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

作者:陆机(魏晋)

玉衡固已骖,羲和若飞凌。

四运循环转,寒暑自相承。

冉冉年时暮,迢迢天路征。

招摇东北指,大火西南升。

悲风无绝响,玄云互相仍。

丰水凭川结,零露弥天凝。

年命特相逝,庆云鲜克乘。

履信多愆期,思顺焉足凭。

慷慨临川响,非此孰为兴。

哀吟梁甫颠,慷慨独抚膺。

37

诗文译文

时节在变换,北斗星的斗柄改变了其所指的方向,太阳也好像飞到了高空。

四季在循环运转,寒暑相互接替。

现在的年时和日暮,就是天象运行的明证。

刚才招摇星还指向东北,时值二月,转瞬大火星就从西南升起。

到了秋季,时节的变换真是很迅速。悲风一直在吹,没有停歇的时候,乌云一直在接连不断地飘飞。

到了冬季水面都结冰了,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露水都凝结了。

人生的岁月只管逝去,祥瑞的云彩很少被人乘坐使人得以升仙。

想按正道而行,实行忠信哪能靠得住呢?

孔子在水边的叹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不就是感慨人生短促而发的吗?

在梁甫山顶上想到这些,我不禁也悲愤地抚膺叹息。

诗文注释

玉衡:北斗七星的第五星。这里代指斗柄,北斗的柄随着时节的变换而改变方向。骖:驾三匹马。羲和:日神,这里指太阳。凌:升高。

四运:指四季。承:接替。

冉冉:逐渐。天路:天象的运行。

招摇:即北斗第七星。招摇指向东北,时节是农历二月。大火西南升:大火星从西南方升起。这里是指世界变换迅速。仍:接连不断。庆云:一种吉祥的云气。履信:实行忠信的道理。思顺焉足凭:指按正道而行却又哪能靠得住。临川响:指孔子在水边的叹息。

诗文简析

梁甫是个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甫山者,遂赋予《梁甫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这首诗中陆机是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促,虽然行为正直,仍然不免有种种忧患。

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其他诗经

寿春归兴和陈督府

作者:黄衷(明代)

寿春归兴和陈督府,明代,黄衷,

光国宁嫌匹士稀,猎时熊虎入占非。青麟绣蟒四朝遇,风鬓霜髭八座归。

河上莺花浑御气,眼前云鸟旧兵机。潞公异数都门在,肯放闲情到翠微。

86

题峡江望夫石

题峡江望夫石,近现代,李冰若,

相思化石石毛斑,望断苍梧客不还。自古男儿多薄倖,世间只有望夫山。

51

暮春怀本厚西峰读书

作者:谢复(明代)

暮春怀本厚西峰读书,明代,谢复,

雨水连三月,春光又一年。莺花犹怯冷,云树迥遮天。

幢影浮灯外,钟声落枕边。怜君读书处,寂寞似枯禅。

53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八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八,近现代,刘雄,

雨声风色满罘罳,惨淡离愁断续疑。长簟竟床心冰处,短衣欹枕夜阑时。

经年情结凭谁解?刻骨馀酲只自知。望极天涯同下泪,仍留无补绮怀诗。

36

七夕钝轩集同人祭苍翁于隐学山房 其二

七夕钝轩集同人祭苍翁于隐学山房 其二,清代,全祖望,

为叹五君子,天中毕命时。共姜宣母教,枢使有孙枝。

姻娅清门重,宾寮合食宜。多情仗群从,聊以慰陵夷。

25

上三山矶

作者:刘攽(宋代)

上三山矶,宋代,刘攽,

江湍趋绝壁,山木映云涛。野路青冥近,孤舟应接劳。

鱼龙防碎首,鸟兽几亡曹。生事垂堂戒,愁心欲二毛。

44

雨后二绝句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雨后二绝句 其一,宋代,赵蕃,

疾风吹雨过前溪,留得馀凉在竹扉。为我拂床仍置席,今朝梦稳故山归。

66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二

作者:赵蕃(宋代)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其二,宋代,赵蕃,

醉眠攲侧似乘舠,飒飒溪风吹鬓毛。颇念乘流觅归路,兀然惊起遇滩高。

62

芍药二首 其一

作者:朱松(宋代)

芍药二首 其一,宋代,朱松,

红颜素脸出春残,袅袅传传态自完。闻道扬州冠天下,何年跨鹤往吟看。

53

题竹轩 其一

题竹轩 其一,宋代,张九成,

老僧真好事,种竹绕禅房。月出窗扉静,风来巾屦凉。

清香泛兰芷,幽韵咽笙簧。何日林间去,归欤兴未忘。

97

望九华山寄夏公酉

望九华山寄夏公酉,宋代,郭祥正,

扁舟溯南江,群山渐秀发。遥瞻九华峰,点点出天末。

迤逦见雄奇,平地犀尖拔。夕阳凝紫烟,仙簪聚鸦发。

又疑碧莲花,倒插黄金阙。想像终未工,灵襟谩超越。

矧彼山中人,了与尘事绝。采秀既忘年,道授飞仙说。

世间名任高,物外缘皆灭。百忧眷薄禄,我辈志已屑。

趋荣羞捷途,就卑老刚节。雅知名山乐,勇往胡未决。

此兴待君论,青衫可偕裂。

6

步虚词二首 其一

作者:赵佶(宋代)

