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我们都有喜爱酒的嗜好,我就找到你的山中别墅来。
薜荔女萝伸向山上的的jì小径,荷花菱花开在水亭的周围。
太阳尤散发着的热气含着残雨,阴云传送看黄昏的雷声。
洛阳城里报暮的钟、鼓之声清晰地传来,但车马仍然拴着,迟迟没有起程。
樽中好:喜爱杯中之物。樽:古代的盛酒器具。言:句首助词,无义,凑足音节。谷口:汉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
薜: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末莲、木馒头,茎蔓生,花小,果实形似莲房。萝:女萝:地衣类植物,即松萝,常寄生松树上,丝状,蔓延下垂。晋后多以薜萝指隐士的服装。此用以赞美郑七归隐之志。芰:菱角,两角者为菱,四角者为芰。此用其意,赞赏友人。
日气:日光散发的热气。
洛阳:唐代东都。钟鼓:古代有黄昏时击鼓、撞钟以报时的风尚。此指时近傍晚。系:拴缚。迟回:迟疑,徘徊。
此诗约作于高宗上元年间(674~676),杜审言任洛阳丞时。郑七的山斋在洛阳附近。诗人与郑七既是文友,又是酒友,故于夏日造访,过山径,开水亭,在雨后丽日、云阴晚凉的清爽气氛中,文酒相乐,流连忘返。因此诗人用明朗爽快的笔调描写了这一过程。
这首诗写的是夏日经过郑七山斋的一次描写,在炎热的夏天,诗人在郑七山斋享受美酒,并描述了环境中的景色和气氛。山间的薜萝和水亭中的荷芰让诗人感到清凉宜人。诗中还描绘了残余的雨水和晚间的雷声,营造出一个阴晦而又有些凉意的夏天氛围。最后,洛阳的钟声和鼓声让诗人感到时光匆匆,车马却因种种原因耽误迟迟未归。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仙吕】醉中天 妓歪口,元代,杜遵礼,
一点樱桃挫,半壁杏腮多。每日长吁暖耳朵,正觑着傍边唾。小唱单吹海螺,
侧跷儿把戏做,口儿恰迎着。佳人脸上黑痣
好似杨妃在,逃脱马嵬灾。曾向宫中捧砚台,堪伴诗书客,叵耐无情的李白,
醉拈斑管,洒松烟点破桃腮。
客至当饮酒二首 其一,宋代,王安石,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
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穷通适异趣,谈笑不相愉。
岂复求古人,浩荡与之俱。客至当饮酒,日月无根株。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宋代,韩琦,
广陵芍药真奇差,名与洛花相上天。洛花年来品格卑,所在随人趁高价。
接头著处骋新妍,轻去本根无顾藉。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
广陵之花性绝高,得地不移归造化。大豪人力或强迁,费尽雍培无艳冶。
东君固是花之主,千苞万萼从荣谢。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遂令天下走香名,髣髴丹青竞誇诧。以此扬花较洛花,自合扬花推定霸。
其间绝色可粗陈,天工著意诚堪讶。仙家冠子镂红云,金线妆治无匹亚。
旋心体弱不胜枝,宝髻攲斜犹堕马。冰雪肌肤一缬斑,新试守宫明似赭。
双头两两最多情,象物更呈鞍面窊。楼子亭亭欠姿媚,特有怪状堪图写。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前贤大欲巧赋咏,片言未出心先怕。
天上人间少其比,不似馀芳资假借。我来淮海涉三春,三访龙兴旧僧舍。
问得龙兴好事僧,每岁看承不敢暇。后园栽植虽甚蕃,及见花成由取舍。
出群标致必惊人,方徙矮坛临大厦。客来只见轩槛前,国艳天姿相照射。
因知灵种本自然,须凭精识能陶冶。君子果有育材心,请视维扬种花者。
阮希圣新轩即席兼呈同会君仪温老三首 其三,宋代,郭祥正,
谁怜龃龉老明时,把酒寻春已恨迟。舟漾绿波飞舴艋,烟笼青瓦湿琉璃。
狂嗟李白驱鲸海,醉笑陶潜倚菊篱。争似隔林闻一曲,与君重赋杜秋诗。
永遇乐 其二,宋代,刘辰翁,
灯舫华星,崖山碇口,官军围处。璧月辉圆,银花焰短,春事遽如许。
麟洲清浅,鳌山流播,愁似汨罗夜雨。还知道,良辰美景,当时邺下仙侣。
而今无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庙看灯,团街转鼓,总似添恻楚。
传柑袖冷,吹藜漏尽,又见岁来岁去。空犹记,弓弯一句,似虞兮语。
蔡忠惠,宋代,岳珂,
凌云成而楷遂绝,太极建而书仍存。艺不足以名世,士亦贵于自珍。
彼其之子以贱待其身,而又安能以重望夫人。伟四谏之直声,并翰墨而流芬。
方其作元舅之碑以伸天子之孝,拒佞倖之请而杜亵取之门。
则片言只字之落人间者,世固待之以褚颜之节,而岂复侪之于芝繇之伦。
后二百年珂得而藏其真,是盖不特宝其书而楷模其纵笔之妙思,又将因其字而彷佛其绝世之清尘也。
吴推官同昌甫诸人饮涧上,宋代,韩淲,
世味嚼蜡尔,临风强吟哦。故人今谁来,门前车马多。
招邀忽聚集,款曲成婆娑。齿发我已老,岁月如掷梭。
有酒不为饮,奈此好事何。分题咏清趣,但恐俗所呵。
吴侯金闺彦,公馀乃相过。欢笑酬座人,时春复清和。
濯我涧上泉,因之而啸歌。
次韵题沈传曜瘦节堂,宋代,沈与求,
平生一字不疗饥,谁云糠覈能瓠肥。
牙签玉筹五鼎食,是中有趣非钱痴。
万事颠倒绝可嗤,此腹却受将军讥。
吾宗酷似骑曹掾,俗物纷纭那复看。
眼中但有潇洒侯,高节亭亭真老伴。
山泽形容坐一癯,相要检校还丹书。
食薇饮水笑多事,知君此计诚非疏。
依韵和查应辰朝散雪二首 其二,宋代,陆佃,
抱瓮何人似汉阴,一番膏润及根深。稍苏南亩耕耘力,甫逼东君造化心。
堪画不应须到晚,可收除是趁如今。宝陀若更施馀力,岂独坊名揭望霖。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