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钧秀才落第还乡

作者:韩维(宋代)

漆雕不肯仕,仲尼悦其然。

乃知君子学,躁进非所先。

去圣邈千载,兹风复谁传。

趋营不自反,廉耻一以捐。

爱君抱冲淡,荣利不可迁。

读书本仁义,洞见末与颠。

失志不为辱,谋道方复坚。

临分求规言,顾我昧所宣。

愿君崇远业,无愧古人贤。

74

诗文赏析

《送宋钧秀才落第还乡》是宋代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宋钧秀才的送别和对他返乡的寄语,同时传达了一些关于学问、品德和追求的思考。

诗词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情节,但通过诗人的言辞和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

诗词中提到了\"漆雕不肯仕\",意味着宋钧秀才不愿从事官职,他选择返乡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这使诗人联想到孔子对漆雕的欣赏,表现出对宋钧秀才独立思考和坚守内心选择的赞赏。诗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学问不是盲目追求进取,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原则。

诗中还提到了圣人的教化已经过去千载,现在的时代风气变迁,不再有人能够完全继承圣人的思想。诗人质疑那些急于追逐名利的人,认为他们没有反省自己的内心,缺乏廉耻之心。他呼吁宋钧秀才要抱持淡泊的心态,不被荣誉利益所动摇。

诗词中强调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仁义和洞察事物的本质。失去志向并不是一种耻辱,而是可以重新坚定自己追求道德之道的机会。诗人希望在分别之际能够给予一些规劝,但他承认自己对于规劝的理解可能显得模糊不清。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宋钧秀才崇高事业的祝愿,希望他能够成为无愧于古人贤者的人。

这首诗词在表达对宋钧秀才的赞赏和送别之情的同时,也在思考君子学问、追求和品德的问题。通过对君子学问的思考,诗人呼吁人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不被外界的荣利所动摇。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理想的关切。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其他诗经

古宿迁

作者:陈孚(元代)

古宿迁,元代,陈孚,

淮水东流古宿迁,荒郊千里绝人烟。征衣不脱夜无寐,舟在西风乱荻边。

35

寿欧子建六十初度时方应试棘围

寿欧子建六十初度时方应试棘围,明代,韩日缵,

才名七步竟谁伦,一领青衫几十春。揽镜不妨宁作我,掺觚那肯不惊人。

少年逐队豪仍在,白杜同盟迹未陈。我已倦游君始壮,风云会见起潜鳞。

92

谢纯甫惠笔

作者:强至(宋代)

谢纯甫惠笔,宋代,强至,

管劲毫尖匠制宜,故人珍赠我何为。

分殊定远初投日,得似文通旧梦时。

大手愧无才翰用,正心惟见友朋规。

纷纷纸尾方劳署,辜负词林视草词。

41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

作者:陈著(宋代)

良月二十一日郡庠置酒炉亭劳余出山且取子美,宋代,陈著,

兰菊不竞芳,鸿燕各有时。

可以人不如,大哉义曰随。

42

【南吕】金字经 湖上僧寺竹

作者:任昱(元代)

【南吕】金字经 湖上僧寺竹,元代,任昱,

湖上僧寺

竹雨侵窗润,松风吹面寒,云母屏开非世间。闲,不知名利难。凭阑看,夕阳山外山。

重到湖上

碧水寺边守,绿杨楼外楼,闲看青山云去留。鸥,飘飘随钓舟。今非旧,对花一醉休。

秋宵宴坐

秋夜凉如水,天河白似银,风露清清湿簟纹。论,半生名利奔。窥吟鬓,江清月近人。

书所见

胜概三吴地,美人一梦云,花落黄昏空闭门。因,青鸾宝鉴分。天涯近,思君不见着。

52

斋中杂兴

作者:陆游(宋代)

斋中杂兴,宋代,陆游,

倒掩衡门手自关,老身著布乱书间。

有诗尚作清宵祟,无事能妨白日闲。

薄暮上楼聊试步,经旬止酒自酡颜。

儿曹莫笑衰翁嬾,拟遍淮南大小山。

4

梦范参政

作者:陆游(宋代)

梦范参政,宋代,陆游,

梦中不知何岁月,长亭惨淡天飞雪。

酒肉如山鼓吹喧,车马结束有行色。

我起持公不得语,但道不料今遽别。

平生故人端有几?长号顿足泪迸血。

生存相别尚如此,何况一旦泉壤隔。

欲怀鸡黍病为重,千里关河阻临穴。

速死从公尚何撼,眼中宁复见此杰?青灯耿耿山雨寒,援笔诗成心欲裂。

28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

作者:陆游(宋代)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宋代,陆游,

迩英帷幄旧儒臣,肯顾荒山野水滨。

不怕客嘲轻薄尹,要令我识老成人。

颿回鼓转东城暮,酒冽橙香一笑新。

遥想解酲须底物,隆兴第一壑源春。

67

丁巳正月二日鸡初鸣梦至一山寺名凤山其尤胜处曰咮轩予为赋诗既觉不遗一字

作者:陆游(宋代)