步虚词二首 其一,宋代,赵佶,

一气化之元,邈在两仪先。宝埒驰金马,真香喷玉莲。

飞空按龙辔,梵响导芝軿。绵永长春劫,翱翔无色天。

初真难晓谕,以此戒中仙。

68

春帖子

春帖子,宋代,蒋之奇,

昧旦求衣向晓鸡,蓬莱仗下日将西。花添漏鼓三声远,柳映春旗一色齐。

95

閒居即事

閒居即事,宋代,俞德邻,

尘外江村野老家,穷年兀兀笑盘蜗。素琴横膝一尊酒,纱帽笼头七椀茶。

编竹作桥看蚁渡,种花成坞听蜂衙。閒中自有经纶事,寄语时人莫笑哗。

47

次韵次律兄除夜述怀 其二

次韵次律兄除夜述怀 其二,宋代,沈与求,

饯岁邻翁席屡移,拍歌犹听夜深归。尊浮冻蚁霜逾重,林噪寒鸦日未晞。

剩叹飞腾怜杜老,过为孤愤陋韩非。干戈满眼伤时节,遣戍长闻赋采薇。

8

奉寄子高卢兄五十韵

作者:苏泂(宋代)

奉寄子高卢兄五十韵,宋代,苏泂,

君才如骕骦,道里未可量。读书串脉络,如海东赴洋。

五年隔异县,信若参与商。昨者戒车马,故意改未尝。

我家小于斗,下榻出仓黄。绳枢三椽共,君视犹雕梁。

贫又少甘脆,而君甘秕糠。晨兴乌鹊先,夕憩星宿张。

上言体金玉,时节登虞唐。下言复家世,努力事文章。

琐细及儿女,骨肉谊莫当。君来历州府,所在诸侯良。

肝胆皆善子,子去锥脱囊。问胡独善我,风雨度钱唐。

我时熟君指,又不罗酒浆。何况动邻里,磨刀向猪羊。

青灯两夫影,陈义劝交相。谓言经时留,十日又理装。

但携本经册,沃州山水乡。子宁舍我去,我意未子忘。

相逢一岁短,相别一日长。何缘子吾所,不然我君傍。

君虽老马姿,今乃骥服箱。刷燕日千里,阔步徐康庄。

江水有时西,东下斯滥觞。奫■至澎湃,穿溜极怀襄。

死生渠有命,贫贱士之常。孔融委曹操,汲黯卑张汤。

人生出处分,荣谢均阴阳。念我懒拙病,久已在膏肓。

此方困忧患,惩艾百战创。安时而处顺,天道不可详。

鲁连蹈东海,屈原赋沅湘。此志竟未遂,眼看都茫茫。

君怀万金产,待价空四方。古闻韫椟贵,世有刖足伤。

蓝田种洵美,死鼠名须防。鲁方秉周礼,汉亦绝楚粮。

易求哥舒翰,难觅张子房。英雄出儒素,金印垂襕裳。

吾祖元祐末,奉使詟戎羌。子孙失遗武,史册无晶光。

君家著胆略,并驱从两狼。弯弓射敌首,灭敌使走藏。

此事属乃翁,翁今膂力强。问翁来何时,九月天雨霜。

此时君适我,促膝话绳床。作诗致近讯,愿子益自将。

君看绕指柔,会作百鍊刚。岂云建厦缺,期子柱明堂。

9

和鲍辇七夕四绝 其二

和鲍辇七夕四绝 其二,宋代,李昭玘,

奕奕流云度太虚,盛陈瓜果望天衢。尝闻刻楮三年久,一夕穿针乞得无。

59

双投酒

双投酒,宋代,周麟之,

君不见白玉壶中琼液白,避暑一杯冰雪敌。只今名冠万钱厨,此法妙绝天下无。

又不见九重春色蔷薇露,君王自酌觞金母。味涵椒桂光耀泉,御方弗许人间传。

向来我作金门客,不假酿花并渍核。日日公堂给上尊,时时帝所分馀沥。

一朝释佩投江村,却访田家老瓦盆。道院丹泉灰脚重,官炉玉友糟头浑。

有酒如此宁不饮,但赋独醒招楚魂。锦溪昨夜秋风入,梧叶雨残溪水急。

呼奴为我挽飞流,涤瓮燎薪炊玉粒。奴言新酿良未宜,此间寒燠来无时。

双投旧法酒经载,今焉可试君无疑。初观白醑寒浆溜,再加曲米成重酎。

色如竹叶照人明,香似兰英和露透。妻孥一笑盏斝空,所恨无多才数斗。

嗟予性与礼法疏,况此扫轨甘穷居。肯学鸱夷随后车,不烦骑驴骥子扶。

焉用拊缶歌乌乌,一觞一咏聊自娱。

48

杂兴十首 其十

作者:程俱(宋代)

杂兴十首 其十,宋代,程俱,

少小思振奇,颇恨身不成。身长益多累,信与忧俱生。

回思二纪间,浪使倏忽争。谁能补黥劓,反我孩与婴。

53

论诗三十首(选五)

论诗三十首(选五),元代,元好问,

其七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其八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其十一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其十二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其二十九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4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