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北园泛池舟中作

作者:韩维(宋代)

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

鸟啼青竹影,人对绿波间。

野色平当坐,春愁巧作颜。

已知湖榭近,飞絮落班班。

61

诗文译文

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

鸟啼青竹影,人对绿波间。

野色平当坐,春愁巧作颜。

已知湖榭近,飞絮落班班。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泛舟于北园池塘中的景象。诗人在船中穿行,路线迂回,穿过高大的树林,船篷渐渐靠近湾曲处。在这个环境中,鸟儿啼声回荡在青竹影中,人与绿波相对。诗人坐在平静的水面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春天的忧愁在他脸上展露。他已经知道湖边的亭榭近在眼前,飘落的絮状物像班班白色花瓣一样纷纷扬扬。

诗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泛舟于北园池塘中的景象。诗人在船中穿行,路线迂回,穿过高大的树林,船篷渐渐靠近湾曲处。在这个环境中,鸟儿啼声回荡在青竹影中,人与绿波相对。诗人坐在平静的水面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美景,春天的忧愁在他脸上展露。他已经知道湖边的亭榭近在眼前,飘落的絮状物像班班白色花瓣一样纷纷扬扬。

这首诗以清明时节的北园泛舟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季节变迁的敏感。诗中的高林、近湾、青竹、绿波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给人以真实感受。同时,诗人通过鸟儿啼声和绿波中的人物对峙,突出了自然界和人类存在的和谐共生。诗人坐在船上,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春天的忧愁却在他的脸上流露出来,这种情感的转化增添了诗词的情趣和内涵。最后两句诗描述了湖边的亭榭和飘落的絮状物,为诗词画上了一个完整的结尾,给人以回味和遐思。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情感的表达。韩维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墨,创作了这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诗词作品。通过诗词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人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其他诗经

闺思

作者:施枢(宋代)

闺思,宋代,施枢,

帘底临鸾惜岁华,鬓云慵掠宝钗斜。

落梅香断无消息,一树春风属杏花。

21

雨后秋山晚眺

雨后秋山晚眺,清代,杨履泰,

晚色树摇秋,江城雨乍收。断虹悬海峤,落日下汀州。

荻响沈沙雁,烟横失浪鸥。扁舟垂钓者,新月挂轮钩。

55

一斛珠(桃园赏雪)

作者:王质(唐代)

一斛珠(桃园赏雪),唐代,王质,

寒江凝碧。是谁翦作梨花出。花心犹带江痕湿。轻注香腮,却是桃花色。
飞来飞去何曾密。疏疏全似新相识。横吹小弄梅花笛。看你飘零,不似江南客。

18

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

上虞乡亭观涛津渚学潘安仁河阳县诗,南北朝,刘孝绰,

昔余筮宾始,衣冠仕洛阳。无赀徒有任,一命忝为郎。

再践神仙侧,三入崇贤旁。东朝礼髦俊,虚薄厕才良。

游谈侍名理,搦管创文章。引籍陪下膳,横经参上痒。

谁谓服事浅,契阔变炎凉。一朝谬为吏,结绶去承光。

烹鲜徒可习,治民终未长。化鸡仰季智,驯雉推仲康。

此城邻夏穴,橚矗茂筠篁。孝碑黄绢语,神涛白鹭翔。

遨游佳可望,释事上川梁。秋江冻雨绝,反景照移塘。

纤罗殊未动,骇水忽如汤。乍出连山合,时如高盖张。

漂沙黄沫聚,礐石素波扬。榜人不敢唱,舟子讵能航。

离家复临水,眷然思故乡。中来不可绝,奕奕苦人肠。

溯洄若无阻,谢病反清漳。

20

甬上耆旧诸公诗集摭拾略具独王丈麟友以流寓江都求之未得因以长句奉托嶰谷诸君

甬上耆旧诸公诗集摭拾略具独王丈麟友以流寓江都求之未得因以长句奉托嶰谷诸君,清代,全祖望,

四明潇洒王公子,野死雷塘亦可怜。宗国神伤苗稷句,门生肠断蓼莪篇。

残山剩水真无赖,破帽青衫孰与传。安得清江杜清碧,为予蓦地发遗编。

27

武侯

作者:王令(宋代)

武侯,宋代,王令,

三顾虽然志意深,出非由道此何心。

平时胸腹能多少,且与群儿梁父吟。

55

钱大夫赴并州

作者:杨亿(宋代)

