潋滟十分金卷荷。此物犹能慰衰老,稍晴相约屡相过。

21

杂歌谣辞。步虚引

作者:陈陶(唐代)

杂歌谣辞。步虚引,唐代,陈陶,

小隐山人十洲客,莓苔为衣双耳白。青编为我忽降书,
暮雨虹霓一千尺。赤城门闭六丁直,晓日已烧东海色。
朝天半夜闻玉鸡,星斗离离碍龙翼。

91

柳塘野鸭

作者:虞集(元代)

柳塘野鸭,元代,虞集,

江南水退秋光浅,风柳参差万丝捲。鸳鸯在梁凫在渚,荡荡扁舟去家远。

千艘转海古长策,白粲连江动秋色。断蒲折苇野水阔,烂烂明星且将弋。

翠盘擎露夜深寒,玉色亭亭落月残。太液池头黄鹄下,梦中曾见画中看。

2

湖南安抚刘龙图挽词二首 其二

作者:汪藻(宋代)

湖南安抚刘龙图挽词二首 其二,宋代,汪藻,

前年旌节驻江湄,始向清扬识紫芝。名系南陬朱鸟影,官兼东观白云司。

初惊楚俗招魂些,已见羊公堕泪碑。千古风流钟岭峤,湘人应配曲江祠。

58

送恭叔赴海门尉端叔约同过湘西酌别四首 其三

作者:赵蕃(宋代)

送恭叔赴海门尉端叔约同过湘西酌别四首 其三,宋代,赵蕃,

楚岫新经雪,湘江半露沙。萧萧断行雁,渺渺后栖鸦。

别意浑相似,诗成祇重嗟。未嫌杯酒满,直恐鬓霜加。

54

依韵谢某送行诗

作者:刘敞(宋代)

依韵谢某送行诗,宋代,刘敞,

天涯毕昴隔烟尘,风雪梁山忆侍亲。行记简书聊接淅,去怀印绶正逢春。

评依月旦情增恋,诗感兰陔意重陈。先向沙堤侯归骑,却瞻霖雨作伊晨。

74

题半隐堂

作者:刘跂(宋代)

题半隐堂,宋代,刘跂,

一堂图籍自陶冶,三径萧兰俱岁华。定非平恩许侯宅,会是仲长公理家。

端居雅不烦摒挡,佳设颇尝成咄嗟。惟我身閒数来往,徽弦一泛即生涯。

2

雨中观庐山 其一

作者:岳珂(宋代)

雨中观庐山 其一,宋代,岳珂,

雨里观山夐不同,何须九叠看屏风。紫觚坛上排苍璧,青步障边铺翠茸。

谷锦未回晴日照,衣绡聊借淡烟笼。祇今万木添红缬,更倩青霜染晓枫。

14

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 其一

次韵朱子厚九月十一日见寄三首 其一,宋代,俞德邻,

三载干戈隔胜游,江山依旧郁相缪。蛩吟砌壁莓苔古,雁落汀沙草木秋。

画角飘江犹北固,白云飞岫认东瓯。凭高望远心如醉,风岸乌巾雪满头。

24

次韵曾守怀玲珑山

次韵曾守怀玲珑山,宋代,沈与求,

泉石有膏盲,料理费和缓。

风埃客子游,梦想异相半。

端如餍羊酪,投匕念乡馔。

怀哉小玲珑,旧赏记酣宴。

玉女下云窗,轻我年未冠。

诛茅老三间,此意已悬断。

少须草堂资,两足那可绊。

谢公爱东山,自结寻幽伴。

诗筒忽相先,纸价岂容贱。

流传从使君,感此归思乱。

撷兰蹑危根,漱石俯长涧。

野性等麋鹿,百嗜宁食荐。

揽衣中夜兴,测漏疾流眄。

扃步愧驽筋,卑飞伤短翰。

正使屐齿折,未救斧柯烂。

时节脱复徂,迟莫空浩叹。

何当脂下泽,去路郁交贯。

71

次韵答徐毅斋

次韵答徐毅斋,宋代,萧立之,

文印诗灯自正宗,不忘生死访衰翁。樽前谈笑有此客,眼底轮囷亡是公。

两世交游明月共,百年人物大江东。吾生荣悴乖逢尔,昨夜春风梅信中。

11

开元天宝杂咏 长汤十六所

开元天宝杂咏 长汤十六所,宋代,萧立之,

赐浴华清总有名,长汤十六更泠泠。可怜洗□□□□,□洗胡尘一点腥。

18

探梅

作者:金涓(元代)

探梅,元代,金涓,

乘兴扶藜过石桥,地平不觉万山高。庭前一树梅花白,疑是春阴雪未消。

3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