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曲二首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97

诗文译文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

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

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诗文注释

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旌旗:旗帜,这里借指军士。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鸣筝:弹奏筝曲。飞尘:飞扬的尘土。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红妆漫绾: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诗文简析

《青楼曲二首》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其他诗经

宋驸马王诜江山胜览图

宋驸马王诜江山胜览图,明代,顾应祥,

王郎妙手绝代无,生绡写出江山图。飘扬天趣入三昧,点染意象争锱铢。

远山模糊近山碧,澄江一带横秋色。老树参差曲岸妨,回波摇荡崩堤仄。

人家临水尽开门,俨如鸡犬声相喧。万杉路隔烟霞洞,独木桥通杨柳村。

忽然突起作险状,两厓怪石森屏障。峰回麓转势复平,贾舶渔舟互来往。

楼台隐隐云中起,叠嶂层峦青未巳。风帆渺渺天际来,咫尺浑同千万里。

85

为顾彦先作诗

作者:陆机(魏晋)

为顾彦先作诗,魏晋,陆机,

肃肃素秋节。湛湛浓露凝。

太阳夙夜降。少阴忽已升。

95

【中吕】迎仙客

作者:曾瑞(元代)

【中吕】迎仙客,元代,曾瑞,

风情

施计策,硬栽排,把明皇没扌刷地揣过来。假承塌,休□□坐,借债我做着傍牌。可敢别烧上风流怪。成密宠,正情浓,休听外人冷句儿哝。劣冤家,小业种,情我做着屏风。可休别凿透桃源洞。我共你,莫相离,肉铁索更粘如胶共漆。系着眉毛,结着鬀髻,硬顶着头皮,熬一个心选退。

42

适吴诗

作者:梁鸿(两汉)

适吴诗,两汉,梁鸿,

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忘菲菲兮升降。

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

固靡惭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聊逍遥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

傥云睹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

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惟季春兮华阜,麦含英兮方秀。

哀茂时兮逾迈,悯芳香兮日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

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

97

淋池歌

淋池歌,两汉,刘弗陵,

秋素景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荷。凉风凄凄扬棹歌。

云光开曙月低河。万岁为乐岂云多。

93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宋代,王安石,

周颙宅作阿兰若,娄约身归窣堵坡。今日隐侯孙亦老,偶寻陈迹到烟萝。

36

中宫诗二首 其一

中宫诗二首 其一,魏晋,成公绥,

殷汤令妃,有莘之女。仁教内修,度义以处。清谧后宫,九嫔有序。

尹为媵臣,遂作元辅。

96

甘竹滩鲥鱼歌示梁新谢天申黄文

甘竹滩鲥鱼歌示梁新谢天申黄文,清代,全祖望,

我闻甘竹滩,在昔本盗巢。三忠窃因之,思以延小朝。

其时赪尾愁,探丸惊周遭。清流无恬鳞,时物避腥涛。

太平踰百年,沧波亦逍遥。何况彼萑苻,有不化乐郊。

牧人梦繁殖,笙诗奏丰饶。相望海目山,比屋皆渔舠。

下滩与上滩,肥瘠各分曹。谁言风物异,颇不下金焦。

罛师乘急艇,来逐九江潮。为我细指语,其口中樱桃。

粉颊斯已劣,铁颊不待嘲。其要在护鳞,比之珍青瑶。

三眠杨柳枝,穿以入吾庖。烹之宜苦笋,下之宜新醪。

脍之尤绝佳,蝉翼轻云飘。乃知四腮鲈,未若兹堪豪。

老夫久病惫,染指破寂寥。以侑益智粽,爱其多芳膏。

诸生正格物,登堂纷诹咨。是鱼名氏多,五雅未尽釐。

在古本曰鯦,周公曾记之。在今或曰鰽,集韵足补遗。

唯鰽至以春,而鲥与夏期。一物分二候,变化成差池。

别字曰当冱,郭公笺可稽。又或但曰鲥,偏旁亦依希。

鄞人呼曰箭,方言更诡奇。在粤曰三鯠,其通为三鯬。

是亦见旧经,埤苍误为魾。自此更逆流,不越铜鼓西。

老夫一笑粲,洽闻良足资。惟是审名物,奚事细碎为。

由来磊落人,屑屑非所宜。溯侬年少时,虫鱼亦纷披。

近欲比罗硕,远将跨陆玑。年来百不能,冥心已嫌迟。

但当食蛤蜊,馀事安所知。遥望甘竹滩,罨网挂晴霓。

41

城东观杏花

作者:虞集(元代)

