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作者:贯休(唐代)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00

诗文译文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诗文注释

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鸂鶒: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桑柘:桑木与柘木。深:茂盛。

蚕:农家养蚕女。渌:水清而深的样子。

创作背景

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诗文赏析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其他诗经

画扇面 其一

画扇面 其一,元代,凌云翰,

阿母蟠桃花又红,七香车下五云中。群仙奏罢霓裳曲,春满瑶台第一宫。

73

崇祯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题壁 其一

崇祯四年秋月重葺三洲岩题壁 其一,明代,李逢升,

磴道巉岩叠几重,振身且上至人峰。浑无尺地千盘险,别有蓬莱一洞通。

平草荒塘今李白,茂林丰草□桃红。愿天社稷万年秀,乐□云窝百世隆。

25

□□ 其一

作者:李邕(唐代)

□□ 其一,唐代,李邕,

明时奉遣别黄州,行至汉阳南渡头。春风不解传乡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86

谢斗南禅师惠竹杖

作者:杨彝(唐代)

谢斗南禅师惠竹杖,唐代,杨彝,

扶桑禅子下蓬莱,携得仙人竹杖来。瘦节只疑同鹤骨,虚心犹恐是龙胎。

衰年正赖扶持力,异日须知变化材。不怕石头溪路滑,月明随意步苍苔。

56

占晴三首 其三

作者:刘敞(宋代)

占晴三首 其三,宋代,刘敞,

巫峡空多雨,江南自有春。瘴排寒色早,晴发岁华新。

地暖仍馀湿,风和欲起尘。旧伤千里目,巳复觉愁人。

80

南溪道中

作者:朱松(宋代)

南溪道中,宋代,朱松,

千峰踏遍一筇随,草软沙平步却宜。细径忽攀飞鸟外,故知腰脚未应衰。

36

探梅天气极思山中之时也

作者:韩淲(宋代)

探梅天气极思山中之时也,宋代,韩淲,

霜馀晴后探梅天,村岸山蹊接野田。时见樵夫能指点,旋寻僧子或留连。

所携酒榼无多尔,其就诗篇亦偶然。一两枝横三四蕊,最风情处带轻烟。

46

句 其四

作者:陈郁(宋代)

句 其四,宋代,陈郁,

与子才分手,何人更赏心。

56

金山修砖岸

金山修砖岸,宋代,释普度,

长江万里涌金鳌,屹立中流气势豪。

直下放教根脚稳,任教八面起风涛。

71

闲居

闲居,宋代,黄希旦,

草堂啸傲动经年,已把生涯付自然。谩费工夫披古籍,懒通名字谒时贤。

炉中闲养阴阳火,身外谁求子母钱。寄语王褒如著论,不同呼吸学神仙。

35

江城子 寄德新丈

江城子 寄德新丈,元代,元好问,

春风花柳日相催。淅江梅。腊前开。开遍山桃,恰到野酴*。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半山亭下钓鱼台。拂层崖。坐苍苔。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

62

泽民分灵祠乐歌

泽民分灵祠乐歌,元代,揭祐民,

山为钩曲藏神宫,拂天云旗扬灵风。云何巫阳招之东,乘彼赤罴驾文熊。

飘然遨游顾环雍,帝裔队仗王仪容。手挟垂矢并和弓,下庭考鼓兼鸣钟。

铜槃白雉血在中,淋漓酒肴荐和雍。引接我士俱登庸,上天翩翩策飞龙。

酹神一心谢惠蒙,祈与万世昌文宗。

52

万顷云亭

万顷云亭,元代,盛景年,

浮云海上来,西横太湖过。散彩涵秋汀,垂阴入虚坐。

日照天影移,风吹浪纹破。开窗绿树间,何人读书卧。

75

再访南岩僧家二首 其一

再访南岩僧家二首 其一,明代,湛若水,

岩里僧禅二十家,岩前春夏万株花。岩花落尽僧无□,不道鸦归日又斜。

78

送闵仪制旦考满入京

送闵仪制旦考满入京,明代,湛若水,

昔在春官年,礼义尚相先。堂属如一体,斯道共钻研。

闵子于此时,执侍以周旋。自谗之昌矣,志士若委靡。

日月递昃盈,天地互泰否。闵子于此时,自反能不惴。

手持天官最,送子朝天去。感慨难重言,言亦不尽意。

意马防风奔,子其慎御御。

64

信果吟

信果吟,明代,湛若水,

信果取必者,䀝睨轻大人。言行尚未必,何以合鬼神。

67

闻同志诸贤有欲赴观北戒坛者讶之作韵语

闻同志诸贤有欲赴观北戒坛者讶之作韵语,明代,湛若水,

重耳无我之所有,我有重耳之所无。吾道自足何旁求,逼北赴戒是吾忧,公欲渡湖毋渡湖。

80

春日游金陵牛首山寺漫拟龙门应制之作

春日游金陵牛首山寺漫拟龙门应制之作,明代,张元凯,

万柳暗驰道,飞花度宫阙。匹马碧城隈,晓向长干发。

长干髣髴汉长杨,玉露金茎满路香。仙人高观分鳷鹊,帝子灵台集凤凰。

别有双峰霄汉外,空翠飞来扑衣带。鸟道孤悬出梵林,松涛十里藏天籁。

层岩嘉树郁菁葱,叠嶂流霞一万重。琳宫嵌入云中壁,绣阁徊翔木末峰。

丹青丘壑图难尽,绮错山川望不穷。瑞气祥光蔼畿甸,周京汉苑氤氲见。

鸣凤楼台散若星,凿龙池水澄如练。鹫岭朱幡俯太清,雁堂绀宇千花盈。

明月玲珑菡萏塔,青山窈窕芙蓉城。明月青山恒若此,金仙绣佛同终始。

龙藏岧峣七宝台,麒麟鹦鹉献花来。纤埃除埽空门净,日月照耀中天开。

霓旌披拂云旗展,万乘辉煌曾驻辇。金陵定鼎卜千年,虎踞龙蟠此后先。

五岳区中谁王气,三山海底孰神仙。秖遏北平戎似雨,故遗白下草如烟。

明时未效卷阿颂,在野聊成揽胜篇。

12

小儿鸣琴

小儿鸣琴,明代,吴与弼,

竹树交加转午阴,衣冠秩秩夜沉沉。雪泥鸿爪他年梦,记得从容抱此琴。

73

谭御史巡隆庆 其一

谭御史巡隆庆 其一,明代,罗洪先,

绣斧向边城,萧萧骢马鸣。黄花经绝塞,独石树前旌。

乘月旄头暗,惊霜鹑尾轻。何忧李广辈,塞外不横行。

6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