钱大夫赴并州,宋代,杨亿,

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

六月出师平玁狁,九天选将下文昌。

车鱼辟士应难得,诗礼临戎亦未妨。

缓急羽书须自草,平安烽火镇相望。

柳营禀畏将军令,毳幕怀来塞下羗。

清啸肯饶刘越石,长缨终係左贤王。

关山万里边尘静,亭馆三冬朔雪狂。

笛怨梅花新度曲。樽倾竹叶浅飞觞。

禦寒应觉重裘暖,料敌悬忧两髩苍。

祇待今年破虏后,徵归论道坐岩廊。

48

鹤林

鹤林,宋代,赵文昌,

江声撼群山,万马东南驰。盘盘铁瓮城,鼓角缠秋悲。

维天有设险,实为奸雄资。阿奴何许来,王业自此基。

金陵气已基,虎口馀义熙。潜机寿阳发,凛凛天象垂。

划然九州鼎,竟属卖履儿。中原自汉蹶,神器良屡移。

黄屋如传舍,与夺谁汝疵。顺守尚有策,嗜杀徒自隳。

山阳作虞宾,豚犬犹能知。零陵一累囚,互亡何足疑。

凶德一至再,鬼责其何辞。殄歼肘腋来,泉壤悔莫追。

惜哉勤王功,一臭万古遗。我登黄鹤山,指顾生嗟咨。

茫茫六合内,俯仰几盛衰。尧年与桀日,究竟孰纲维。

东去云悠悠,西来风飔飔。把酒呼山灵,听我鹤林诗。

29

吴履斋以脚蹈日影索偈

吴履斋以脚蹈日影索偈,宋代,释慧开,

圆陀陀,光烁烁。明眼人,蹈不著。蹈得著,更买草鞋去行脚。

67

渡江达磨赞

渡江达磨赞,宋代,释普宁,

道个不识,自生荆棘。

悽悽渡江,忍羞面壁。

赖有神光与雪屈。

75

云顶山

云顶山,宋代,薛绍彭,

山压众峰首,寺占紫云顶。

西游金泉来,登山缓归轸。

昨暮下三峡,出谷已延颈。

山名高剑外,回首陋前岭。

跻攀困难到,赖此昼亦永。

巍巍石城出,步步松径引。

青霄屋万楹,下俯二川境。

玉垒连金雁,西轩列阡畛。

青城与岷峨,天际暮云隐。

少城白烟里,水墨澹微影。

江流一练带,不复辨渔庭。

东惭梓隘阙,右喜锦川迥。

磐陀石不转,枯卉弄芒颍。

四更月未出,蕙帐天风紧。

客行弊帤垢,到此凡虑屏。

暂时方外游,聊惬素心静。

明朝武江路,拘窘逐炎景。

71

句 其三十六

作者:徐俯(宋代)

句 其三十六,宋代,徐俯,

遍地闲花草,乘春傍路生。

2

呈谢签判殿丞宠示游山之作

作者:费琦(宋代)

呈谢签判殿丞宠示游山之作,宋代,费琦,

夫君落笔尽珠玑,不比相如意思迟。从此洛阳须纸贵,夜来新有爱山诗。

20

横碧轩

作者:韩淲(宋代)

横碧轩,宋代,韩淲,

文清来此地,留下横碧轩。寂寂今无主,空山起夕烟。

88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欣欣亭

作者:王炎(宋代)

和马宜州卜居七首·欣欣亭,宋代,王炎,

卉木俱含喜色,日迎杖屦床前。

晚秀早芳相续,四时留得春天。

8

示圭上人

作者:韩驹(宋代)

示圭上人,宋代,韩驹,

自识云门老,经时水石间。尚嫌闻法少,随度七闽山。

55

司徒待中宣献公挽词二首

作者:宋祁(宋代)

司徒待中宣献公挽词二首,宋代,宋祁,

美疢交明晦,浮龄讵控抟。

宗盟一箇弱,人赎百身难。

赐敛荣絺衮,临哀驻玉銮。

欲知桃李爱,朝绂共汍澜。

82

四用韵 其七

四用韵 其七,宋代,杨公远,

捲起黄紬被,何消道放衙。瓦盆常贮酒,雪水旋煎茶。

但得诗联稳,从教竹屋斜。助侬高兴处,索笑共梅花。

7

雪窦飞雪亭和孙使君

雪窦飞雪亭和孙使君,宋代,戴表元,

匡庐亦有千寻瀑,无此陵虚翠玉台。

身倚老松天上立,眼看飞鸟雪中来。

山神禁肃难投唾,木落魂清得浣埃。

见说下岩堪对望,道人临壑剪蒿莱。

26

寄朱仁中

作者:谢翱(宋代)

寄朱仁中,宋代,谢翱,

闻君经乱后,居处畏山颠。家在聚如客,粮馀食带烟。

戍鸦分落日,烧草共残年。因忆先丘垄,于今是极边。

5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