城东观杏花,元代,虞集,

明日城东看杏花,丁宁儿子早将车。

路从丹凤楼前过,酒向金鱼馆里赊。

绿水满沟生杜若,暖云将雨少尘沙。

绝胜羊傅襄阳道,归骑西风拥鼓笳。

57

题钓雪图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题钓雪图 其一,宋代,赵蕃,

空濛天外林,璀璨岸头石。何许放舟回,寂然方自得。

20

将入京得淮南王工部书及遣寿州官船以来五言寄之

作者:刘敞(宋代)

将入京得淮南王工部书及遣寿州官船以来五言寄之,宋代,刘敞,

生理厌漂荡,三年若栖苴。春深感松柏,流涕望京华。

谁言数舍近,局滞成天涯。鬓色新二毛,怅然空复嗟。

明侯平生意,虽远不云遐。叩君金玉音,眷我需于沙。

旭日明清川,扁舟问贫家。虽非方外游,此亦海上槎。

尽日庇短篷,不惭负舍蜗。愧君济川才,引领隔云霞。

何由一乘兴,世累纷如麻。

25

次韵君仪风物可爱之什

次韵君仪风物可爱之什,宋代,郭祥正,

二月风光着意看,莫思旅食久艰难。林间莺喜绵蛮语,水畔花愁料峭寒。

游子牵衣拦道饮,美人携瑟上楼弹。少陵野老谁能继,君有新诗合筑坛。

25

送程给事知越州

送程给事知越州,宋代,陈康民,

五羊城郭一朝新,归作黄扉侍从臣。暂向天边辞禁闼,更于江外福吾民。

锦衣上冢乡山晓,熊轼颁条驿路春。不待期年应报政,即看朝觐对严宸。

57

北园酌酒观鹤

作者:李壁(宋代)

北园酌酒观鹤,宋代,李壁,

仰看翔翮俯游鳞,物意落落各自春。

遥想沧浪五君子,长身玉立伴闲人。

47

赵将示及吴推官诗

作者:韩淲(宋代)

赵将示及吴推官诗,宋代,韩淲,

玉溪莲幕哦诗声,声和水南松竹清。眼中孰不有言句,句到极则何能听。

衡茅吹寒日惆怅,倚楼公子犹相访。袖里新篇乃若人,春风翡翠兰苕上。

60

次韵周次公

作者:韩淲(宋代)

次韵周次公,宋代,韩淲,

老怀风雪往来时,山与溪皆合赋诗。又是梅花苦无绪,喜闻七字满篇奇。

83

舟中闻元用遂魁天下士论归之辄成五十六字呈宏父车马至中都当举似也

舟中闻元用遂魁天下士论归之辄成五十六字呈宏父车马至中都当举似也,宋代,沈与求,

翰林发策冠诸儒,再世重归汗血驹。醉后挥毫凌月窟,梦中插翼上天衢。

半生怀抱吞馀子,一日声名振八区。归去玉堂清夜直,也应怜我老江湖。

13

寄上范蜀公二首 其一

作者:冯山(宋代)

寄上范蜀公二首 其一,宋代,冯山,

去就人兼众美难,侍郎高望肃衣冠。每寻当世群公议,更在清流绝等看。

楚屈辞多谁谤国,汉疏名重只休官。求仁已得无馀憾,自向冥冥著羽翰。

57

和张直可投诗十首 其五

作者:王洋(宋代)

和张直可投诗十首 其五,宋代,王洋,

牛衣泣卧伤君子,华衮高名亦丈夫。但使如云双翼在,它年九万是鹏图。

93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 诸葛莱

作者:程俱(宋代)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 诸葛莱,宋代,程俱,

三雄未辨谁朱紫,祇有群狙聊作使。卧龙偃蹇正躬耕,一饱但知藜藿美。

平生习气故难尽,品藻芜菁传锦里。投醪饮河真有味,置薤留根何足比。

要知茹草可终身,肯作染羹摇食指。公今啸诺坐堂上,方丈盈前宁少此。

戏持微草调诸伧,笔势滔滔下南纪。云亭漫吏食不足,几欲送穷烦郁垒。

拔毛蒸瓠当家鹜,漱石枕流徒厉齿。因公始识武侯鲭,盖地何当似芣苢。

2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