丁巳正月二日鸡初鸣梦至一山寺名凤山其尤胜处曰咮轩予为赋诗既觉不遗一字,宋代,陆游,

已穷阿閤胜,更作咮轩游。不尽山河大,无根日月浮。

吾身元是幻,何物彊名愁。久觅卓庵处,是间应可留。

94

次韵咏馨见寄

次韵咏馨见寄,近现代,刘雄,

于世为畸人,周旋宁作我。那堪尘网撄,闲杀木上座。

赖子惠瑶章,烦愁偶为破。尚矜半名士,止酒吟楚些。

工拙未暇校,吟馀亦自作。过蒙知音赏,窃幸道未左。

稍欲从事勤,蛇尾愧懒惰。遮眼复引眠,置书耽高卧。

公诗起我兴,技痒还欲和。犹胜杜拾遗,常年困寒饿。

新得一枝安,过求得非瘅。小疾亦未妨,政喜了授课。

今则从吾好,岂受庾尘涴。何当接谈笑,得聆珠玉唾。

63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

辱绵州于中丞书信,唐代,李群玉,

一缄垂露到云林,中有孙阳念骥心。万木自凋山不动,
百川皆旱海长深。风标想见瑶台鹤,诗韵如闻渌水琴。
他日纵陪池上酌,已应难到暝猿吟。

82

秋夕贫居

作者:黄滔(唐代)

秋夕贫居,唐代,黄滔,

听歌桂席阑,下马槐烟里。豪门腐粱肉,穷巷思糠秕。
孤灯照独吟,半壁秋花死。迟明亦如晦,鸡唱徒为尔。

14

赠方干先生

作者:翁洮(唐代)

赠方干先生,唐代,翁洮,

由来箕踞任天真,别有诗名出世尘。不爱春宫分桂树,
欲教天子枉蒲轮。城头鼙鼓三声晓,岛外湖山一簇春。
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

61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天竺飞来)

作者:窦庠(唐代)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钟在越灵嘉寺,从天竺飞来),唐代,窦庠,

海中有国倾神功,烹金化成九乳钟。精气激射声冲瀜,
护持海底诸鱼龙。声有感,神无方,连天云水无津梁。
不知飞在灵嘉寺,一国之人皆若狂。东南之美天下传,
环文万象无雕镌。有灵飞动不敢悬,锁在危楼五百年。
有时清秋日正中,繁霜满地天无风。一声洞彻八音尽,
万籁悄然星汉空。徒言凡质千钧重,一夫之力能振动。
大鸣小鸣须在君,不击不考终不闻。高僧访古稽山曲,
终日当之言不足。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钟无一声。

85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作者:袁晖(唐代)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唐代,袁晖,

出师宣九命,分阃用三台。始应幕中画,言从天上来。
丹青不独任,韬略遂双该。坐见威棱洽,弥彰事业恢。
旌旗晓云送,鞞鼓朔风催。虏气消残月,边声韵落梅。
羽书雄北地,龙漠寝南垓。宠战黄金尽,输诚白日回。
离章宸翰发,祖宴国门开。欲识恩华盛,平生文武材。

18

济川堂

济川堂,宋代,张舜民,

河流便当城,峻岭借为屏。

疑在金山寺,凭栏看北泠。

68

呈林子方运使四首

作者:赵蕃(宋代)

呈林子方运使四首,宋代,赵蕃,

一代推人物,诸生赖楷模。

高风虽莫并,盛德本非孤。

物望归台阁,官称复转输。

澄清虽雅志,献纳政时须。

95

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

朝汉台寄呈蒋帅待制,宋代,郭祥正,

鹿入望夷秦欲灭,真剑先流白蛇血。尉佗椎髻尔何为,漫占海隅蛟蜃穴。

祝融之符天下归,岂假陆生三寸舌。千金装橐未为多,更上高台拜尧阙。

至今人说朝汉台,不知此地藏蒿莱。使君好事一登赏,譬若古镜初磨开。

香炉烟生石门晓,三山翠拥浮丘来。风松自作笙箫响,暮霞却捲旌旗回。

长空无碍鸟无迹,人事宁须问今昔。琼浆且泛琉璃船,满眼夕阳留不得。

登台何似登金门,烂吐文章侍君侧。愿公归作老姚崇,莫学江东穷李白。

100

小亭

小亭,宋代,葛天民,

小亭终日坚幽丛,兀坐无言似定中。

苍藓静连湘竹紫,绿阴深映蜀葵红。

猎来戏捉穿花蝶,雀下偷衔卷叶虫。

斜照尚多高柳少,明年更欲种梧桐。

48

次韵陈子思留别

次韵陈子思留别,宋代,毕仲游,

上马同寻旧路行,风林日暖自无声。此时话别难为语,山水淙淙聒耳鸣。

9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